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外交與兩岸關係

雷克訪華的觀察

社論


由去年李登輝訪美而凍僵了的中美關係,似乎由於7月9日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雷克訪華與中共領導人會談,而有瞭解凍的跡象。關於雷克訪華,我們有中美外交與兩岸關係二方面的觀察。

自蘇聯瓦解後,美國與中共失去了共同的戰略目標。美國在聯合次要敵人打倒主要敵人之後,次要敵人就順理成章的升格為主要敵人。於是乎,「邪惡帝國」、「頭號敵人」、「拆散中國」、「中國威脅」就成了美國主流媒體琅琅上口的新語詞,接著新冷戰、新遏制、新制裁也就磨刀霍霍了。

但是,客觀規律不以美國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美國利用中共開放改革的空隙,在大陸部署的「和平演變」的第五縱隊,竟在「六四」一役全軍覆沒。不管美國如何咒詛「邪惡帝國」、「頭號敵人」、「拆散中國」,但中國的經濟仍以二位數字的成長率前進。

美國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她需要市場,穩定而繁榮的中國,是21世紀世界最大的市場。市場加上美國的霸權主義,美國未來面對的中國應有四種:一是在政治上能馴服於美國而繁榮的中國市場,這是美國最大的國家利益;二是在政治上不能馴服於美國而繁榮的中國市場,這是美國最大的噩夢;三在政治上馴服於美國但不繁榮的中國市場,這對美國資本主義幫助不大,貧窮的中國甚至會成為美國的負擔;四在政治上不馴服於美國且不繁榮的中國市場,一個貧窮而敵視美國的中國,畢竟不如一個富強而敵視美國的中國,對美國世界霸權威脅來得大。

第一種中國,可以被美國「和平演變」的中國,在「六四」之後幻滅。「六四」之後,美國聯合全世界發達國家制裁中國,但中國愈被制裁愈加繁榮,所以,第三、四兩種情況也不存在。現在唯一存在的可能只有第二種情況了,那就是一個不能被美國馴服且繁榮的中國市場。是友,是敵,如何抉擇,球在美國手裡。

美國在別無選擇下,只好兩害相權取其輕,中國不能被美國馴服,但也不必然與美國為敵。但這並不表示美國願意放棄任何可以馴服中國,及破壞中國經濟繁榮削弱中國國力的機會。

台灣問題就是美國的機會。台灣是美國「拆散中國」的一張牌,是美國遠東戰略的基地,美國絕不會輕易放棄。台灣問題也將是美國退出太平洋西岸,和中國恢復其亞洲的歷史地位的決戰點。現在還不是中美較勁決戰的時機,美國不會支持台獨與中共攤牌。但更不會放棄這張「台灣牌」去讓中國統一。在中共方面,目前也不是在台灣問題上和美國攤牌的時刻。於是暫時妥協出來「不台獨,不統一」。因此,雷克此行,美國要的「不統一」,中共要的「不台獨」,均能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但是,台灣問題有三層次結構,首先是美國的對台政策,上限是「不統一」,下限是「不台獨」,總而言之,不能放棄「台灣牌」。其次是政策的執行,有鷹派,有鴿派,前一陣子是鷹派得勢,中共軍事演習後,鷹派不成只好轉向鴿派。第三個層次是美國對台政策必須落實到台灣當局。

因此,兩岸關係會不會隨著中美外交轉而和緩,關鍵人物就是李登輝了。李登輝的問題出在他的人格構造,李登輝的人格被近代扭曲的台灣歷史所扭曲,扭曲了他的國家認同。台灣光復使他悲情的忍受了「外來政權」統治40年,他既以「寧靜的革命」取代了「外來政權」,又何能再接受他自幼皇民化所鄙視的中國「外來政權」呢?所以,統一的問題根本免談。

「江八點」也可以先不談統一而只談和平,但必須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雖然,一個中國原則也明文於李登輝所公佈的《國統綱領》初階段,但早已被從來沒有誠信觀念的李登輝拋棄。可是,李登輝不回到一個中國原則,中共是不可能與之談判的。

要李登輝重回一個中國原則,恐怕很不容易。但要中共在「不台獨」的情形下,放棄「和平統一」而選擇武力統一,只怕也很困難。

所以,雷克訪華後,中美關係似應有些緩和,但是兩岸關係如果未能有戲劇性的變化,僵持仍免不了,不打不談的兩岸關係仍將要維持相當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