選擇和平有那麼難嗎?

從美媒有關台灣的極難選擇說起

花俊雄
(旅美政治評論家)


7月5日《華爾街日報》刊登了一篇文章,標題為《台灣的極難選擇:成為烏克蘭還是香港》。

《華爾街日報》比擬不倫

台灣民眾正密切關注著烏克蘭戰爭的每一次轉折。雖然他們對烏克蘭的抵抗普遍持同情態度,但因此對台灣自身的未來得出的結論卻存在極大的分歧。

一些人認為,即使是面對一個看似不可戰勝的敵人,如果整個社會能堅守不退,也有可能打敗對方。但另一方面。烏克蘭多個城市被戰火摧殘的畫面,人民流離失所的慘狀,也讓不少人吸取了相反的教訓。他們說,只要不爆發戰爭就好,台灣應盡其所能避免惹怒北京方面,即使這意味著痛苦的妥協。

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將左右定於明年1月舉行的大選,同時將決定台灣的防禦形勢將如何變化。台灣人自己的反思及加強武裝力量的決心,也必將影響大陸攻台情景下美國軍事介入的程度。

《華爾街日報》這篇文章將烏克蘭危機與台灣問題相提並論,於情、於理、於法都說不過去。首先烏克蘭雖是前蘇聯成員,但蘇聯解體後已成為獨立共和國,並加入了聯合國,俄羅斯對其採取特別軍事行動,固然是美西方違背諾言,北約五次東擴,危及俄羅斯的安全,迫使俄羅斯進軍烏克蘭,但畢竟違反了《聯合國憲章》。而台灣是中國領土,甲午戰爭失敗後割讓給日本,抗戰勝利後,依《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歸還中國,如今的分裂、分治是國共內戰遺緒,台灣既不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更不是聯合國成員,迄今,雖在華府的庇蔭下,也只有13個國家承認。而中國是聯合國五常之一,建交國多達179個,都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已成國際秩序的基本原則。

是「戡亂」不是「武統」

隨著蔡英文當局日益挾美、日自重,同時大搞「仇中」、「恨中」、「去中國化」,加上美國違反《上海公報》和《建交公報》及《八一七公報》,頻打「台灣牌」,挖空「一個中國」的實質內涵,並加強對台軍售,企圖以武謀獨。儘管如此,北京當局自1979年《告台灣同胞書》發表迄今,始終主張和平統一,除非台灣出現2005年3月14日公佈的《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中說「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設若台灣發生以上情況,中國出兵與其說是「武統」不如說是「戡亂」。

不管是「武統」還是「戡亂」皆屬中國內政,國際上不會發生像俄羅斯進軍烏克蘭那樣的反應。首先是中國師出有名,出兵是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而不是侵略他國。其次是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中國是世界140多個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70餘國的次要貿易夥伴,專家估計,如果對中國實施全面制裁,將影響全球三萬億美元資金的流動,因此連G7國家都會反對。

雖然美國不擁有保衛台灣的約束性義務,並且長期以來在這個問題上一直保持戰略模糊政策,但拜登總統卻一再告誡稱,與烏克蘭不同,如果中國試圖以武力奪取台灣,美國軍隊將直接進行干預。但在美國軍隊部署之前,台灣必須靠自身力量抵禦第一波打擊。

華府在削弱「一個中國」約定

與之前的川普政府一樣,拜登團隊現在也在逐步削弱「一個中國」這個約定。2020年夏天,民主黨人將「一個中國」這句話從政治綱領中去掉。2021年1月,拜登成為1978年以來首位在就職典禮上接待台灣特使的美國總統。2021年4月,拜登政府宣佈將放寬數十年來對美國與台灣政府進行官方接觸的限制。

這些政策增加了一場災難性戰爭的可能性。美國和台灣越是正式關閉統一的大門,北京就越有可能通過武力尋求統一。近年來,中國一再以展示其軍事力量來應對美國放棄「一個中國」政策的舉動。正如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所言,「我所見過的所有國家安全官員,以及所有研究過美中形勢的美國官員,都認為中國會選擇戰爭,而不是失去它眼中對國家利益至關重要的領土。」無論美國是否正式承諾為台灣提供防禦,如果認為它既可以提供破壞「一個中國」約定來激怒北京,又可以用武力威脅來威懾北京,那就太魯莽了。

說拜登政府對台政策魯莽而危險,是因為威懾需要力量和意志,而在台灣問題上,美國在這兩方面都欠缺。美國印裔著名評論家和作家法里德.扎卡里亞(Fareed Zakaria)說,「據報導,五角大廈已就台灣問題對中國進行了18次兵棋推演,中國在每一次演習中都佔據上風。」

其中一個原因是地理優勢。台灣距中國大陸約100英里,但距檀香山5,000英里。在台灣島500英里的範圍內,中國大陸擁有39個空軍基地,而美國只有兩個。在1996年台海危機時,美國在空中戰場具有決定性的優勢,不管是全面奪取制空權還是打空中消耗戰,美國都有把握輕易贏得勝利。2003年和2010年時,美國依然有優勢,但已經不那麼輕而易舉了,而且勝利的重點逐漸從完全制空權轉向空中消耗戰。到2017年,美中雙方力量對比達到均勢,這也是在放棄完全制空權的基礎上,只以打贏空中消耗戰為目標。也就是說,台獨要是走向前台,就要準備台灣被打爛,而打爛的程度取決於7天就能迫使中國空軍退出戰鬥還是要21天。

「反介入與區域拒止」

為協防台灣,美海軍需要跨越迢迢千里,而中國已經建立了一個常被稱為「航母殺手」的先進導彈庫,美國的航空母艦將非常容易受到中國「航母殺手」東風21D和東風26B等的攻擊」,美國的救援任務將付出巨大的代價。

中國海軍在近20年來取得了長足進步,就綜合發展潛力來看,中國海軍是美國海軍之外的世界其他力量難以望其項背的存在。美國海軍是全球海軍,需要全球部署,而中國海軍只要集中在西太平洋、南海和北印度洋的主要海域,在這裡,美國海軍從艦艇數量到噸位都在中國海軍之下。在台海及鄰接海域,中國海軍不僅是主場,而且是在保衛國家的存亡;美國是在客場,台海戰爭關係到美國存亡的說法,並無現實意義。中美海軍如果在西太平洋交戰,中國的目的從來不是消滅美國海軍在太平洋的存在,而是確保台海戰爭的勝利。在可預見的將來,美國海軍要想介入台海戰爭,將耗日費時。

倘若中國欲將美國鎖閉於其周邊海域之外。中國可以採用最直接和最引人注目的策略便是「反介入與區域拒止」戰略,即綜合運用一切軍事與非軍事手段,延遲美國及其盟軍抵達戰區的時間,阻滯或斷絕該力量使用本地區基地的可能,並使敵方之力量投射工具(如航母)儘可能遠離戰區。

要確保壓倒台軍抵抗,解放軍只有第一波登陸(1.2到2.7個等效師)顯然是不夠的。解放軍方面除了三個海軍陸戰旅,另外在2007年和2010年組建了兩個兩棲機步師,而且有可能進一步擴編到四個師。蘭德公司估計,解放軍在七天內可有10.5個師登上台灣。實際上不到兩天就有超過五個師登島。這樣的話,台灣也不用打了。除了大型兩棲艦船,還可以大量使用小型艦艇不僅分散目標,也可以利用更多的灘岸登陸,形成水銀瀉地式的全面壓力,加速台獨崩盤。

華府擴張戰略難以為繼

2021年1月22日,蘭德公司發表了一篇題為《實施克制--美國地區安全政策變革,走向實施務實的克制大戰略》的研究報告,為拜登政府的國際事務提供了一些大膽的想法。如其標題所示,研究報告建議拜登政府改變之前採取的全球擴張戰略,轉而實施向美國收縮政策。報告指出,美國在世界上全面出擊,處處開花的政策,使國家背負了沈重壓力。美國實力(下降)讓一直以來的擴張戰略難以為繼。在亞太章節關於台灣問題的段落,報告匯總了一些克制戰略者關於台灣問題的觀點。其中提到一些人主張避免武裝干預中國統一進程。報告呼籲美國調降與台灣關係,認為控制(台灣)這個島嶼不會讓中國主宰世界,所以不相信「中國的入侵」值得美國使用武力。

報告撰寫人駁斥了激烈的美中競爭不可避免的觀點,而認為美國政策的改變會降低美中競爭烈度,減少戰爭風險。報告指出,儘管美國應該保持其軍事能力,以防止中國主宰其鄰國,但試圖遏制中國可能會帶來不必要的衝突。因此,報告建議減少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此外,美國應該接受中國在地區影響力的一些增長。報告建議美國減少在有爭議島嶼附近的航行自由和監控行動。

2021年5月蘭德公司發布題為《朝鮮和台灣海峽的威懾狀態及其原因》的報告。報告認為美國在台海議題上的「威懾力」正在下降,鼓動拜登政府「明確美國在台利益」,並在對台政策方面保持高度謹慎。報告分析稱,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及美國重要貿易夥伴,並加速推進軍隊現代化建設。在大批先進導彈、戰鬥機及軍艦等裝備支持下,解放軍已有能力在台海地區部署覆蓋台島以外地區的強大反介入體系。報告擔憂,隨著美對台進行軍事干預的潛在成本和風險逐漸增加,美國「隱含的對台安全承諾」是否明智可行。

報告稱,當前面對中國日益增強的軍事實力,台灣當前不斷下降的軍事戰備能力,以及美軍潛在軍事干預能力不斷削弱,美軍威懾的可信度不但已經下降,而且還將隨著時間推移進一步降低。一方面,中方將有更多理由「質疑美國威懾信息的可信度」,另一方面一旦發生軍事衝突,美國威懾信息在清晰度及可信度方面的弱點將暴露無遺。

報告強調,在提升威懾力及加強威懾信息可信度的同時,美國仍需在涉及複雜利益的議題上保持謹慎。一方面,如美國採取單邊行動提升台灣軍事能力,有可能刺激衝突爆發。另一方面,美國若突然加強對華威懾措施,可能導致部分島內人士認為這是台灣「向獨立前進的最後機會」,進而促發其採取激進手段,尋求在美「庇護下」「推動走向法理層面的獨立」,這也會引發軍事衝突。報告建議美國決策層仍需對涉台政策進行謹慎權衡。

無懼美軍的介入

《華爾街日報》文章將台灣和烏克蘭做比較是有問題的。北京把台灣看作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這種信念比普京對烏克蘭要強烈得多。北京一再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是絕對不可逾越的紅線,在台灣問題上絕對沒有任何退讓的餘地。無論如何計算,偏離幾十年來有助維持和平的「戰略模糊政策」等於是搞錯了重點。北京一再強調不能低估中國統一台灣的意志、決心和能力。習近平主席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美國是否會參戰,而是中國能否在統一台灣之戰中擊敗美國。20年前,中國缺乏訓練的陸軍和幾乎落伍的海空軍是沒有必勝的把握的,但那已是過去。

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週年。70年前解放軍以粗陋的軍事裝備擊潰美國武器精良的二次大戰勝利雄獅。如今解放軍已今非昔比,而一定要統一祖國,振興民族的雄心壯志比山高、比海深,更無懼美軍的介入。

北京一再重申,「台獨就是戰爭」,之所以不輕易動干戈,實是珍惜同胞之情,不忍骨肉相殘。而台獨人士認賊作父,親美仇中,肆意製造兩岸敵意,導致大陸社會武統之聲蜂起。以今日大陸與台灣的實力相比,大陸要以北平和西藏方式「和平解放」台灣並非難事,只因深恐生靈塗炭,而躊躇不忍下手。拳拳心意台灣部分人士不但不懂得珍惜,反而甘心作為美國遏制中國的棋子,令人扼腕嘆息!

據台灣經濟部統計,2022年台灣出口有38.8%到大陸,相比之下去往美國僅15%;進口方面,台灣有20%進口來自大陸,美國僅10.7%。同一時間,大陸也是台灣的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2022年台灣享受的順差金額高達1,565億美元,否則台灣的貿易將轉為逆差。盱衡形勢,台灣朝野政黨沒有「親中」與「仇中」,因為自己就是「中」,是要回到中國人立場,引領台灣人與大陸同胞共謀國家的統一與民族的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