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辜氏參訪大陸的看法

呂亞力
(台大政治系教授)


共識還得政策配合

眾所矚目的辜振甫大陸參訪團,在大陸逗留六日後,已於18日返台,辜氏此行,曾在上海、北京兩地會見江澤民、錢其琛、汪道涵等多位大陸領導人,與他們廣泛交換意見,台灣各界對此行成果的看法相當分歧,但多數持正面的看法,本文擬就兩岸關係與國家未來兩方面來略抒己見。

辜氏此行,對海峽兩岸關係之增進,是有積極的作用的,這也是大陸與台灣大多數觀察者都認為辜汪會晤已達到雙贏的效果。辜氏參訪團於雙方關係惡化已近四年之時前往大陸,並且獲得大陸當局熱烈地接待,雙方坦率交換意見,把重大分歧毫不掩飾地呈現,有助於澄清不必要的誤解,並且建立了中斷已久的雙方高層直接溝通的管道,具有雙方有意促成關係日趨正常化的象徵作用,故即使此行無具體成果,也不失為有益之舉。海峽兩岸的關係,經蔣經國先生宣佈允許台灣民眾前往大陸探親,開始民間交往以後,一直在「融冰」中,十餘年來逐步增進,迄三年多前這種關係雖然仍未臻理想,但至少已可保證海峽的和平與安寧,與人民正常的利益的維護,孰料李登輝美國之行,導致雙方關係的大逆轉,海基海協兩會溝通全面中斷,堅冰凝結已至於今,辜汪會晤之融冰,似乎表示雙方有意使關係回復至三年半前的情形,這當然是直得肯定的,辜汪會晤中,達到了數項共識,即雙方增進非政治領域之交流,在有關雙方人民利益之事務上,提供協助,汪道涵先生於適當時機來台訪問……等。這些「共識」儘管不夠具體,也嫌不足,但有總比無好,也可算作辜氏大陸行的另一項收穫。

儘管辜氏此行,對兩岸關係的改進,具有重要的正面作用,但這項關係能否真正改進,仍要看雙方具體的作為,倘若雙方之「共識」,僅停留在文字的階段,不能落實於「政策」,則其效果必定有限。我們既然表示要增加交流,就應採取具體行動,不流於空談而已,尤其在政策上,要符合此一「共識」所蘊含的精神,就此而論,台灣本身實有不少值得檢討的地方,在經貿交流上,所謂「戒急用忍」,是否含有反其道而行的心態?在文教交流上,對大陸學籍不予承認的作法,是否適當?對台灣負笈大陸的學生的權益是否形成不必要的限制?此外,對大陸人士來台探親、觀光……設限是否過於嚴苛?並且違反對等原則?!在雙方互相協助來解決人民的困難……方面,則由於台灣人士旅居大陸者人數遠超過大陸人士居台者,則大陸應作更多努力,尤其台商生命財產安全之保障、法律糾紛的處理……等,但台灣也有不少須努力的,譬如大陸婦女與台灣人士通婚者的居留工作權的合理規定與保障,即為一例。

實現三通實有必要

欲使雙方之交流更進一層,實現三通,實有必要,以往台灣當局每以三通會危及台灣安全與一旦三通台灣會失去與大陸「談判」之籌碼……等不合常理的藉口來拒絕三通,殊不知缺乏三通受損最大者不是大陸,而是台商,而台商的損失會間接使台灣本身受損,開放三通,則可能達到真正的雙贏。

辜氏此行,對兩岸關係的改進,開啟了門戶,因此對海峽緊張情勢之舒緩與和平的維護,有其貢獻,就此點意義言,對國家未來自然有一定的貢獻,然而,倘若我們把國家未來作更深刻地剖析,則此行的作用似乎仍有局限。

中國之未來,關鍵在於台灣統獨問題的解決,倘若台灣決定與大陸統一,則不論在倚重歷史條件下完成統一,及統一以何種政治型態出現,原則上中國將是一個國家;相反地,倘若台灣決定獨立,則結果可能有二:其一為經過慘烈而傷亡重大的戰爭後,仍然統一,但中國可能在經濟發展與文化建設上大幅倒退,而台灣社會則是劫後餘生的敗象;其二是打仗後台灣獨立,則台灣在廢墟中享有獨立之虛名,但為防止中國大陸日後的進攻而終日戰備,惶惶不安,台灣要統或要獨,實在攸關兩千一百萬人的身家性命,政府對此問題不能掉以輕心,尤其不應以一廂情願的草率態度處理。

兩制其實就是承認「分治」

辜氏參訪團明白表示台灣的立場,並且要大陸認識「分治」的事實,自然是適當的作法,然而,除非未來台灣真正決心冒戰爭之險,選擇「獨立」,否則仍也不能規避對此一「分治」狀態的未來演變,有所構思,並提示雙方皆可據此討論,甚至有獲致「共識」之可能方案。中共一直主張的「一國兩制」,我方一貫峻拒,固然有相當的理由,但是,若說「一國兩制」未把「分治」事實列入考慮,則顯非正確的理解,倘若不計及「分治」,又何必要「兩制」呢!我方一再強調「分治」事實,空指責對方不察「分治」之謬,又不提處理此一情勢未來發展的「對案」,不免會被人懷疑為欲永遠保持「分治」,而根本不去籌劃結束「分治」的政治安排?!如此作法,勢必給人「明統暗獨」之口實。以海峽兩岸之現實,「明統暗獨」的作風,並不能把雙方關係的正常化建立在健全的基礎上,則目前關係的改善,就會曇花一現,或是難以持久。筆者認為我方應於陳述「分治」事實之後,提出邦聯或聯邦等議,或者原則上接受「一國兩制」,但對兩制之內容與實行一國兩制的條件與進程,提出積極主張,當然,在辜汪會晤中尚不必提出詳細的構想,但如能暗示較積極的回應,則可令未來雙方關係實質的改變創造更佳的契機。我們認為兩岸關係發展至此,除非我方打算使之逆轉,否則,政治性協商恐難避免,因此,我方應妥為規劃,以期再創一個雙贏的局面。

辜汪會晤中觸及的另一分歧,為我方的國際外交空間的問題,我方認為中共打壓我國際空間,使我邦交國減少,無法參加諸多國際組織,處境日益艱難,因此,要對方網開一面。大陸則認為我方國際空間的日益緊縮,是國際情勢發展的結果,今後此一趨勢仍將繼續,嚴格說來,要大陸在外交上對我網開一面,完全不切實際,主因是他們擔心台灣在國際上製造所謂「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為防患未然,他們絕不會停止反對台灣以主權國家名義參加國際組織,對我方的若干主要邦交國的「策反」活動,也不會中止。以目前的國際情勢與雙方實力的懸殊,我們既不能在其反對下參加政治性國際組織,也不能阻止其在邦交國的活動,唯一的對策似乎僅有兩項;其一為盡我所能,維護僅存的邦交國,並且設法參與進得去的國際組織;其二為透過與大陸的商談,答應其不在國際間鼓吹與從事「兩個中國」的活動,以交換其尊重我方與外界的國際關係並且不阻撓我方參加特定的國際組織;捨此別無他途,一味指責對方,實屬無濟於事。對目前正在改進的雙方關係亦屬有害無益。

春天仍甚遙遠

辜氏參訪大陸後,台灣內部必有不同的聲音,此為正常現象,但意見不同的人如果互擲帽子,就甚不妥當,而不同政黨如果把這次訪問的「成果」或「缺失」,作為競選的政治資本,也不合宜。而且,對台灣將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辜氏此行,至多只能說使海峽兩岸關係部份恢復至李登輝訪美之前的情形(不是全部)。辜氏稱之為「融冰之旅」,甚為正確,事實上,僅僅融了堅冰的表層,巨大的堅冰仍橫亙兩岸之間,柳暗花明的春天仍甚遙遠,目前任何一廂情願的想法,都嫌太早,而且稍一不慎,雙方關係仍將倒退,台灣當局在統獨的大原則上,要有所抉擇,而大陸當局,更應以更大的智慧,理解台灣內部的政治生態,以更寬的氣度與包容心,認清其「自治」的願望,在國際事務上,給台灣更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