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中國綜合症

尹宣 譯


改變中國經濟政策的那個人,不論姓什名誰,值得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指導中美關係的那個人,不論姓什名誰,值得授予諾貝爾政治獎,如果他們增設此獎。中國人在經濟領域已取得的成就實屬不凡。在15年中,中國從一個陷入貧困的無名之地,進入經濟的前列。實際收入連翻兩番,使其步入正軌,將在下世紀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經濟強國。在此進程中,中國勢必會對全球工商、金融、政治發揮日益增長的深遠影響,或許會超過其他任何國家。當我們進入21世紀時,中美關係將具有首位的重要性,原因在此。可是,處理這一關係,只是挑戰的一個部份:我們還得盡力確保這一地區各國──日本、南韓、中國、印度、俄國──之間的關係穩定無事。

擺脫一場新的冷戰,只不過是最低要求。在範圍廣泛的問題上,諸如環境保護、毒品轉運、抑制恐怖活動、移民、核擴散、向敵對國家轉讓危險的核技術等,中國的合作都至關緊要。

與50年代相比,我們現在起步的基礎較好,那時是錯誤連連。如今,中國現非戰略上的敵國,亦非意識形態方面的對手。在中國,唯一引人注目的黨派口號是:「致富光榮」。過去,為了國內黨派之爭的需要,我們在誤導這一至關緊要的戰略關係方面顯露了才華。在我們與中國的「酸甜」關係中,摩擦的領域叢生──以人權和武器擴散為開端。如今,我們應從更為廣闊的地緣政治和經濟目標的背景上來檢視我們的分歧。我們必須養成一種均衡感,試著用中國的觀點來看待事物。

許多美國人依舊把中國視為一個沒有法治的國家,原因是人權被一個顯然非民主、實行權威領導、有時帶壓制性的政府踐踏。可是,從中國領導人的角度看,國家最可怕的政治災難總是來源於秩序的瓦解。(還記得蘇聯嗎?)在中國,權威統治帶來了穩定與和平,在最近的15年間,帶來了個人自由的擴展,遠遠超過了過去三千年中的任何時期。中國人的生活、工作、旅遊,不再受到限制;他們可閱讀的範圍超出他們的需求,正從財產和勞動中獲得經濟實惠。在政治方面,四百萬農村官員,對農業地區的日常生活影響非同小可,全是民選的官員。

今年美中關係在一個一個小型危機中蹣跚而行。(還記得吳宏達嗎?)可是,正是台灣「總統」的訪美,才幾乎把我們陷進災難。讓他在重訪康奈爾大學時發表政治演說,在中國看來,是名副其實地承認台灣的主權,是違反了六位美國總統所支持的一個中國政策。突然之間,中國擔心美國利用鼓動民主和人權,企圖將台灣和西藏從中國分裂出去,是在威脅他們的政權和主權。

中國人需要美國。我們是他們最大市場,是他們科技的主要供應商,而科技可幫助他們為全球經濟生產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他們所關注的是,他們政權合法性建立在不斷改善的經濟上,因此將外國直接投資和進口視為抵押。中國的江澤民主席認識到我們的利益息息相關。本月稍早,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一篇引人注目的採訪中,他表現出他本人是一位博學多才之士,深謀遠慮之人,一位思維敏捷的政治家,隨時準備以強有力的方式迎接政治挑戰,特別是台灣的挑戰。他顯然有能力領導中國。

他在推動美中關係正常運作上也舉足輕重。而我們若不這樣做有太多的利益可能受損。我們應該與他和中國繼續對話,著眼於長遠的戰略利益,反映出中國的尊嚴和它日益顯現的大國地位。這就是我們勸說中國在貿易和安全等事務上接受國際規範,並改善其對待人權的強硬路線時應取的方式方法。這就是我們將下一世紀的和平和穩定推向最光明前景的方式方法。

本文原為《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主編摩迪默.朱克曼在十月發表採訪江澤民的專文後,所撰寫的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