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鄭浪平著《不朽的光榮》
序鄭浪平著《不朽的光榮》
重振我國靈魂的關鍵性大課題
第二次中日戰爭(1931-1937-1945)是中國近代民族主義與日本蓄意強力支裂中國、征服中國的一次總力戰,也是中華民族在忍無可忍、無可妥協的情況下全力奮起以強敵仇國的日本做生死存亡、有進無退、有我無敵的一次拚命大戰;而此一戰爭在全面展開的約略八年期間與在此之前斷斷續續作戰不停的約略六年期間,也正充分形成為中華民族起衰振昧、轉弱為強的關鍵年代──經過了長達約略十四年之久、運用各種方式的軟拚、硬拚、死戰、纏鬥的全面性各種方式的抗爭,中國終於與美、蘇、英、荷等國一起贏得了最後的勝利,迫使死敵日本俯自就降, 吐出它自1895年以來「偷竊」自中國的所有果實。
中華民族竟然奇跡似的像浴火後重生的鳳凰一樣,驀然從半殖民地、半封建性、遍體鱗傷、在物質外貌落後衰敗的舊中國,一躍而蛻變在全世界兩國外交總坫壇的聯合國內昂首闊步,巍然為五個核心領導國的成員之一,為舉世所尊敬。此後,中國人在戰後的艱困年代中,雖然繼續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在國家工業化、現代化改變中國的落後面貌的過程中,舉步艱難地掙扎向前,但它的成就是豐碩而輝煌的;當年孫中山先生在本半世紀20年代中期所殷切寄望的中國應在國際社會居有平等自由地位的願望,是完全實現了;當年20、30年代主持中國「革命外交」的外交鬥士所 畢力想竟其全功的撤廢中外不平等條約體系的奮鬥,也早完全達到目的了。中華民族現在是昂然雄立於世界政治性、經濟性、文化性的大國之林,正逐漸能恰如其份地表現其12億人應有的份量了。
推始溯源,我們不能不追溯到我國族復興契機的第二次中日戰爭了。我們對於影響我國族命運、總結我國族百年受夠列強欺凌、全民為之痛心疾首的過去與開創嶄新而光明的輝煌的前景的此一偉大事件,應該如何地深入探索而多方研究一番才對,因為這才是發掘中華民族真正精髓力量的泉源與重振我國靈魂的關鍵性大課題。因此,我對於著名時事評論家鄭浪平先生的大著《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的出版,而且有機會先睹為快,是感到非常高興和興奮的。而鄭先生在本書中以他一貫綿密、警辟而鞭辟入微的闡述與分析的寫作風格,深入淺出,將此一民族聖戰在不同階段與不同方面的種種風貌,很清晰地很全面地呈現出來,讀後令人有時執卷為之唏噓歎息,而有時又令人為之振臂興奮,感人肺腑,久久不能釋懷。我要誠心地向鄭先生完成此一大著恭賀致敬;恭賀他完成此一具有深意、有根有據而又通俗化十分強的大著之完成與出版。我相信廣大的讀者群對於本書所顯現的一些細膩而生動的闡述與解釋,當會有普遍的共鳴的。
新軍國主義者公然想否認侵略罪行
事實上,正如鄭先生在本書中所描述的,戰後初期中國人對第二次中日戰爭史的撰著,都不脫國、共內爭,內戰的扭曲性與局限性。此一情形,甚至時至今日,都不能完全擺脫其痕跡與影響。早期國府資料性的官方著作,如何應欽將軍的《八年抗戰之經過》(1946)、白崇禧將軍的《八年抗戰軍事概況》(1946)、陳誠的《八年抗戰之經過》(1946)、國防部史政局的《抗日禦侮》(1966、1978)、張其昀的《黨史概要》(又名《近八十年中國革命史》1979第二版)等,固然如此;民間專家學者如吳相湘教授所撰的《第二次中日戰爭史》(1973)、鄭學稼所著《日帝侵華秘史》(1975)等書,亦難於擺脫此類時代的痕跡。同時期內,中共所出版的同類著作,如此北京人民出版的《抗日戰爭時期的人民解放軍和解放區概況》(1953)、李新、蔡尚思撰《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通史》(第二卷,1961)等等,在內容與解釋上,其局限性與扭曲性的情況亦同,甚至較國府方面的撰述,猶有過之。而且,自戰後一直到七○年代,由於國、共內戰所導致的中國動亂,曾無成已,中國學術界在無充分的政治自由與物質貧乏的條件下,對於此民族聖戰性質的第二次中日戰爭,完全無法做充分深入的探索與研究;所以,此時期的中國人所撰寫的有關論著無論在品質上與數量上都無法與談論題的重要性相比配。
1982年秋,日本的府教科書檢定(審查)事件發生,日本新軍國主義者公然想否認過去侵略中國的罪行、暴行,不只否認曾製造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甚至還在國定教科書將侵略中國改之為「進出」中國,引起海峽兩岸的中國、韓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強烈抗議,也勾起了中國人對日本新軍國主義者的深仇大恨。對於海峽兩岸的中國學術界,特別是研究中國近代、現代史的史學界同人,都是一大刺激,雙方都感到極有加強對第二次中日戰爭史研究的必要。
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學術界劍及屨及即連續召開了數項大型的有關抗日戰爭的學術研究研討會,如1984年8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主辦的「抗戰前十年國家建設史研討會」(亦收有對抗日戰爭史的研究論文)及1985年8月的「抗戰建國史研討會」;中國國民黨黨史會亦於1985年11月舉辦「孫中山先生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1996年10月舉辦「蔣中正先生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1987年7月舉辦「抗戰建國學術研討會」等;而這些學術研討會在舉辦之後,都很快出版了個別的「論文集」,等於是集體性的包括許多冊巨帙的第二次中日戰爭史。而黨史會在此期間也編纂出版了許多資料豐富的《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計為七篇,分列為若干巨冊。在私人著述方面,則有劉鳳翰的《抗日戰史論集──紀念抗戰50週年》(1987)、李恩涵的《日本軍戰爭暴行之研究》(1994)。
大陸研究中日戰爭史的論著
大陸學術界在受到日本否認侵略的重大刺激之後,也在全力努力於研究第二次中日戰爭史。他們首先出版的一批論著,有龔古今、唐培吉主編的《抗日戰爭史稿》(1984)、何理的《抗日戰爭史》、羅煥章、支紹增合撰的《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1987)、馬仲廉的《抗日戰爭史話》等書;又出版了原國府將領中曾經親身參與過對日作戰的抗日戰爭回憶錄性質的《抗日戰爭親歷記》,如「從九一八到七七事變」、「七七事變」、「八一三松滬抗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華夏北歌」等等,陸續出版。至九○年代之初,除王輔撰寫的《日本侵華戰爭 》(三大冊,1990)、李塘民、趙保真合撰的《中國抗日戰爭史綱》(1992,約百萬字)外,1991年9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主持編輯的《抗日戰爭研究、(季刊,每年出版四冊),也正式發刊,至今持續不脫一期的出版下來,內容堅實,實在相當優秀的研究論文刊布。而該近代史研究的學者在劉大年教授、張振曜教授的領導下集體撰寫的《日本侵華七十年》(1992)約計60萬字,也是一部堅實有據的一般性通論性質的極佳著作。大陸的軍事科學院歷史研究部更於1992年出版的《中國抗日戰爭史》三大冊,分上、中、下三卷,合計為150萬字的巨帙。中央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吉林社科院合編的《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檔案資料選編》的各主題下的檔案資料如「九一八事變」、「東北經濟檔案」、「細菌戰與毒氣戰」、「東北歷次大慘案」、「華北歷次大慘案」等,也陸續出版。至1992年止,大陸出版的有關第二次中日戰爭史的專著、譯著等總計已有約四百種,論文、回憶錄等則有約二千篇。
1993年之後,由王檜林教授主持總纂,而由數十位中壯、青年史學者所撰著的《抗日戰爭史叢書》陸續出版,預料全部將出版50多冊,每冊約20萬/30萬字,分自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社會、文化教育等方面探討對日戰爭期間的全貌。其中已經出版者,包括《日本侵華戰爭》、《國共談判》、《鐵血遠征》、《歷史的怪胎》、《第二次國共合作》、《苦難的人流》、《兵火奇觀──武漢保衛戰》、《大捷──台兒莊戰役實錄》等等(叢書尚未完全印完)。1997年為紀念盧溝橋事變60週年,社科院近史所與中國史學會合編的《抗日戰爭》(章伯鋒、建 平主編,四川大學出版社,1997)亦告出版。這是一項資料編纂性的巨帙,全書計分7卷11冊,包括戰爭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對外關係,日偽政權與淪陷區、侵華日軍暴行等方面,合計近一千萬字。另有劉大年主編、張振曜教授等集體撰寫的《中國復興樞紐──抗日戰爭的八年》(1997)一書出版,全書雖只30萬字左右,但內容相當精粹而涉及面甚廣。此外,盧溝橋抗日紀念館等所編著的《紀念盧溝橋事變60週年叢書》八大冊也及時發行問世,其中包括一巨帙的《中國抗日戰爭大辭典》及《抗戰時期的對外關係》、《侵華日軍細菌戰紀實》等七冊,內 容均系綜論性質而資料則相當堅實。
手中勿忘提著一根大棍
不過,所有上述海峽兩岸近16、17年所出版的有關第二次中日戰爭史的論著與資料性的編纂作品,與鄭浪平先生所著的本書,都在性質歸類上有所不同。鄭先生大作的價值,在於綜合各家之說而抽取其精義,而分就抗日戰爭期間的重大事件,一項一項地以深入淺出、輕鬆靈活、娓娓動聽、撥人心弦的妙筆表達出來──它更能觸動讀者心靈上的共鳴。這也是我最高興向廣大讀者推介的一本通俗性的上佳著作。
現在第二次中日戰爭已經結束了54年之久了,新日本也在歷經崛起為「經濟大國」、「科技大國」、「經濟超強」的過程之後,正在向「政治大國」之途邁進了。新日本在美日安保條約的美國所提供的核子傘的保護之下,正在極力想「漂白」其過去不名譽的「侵略惡行」(實際此等不名譽的「侵略惡行」在日本未誠心地、全面地合乎法律要件的向中國、韓國、朝鮮道歉與賠償之前,真正的「漂白」是不可能的)似乎新日本已在去年向朝鮮半島與台灣做其政治性的覬覦與探索前進了。新日本的此一意向,特別在日美安保條約之適用範圍與研究佈置TMD飛彈防禦(Theater Missile Defence)等重大問題上表現出表面模糊實際上則非常清楚的意向了。
不過,21世紀強而有力的中國與20世紀20、30年代的中國已大大不同了。在核子時代的「地球村」式東亞國際現勢中,無論新日本是如何強大,它如果再想做非分地利用過去「以華制華」的老把戲來重新侵犯中國與韓國(朝鮮)的主權事項,它是絕對要好好考慮它是否可能第二度淪為殘酷戰爭悲劇的主角角色了。未來的21世紀應該是一個國際和平、經濟繁榮與科技高超的新世界,是各主要大國在和平競爭的前提下,各自發展其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新藍圖的新時代。在此總的原則之下,中國人當不怕與日本人或美國人進行和平競爭的,但前提是中國人一定要摒 棄過去李鴻章式的對日本苟安短視、保守防禦的政策,而應該大踏步地勇敢向前,在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思想等方面,無畏地與新日本和平競賽,而且,最重要地,手中勿忘提著一根大棍(speaking softly but with a big stick)才對。這才是瞻望未來,追索未來的良策吧!◆
社論
科索沃與北約
五八事件與中國民族主義
五八事件與中美關係
中日關係與軍國主義
台灣事情與兩岸關係
歷史與出版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