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總統就職後兩岸關係座談會紀錄

史甄陶 整理


時 間:1996年5月25日
地點:台北師大綜合大樓
主持人:吳瓊恩(政大公行系教授)
主講人:蔡 瑋(政大國關中心副研究員)
    楊開煌:(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張麟徵(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曾祥鐸(東吳大學歷史系)
主 辦:中國統一聯盟‧海峽評論社

吳瓊恩:今天非常難得有四位教授來跟大家座談總統就職後的兩岸關係。自從總統就職後,兩岸關係就一直僵在那裡,尤其是就職演說後,中共並沒有多大的同意李先生的觀點,甚至大陸已說這是在搞兩個中國,如果這樣下去怎麼辦呢?

另外李登輝在國民黨內的領導也出現問題,在他54%的得票率中,有14-15%是棄彭保李的票,國民黨只有40%的得票率,由此可知國民黨必須聯合民進黨以壓制黨內反對勢力,挾外以制內才能維持它的權力,因此我們很擔心李登輝還能不能繼續走民主決策的方式?

尤其我們看到他在資政及國策顧問的聘請上,幾乎是一言堂的情形,並且是一年一聘,擺明是要資政們少講話,如果聽的不順耳,明年就沒有了。這樣的決策過程對兩岸會造成什麼影響?我們期待教授們精闢的言論。我們現在就請蔡瑋先生先發言。

中共:一個中國 寸步不讓

蔡瑋:今天談總統就職以後的兩岸關係,結論上大家心裡已經有個底了,我想這個僵持性的局面——暫時性的緩和可能會維持一段時間。中共內部目前還在針對著李先生的就職演說,以及在就職演說前接受日本新聞媒體和美國CNN的訪問,做精確的評估。這些內容同樣重要,因為像就職演說這樣的官文書說得是四平八穩,但在就職演說前所發表的談話,中共方面可能會有另外一番不同的感受。

我們要談兩岸未來的關係,我覺得確實有許多需要檢討的地方。我目前正在研究這次台海危機兩岸三邊的關係,美國、中共、台灣自1995年以來的情形。從去年6月李登輝訪美歸來以後,直到今年5月他就職,這期間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東西。坦白說,這期間不同的階段中,都有不同的鬥爭手法,不同的政策目標。但在這過程當中,台灣、大陸兩方面都犯過很嚴重的錯誤。我們希望能從這些錯誤中學到一些教訓。

從背景上來看,自去年6月李先生赴美歸來以後,中共在6月17日首先推遲辜汪會談,並召回駐美大使李道豫,我們發覺中共整個政策目標就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基本原則,要讓美國以及台灣徹底瞭解對這事的堅持絕非兒戲。它在1995年7、8月軍事演習的目的,可能是要影響李先生參選總統的決心,但並沒有達成目的。而自1996年3月以前就開始的大規模之軍事演習,主要目的可能想要挫低李先生的得票率,可是事實證明他的文攻武嚇並沒有達到效果,當然我們也可以判斷中共想藉此檢視其武力的現代化及訓練的成果。

由此可見中共在鬥爭策略上表現得很突出,其「堅守原則,寸步不讓」的政策確實是沒有放手之處。並且他文攻武嚇,雙管齊下,分清主從。我們明顯看到他先對著美國來的,叫你美國改變決策,但沒有達成目的,李先生訪美返國後,中共馬上把鬥爭目標轉移到台灣,針對李先生而來。

在鬥爭的過程當中,他先穩住與美國的關係,然後來單獨對付台灣,而且他是兩手策略,交互運用,不僅把台灣和美國分別對待,把李登輝先生和台灣人民又分別對待,在鬥爭手法上十分高明。並且利用戰爭邊緣的威脅,來達成政治目的。但是他所犯的錯誤在於他在演習的過程中,一再有意無意地表示不會發生衝突,使其威脅的邊際效用降低。

美國:戰略明確戰術模糊

我們現在來看美國。美國的基本政策是希望維持現狀,要台灣不統不獨,然後坐收漁利。他也不希望打仗,害怕被拖下水。但在這次台海危機前後期,他的態度並不一樣。在初期的時候他的態度相當低調,只講了一些原則性浮面的話,避免過分刺激中共,但是到了後期,可能會出現偶發性的衝突時,便派了兩艘航空母艦來,到台灣海域,避免擦槍走火。

當然美國也有國會的政治壓力,以及必須向亞洲其他各國表態,我相信以美國的國家利益來講,他們希望李先生獲選連任,他們派遣航空母艦,藉此有助於穩定台灣的民心,並幫助李先生當選。雖然他們的言論有時保守,有時激烈,但是他們的行動一向十分謹慎。

美國也是先穩住與中共的關係,不使它繼續惡化,但對中共只做原則性的陳述,同意一個中國的概念,可是對台灣他也表示不支持我們重返聯合國,並對是否再度邀李先生訪美拒絕做公開的承諾,我們由此可見美國表現戰略明確戰術模糊的手法。

我們再來看中華民國的立場。李先生的態度就是要玩務實外交,並且要玩到底,絕不在北京的打壓下,輕易地低頭,李先生要全力突顯中華民國在台灣,台灣主權獨立的事實,說明台北在國際間受到不公平的對待,這是李先生整個思維概念。

我相信他在就職以後還是一樣,從他的就職演說中可以看見,他基本上就是要強調中華民國在國際間,受到不公平的對待,要打破不合理的現況,強調兩岸關係目前是不合理的,希望爭取國際社會的瞭解和支持,我相信在5.20以後他的基本政策仍是如此,他現在只是表明了不搞台獨,但是中共方面及民進黨的解讀都認為他在搞兩個中國。

所以我發覺在戰術上,李先生在考量兩岸若真打起來的後果下,便表現出堅持原則但絕不打仗的態度。其方式就是你硬我軟,你軟我硬,所以李先生為什麼有時講該忍時就要忍,我要乖乖的,我要和你和平,你要怎麼樣。

然而中華民國政府從去年一直犯了許多很嚴重的錯誤,第一就是一直誤判中共對李先生訪美不敢怎麼樣、不能怎麼樣、不會怎麼樣,但是事實上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

第二就是認為中共在李先生訪美返國後不會推辭辜汪會談,並等到中共推遲辜汪會談時,他還認為這只是暫時性的調整,不會傷到兩岸之間結構性的問題,但事實上已經拖了一年了,可見政府在政策的研判上發生錯誤,當然中共也發生錯誤。

他成功的地方乃是讓美國、日本、台灣以致世界知道、他對一個中國的堅持絕非兒戲。但他錯在其軍事演習不但沒把李先生嚇住,反而讓李先生的得票率更高。5.20官文書他基本上有所讓有所不讓,讓的是他知道中共的政策底線,所以他不搞台獨;不讓的是他沒有談一個中國,其理由我們不一定能接受,但我們可以理解,他認為「一個中國」的概念全世界都接受的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共現今擺明他要把李總統與媒體的談話和官文書一起研究,因為他接受媒體訪問所談的話是他內心真實的世界。中共將來有許多條路可走。他若決定改善關係,可由李先生不搞台獨、要到大陸去訪問等論點來切入;但他若要把問題僵持下去,他可說李先生不談一個中國政策。

以我們對中共的瞭解,他大概不會在原則性的問題上改變。他還會繼續觀察李先生後續的活動。10月、11月的APEC誰要去?聯合國運動是否要搞?至少他到年底他會採取觀望的態度,察其言、觀其行的方式,繼續處理兩岸問題。

台灣:兩個中國脈絡可見

楊開煌::李總統5.20談話可由善意和惡意兩方面來解讀。由善意方面:對照李六條或江八點,5.20的談話都有進步之處。在李六條裡全篇都是講兩岸關係,除國家統一委員會外,用動詞談統一的不多,用名詞倒有七次之多。在5.20的談話提到國家統一總共有六次(辜振甫說是五次)。

在談到國家統一的用詞上,李六條和5.20的談話前後有明顯的不相同。在李六條只說明國家統一的問題該如何如何的解決,大多是用問題式或未來性來說明;在5.20李總統用推進、追求、完成國家統一等字眼來說到完成國家統一。

在5.20的談話中,談到台灣經濟發展時,說到亞太營運中心之舉足輕重位置,其扮演兩個角色:(一)完成國家統一,(二)提升台灣國際地位。而在後面談到國家統一的有五次。所以總共有六次之多。

再說到反台獨問題時,李六條曾一次提到反台獨,但是這一次是和兩個中國合起來一起提的。在5.20的談話先說到中華名國為一主權國家,所以台灣獨立既不可能、也不必要。由此可見兩個中國之脈絡。現在李總統在中共所最反對的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灣獨立上,先滿足其最底限要求,至於以後如何則不可知。

在務實外交上,在李六條中說到平行參與國際組織;而在5.20說到務實外交是為了台灣人民的生存與發展和尊嚴,有其必要性,但語氣上則是和緩許多。

在經濟往來上,說到互惠互利(與前一次沒啥差別)。在兩個文件都說到台灣幫助中國大陸之發展。文化交流上所扮演的角色,李六條用「維護」、「發揚」;5.20用「融合中西、再創新局」說到文化交流。

領導人見面上,李六條說兩岸領導人在國際場合見面。5.20就此推斷可能在大陸見面,不再堅持在國際場合。

若以惡意看待的話,有以下幾點:

李登輝有偏安意識

一、 5.20文告沒有明確的提到一個中國。三通在5.20沒講,但在李六條卻有。在三通上似乎是退步了。

二、 在5.20文告中一再提到2,130萬人的意志、共識。也可說李總統有偏安的意識。在提到大陸同胞時,只說億萬並沒有說到12億同胞。沒提到對大陸十二億同胞生活福祉的改善。可看出其心裡所要做的事絕對是台灣大過中國。

三、 就文化經濟,台灣說要引導大陸、要改善大陸人民的生活,要共同維護民族的繁榮。在文化裡,台灣做為橋樑可導引中國文化的進步。其他地方也說到中國大陸一直是貧窮、落後、黑暗,而台灣近50年是如何如何,也說到台灣能的中國大陸一定能。這些吹噓的字眼也無怪乎讓錢其琛聽來大罵大言不慚。

四、以堅持兩個中國來取代台灣獨立,令大陸學者感到這是假統真獨。

五、 以兩個中國來換取台獨的字眼。

任何寫成的文件,人們都可隨意解讀,從惡意來看可找到很多證據,也可以以善意來解讀。

對於推動兩岸和平和諧,如此惡意解讀是否對兩岸有幫助?所以我們不妨從一個後退寬容的角度,希望中共能抓住機運進一步推動、穩定兩岸關係。我比較建議各位不要從惡意的面相來醜化他,如此將逼使敵人到更危險的地方。統一的工作是一個寬容、融合的工作,講得難聽一點也是一個統戰的工作。

讓我們從新換一個角度來看,使這次進步的因素,變為改善兩岸關係的契機。第二部份說到中共的反應有下列三步驟:

一、中共習慣利用學者媒體放出信息,而這信息絕大多數是惡意的,藉此觀察台灣的反應。一方面說出中共對這問題的重視,另一方面也可爭取更多的時間看海外華人對李總統言論會發生什麼效應。

二、等到具體反映出來後,大體上是不外是實貶虛褒。也就是他會肯定一小部份。他不會期望李登輝一次的講話就是投降的文件,以致慢慢磨慢慢放,這是一種政治手段。

三、就是聽言觀行的方式。中共會針對7、8月的國是會議,9、10月的APEC會議,以及聯合國的問題來觀察我們作的規模和方式。

總的來講,中共是用李總統私下的談話,來解讀李總統的內心世界,然後會用公開的文告,來檢正李總統的作法。

兩岸都要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

張麟徵:李總統對他的國際觀是相當有自信的,所以他對國際局勢也有相當的瞭解。

我們知道在5.20以前,無論是大陸、台灣、海外對這篇就職演說都有高度的期待。希望藉由這篇演說緩和兩岸緊繃的關係。國內企業界希望看到這篇演說談三通的議題;對岸更希望在三通以外,在一個中國的問題上,李總統能有所回應,在務實外交上也有所調整;而且美、日、東南亞各國基本上是希望台灣修正務實外交躁進的作法,以緩和兩岸的關係。

所以此篇文告非僅只說給大陸聽,也需顧到國內政、經、文、教各層面;其中特別是對台灣民主化的制度很肯定。然後這篇文告也是說給國際聽,以解除兩岸緊張的關係,以及美國近來在台海危機上將其強拉下水的不滿。所以在這篇文告中也一再強調了反台獨的立場及追求國家統一,中國人要幫助中國人,這給國際一鮮明的現象,就是李總統在這段兩岸緊繃的關係中學到教訓。

從這角度來看,李總統的就職演說有些地方是值得肯定的。

中共有其既定的思考模式及立場,所以在這篇文告解讀中會從負面的角度切入。所以李總統在文告中規避一個中國的立場使他們非常失望,也令國人失望。因為一個中國是我們政府遷台以來長期秉持的一既定政策,希望中國有一天在我們的主導之下有一天可統一。

規避這政策有其現實的原因,因為如此一來,我們便在國際上處於弱勢,無出頭之日。但在國際社會上更改遊戲規則,相關對手必須同意,在中共無意放棄一個中國的原則之下,我們想用其他方式進入國際社會,可能比較一廂情願。

在5.20的演說中雖然對於務實外交只是輕描淡寫的提到,但就職之後在務實外交上該不會有太大調整。在這篇就職演講中,李總統雖然說不搞台獨卻搞兩個中國。李總統在《華爾街日報》說,中華民國現在的主權及治權僅及於台澎金馬,所以其說中華民國在台灣這是很正確的描述,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

中共對我之反制,在大選剛過就偵騎四出,從江澤民、李鵬、朱鎔基、喬石、李瑞環等分別出訪,除了美國以外,訪問了拉丁美洲,歐洲,亞洲,非洲,其目的有三:

不要讓虛利大過了實利

(一)凸顯一個中國的訴求:既然台灣問題已經被台灣的動作國際化了,中共也沒有辦法,所以乾脆讓他國際化,因此他只好到國際各地去訴求他一個中國的政策,並表示其堅定的立場。

(二)反制美國:因為美國3月的軍事演習刺激了中共。在日囂塵上的圍堵中國論之下,要中國十分的相信美國是很困難的。反制美國最好的辦法,是拉攏俄國、歐洲,使其對美國構成壓力。

(三)圍堵台灣的外交空間。中共非常清楚李總統在務實外交上不太可能讓步,所以在三通還沒實行、兩岸關係還未緩和、一個中國的政策上李總統還未表態,他對台灣絕對不會放手。所以在可預見的未來,台灣的外交橫逆,一定比以前還要多。

如果我們要作金錢外交,中共的金錢外交一定作的比台灣得心應手。所以在5.20之後,中共進一步的反應就是察言觀行。事實上我們的作法就是一個「拖」字訣。在兩岸上我們拿不出積極的作法和創意的政策。所以兩岸關係在短期之內不可能好轉。

七、八月的國是會議召不召開不在話下,但是聯合國的行動必定會再推動,從那個跡象可見?就是請呂秀蓮為國策顧問,她的政策就是要以台灣的名義加入聯合國,這是陽謀不是陰謀。

我不知道我們的務實外交要往那裡走。所以現在中共要察其言觀其行。而我們現在所做的都是他們所認為分裂中國的事。而目前兩岸關係的僵局,對誰也不好,尤其對我們不好。所以要解決目前兩岸的僵局,可能雙方高層人士的態度都要作一番調整,也就是要設身處地的為對方來著想。

台灣要設身處地的為大陸想,為什麼他們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大陸也要為台灣想,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強調國際空間?實在因為有民意的壓力在。如果能易地而處,雙方在態度上就有一定的調整。如果我們能回應大陸一個中國的政策,他們能適度鬆手,讓我們有更多的國際空間。我想對兩岸關係的緩解是最有效的。

今天要解決兩岸的僵局,我們要作比較實際的回應。譬如說兩岸的溝通管道切斷了,希望恢復海基、海協多層次、多議題的溝通。而且學者之間、官員之間……我覺得是有必要多開管道的。

另外在三通的議題上,我們需要早談。因為這議題對我們國內的企業界以及亞太營運中心的發展是不可或缺的。另外務實外交的內涵要調整成名符其實的才行,不能讓踏出去的每一步的虛利都大過實利。

飛彈演習三大效應

曾祥鐸:我先把我報告的結論告訴大家:

(一)在我看,李大總統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以後只是看他怎麼熬到任滿。台灣人有一個幻想,台灣與中共是對等的;其實台灣問題只是國務院中南海辦公桌上的一個小問題。

(二)由於李登輝的政策錯誤,台灣在此問題上的主動權已經喪失。現在台獨已造成一種輿論,叫做台獨法西斯。誰講話都要看台獨臉色。

(三)台灣人心惶惶不安,資本家不敢到台灣投資。中共只要不理你台灣,經濟一定下降。

(四)明年香港收回馬上面對三通的問題。現今我們不三通對中共有何損失?等到香港收回,這問題就不存在。目前全球對大陸經濟投資是兩千億,台灣只有兩百億,香港六百多億,……今天我們講我們能主導大陸的經濟發展,可能嗎?

為什麼台灣問題對中共來講是一個小問題?

第一,北京現今的目標是往世界的霸權一步步前進。這霸權不是武力的霸權,乃是文化的霸權,從江澤民訪問非洲就可以看得出來,非洲總統說,非洲被歷史拋棄,熬受痛苦飢餓,有誰理我?聯合國的救濟金來了,先把欠債的利息扣回,沒有人無條件的幫我們。這時中國的領導人來了,不管你帶的錢多不多,但你講:「我們沒有任何政治條件」,這句話就夠我受用了。不像美國等搞殖民地剝削,到處用301整人。我預測這次中共與美國的貿易大戰,最後一定是美國屈服。

第二、最近中共完成了兩線的歐亞陸橋,都從連雲港雙軌出發,從鄭州到蘭州,經過河西走廊,敦煌到迪化,一路向北,一路向南,向北的到烏克蘭、莫斯科、然後折向華沙、柏林、鹿特丹到荷蘭。另一條往南走,越過蔥嶺,到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安卡拉,最後一站是君士坦丁堡。

第三、發展武力,中共向蘇俄購買M族飛彈,令美國緊張。

第四、發展經濟,朱鎔基親自講,中共現在外匯超過九百億,再加上香港的六百億,比美國還多。再加上規畫了七個經濟區。

第五、全球性的外交,別的國家只有一兩個元首,中共有十個八個,同時出去訪問,拓展外交。

第六、對傳統文化的復興,作廿四史的標點,大量編輯詞書,慢慢恢復古代的尊嚴。

如此看來,台灣問題只是一個小問題,中共認為全球敵人只有一個半,一個美國加上半個日本。如此看來,中共與台灣的基本型式有四點:

希望最後是和平的結果

(一)中共本來想搞世界霸權不理台灣。而台灣與美國勾結,現在中共要全神貫注對付台灣,若強硬派強起來,台灣人民沒有好日子可過。

(二)福建幾十萬大軍不會輕易退回去。

(三)台灣主動權喪失。

(四)中共現在不找台灣,現在找美國。

李總統現在的弱點,就是他現在沒有大陸政策。我們想與大陸恢復兩岸會談,但大陸不理睬。由此可見飛彈的三大效應:(1)讓全世界知道台灣問題別的國家不能碰;(2)讓台灣的務實外交壽終正寢;(3)使台灣島內的輿論轉向。

再者島內事情一大堆,現在台灣的方法就是慢慢拖,中共也可能讓局勢慢慢發展,我想兩岸的武力衝突應可避免。我們希望最後是和平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