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原則面面觀學術研討會綜合座談紀錄
「一個中國」原則面面觀學術研討會綜合座談紀錄
時間:1998年8月30日
主辦:夏潮文教基金會
主席:毛鑄倫(夏潮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引言人:熊玠(美國紐約市立大學政治系教授)
楊允中(澳門大學教授兼預科中心主任)
邱義仁(民進黨秘書長)
張榮恭(國民黨陸工會主任)
王曉波(台大哲學系教授)
別把中共看得太偉大
引言人:熊玠
綜合兩天的討論,提出以下幾點:
第一、兩岸彼此單方面情願的現象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有人說大陸片面的指控台灣在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這是不公平的;其實這現象是有來有往的,台灣也常常一口咬定中共你對我敵視。
第二、我們常常把中共看得太偉大了。中共表達的方式常常都是有問題的、是低姿態的但卻不自覺。如吳瓊恩教授說:中共應該說你台灣今天已經違背了自己的《國統綱領》裡面一個中國的原則,但他卻說台灣在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所以中共並不如我們想像那樣聰明。因此雙方在打交道時,不必把他人當作神,自己當作蟲。這種心裡不應該有。
第三、何謂「一個中國」?「中國既非中華人民共和國也非中華民國」這是全體中國人所認同的,它是一個抽像的觀念,它應該包括歷史、文化、情感、民族、超時空,而且被全球華人都接受的一個中國的觀念。若有此觀念,它就大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加上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於1949年從曾經代表過的中國大陸的主權退居於也是中國一部份的台灣,所以事實上中華民國從來沒有跳出一個中國的框框,若跳出這一個框框,你的合法性就開始動搖。因為中共說我完全繼承了,但事實並非如此;中華民國有活動的空間,意即我沒有完全喪失我的主權,當初從大陸到台灣時,台灣就是中國的一部份;所以台灣若要跳出一個中國框框的話,是剝奪了自己的合法性。
第四、「一國兩制」和「一國多制」的問題。若從全中國來看的話,香港和澳門回歸是一國兩制,假如說其他地區如新疆、西藏、蒙古事實上都有不同的制度,在全中國來看是一國多制,但若從香港回歸後香港的角度來看則是一國兩制,雖然香港是特別行政區,但和中央的關係是另一制。同樣地將來台灣若照一國兩制解決,則從台灣的眼光看也是一國兩制,而不是一國多制。
第五、一國兩制是否適用於台灣。官方、民間、學術界有不同的聲音;官方認為一國兩制不適用於台灣,但卻未看見具體的說法,且不具備任何說服力。台灣當局不應該斷言一國兩制對我們不適合,因為曾幾何時台灣官方也曾說過一國兩制在香港一定失敗,但一年之後證明,這說法並未兌現。所以在說話時要三思而行,不要單憑直覺。
現階段怎麼不宜討論兩岸關係?
第六、論文集中看見「境管局」的文件,所以在此提出意見。公文中提出,「現階段研討兩岸問題恐將引發諸多政治性的爭議,尚屬不宜」。我的感覺是「研討不宜」,那何者為宜呢?是不是台灣海峽動武打仗宜呢?希望夏潮基金會向有關單位反應一下,用這字眼說法太絕,且未深思熟慮。
引言人:楊允中
在此先作一個假設,假設今天與會的朋友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認為自己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如果這大前提是肯定的,下面探討的結論自然就清楚。這次研討會的主題非常的清楚:「一個中國原則面面觀,展望21世紀海峽兩岸關係」。正常的邏輯是,所謂中國大陸,他是包括全中國人在內的中國大陸,台灣也是包括全中國人在內的台灣,香港、澳門同理。所以香港和澳門的回歸,不是香港人自己回歸,也不是澳門人自己回歸,而是整個國家行為,是一個民族行為。因此這大前提,應該適當的釐清一下。我認為「一個中國」應該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演變的一個必然,雖然現實是海峽兩岸還沒有完全整合,或距完全整合還有一段相當長的距離要走,但是堅持這樣一個原則,應該具有不可動搖的信念。對此我認為對這信念應該是明確而清晰的。
第二點,我們如何理解一個中國。我認為一個中國指的是完全統一的,主權完整的,繁榮富強的,高度發達、高度文明的,在國際上備受尊重的一個國家。
第三點,真正意義上的一個中國,能不能實現?什麼時候實現?對此我絕對充滿信心。說到可以實現,主要我從下面幾個條件來衡量:
一、海峽兩岸絕大多數的同胞都是希望和平統一;
二、兩岸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分離,各自走出了目前比較適合自己現狀的發展路程,台灣近幾十年的經濟起飛受到國際上高度的贊同,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大陸,同樣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發展成果;
三、國際上靠兩岸不合得利的劣行舉止,現在已經初步被打破,我相信隨著兩岸人民共識的增強,兩岸各自在自己的發展道路上取得新的進展,最後被完全打破是可能的;
四、新世紀的兩岸人民的政治智慧,無論如何它會超越老一代,包括現有一代主政者的智慧;
五、海峽兩岸最後走向統一,一定要堅決排除外來因素的干擾。
首先要進一步通過研討會的交流、探討,我們的認識要進一步的提升,一個中國的原則要不要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能不能堅持、如何堅持,相信經過兩天的研討已經在許多方面得到高度的認同,或者說,對於未來兩岸最後走向和解、走向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不要急於一步到位
本會的主題是21世紀兩岸關係的展望,而現在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由大陸、台灣、香港、澳門所組成廣義的兩岸,在進入21世紀之前,大陸及港澳兩地即可實現第一輪的整合,香港在一年以前已經做到了,在一年之後的澳門,也會跨出這一步,而這個發展趨勢是無法逆轉的。
接下來台灣和大陸之間的最後整合,恐怕是時間上的安排問題,當然這不是說,憑大陸目前的規模大,用以大吞小或以大壓小的辦法可以行得通的。反言之,台灣以比較強的經濟實力,試圖以小擊大這條路也不可取。應該可取的模式是,在逐步探討最後完全走向整合的過程中,在最後實現完全整合時,台灣全體居民原來所擁有的權利應該不容有任何的損害,應該得倒高度的保障,而且應該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同樣地,今天的香港和即將開始的澳門,是不是比回歸以前已經做到擁有更多的活動空間,我想目前作結論還為時過早。但是我們可以寄希望於未來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實踐來回答這個問題。在目標一制的大前提之下,比較現實的課題是,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大前提下,提倡各自把自己的事情搞好,暫時不提這條件,不要急於一步到位,我們逐步創造條件,長期保持互通有無、互補優勢,雙方都要做到坦誠、克制、理性、兼容,互泯恩怨,共創兩岸雙贏,民族大繁榮的新時代。
引言人:邱義仁
首先我必須聲明我是個無以上共識的人,但是我還是會來參加這個研討會,原因是兩岸總不是想要打仗,如果能透過溝通、對話,即使一時之間無法說服對方,但多一些瞭解總是好的。而對於「一個中國原則」基本上無論是我或我所屬的政黨是不會接受的,而這觀點和是否是炎黃子孫沒有必然的關係,台灣人認為自己是不是炎黃子孫,在這幾年已經有所變化,就算認為是炎黃子孫,是不是就要接受一個中國,這也看不出有必然的邏輯關係。就如同國民黨政府一天到晚在講「一國兩制」不能被接受,他的理由為何?同樣的是因為炎黃子孫就要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這理由又是什麼應該說清楚。從這立場來看,我有三點要說明,為什麼我或者我所屬的政黨不會接受一個中國原則:
台灣已經是個主權獨立國家
第一、民進黨主張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而且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樣的一個立場,當然不可能認同或接受一個中國,那怕把一個中國擴大解釋成為包括文化,不只是一個中國不是中華民國也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所謂的中華民族這樣一個文化延傳下的中國,即使是這樣一個很鬆散,且在我覺得充滿相當多矛盾的概念,我覺得民進黨都很難接受。除了因為我們認為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之外,文化承傳的事情和一個國家意涵的成立看不出有必然的關係,即使擴大到文化的傳統稱之的一個中國,這樣的中國背後又預設了什麼。坦白說,台灣是一國兩制要完成的最後一個地方,從這角度來看,事實上,所謂文化承傳的一個中國其實還是順著現有的國家疆界在劃定,並不是真的文化承傳,這些都是口頭上說說而已。若要說到文化承傳的範圍,現在有些東南亞國家也曾經受過中華文化,那是否應該算進去?因此這樣的一個提法,並沒有辦法處理所謂一個中國強烈的政治意涵。
第二、民進黨不會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這牽涉到對於民主政治背後所蘊含的價值,我們是否接受。以民進黨為例,大家都知道,民進黨是主張台獨的政黨,但是這個黨即使主張台獨,但有一個更重要的價值,那就是民主,所以民進黨認為台獨價值的落實基本上還是要尊重民主的價值,就是對於公民投票、人民自決的尊重,台灣地區人民投票的結果,假如不接受台灣獨立,民進黨也接受這結果,這就是對於民主價值的尊重。雖然民主進步黨希望維持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是多數的台灣人民不接受,我們還是要接受這樣的一個民主的結果。一個中國的原則假如沒有經過地方人民以民主的意願所展現的結果,就單是一個黨派的政治主張,就類似台獨是民進黨的主張一樣;換句話說,所有兩岸的互動都必須建立在這一個前提下,則兩岸衍生出來的問題才能開始對話、協商,堅持一定要談一個中國,基本上已經剝奪了台灣人民反應多數人意願的機會,這已經顯露出相當反民主的觀念,相當反民主的態度,這是民進黨不能接受的第二個理由。
兩岸都在運用外來因素
第三、一個中國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坦白講,不同的人、不同的政黨,甚至不同的國家,對一個中國的意涵都不完全一樣。在這分歧的狀況下,一定要堅持一個中國,否則其他免談,這是一個治絲益棼的堅持。一個本來內涵就充滿不一致,甚至有些是對立的原則,而這原則居然是作為一切展開兩岸關係的前提,這是一個很大的困擾,且無助於解決兩岸人民互動所產生的許多問題,這是第三個理由。從技術面、從具體內涵看,也沒有一個清晰的面貌。
最後談一個中國所衍生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不希望有外來因素的干擾、介入,希望彼此間的互動由雙方來解決。我認為這是一個主觀願望,歷史告訴我們,從來沒有沒有外來因素介入的,四、五十年來甚至更早之前,就一直是有外來因素在介入,包括到了今天,不僅台灣在運用外來的因素,北京政府也在運用外來的因素,就如同北京政府一直在說明,台灣是中國內政的一部份,不斷透過美國的影響力,現在也企圖想要透過日本的影響力,來改變台灣內部民意的走向,事實上,兩邊的政府都在進行引用外來因素,這就突顯出一個嚴重的問題,一個中國處在目前國際互動頻繁的框架裡,到底有無可能不要外來因素的干擾呢?
引言人:張榮恭
這是一個具爭議的話題,除了兩岸之間對一個中國的爭議之外,實際上台灣內部對這問題的看法也不盡相同。若研討會對一個中國產生高度共識結論的話,這結論反而不合乎兩岸之間及台灣內部的現實,所以有很多不同看法,這樣的研討會反而是成功的。
關於一個中國,我先舉兩個例子說明。實際上,在中共第一代領導人和第三代領導人的看法也不盡相同。周恩來的秘書僮小鵬在他的回憶錄中有一段敘述,1954年周恩來到日內瓦談判時,中央社記者要去採訪,但童小鵬卻拒絕讓中央社採訪,而且向周恩來報告,周恩來問他為什麼?童小鵬說:「因為中央社是官方單位,如果他來了就會形成兩個中國。」周恩來說:「你不把他當作官方單位就不是兩個中國。」結果周恩來同意中央社的採訪。我覺得這是一念之間的事。
柯林頓不會強調世上只有一個美國
同樣也是在50年代,印尼的華僑慶祝中華民國國慶,中共駐印尼的單位認為很嚴重,打報告回去,毛澤東說:「他們慶祝中華民國國慶,因為他們認為中華民國是一個中國,那也是一個中國。」到現在我覺得好像當我們在堅持中華民國的時候,大陸方面很在意,認為這是在搞兩個中國,也許他會同意你在台灣內部講中華民國就好,只要不走出去;因為中華民國走出去就形成兩個中國,或是一中一台,如果這樣看,難免讓台灣民眾認為中共在一個中國原則上是越來越嚴苛,加上親身感受到幾波飛彈的試射,這種感覺會影響台灣人民本來有的大陸情懷逐漸削弱,這是值得擔心的。
當然中共說兩岸問題是內政問題,他會採取較嚴苛的態度,因為是主權問題不容妥協。我們知道大陸方面也堅持釣魚台群島是中國的,可是明明是在外國的手裡,中共也採取較溫和的態度;同樣的南沙群島被許多國家佔領,但是錢其琛親自到馬尼拉去,且公開聲明保證用和平方式處理南沙問題。
台灣方面多次呼籲中共,保證以和平方式處理兩岸關係,但是中共總強調說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台灣還在中國人組成的政府的管制之下,大陸都不能作這樣的保證,我不懂為什麼南沙群島主權屬於中國,實際上被外國佔領時,大陸可以保證用和平方式。記得蔣經國要求中共放棄使用武力時,鄧小平曾經說:「不能保證,保證了蔣經國就會蹺尾巴。」那向菲律賓保證,它就不會蹺尾巴嗎?
從歷史上的變化來看,我認為中共第三代的信心比第一代低。如果一個中國問題是如此複雜的話,可以想像江澤民到聯合國大會演說時,他自己義正詞嚴的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時,在場聽的代表是如何理解?相信柯林頓不必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美國。這也就是說「一個中國」四個字很難去具體的描述兩岸的現狀。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為處理這樣一個問題,可能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更多寬宏的心。
中國現在實際上是有兩個政府分治中國的兩個部份,雖然是一大一小。我們常呼籲說分裂國家的模式是不是可以用來參考,大陸總說因為分裂國家形成的歷史因素不同,所以認為外國的經驗不需搬到中國來。但我覺得總有參考之處,因為實際上現在的兩岸我認為是對等分治,互不隸屬,如果說要形容主權、治權的性質,我形容成主權分享,治權並立,目前是如此,並未到達共享的地步。實際上客觀來說,主權是分享的,治權來說是並立的。在這種情況下,台灣所要求國際空間的問題,李登輝總統在國統會提到這方面時,特別提出50年代和60年代作為例子來說明,也就是說我們所要求的空間,在過去曾經有過的,不是現在重新創出來的,我們希望重回到過去不是那麼可能的,可是我們希望增加一些空間,這些空間中共以一個中國的原則作為理由是不能接受。但是台灣在民主化的過程中,所展現出人民的需求,如果北京不能加以重視的話,如果一定經過某種談判,達成某些協議才能夠給台灣某些空間,這種處理方式是香港的模式,台灣人民是否能夠接受,在多次的民意調查中都顯而易見。
「一個分分合合的中國」
因此要我來解說中國的話,我認為他應該是,從三個角度來切入:第一就是有歷史的延續性,中國的整個歷史,那麼多次的分裂,大概也沒人說中國分裂成幾十個,我們相信那是一個中國,這樣的中國其實是「一個分分合合的中國」,而這樣的中國到1912年時,出現的是中華民國,而這個中華民國到現在都還存在的,因此解讀一個中國的時候,在台北的立場,在我所服務的中國國民黨,所指的是中華民國,在歷史上延續下來是這樣。可是必須注意到另一個角度就是現實的客觀性,現在兩岸由兩個政府在分治,因此現在的中國是「一個分治的中國」,而未來我們則認為這應該不是長久的、永遠的分裂,因此我們重視未來的理想性。而未來的理想性的中國,我的形容是「一個民主統一的新中國」不是只有一國兩制作為衡量的標準才是一個中國。
中共現在希望透過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施來垂范台灣,不過記得鄧小平也曾經說過:「希望在大陸內地造50個香港。」換句話說,他認為香港是不錯的,大陸應該有很多地方可以像香港,因此若鄧小平一國兩制的精神是要香港來垂范台灣,不知道中共方面是否可以解釋,其實一國兩制的另外一個精神是香港可以垂范大陸。所以用香港垂范大陸,讓大陸能夠有更多的香港出現時,就可以找出中國未來統一更好的方式,而不一定是一國兩制。所以中國的形式應該有未來的理想性,這將是國民黨所主張的「一個民主統一的新中國」。
引言人:王曉波
在政治方面,無論民進黨、國民黨或共產黨,各黨派對「一個中國」原則各有主張。我是站在台灣黨外統派的立場上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此外,黨外統派對一個中國原則也有客觀的認知,客觀認知不見得是主觀的主張,但卻是可以討論的學術問題。
對於一個中國原則,我們是從主權的觀點來看「一個中國」問題的。北京、國民黨對於「一個中國」原則總是講不清楚,但台灣統派的立場卻是很確實、落實的。以人民主權的觀點看主權屬於人民全體,從1945年10月25日台灣光復開始之日起,兩岸的主權就是屬於兩岸人民共同所有,至今並未分割。如果站在國民黨中華民國的立場來說,至少在中華民國憲法制訂時,台灣已經光復,所以今天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其實就是蘊含著「一個中國」原則,除非今天政府否認他是中華民國政府,或執政黨否認自己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否則就不能不承認中華民國憲法。
為何兩岸主權沒有分裂,我們願從一個反面的觀點來看,那就是兩岸的主權如何才能分割,台灣才能獨立。兩岸主權的分割可以有以下三種方式:一是兩岸人民或是兩岸人民代表共同決議兩岸主權分割,因為主權屬於人民,所以只有人民或人民的代表才有這權力。二是代表兩岸人民的政府相互承認兩岸主權獨立,及自己的主權不及於對方;簡單的落實來說,就是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兩岸主權分割。三是代表兩岸人民的政府,透過第三國或國際組織間接的相互承認對方的主權獨立,和自己的主權不及於對方,也就是所謂雙重承認和聯合國的兩席平行代表權問題。到今天為止,這三種狀況都尚未出現,所以到今天為止,兩岸人民也還是共同的擁有兩岸的主權,所以我不能同意主權「分享」,而應該是「主權共享、兩岸分治」。
我們愛台灣、愛台灣人,所以絕對不敢出賣台灣二千一百萬人民也擁有的大陸主權,有什麼政治權利可以大過於台灣人民也擁有的大陸主權呢?站在台灣統派的立場,我們認為我們才是台灣歷史的、愛國主義的傳承者,才是維護台灣人民最大政治利益的主張者,雖然今天變成弱勢團體,但是輸人不輸陣,我們願意接受歷史的考驗。
兩岸政權同時而不並存
從國際政治的觀點來看一個中國,今天全世界有163個國家承認「一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另有27個國家承認中華民國,但也只能承認「一個中國」。在這情況下,全世界至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國際組織可以擁有兩岸的邦交,或者同時獲得兩岸的國家承認,所以今天兩岸看起來好像是兩個國家,但事實上是根據一個中國原則同時而不並存的。所以李登輝要打破兩蔣的制度,要走出去,最後還是回到「漢賊不兩立」的「一個中國」的現實。「一個中國」在人民主權的觀點來說,在國際的觀點來講,還不僅僅是原則的問題,而是現實的問題。海峽兩岸兩種不同的制度,也是現實的問題,所以民進黨「不接受」一國兩制,應該改成「不承認」或「不主張」一國兩制才是。海峽兩岸實際上早已接受一國兩制,從1949年到今天將近50年了。所剩下的問題就是海峽兩岸的關係是不是在一國兩制的現實上以合法化求取穩定化、長期化,這一個合法化的工程也就是和平統一的過程。「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加起來就是台灣的一句術語,對於違章建築的處理,叫作「就地合法化」。
第二輪:熊玠
我代表一個海外讀書人的良心和良知,而這良心和良知也是海外三千萬華僑多數人的意見。對於「台灣是一個主權國」這句話要小心,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和台灣是主權國是兩回事,中華民國是主權國,是根據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後,1912年1月1日成立的共和國是中華民國;而1949年從大陸逃到也是中國大陸一部份的台灣,所以合法性是屬於一個中國的臍帶相聯繫的,若要跳出這一個框架,合法性馬上就被質疑;所以如說台灣是主權國我想問的是何時成立的共和國?第二,有多少外國承認了台灣共和國?若沒有,我則認為應該講中華民國是主權國比較妥當,儘管中共會挑剔但在法理上是可站得住腳的。在海外有良知的人也可以幫忙辯護。
台灣獨立主權尚未獲國際承認
為什麼說外交承認很重要呢?因為西藏的問題,有許多人要證明西藏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歷史上有哪一個國家承認西藏是一個獨立國家?非但如此,甚至有國家還曾經簽署條約,承認西藏是中國的一部份,這是清朝時,英國和俄羅斯所簽訂的條約。而現今,有163個國家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可是沒有人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而有23個國家承認中華民國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關於南沙群島和平解決的問題,這我研究過不是憑空說的,關於西沙,中共和越南簽了一個約,內容是和平解決,其內涵是擱置對西沙主權的claim,及和平開發西沙的資源,這一個模式台灣可以藉此找出一條出路。
對於兩岸主權的分割是十分危險的。第一:主權在法理上是不可分割的,分割之後一定是兩個國家,分割之後一定是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為什麼兩個國家有危險?因為無論說中華民國或中國時,只是爭誰代表中國,但若脫離中國的框架,就沒有權力要求國際空間,沒有權力要和中共談和平共存,更沒有資格要求中共和我們同胞不互相殘殺,所以分割後是沒有權力要求這三點的。
第二輪:楊允中
學術會議和行政會議有明顯的界線,不可同義而語。學術研討會的主體是學者,學者行為可能對政府的決策帶了一些影響、推動,但是它不能取代政府的決策,所以和政府官員的思路、理念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學者之間的探討才是學術會議的主旋律、主調。在世紀之交,推動海峽兩岸的互動,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會議;儘管不可能在所有問題上達成一致的共識,但是推動的作用卻不能低估。
對有些問題的認識,聽取了各方清晰的表述,是非常有意義的。至於任何觀點,特別是言論、新聞高度自由的環境下表達的自由絕對是允許的,但是有表達的自由,並不等於每一個利用這樣空間的人,他所表達的觀點都是可以被接受的,或者它擁有很高的合理性,這一點也是不同的概念。
正因為是學術會議,因此沒有必要將會議上所涉獵的任何問題都作一個結論,亦即若達成共同意識則值得高興;但若暫時無法取得共識的,也值得高興,因為觀點交流畢竟是有益互相瞭解,有利今後歷史來回應。
總而言之,在現有的基礎上,我們有條件在今後為兩岸的真正的良性互動,為國家、民族的和平統一做出更積極的推動。所以對於今後的前景,本人絕對持樂觀態度。
中華民國內涵有變化
第二輪:邱義仁
基本上,主權即使是要共享到底是要和誰共享?對像應該要弄清楚。事實上,1945年之後,台灣的主權就是台灣人民和中國的人民共同來分享,這一點在原則上,我認為並不是那麼明確的事情,這部份是有爭論的。就現實上來說,亦是如此。現實上來說,「一國兩制」是蠻明確的,1945年至今,即使中華民國的體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一樣,不一樣的制度在運轉,在某個角度來說是一國兩制,因為中華民國政府還是堅持一個中國。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人民主權行使來說,特別是在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之後,事實上這地方的人民在行使他的主權,但從中卻看不出有和中國人民分享主權的行為,台灣的國會,台灣的總統,基本上是這地方的人民行使他的主權所產生的結果,並不是12億人口一起投票選出的。
所以不管就原則或現實,到底台灣的主權是不是要跟中國一起來分享,從這兩個角度看,都還值得商榷。這是第一個我要說明的。
回過頭來看,從某個角度我是同意的,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而台灣國(共和國)目前都尚未看到這一個背景(被承認、被接受),但是換另一個角度看,這地方的人民在近年來獨立行使主權,這樣的國家和以前所認知的中華民國,雖然都是「中華民國」這四個字,但其內涵、意義、主權、治權的範圍或行使的內容,到底和1912年成立時是否一樣,這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當我們接受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時,應更進一步的追問,這裡所指的中華民國是1912的或者是1949的或者是1989以後的,當逼問到這狀況時,台灣是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它的國名叫做什麼,又是一個嶄新的,我們必須思考和面對的事。
誰是台灣人民眼中的敵人?
第二輪:張榮恭
「兩岸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外國人不能干預。」這是大陸方面經常強調的。鄧小平也曾說過多次,但實際上,當1984年中共和英國簽訂香港協議時,隔了三個月,英國首相鐵娘子訪問北京,鄧小平就托她帶個口信給雷根總統,請雷根總統在兩岸三通上、一國兩制的問題上盡一點力,他不覺得這是外力干預,但我覺得這就是外力干預,這是請外國人干預。
1986年九月鄧小平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電視訪問,很明確的說:「美國從來是干預的。既然如此,那麼現在請美國推動兩岸三通。」這是明確的要求外力干預。因此是不是外力干預,兩岸的說法是不盡相同的。可能認為外國人幫自己這一方不算外力干預,幫對方就算外力干預;如果是這樣的話,大陸方面也沒有理由指責台灣爭取外力支持。
中華民國當然是一個主權獨立的主權國,民國64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時,蔣老總統說:「中華民國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對於行使主權的行為絕不容外來干涉。」我認為當年的中華民國和今天的中華民國還是一樣的,現在中華民國的國民在主權的行使上,是更為明確的,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所以中華民國當然是一個主權國。不過,就整個兩岸來說,因為統治大陸方面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受到國際上大多數國家的承認,因此也必須認清這一個現實,所以就整個中國的主權,我認為是分別享有的;既然是分別享有,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維護了他自己所認為中國的領土和主權的完整,而中華民國維護了自己所認為的領土和主權的完整。既然如此,沒有道理中華民國在盡這份力量的時候,它在國際上沒有一點空間,我覺得中國人的智慧應該是可以創造出新格局,用傳統的主權觀限制中華民國,這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是否就有利,我並不這麼認為。
大陸方面對台灣的敵意,95、96年台灣人民已經明確感受到了。記得江澤民曾經對台灣的訪客說過:「如果中國人團結起來,外國人就不能欺侮我們。」當然站在大陸的角度來說,感覺到外國人的欺負,有它傳統的一些因素;可是在台灣的角度來說,過去50年來,如果說有種力量是從台灣外面來欺負台灣的,台灣人民不會說是美國,也不會說是日本,一定是說中共。因此,大家的感受不同,而要用自己的說法來強加於對方,可能不是很現實的。對於一個中國的問題也是這樣,如果用開闊的眼光來看待的話,兩岸之間有更多的空間,讓對方彼此存在,這對兩岸關係的發展絕對是有利的。
至少鄧小平和毛澤東在一個中國的處理上不同的是,鄧小平強調的是統一問題最重要的是搞好自己,在這一點上毛澤東是沒有認識出來的。毛澤東搞「三面紅旗」、「文化大革命」,他認為這樣的作法也是可以統一台灣的。但是鄧小平認清這是行不通的。他有另一句話:「和周邊的國家比起來,(大陸)人民就會認為是有問題的。」因此他強調的是統一問題最重要的是搞好自己。兩岸用競賽的方式搞好自己,應該是中國最有利的。但一方面競賽,另一方面要和平,而和平要如何創造,兩岸必須建立一個協商和平的機制,且必須是在目前分治的基礎上來建立,這才是對未來中國的民主統一有幫助。
李登輝比民進黨更實際
第二輪:王曉波
主權可分成兩個層次:一個是主權的行使權,一個是主權的所有權。主權的所有權從人民主權的觀點來說,剛才邱秘書長講,包括光復以後的主權屬於兩岸人民共同所有都有爭議,這爭議涉及到舊金山和約的台灣地位未定論的問題。這個問題有爭議,今天沒有時間討論。至於國會、總統民選是主權的行使權,並不妨礙主權的所有權。
站在台灣統派的立場,我們是承認光復的。主權的行使權和所有權是有區別的話,台灣人民今天在台灣是行使台灣的主權,但是台灣人民不僅僅擁有台灣的主權,另外還擁有大陸的主權;不僅僅說大陸的人擁有台灣的主權,而是兩岸人民共同擁有兩岸的主權,如果共同擁有,台灣人民還佔便宜呢。
有關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一點,台灣的黨外統派是不太能接受的。因為若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的話,為什麼不能參加聯合國?為什麼不能和日本建交?為什麼不能和美國建交?這是不符合現實的。就這一點而言,我認為李登輝先生比民進黨更實在一點,所以民進黨說要維持現狀就是要台灣獨立,但李登輝卻不這麼認為。他還要走出去「向不可能挑戰」,還要「打破虛妄的國際體制」,這一點我覺得李先生講的比較對,就如同建國黨講的比較對一樣。
而關於外來因素,台灣統派很清楚的認知到,四百年來的台灣問題,其實就是中國勢力和外國勢力的角逐,從鄭成功驅逐荷蘭人,馬關條約割讓到八年抗戰光復,韓戰以後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兩岸分裂。打開天窗說亮話,人民解放軍沒有能力跨過第七艦隊,請不要吹牛統一,同樣的道理,在此勸告台灣獨派的朋友,當美國的愛國者飛彈擋不下大陸東風一號飛彈時,也不要吹牛台獨。應務實的求取兩岸的和平,求得兩岸人民的福祉、發展,且千萬不要依賴外力,依賴外力而變成美國對華政策的棋子時,就會被出賣。在「柯三不」中很清楚的知道,李登輝和民進黨都被出賣了。
國民黨和民進黨都有人在此,我以台灣統派的立場向兩黨呼籲,是不是可以站在台灣人民主體的利益上,追求兩岸關係的和解及台灣人民最大的利益。
「一年八個月零十二天」
結論:王曉波
當年李登輝競選連任成功,兩岸關係緊張之際,有一位以前和李登輝還有交情的前輩來問我,要如何在大老闆(李登輝)的就職演說中,加上一段話來緩和兩岸的緊張關係,我的建議如下:「雖然今天中華民國政府的有效統治區域僅及於台、澎、金、馬,但根據中華民國憲法,我們絕不放棄大陸領土主權。」這位前輩還要我把這段咬文嚼字的話寫下來交給他帶走,但卻沒有下文。去年為了夏潮基金會辦兩岸關係研討會,打電話給吳安家幫忙,也提到兩岸關係,我就說了這段故事,不久張京育發表談話,就說了類似的話,兩岸關係似乎又柳暗花明了,不意李登輝又找國際媒體來宣佈「台灣已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結果又完了。
大家都知道兩岸關係卡在李登輝一個人手裡,誰都沒辦法。我昨天從北京回來,北京現在對兩岸關係流行王永慶的一句話:「還有一年八個月零十二天。」
從黨外講台獨開始,台獨一直是台灣很低的民意,即使民進黨成立也沒多到那裡去,所以當時講台獨,根本不是多數,台獨不是民主的主張,而是少數人革命的主張。當李登輝用國民黨政權的力量來推動台獨的政策和趨向時,台獨才漸為時尚,但歷經10年,主張台獨的民調還是少於統一派和現狀派的總數,台獨仍然不是民主的主張,所以說民進黨的民主關懷會超過台獨關懷,這可能是民進黨的國際宣傳。台獨有了李登輝政權的大力推動後,黨外時代的統獨之爭,我們台灣統派就只好甘拜下風認輸了。
應尊重台灣人民的意願
結論:張榮恭
我個人也經常在大陸上聽說李登輝先生剩下多少任期,可以不必對他寄希望。但我認為這算的只是總統任期,他的黨主席還有整整三年。江澤民先生的總書記任期只剩四年零二個月,他也沒有多少時間可以等。在兩岸關係的發展上來說,我覺得大陸還是比台灣急一些,總希望更快一些;既然如此,恐怕江澤民先生須要作一些善意的動作。
關於南沙群島的問題,菲律賓承認它所佔領的那一部份是中國的領土,中共就保證和平解決。當年列強割據中國的時候,也都承認那是中國的領土,所有東南亞國家都如法炮製,中共仍保證和平解決,實際上是自我安慰而已,沒有任何意義。釣魚台群島也是一樣,中共和日本是建交國,它比台灣有更多的責任對日本表示更強硬的態度,因為當台灣還是在中國人所組成政府管治下時,台灣沒有獨立,但是飛彈可以射到基隆、高雄的外海,這種給台灣人民的感受確實很差。
中華民國政府到現在為止,都還是堅守《國統綱領》的原則與國統會所解釋的一個中國的內涵。很多人從1995年算起,認為台灣背離一個中國,因為1995年夏天李登輝總統訪問了美國,但為什麼台灣的部長可以去訪問,而總統訪問時就會成為兩個中國。當APEC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可以出席,而中華台北有一個位置,為什麼蕭萬長先生、辜振甫先生去參加就不是兩個中國,而出席者若是李登輝先生就是兩個中國,或許中共認為因為李登輝先生是個總統。可是當年中華民國選總統時,中共找了一個下台階,「台灣領導人產生方式的變更並不改變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份的事實。」既然如此,若李登輝先生參加APEC會議,也可以自我解釋不會構成兩個中國。同樣李登輝先生1995年訪問美國,我也不認為和兩個中國有關。
中共近年來對一個中國的解釋有些窄化,因此我方在處理一個中國時也較彈性、多樣,這是在策略上的變化,和國統綱領並無不同。兩岸之間的競爭、鬥爭,實際上,就用鄧小平的話來說:「外國人本來就是介入的。」現在不是說台灣必須依賴美國不可。站在台灣的立場,對外國人的幫助要接受的程度,還是要看台灣人民的意願。當年有中美協防條約,現在則無,因此外力的問題是減少了,而不是增加的。在此情況下,中共將一個中國的解釋窄化,台灣人民希望外國人的多一點情同和關懷是情有可原的,可以理解的。因此應該尊重台灣人民的意願,而不是一昧的排斥外來幫助,而導致兩岸關係最後走向我們所不願意的一國兩制。我不認為是否接受一國兩制是界定統獨的標準。
民主絕不是民進黨的工具
結論:邱義仁
事實上海峽兩岸都在借用外力,不應自欺欺人。
有人提出,既然民進黨公投之後,假如人民支持統一,則民進黨也會接受,那就給台灣一個機會,為什麼要堅持台獨?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民進黨對民主的堅持很深刻。在面對統獨的問題上,難免還是會有感情的因素,民進黨雖堅持台獨,但至少我們會尊重這地方二千一百萬人民的選擇,假如多數人不接受我們的看法,我們可以接受,但這前提是要尊重人民的選擇。北京政府若堅持台灣和中國要統一,但是尊重台灣人民自決的結果,北京政府才算是一個尊重民主的政府。民主從民進黨的立場講,絕對是一個價值而不是一個工具。假如民主是一個價值,則更要追求、堅持,若台灣至今對民主的追求只呈現是一個工具性的話,而北京政府連這工具性都不要時,我們更應該珍惜,更希望台灣把民主當作工具性的工作推動下去,使民主變成一個價值。
台灣近幾年的改變讓北京政府認為是一個原則的調整,這原則的轉變使得北京政府很難接受,我同意這樣的描述。但片面要求台灣試著去瞭解中國的疑慮,也請中國將心比心,試著瞭解台灣為何會有所謂原則的轉變。
因為台灣已是一個多元的社會,有這樣的需求,是再自然不過的。北京政府不能將心比心,更突顯出北京政府是一個不重視民主的國家,台灣就更不可能接受。公投的結果若失敗了,民進黨會接受這結果,但黨綱是不會更改的,民進黨會堅持我們的主張。當然黨綱若一再的面臨挫敗,不被人民接受,一昧的堅持也無意義。簡而言之,應該用民主來決定一個黨的黨綱是否被人民所接受。
長期以來中華民國政府以法律來維繫政權正當性的事實基礎,當事實和法理的衝突如果越來越多,要堅持法理還是要作些調整,國民黨政府和民進黨在這方面,兩者有很大的不同。
結論:楊允中
對於這次研討會的主題,本人作為中國人,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有一個基本概念是不能迴避的,台灣這地區的命運,不僅台灣二千一百萬人民有選擇的權利,全中國13億人同樣有權作選擇。這一個事實,無論從法理上、事實上都不可以拒絕。
現階段的台灣向何處去?隨著香港的回歸及澳門的即將回歸,海峽兩岸的四方已經有三方走在一起,台灣把這形勢看成是壓力還是動力,可以進一步思考。近來柯林頓新三不政策的宣佈,是個歧視還是壓力,仍有待思索的課題。面對21世紀即將到來,回應海峽兩岸數以億萬計同胞的意願,也是為海峽兩岸共同利益的所在,這前景是愈討論愈清楚,最後一定能逐步走向大家認可的共同目標。
兩種不同的「一國兩制」
結論:熊玠
在此澄清一個觀念,所謂一國兩制,大家想的是鄧小平的一國兩制,其實一國兩制在1949年以後,兩岸的關係就是一國兩制,大陸是共產主義變成要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台灣從三民主義轉型到資本主義的美式民主的制度,這明明是兩制,為什麼一直說要統一之後才是兩制呢?這問題無人能回答,直到鄧小平說:「1988年以前,兩個蔣總統都沒有放棄一個中國,所以叫一國兩制;可是88年以後,台灣對一個中國已經放棄了,所以沒有所謂的一個中國。因此他才提出,要統一之後才行一國兩制。」在此要把兩個不同的一國兩制記在心裡,而且要維持現狀的大前提是,一定要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兩制才能並存。
關於台灣地位未定論,我認為所有主張台灣地位未定的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認為條約上沒有基礎,可是他們忘了國際法不只是條約法,條約法只是國際法的一小部份,國際法最大的部份還是不成文法,習慣法是基於案例。若不談條約,則只須證明經過長期行使主權之事實。中共挑戰中華民國對台灣的主權,試問中共何時對台灣行使過主權,中華民國從1945年10月25日開始一直不斷的繼續的在台灣行使主權,所以依照國際法、習慣法,中華民國對台灣有完全的主權。條約就須根據習慣法。
關於主權和治權的問題,近來巴拿馬運河問題,巴拿馬有主權但美國有行使治權,這證明國際法國際案例可以幫助我們來分析問題。◆
社論
國際與外交
一個中國
辜振甫參訪大陸
「白色恐怖」秋祭
北市選情
台獨批判
歷史與書評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