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和抗議些什麼?

王曉波(世新教授)


今年農曆四月廿五日(國曆6月10日)該是賴和先生(1894年生)102歲的冥涎,距離賴和先生平反重入忠烈祠(1984年)也巳12年了。在這12年中,賴和紀念館落成了,研究賴和的文學硏討會也召開過了。賴和先生的「台灣新文學之父」的地位更是屹立不可撼動。大家都說,賴和代表著台灣的抗議精神,但賴和抗議些什麼?

歷史是已經既存的事實,不是可以任人捏造的泥娃娃。賴和抗議些什麼?抗議必須是抗議不平,在日據時代有些什麼最主要的不公平。

日據時代的不公平主要的有二個方面,一面是政治上的民族差別待遇,另一面是社會上的經濟差別待遇,這兩種不公平互爲表裡,並且,經濟的差別待遇是基於民族差別待遇而來。

以1926年台灣33種行業的投資而言,日本人的資本金為480,226(千園), 而台灣人的資本金只有77,900(千圓), 不及日人的六分之一,並且,矢内原忠雄還說:「其以台灣人為代表者,很多事實上是由日本人經營,是在日本人支配之下。」

以職工(無產階級)而言,1921年台灣六種主要工廠,台灣職工佔91.9%。以工資言,1922年台灣21種行業的工資,日人平均2.85圓,台人平均只有1.25圓。並且,山川均指出:「企業家常常懷著征服者對被征服者的心理和態度,以對待勞工,是在進行一種不可形容的虐待。」

這就是日本對台灣所進行的「現代化」的實況,也就是日本資本榨取台灣的勞工。這種「現代化」當然引起台人的反抗,《警察沿革誌》說:「以經濟鬥爭為目標的勞工運動,農民運動也排斥日本内地人及日本資本」,「此種傾向追究起來,可以說是出自民族意識的一種現象」。矢内原忠雄也說,台灣的抗日運動是民族運動與階級運動互為表裡。

賴和階級運動的民族意識是什麼?和賴和一樣畢業於台北醫學校,又和賴和一樣遭「治警事件」判刑的蔣渭水曾在法庭上慷慨陳辭的說:「台灣人明白地是中華民族即漢民族的事,不論什麼人都不能否認的事實。」

1925年,孫中山逝世,賴和悲痛的寫下輓詞,也寫下輓聯,輓聯曰:

中華革命雖告成功,依然同室操戈,一統雄心傷未達。
東亞聯盟不能實現,長使天驕跋扈,九原遺恨定難消。

賴和還有許多詩作發抒亡國之恨,例如:「我生不幸為俘囚,豈關種族他人優」、「袖裡乾坤傷迫仄,眼前故國歎沉淪。吾曹往日乘風志,好向中流擊楫頻」;「杜鵑豈有興亡恨,心血雖乾亦自啼」;「倘逢德佑孑遺民,應訝眞人有洪武」。

賴和臨死前,還抓住床板說,日本人不倒台,死不甘心!有人說,日據50年已把台灣人改造成「不像中國人」了,如果有「不像中國人」,那一定不是賴和,正是「應訝眞人有洪武」。至於賴和的社會思想,和蔣渭水、郭國基一樣,身為中華革命黨秘密黨員的賴和,當然認同「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就是共產主義」了。

(原載《自立晚報》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