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青山在,可奔萬里程

馬英九部長去職有感

蔭原


最近看到報章雜誌上面,常有寫馬英九法務部長去職的報導,許多的人,憤憤不平,替馬英九叫屈,罵政府的善惡不分,沒有賞罰,將得民心的好官吏,做政治舞台上的犧牲品。馬部長本人,說到傷心處,也有難捨的情懷,在歡送祝福中,流淚離開了法務部,告別三年多以來,整肅貪污,賄選和掃黑的生涯。這固然是馬英九個人的不幸遭遇,但更尤其是今日台灣,二千一百萬人民的大不幸,國家走步至此,還有什麼希望?還有什麼是非黑白?謹此寫下幾點小小的觀察,就教於高明。

我以為馬英九不必難過,更無須傷感。雖然是中途而退,壯志難伸,被忽略了,大好的功名,辜負了。可是國人也有感受,大家群起發問,為什麼把馬英九換掉了?這就是馬英九的成功。因為深得民心,大家都已觀察到,他是一位賢能的主管,被調離法務部,與他本身的才幹沒有關聯,他的工作已為國人認同、支持,此時離去,正是暮鼓晨鐘,在國人的內心,敲響正義的呼號。國家的政治不清,處事不當,以馬英九的去職,當可更增多國民對國事的瞭解。這正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景況。馬英九的去職,也許正是現在台北所積極需要的警號,馬英九應該安慰,也許這正是他往前起步的伏機。中國人講化危機為轉機,西方人講自我犧牲奉獻。馬先生以他的成績和表現,委屈一時,正是救國之途,不必悲痛,毋須失意,萬世的功名,可以慢慢的成就。

總統府前的介壽路都已改了名字了,難道一定要改介壽路這個總統府前的大道嗎?而且還改個那麼長的名字,凱達格蘭大道!為什麼不可以用原名,保持原樣?這些都是政治上的手法,拿來騙騙人的,那裡是什麼紀念呀!要紀念為什麼早不紀念,晚不紀念,要這個時候來做這些表面文章呢?再講5月20日的就職典禮,演講文告,先給日本人去發表,台北還沒見到消息,日本就已經登了出來了。典禮的場面,那就更不必說有多麼的壯觀豪華了,場面之大,花費之多,那又那裡像是在為國為民呀!花上那麼多的金錢,只為總統好風光,八面威嚴,豈止奢侈二字而已。台北的物價高昂,生活指數是世界上最高消費地之一,沒房子住的人,大排長隊,自嘲是無殼的蝸牛,報上甚至還可以看到,窮困的孩子,以吃蟲子活命的慘劇。這做總統的,怎麼不痛惜痛惜子民的疾苦,省下這些排場費,造幾幢貧民住宅,救濟救濟那些窮困無援的老百姓,豈不更有意義,更有紀念和慶祝的價值?事成禮成之後,再看政局的安排,今天換這個人,明天要換另一個人,在朝為官的,沒有一個不提心吊膽的,還好沒有提著腦袋行走,這已經是不錯的了。自古以還歷史上,秦始皇,殷紂王……,暴君比比皆是,為求一己權威,可以生殺予奪,古時可有暴君,今世卻不可再有,因為民主憲政,歷史在演變,人們的生活也漸漸改進,豈能重做歷史的罪人?李登輝總統不是常常在說,「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嗎?

既然是民主憲政,「民之所欲,長在我心」,那麼為什麼民願留馬英九,李總統卻硬是要殺一個法務部,以謝恩德的人呢?這不又是在表演政治戲劇嗎?李登輝總統,每次強調,他是基督徒,他是零缺點,相信愛人、助人,是有道德水準的善人,以這樣的人,去做這樣有違常規,賞罰不明大權獨用的事,這是不是在假貌為善,是偽君子的行徑呢?假如是一位慈善有道德的基督徒,他是不是會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恥而懺悔呢?假如他知道羞恥,又為什麼要去做呢?假如沒有羞恥的心,那麼這樣的人,足夠成為一個領導中華民國的領袖嗎?是不是有足夠道德的標準,和做人的哲學典範呢?如果真的是無悔的、無羞的,國人乘此時的表現,已可觀察推斷到未來,那麼馬英九部長此時的去職,也就不必難過,更不值得去落淚的了。

古訓受苦的人,正是天將降大任的先兆,馬英九幸勿傷感,天地有正氣,來日方長,好好的磨礪己身,準備做更多的事,走更遠的路。民主時代,是以民意為依歸。馬英九部長,何不往這樣去想,心懷忠義,留得青山在,可奔萬里程。

1996年7月2日寫於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