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郊的主題公園:三國城和吳文化公園

蘇南遊訪紀實之一

李哲夫(美國天主教大學教授)


富而思樂,富而思文。蘇南一帶在全國的經濟建設當中是首先富起來了。有了物質文明的發展,在精神文明的建設具體作了些什麼呢?

在無錫市南郊太湖濱上,開辦了一個主題公園叫「三國城」。這不是美國狄思奈遊樂園的複製,也不像國內其他地方為了吸引觀光遊客而粗製濫造的一些遊樂宮,三國城按照三國時代的歷史故事,較有規模,有品味地建造景點。並按時供給遊客一些戰事的逼真表演。經過電視連續劇的推廣,這裡吸引了廣大由上海和蘇南一帶來的遊客。除了發揮一點歷史教育的功能一面之外,在太湖開闊的水景、新鮮的空氣中,讓人們能夠從都市擁擠緊張的生活中,得到健康的紓解、休閒。我們不得不讚揚無錫人即使賺錢搞旅遊業,也有高人一等的眼光。

更值得人們注意的是,在無錫市北郊的堰橋鎮有另一個主題公園:「吳文化公園」。籌辦於1984年,這是由一群老學者學人發起,由民間籌款自辦,結合對於吳地域文化的學術研究,以公園景點展館為窗口,普及教育民眾對自己歷史傳統文化的認識瞭解的一項偉大工程。根據公園主任,高燮初老教授的說法,辦園的宗旨是:「把吳文化公園辦成鄉情國情教育的大課堂,以通過吳學研究『喚醒國魂』為宗旨。近百年中華民族的屈辱史,再加上文革『十年浩劫』對傳統文化的全盤批判和否定,使國民精神扭曲變形,甚至產生了自我否定的民族虛無主義。……因此我們對組成中華文化基因的吳文化的研究與闡發,將促使人們認識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蘊藏著巨大潛力和強大的生命力……」

另一要旨提出:「即在吳地悠悠的文化長河中,發掘出改革、創新、開拓的歷史經驗,為當前闖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提供借鑒。」歷史上,吳文化地域在長江金三角──上海、無錫、蘇州、常州一帶一直是經濟較為富裕的地方。是一個大陸腹地和太平洋海域交接,文化激盪的所在,改革開放之後,也是產業結構轉化最為迅速的地方。這與吳地域文化有什麼樣的相關,本身就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吳文化公園的一大特色是注重民俗文化。也就是注重發掘民間的生產經濟以及社會組織和生活方式。這就補充了中國傳統上對於宮廷文化、菁英文化以及政治、軍事歷史的偏差,相對忽略了民間生活文化歷史的探討。吳文化公園已經建立的有「吳地一條街」展示吳地集鎮市肆鋪面和臨河水閣的構成。有「堰裡農舍」展示了自然經濟形態下的吳地農民住俗。有「稻豐圩」展示了吳地的稻史、稻作、稻俗及稻米的飲食文化。有「蠶桑巷」展示了江南民間育蠶實況以及蠶諺蠶俗等文化。有「江南風情苑」結合四時八節、二十四節令風俗,將無錫人的一生禮儀風俗再現,並把吳地繁華的市鎮風貌和三百六十行以彩塑形象展示出來。當然,不免還有歷史人物、宗教拜俗等的展示館等等,但不像其他各地的旅遊點,只注重歷史遺跡和宗教寺廟的文化遺產,以吳學研究的指導精神來說就是:「學術走向民間,研究面對現實。」

改革開放正在加速,曾有一陣把經濟建設等同於一切「向錢看」。沿海城市首先富起來,給海內外一種印象,港台商品化消費形態也風靡了大陸較發達的地區,傾向於較為庸俗的大眾文化休閒活動。如上描述的一些文化建設工作,可以說是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承續,採取較有主體性、自覺性、自主性的文化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