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李登輝所謂「誤解」和「偏見」
駁李登輝所謂「誤解」和「偏見」
據7月12日台北各新聞媒體報導:新黨國大召集人許歷農於「國是建言」批評李登輝總統,很多言行都是騙來騙去,有「台獨」心態,有日本情結……。出乎意料李登輝不但未曾動怒,且嘻皮笑臉的鼓掌認同許歷農的批評。隨後又答覆說:「我接受大家的批評,但很多地方是選舉留下的誤解和偏見。選舉已經完了嘛!不必要把這些問題提出來,既然54%的老百姓支持我,這些偏見和敵意打擊就不必要了,沒有什麼意思嘛……」
惡,莫大於無恥!一個普通人無恥,只是其個人卑鄙,最壞是身敗名裂;若一個國家的當權者無恥,將禍延國族,貽臭萬年。究竟許歷農的批評:李登輝是否言行騙來騙去?是否有「台獨」心態?是否有「日本情結」?史實為「嘗然」,嘗然者已然,已然者有事實呈顯不能不然。也就是說凡世界上已經發生的事,謂之有,有不能變無。李登輝的謊謬言行,既已有之,事後否認或說是新聞記者胡寫,都不能抹殺史實之「嘗然」的。
至於李登輝把話題推諉到選舉,說很多地方是選舉留下的誤解和偏見,更是公然說謊話,和日本人司馬遼太郎對話說「國民黨是外來政權」並承認「22歲前是日本人」,時間是在選舉之前,5月26日在淡水國小說「要從狹隘的大中華觀走出來」,要和主張「台獨」黨綱列有「台灣獨立建國」的民進黨合作,且已聘請民進黨人為資政、國策顧問等,都是在選舉之後,莫不都是李登輝騙來騙去,有「台獨」心態,有「日本情結」的事實,怎能把選舉期間的話題移時異地,說成誤解和偏見呢?!
孟子曰:「何謂知言?曰: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發於其政,害於其事,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公孫丑上》)
遍數李登輝的謊謬言行,孟子以上所說的四辭具備。更因為李登輝受日本奴化浹毒甚深,司馬遼太郎所說:「台灣是台灣人的國家呢?」李登輝說:「必須是台灣人自己的東西,這是基本想法。」這個「基本想法」就是李登輝「生於其心」的根本觀念,要把中國國民黨變為台灣國民黨,把中華民國變成「台灣國」,即孟子所說「害於其政」了。毀憲誤國把台灣搞得天下大亂即「發於其政,害於其事」。究竟李登輝要把台灣二千一百萬人民的福祉置於何地?台灣人民何時才能解除戰爭之恐懼?且看李登輝是否知恥改過,不再騙來騙去,不再以做日本人為榮,不再與中國人為敵,仇視民族主義了。
自從總統選舉後,李登輝動輒以攫得54%的選票支持而得意,其實所謂54%的選票,並不能代表全民多數的支持,即便多數的支持,也不一定是真正的民意。早在兩百多年之前盧騷就說過:「全民意志和公共意志有很大的區別。後者只考慮到公共的利益;前者則顧及私人的利益,而不過是個別意志的總和而已。」這種分別非常重要,即使全民意志並不一定是善的,私利的總和仍是私利,只是量的增加,並無質的變化,勢大則形成暴民政治。台灣李登輝式的民主模式,已呈現無法無天狀態,即所謂黑金政治是也。
盧騷進一步解釋公共意志說:「公共意志總是公正的,而趨向於公共利益的;但卻不能說人民的決議是同樣正確的。人們的意志固然始終是求我們自己的好,但人們總不能時常看出什麼是好;人民是不會腐化的,但他們時常被騙,而在此被騙的情形裡,在意志看來,他們都是在為惡。」
看過以上盧騷對民主政治意志的解釋,對於李登輝騙來騙去獲得54%選票的得意忘形,便不值得一顧了。◆
社論
中美新冷戰
釣魚台事件與保釣
香港回歸
向李登輝建議
兩岸關係
其他
海峽隨筆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