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正確」與「歷史錯誤」

評所謂「李登輝改革路線」

社論


自從王永慶宣佈李登輝還只有「一年八個月」之後,李登輝即頻頻強勢作態要「歷史正確」,並且透過「總統府高層」不斷放話,「李登輝有強烈的使命感要在任期最後,確立以建立台灣主體認識為根的『李登輝改革路線』,讓繼任者有所依循,不要因總統換人就改變治國理念。」

因此,李登輝不但教訓做為二千年總統大選尖兵的台北市長候選人馬英九「不要以為知名度可以換取選票」,要「台灣第一」才能對付陳水扁的「台灣優先」,並且,教訓「連戰態度要強勢一點,尤其是大陸政策,要有較強的台灣意識表達出來」,而且警告「國民黨的中生代如果不能抓住民意大方向,不能體會李總統的改革信念,就算現在擁有一點浮動的民間聲望,也將被淘汰」。

但是,政治路線是否正確,並不是政治人物主觀可以認定的,而是要「實踐檢驗真理」的。葉劍英曾經透露,毛澤東告訴他,毛自認終生只做了兩件事,一是推翻蔣介石,一是文化大革命。不過,文化大革命是「歷史正確」嗎?毛生前自信滿滿的「千秋功過誰予評說」,「文革」路線在毛死後就被完全推翻了。還好中共的政權沒被推翻,毛還能保留著「三七開」的「開國有功」的歷史地位。否則,毛澤東今天的下場,恐怕也和列寧一樣,連銅像也被拖倒拋棄在公園的角落。

「李登輝改革路線」已經實踐了十年,政治人物有幾個十年的政治路線的生命呢?應該是可以接受檢驗真理的時候了。

「李登輝改革路線」應可總稱為「本土化路線」(實質上是「皇民化台獨路線」),可分為對內和對外二個部分,並且內外兩個部分又是互為表裡的。

以對外的部分來說,一是外交關係,一是兩岸關係。

在外交關係上,他以殘餘的日本軍國主義意識,「歷史錯誤」的選擇了後冷戰美國「遏制派」,聽信李潔明的「主權過時論」,企圖迎合「遏制派」,並結合日本新軍國主義,形成後冷戰的「亞洲安全體系」,並推動所謂的「務實外交」。

後冷戰的「亞洲安全體系」確實在形成中,有中、俄的「戰略夥伴關係」,也有中、美的「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但卻不包括李登輝在內。甚至新形成的「亞洲安全體系」竟是以李登輝的台獨路線為防範對象,深恐李登輝的台獨路線破壞亞洲和平,把美國拖下水。故有今年柯林頓訪華的「柯三不」。

李登輝的「務實外交」卻是非常不務實的「向不可能挑戰」,利用後冷戰的美國「遏制派」向《上海公報》以來美國對華的「一個中國」政策挑戰。95年的康乃爾之行,是李登輝盼顧自雄意氣風發的頂峰,但卻又「樂極生悲」,引來中共的導彈演習,和96年的台海軍事危機。由於台海軍事危機,才有97年中、美「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的建立,和98年的「柯三不」。一切回到原點,李登輝還被指責以五百萬美元收買美國國會議員及「麻煩製造者」的罪名。這是李登輝的「歷史正確」嗎?

他又自不量力的誤判台灣的經濟實力,以為可以用銀彈攻勢和中共進行「零和遊戲」的外交競爭和參加聯合國。結果是,南韓斷交了,南非也斷交了,連一萬五千人口的國家也要拉攏,但27個邦交國總人口還是不及二千一百萬人。參加聯合國更是連申請案還沒進門就被封殺,今年還有四個邦交國因積欠聯合國的會費沒有投票權。參加聯合國已是第六年,剛開始被封殺還能積累一點敵愾同仇的民氣,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六年了,再也引不起任何民意的反應了。

銀彈外交,虛擲公帑,與世界第三軍事強國(中共)進行零和的外交競爭,除了自不量力外,當然是徒勞無功,這也是李登輝的「歷史正確」嗎?

在大陸政策上,李登輝又誤聽日本新軍國主義中嶋嶺雄、長谷慶太郎的「中國瓦解論」,「六四」後等91,91後等94,94後等鄧小平去世,鄧小平後等十五大,十五大後,又有亞洲金融風暴,天天詛咒人民幣貶值。他不但自己不斷的在等中國瓦解,並且也強迫別人等,要「戒急用忍」,忍到王永慶翻了,張榮發也反了,他自己也等,等到只剩「一年八個月」了。

「中國瓦解論」是否「歷史正確」,我們不敢說,天下沒有永遠的羅馬,領先世界一千多年的中國,到19世紀不也瓦解過嗎?也許只要李登輝的命夠長,再等幾十年或一百年,或二百年……,總該會「歷史正確」的等到中國瓦解之一日。怕只怕,中國還沒瓦解,台灣就被統一了。

兩岸關係,不談政治,談經濟,台灣每年與大陸貿易取得二百億美元的順差,李登輝也知道,台灣經濟的前途必須以大陸做為腹地,台灣要成為亞太營運中心,沒有良好的兩岸關係行嗎?台商在大陸的商機盡失,台灣還能發展什麼經濟呢?連主張台獨的民進黨都要「強本西進」,只有李登輝和建國黨主張「戒急用忍」。要台灣的經濟持續發展,李登輝的接班人能遵守得了「戒急用忍」的「歷史正確」嗎?

或曰「戒急用忍」是因中共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殊不知中華民國憲法和李登輝自己公佈的《國統綱領》都是「一個中國」原則的,李登輝自作聰明,否定憲法和《國統綱領》的「一個中國」原則,把「一個中國」原則送給中共,又作繭自縛的把自己捆綁。「一個中國」原則是自韓戰後中美「華沙會議」到「日內瓦會議」,美國要打破而不能打破的,所以,才有《上海公報》後的美國對華「一個中國」政策。美國不能打破的「一個中國」原則,李登輝打得破嗎?李登輝做唐吉訶德與風車作戰,要「打破虛妄的國際體制」。兩岸關係已被李登輝耽誤了10年,還好只剩「一年八個月」了。李登輝的繼任人還能再把兩岸關係耽誤10年,去當唐吉訶德嗎?李登輝選擇「打破虛妄的國際體制」,已接近了精神不正常的狀態,這也會是「歷史正確」嗎?

對內而言,李登輝的「歷史正確」又何在?王永慶認為,除了「民主」外,並無可取。但是,李登輝除50年代曾短暫的參加過反對蔣介石獨裁的活動外,後來投靠國民黨而飛黃騰達,並未為黨外民主運動做出過貢獻。當他接任總統之時,黨外民主運動已漸成熟,黨內的民主規劃也臻完成,蔣經國晚年已完成解除戒嚴、開放大陸探親、改造國會等部署,李登輝做的只是接著解除戒嚴而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和以中央民代全面改選以改造國會而已;至於開放大陸探親後的兩岸關係,不但無寸步之進,且形成倒退的緊張。雖然如此,在還沒有實施「新白色恐怖」的檢肅之前,我們還是不能抹殺李登輝的「民主」之功。

但是,「民主」也不是「歷史正確」唯一的標準,戈巴契夫有功於俄羅斯民主,華勒沙有功於波蘭民主,柯拉蓉有功於菲律賓民主,他們的「歷史正確」又在那裡?

要判斷李登輝對內的「歷史正確」,至少還有兩個標準,一是他領導的政黨有沒有更壯大發展,一是他領導的國家有沒有更團結和諧。

李登輝的「本土化路線」在黨內引起了強烈的「省籍衝突」。李光耀是少數華人族群被逐出馬來西亞而建立新加坡的領袖,在新加坡境內李光耀等華人族群又成了人口的多數,但在李光耀公平的族群政策下,新加坡從未出現過華巫衝突。在華人佔絕對多數的新加坡,李光耀從未有過「華人化」的政策,甚至官方語言還是採取殖民地時代華巫都通用的英語,而非華語。李登輝卻要帶頭說「台語」(閩南語、河洛話),突出「台灣人的悲哀」,和皇民化的「台灣意識」(非抗日的台灣意識),而引起了外省籍人士的強烈疑懼和不滿。

權力鬥爭加上省籍矛盾,黨內就出現了主流與非主流的鬥爭,李登輝又以「本土化」援引民進黨的勢力,以黨外衝擊黨內,終於有新黨的出走,國民黨分裂。為了援引民進黨的勢力進行黨內鬥爭,就不能不接受民進黨的一些政策,諸如總統直選,廢省、廢鄉鎮等等,就更加重了黨內的分裂。至今,國民黨加新黨的選票仍高居70%以上,但是,國民黨卻經常在「三黨不過半」的危機中,進行「政權保衛戰」。

黨內權力鬥爭不斷,非主流後有新黨,新黨後有宋楚瑜,宋楚瑜還沒完,又有中生代卡位。在李登輝的領導下,出現了一些「肉麻當有趣」的官場文化,什麼「關愛的眼神」、「主席還是很疼我」。在父家長的領導下,又有什麼父子反目的李(登輝)宋(楚瑜)關係,有親如父子的李(登輝)連(戰)關係。

在李登輝領導下的國民黨已經眾叛親離、分崩離析,「不知為何而戰,不知為誰而戰」,剩下滿朝文武,多幸佞之輩,朝中善類幾乎為之一空。如果這也是「歷史正確」,天下還能有「歷史錯誤」嗎?

再以李登輝領導的國家而言,明明是中華民國,明明是有一部國家統一的憲法,但卻有一個主張台灣共和國反對國家統一而隨時準備執政的反對黨。民主國家當然可以有反對黨,但反對黨必須是效忠憲法效忠國家的「忠誠的反對者」,又豈可有反對憲法反對國家的反對黨。

在蔣經國末期也有主張台獨的民意出現,當時民調認同台獨的青年最高不過8%,9月16日公佈青輔會委託政大所做的民調,主張維持現狀者37%,主張統一者24.8%,主張獨立者20.3%,這表示著青年的國家認同分歧和國民意識分裂。不要說兩岸內戰了,國民意識分裂若更嚴重化,在島內就可能形成內戰了。

李登輝領導中華民國10年,造成嚴重的國家認同分歧和國民意識分裂,這是「歷史正確」?由於黨和國民意識的雙重分裂,李登輝為了保衛政權只有訴諸於愚民的民粹主義和黑金政治二途了。

由民粹主義喊出一些「台灣優先」、「台灣第一」、「愛台灣」的口號,並且將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後的大陸重新作為挑釁的假想敵,在《台灣關係法》的保護下,他將自己塑造成反華英雄,而反華思想又是來自於他早年所受日本軍國主義皇民化意識,甚至反對中國人哀悼南京大屠殺,還鼓勵日本人要恢復戰前的自信,不要老為侵略戰爭道歉。李登輝的民粹主義或鼓動了「李登輝情結」於一時,但他的媚日反華論卻以全球中華民族為敵,領導著台灣二千一百萬人與吞忍一百五十多年民族悲情的12億多人為敵,這是今天世界唯一超強的美國都不敢做的事,而李登輝敢做。這樣子愚昧、無知、瘋狂也是「歷史正確」嗎?

沒有國家民族的理想,也沒有人民群眾的關懷抱負,為了保衛政權,除民粹外,就只好依賴黑金了。「黑」是指黑道,「金」是指金牛。金牛有錢買票,黑道更能在地方上對善良選民威脅利誘。

馬英九在法務部長任內,一次縣市地方選舉,查賄被訴達四百多件,多是國民黨的公職民代。此外,一些縣市長和縣市議長級的公職民代,殺人的殺人,被殺的被殺,通緝的通緝,被關的被關。這些黑道大哥一旦任公職,甚至正副議長,那些抬轎的黑道小弟在地方上就更橫行無阻了。於是,台灣治安大壞,這也是「白曉燕案」的「政治背景」。馬英九查賄的結果,垮的不是賄選的黑金民代公職,而是查賄的法務部長馬英九自己!後來又垮了一個廖正豪部長,黑金政治是李登輝重要的「歷史正確」之一,也是不容狡賴的罷。

這樣子「歷史正確」的「李登輝改革路線」,繼任者又誰能依循呢?李登輝言下之意,似乎是若黨內中生代不能依循,他即將另覓接班人。李登輝也應理解,鄧小平雖不能依循毛澤東路線,但因延續了共產黨政權,才能「三七開」的公平對待毛澤東的歷史地位。戈巴契夫不能延續蘇共政權,只能被歷史遺棄,甚至禍及列寧。雖然,日本自民黨與社會黨合作,最後吃掉了社會黨,政權重回自民黨;但也請不要忘記,盧泰愚支持金泳三當選總統,結果被金泳三送上審判台。

李登輝一開始受欺於李潔明、中嶋嶺雄之類,選錯了歷史的邊,造成「歷史錯誤」,只剩「一年八個月」,悔之晚矣。現在唯一只有依賴今年年底「三合一」的選舉和北高兩市的選勝,挫敗民進黨的氣勢,以爭取國民黨中生代二千年總統選舉的勝利,維繫國民黨政權,在中生代接掌政權後,實現兩岸和解,恢復兩岸正常關係,凍結民進黨台獨黨綱,消除兩岸統獨內戰的危機,李登輝的歷史地位或許可以由中生代國民黨政權的延續,而有個「三七開」,否則,一旦民進黨立即執政,李登輝就不免於盧泰愚的命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