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格勒慘案告訴中國人些什麼
貝爾格勒慘案告訴中國人些什麼
5月8日凌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戰轟機群,在同一時刻分別發射了三枚雷射導引炸彈(通稱smart bomb),從不同角度命中北京駐貝爾格勒使館大樓,立刻摧毀了這棟建築物,並造成三人死亡,二、三十人輕重傷的慘案。全球人們隨後從電視上目睹了倖存人員從廢墟般的大樓中逃出,也看到了中國大使驚魂未定痛哭失聲的指控畫面。北約方面很快的發佈消息,承認這是一次誤炸。正因為北約在發動對南斯拉夫聯盟的轟炸空襲以來,其「誤炸」的成績斐然,血跡斑斑,所以從他們發佈的聲明內容來看,語氣中包含有這種失誤在作戰行動中乃在所不免的味道,但卻反而更清楚的暴露了此次行動的出於蓄意,以及他們卑鄙齷齪的用意。
以下文字將分析此一慘案形成的若干背景,並提出我們的一些建議。基本上,可以把貝爾格勒慘案視為從1989年到1999年這一階段華盛頓與北京關係的轉折點。
其一,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軍事、政治、經濟等重要設施的空襲,一直到5月8日之前,已長達45天,但並未能產生北約當初預期的效果,南聯盟的領袖與軍方、人民,反而因此更趨團結,全國瀰漫一種視死如歸的悲壯意志。這一方面造成北約內部是否還要炸下去的爭議;另方面也使北約警覺到,如果非要派出地面武力以護送柯索沃(Kosovo)阿爾巴尼亞裔難民重返家鄉,勢將遭遇南聯盟部隊的頑強抵抗,傷亡恐難以預估。這也就是說,這一場由北約啟動的戰爭,已讓北約騎虎難下。也因此,北約內部出現互相指責推諉的問題。更嚴重的是,轟炸用的高科技炸彈、飛彈,是一筆鉅大的開支,也不能讓它變成「無底洞」。怎麼辦?
其二,北約懷疑南聯盟堅不屈服,很可能跟他後面的支撐者有關,因此「遷怒」俄羅斯與中國,但俄國一直表現得很「安份」,刻意擺出袖手旁觀姿態,即便偶爾發言譴責,也會同時表示無意介入,如此則造成北約或應該只是美國將其「怒氣」集中指向中國。於是涉及中國大使館在貝爾格勒挨炸時進行情報搜集活動,以及暗助南聯盟作長期抵抗準備的種種情報,便成為北約軍事指揮中心裡面美國CIA人員處理的要務。而安排一次轟炸中國大使館的任務,便不是不必要的。這也很生動的說明了美國人對中國的兩手搞法,以「誤炸」為藉口掩飾其有意「報復」或「教訓」的流氓式下流行徑,且以此為得計。這也是美國前任CIA局長蓋茨公開批評軍方與情報單位有意違法亂紀的原因。
其三,當然,中國人除了就事論事的瞭解在南斯拉夫問題上,中、美之間的立場與利益衝突的原因,並且「領教」美國霸權主義處理此類問題的詭詐手段之外,更要放遠眼光,深入洞察美國這種齷齪舉動所意圖製造的連鎖效應。眾所皆知,美國21世紀的主要利益之一,就是一個「台灣化的中國」,如若不果,能搞出一個四分五裂互相牽制內耗的中國,也符合理想。而如何達到這些目的,自是需要做很多努力,也要及早計畫、佈置條件。這就要持之以恆的對中國的「弱點」予以掌握與利用。這是此前與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美國對華政策的主軸部分。
事實上,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歷史演進的核心動力是民族主義愛國運動,這個偉大的運動成就了今天的中國。而凡是自命為世界主人的帝國主義霸權,都不可避免的以中國民族主義為死敵,這是不以中國人的想法、看法為轉移的,只有面對。遠的不說,近半個世紀,美帝與日本勾結配合之下,大幅度扭曲消弭了台灣的中國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在台灣塑造扶植出一個由中國人組成的傀儡領導階層,也大致掌握與指揮著台灣在野的政治與文化勢力。這一成功的經驗,是他們將之向大陸推動的信心。
近百年間,中國人民的民族主義愛國風潮,推動著中國的進步發展與獨立自主,但它也在歷次的高潮階段,推翻了當時的中國政府,這種政府的更迭交替,所造成的混亂動盪,卻是不懷好意窺伺著中國的強權,可以上下其手左右取利的大好機會。中國近現代歷史之中,充斥著這種令人悲憤痛苦的教訓,而今天帝國主義強權萬變不離其宗的對中國的侵犯狎弄,似乎也出於他們僵硬的對中國的看法,他們總不相信中國人可以從歷史裡面學到真正的教訓。但他們這種自大侮慢,也等待著被教訓。
其四,伴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茁壯,霸權主義國家將益發不安,雙方的矛盾摩擦將益為難以避免。但今後很長一個時期,中國仍將處於守勢,因此而激發的國人的民族義憤,恐怕也會成為21世紀前期中國社會的一項特色。我們希望中國人的政府與政府中的領導者,能夠關照全局,秉持親民愛民原則,及時主動的向國人說明問題,解釋政府立場與因應方法,使中國民族主義這一強大的動力,能發生最大程度的對全中國的積極作用。◆
社論
科索沃與北約
五八事件與中國民族主義
五八事件與中美關係
中日關係與軍國主義
台灣事情與兩岸關係
歷史與出版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