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局勢與中國的改革開放

向榮
(紐約社會研究新聞學院經濟發展學博士)


一、前言

這篇文章是根據我在8月初參加在北京舉行的「台灣海峽兩岸關係學術討論會」的大會發言所作重點紀錄撰寫的。原來我向大會呈繳的論文是英文稿,主題是討論亞太平洋經濟發展的趨勢對台灣海峽兩岸關係的影響。可是8月5日參加大會時,發現上午討論及發表的論文涉及了幾個平時我們關心的問題。因此我在下午的大會發言安排中就臨時改了題目,根據上午所聽到的幾個人關於海峽兩岸關係的重大問題的發言我就說了些我的看法。這是臨時匆匆之作,未見周詳,但是也是想借此機會說出來,向與會的國內外專家學者們求教。

二、國際局勢的發展及中國的國際地位

該天上午有幾位學者對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有種看法;他們認為由於蘇聯的改革及最近蘇聯領導者,因其內部政治與經濟的需要,亟力改善其與美國的關係,於是從去年起即形成所謂「東西和解」的新國際秩序局面。在這樣一個蘇聯及東歐國家紛紛與西方發達國改善關係的過程中,有個別學者從所謂「中、美、蘇」相互牽制,相互制衡三關係的角度來看;認為美國在利用「中國牌」的態度已不如往日那麼迫切,因之中國對美國的影響力大為削弱,從而美國轉而支持台灣方面形成所謂「政治實體」的趨向更顯著也更為積極。

在如此的分析角度上來看,某些支持台灣或明或暗搞「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人自然免不了沾沾自喜;認為國際局勢的發展有利這種使台灣另行發展成為一個獨立於中國之外的所謂「政治實體」。尤其是最近美國前駐華大使李潔明所發表的所謂「中共主權的觀念過時」,而「台灣應享有分離的治權」;又有現任美國駐台北的在台協會的白樂崎所宣稱的「台灣已形成另一個分離的實體」等等極為露骨的霸權主義企圖製造中國分裂的言論;在在都使台灣內外一些分離主義者大肆宣傳美國對台灣海峽兩岸的關係有了進一步的明確分離的主張,他們認為由於「中國牌」的利用價值大大削減,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必將更加支持台灣走向分離的道路。

我對這樣片面地將中國在國際的影響及地位僅僅從「中國牌」的利用價值這個角度來估計不敢苟同,事實上,恰恰相反,從蘇聯及東歐國家積極走向開放及改革之後,中國在世界上逐步具有了更獨特更具影響的地位。其理為何?我們嘗試分析如下:

確實不錯,蘇聯及東歐的變化使得西方國家重新估計了國際上各集團的相互影響力,也促使西方國家相當程度地改變了往日東西對峙冷戰形勢下的外交政策。同時自從波斯灣戰爭之後,美國確實也提出了所謂安排世界新秩序的口號,意圖恢復二次大戰後美國雄霸世界的超級強權的地位。然則,當前的世界局勢及各個區域及國家集團的力量分佈消長與二次大戰剛結束大為不同。美國所提的國際新秩序,不僅未必可行,而且很可能事與願違;那種由少數發達國家集團操縱壟斷國際事務的局面應該說是一去不復返了。

近20年來,發達國家相互支援,結成集團,在國際多邊外交領域中攻守同盟,對少數企圖控制全局的西方發達國家已形成牽制的力量。固然,暫時看來,東西是緩和了。但是,在資源轉移,環境保護,債務承認,技術引進,能源開採等等世界上大家息息相關的政治經濟社會等發展問題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矛盾更加尖銳更加劇烈了。總的國際形勢是東西雖然有緩和之象,但是南北的矛盾卻急劇加強了。

近幾年來,在債務問題上,在發達國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援助方面,在國際上相互關係密切的資源開發利用及環境保護方面,南北雙方難以達成協定,嚴重地阻礙了世界上共同發展的前進,也增加了許多不安定的因素。

在國際多邊的折衝擾阻過程中,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大國,具有較雄厚的總體國力,以及中國一向在國際事務中堅持原則,為發展中國家爭取權益的作風所發揮的影響力是在與日俱增的。特別是蘇聯為了其本身燃眉的各種政治經濟難題挺身而出為非洲、拉美國家向發達國家爭取應有權益的可能性也大為減少之後,如今能夠挺直腰桿,義正詞嚴地在南北矛盾問題中為廣大的第三世界國家說話的主要力量可能是來自中國了。在聯合國多邊外交的領域中,在各個世界性討論債務、資源、科技、貿易問題的會議中,在地區沖衡斡旋的過程中,在在都有具體顯著的例子證明中國屹立於亞太平洋上所發揮的巨大積極作用,因此我不能同意把中國的國力僅僅從「中、美、蘇」三角關係而成為美國手中一張抗蘇的「中國牌」來估量。

然而,我們也不能就此低估了在美國及西方國家中確實有一股企圖恢復其霸權主義的力量。而這股力量也一直恐懼著中國這頭東方的睡獅會真正的甦醒。我的態度是我們一則應有信心,瞭解到我們中國在國際上的重大影響力,因此要學會善於運用這個影響力,能有效地在發展中國家爭權益。也要嚴厲打擊妄圖分裂我們國家的新老帝國主義。同時我們一則也要正確地估計有這麼一股新、老帝國主義的力量自從鴉片戰爭一百多年以來從未放棄它們圖謀中國之心。對此我們不應掉以輕心,但是也不必有所畏懼,應該敢於迎頭痛擊這股妄圖分裂我們國家的帝國主義勢力。

說到此地,我特別要表示,這次台灣來的學者中有幾位起草了譴責李潔明、白樂崎之流的霸權主義份子的言論的聲明,這是一項正義愛國的行動,我們理當支持與響應,也盼望中國當局重視這項聲明。

事實上,我認為當前的國際形勢對中國的振興及統一,應屬有利。蘇聯改革之後,戈巴契夫採取睦鄰政策,中蘇之間多年的不和告一段落,中國的北方邊界免去了軍事的威脅。中國與越南、外蒙古都恢復了較為友好的正常關係。中國在柬埔寨的和平、南北朝鮮的緩和等地區安全問題上都作出了積極有效的貢獻。

自從1978年中國對外開放對內改革之後,中國在亞太平洋與周圍各鄰國也逐步建立或恢復了友好的關係。同時中共對1997香港回到中國的談判也有了較好的進展。

可以說,自從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屢經敵國外患,到了今天總算是沒有了強權的封鎖,沒有了軍事的威脅,沒有了邊界的戰端。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應該是真正的走到了一個歷史上最有利的國際地位。在這樣的地位上,我覺得對中華民族的振興與我們祖國的統一是很有利的。因此我不能同意所謂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降低了,所謂國際上或台灣省內部搞「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將更有希望了。

也許某些短視的海外分離主義份子會囂張一點,但是我不認為他們能對大局起什麼作用。

三、所謂的蘇、東、波問題與中國改革開放的前途

今天有些學者談及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局勢變化。他們認為從去年開始,形勢陡變,若干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政府幾乎在一夕之間土崩瓦解;而蘇聯的改革到了目前,政治上趨向混亂,經濟上面臨崩潰,社會上呈現動盪,岌岌可危。在這樣的一個形勢下,中國的改革前途如何?是否中國也會像蘇聯或東歐一樣,面臨如此危境,於是乎國際上的霸權主義,及台灣內外的分離主義是不是可以有機可趁,走上「台獨」或「獨立」之路?而中國到時自身難保,焉能他顧,於是乎或「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乃大功告成了。

這樣的擔心也不是偶然的。這兩天大家在北京也直接間接地談到89年的六.四事件。六.四不就是社會動盪的一個顯示嗎?去年通貨膨脹,中國內部一則是市場不景氣,二則是物價上漲不就是經濟問題的另一個表徵嗎?同時我們在國外從報章雜誌的報導上也看到中共有這樣一個堅持社會主義的理論,那樣一個防止所謂西方搞「和平演變」的主張,這是不是從某種意義上代表著中國內部有不同政見在相互激盪嗎?

然而我個人對此問題,依然是個樂觀的看法。中國的改革與開放,的確不是小事,也不僅僅是某些政策地修正及局部的補充。美國一位學者哈定寫了一本書來討論中國自1978以來的改革與開放,稱之為「第二次革命」。

估不論改革關放是朝什麼主義的方向走,我認為任何一種如此大規模,面向全社會的政治經濟社會各個層面的改革都是政治權力架構的重新建築,經濟利益的重新分配,社會價值觀念的重新調整。這樣一個變化必然會導致矛盾與糾紛。因為不同的利益集團階層或個人或因其思想意識,價值觀念不同,或因其既得權益受到影響,勢必或支持或反對這樣一個大變化。社會上不可能沒有騷動,政治上不可能沒有鬥爭,經濟上不可能沒有起伏。問題是我們應如何來看待這些動盪與鬥爭?如何來解決因動盪與鬥爭而引起的各個政治問題及社會紛擾。

中國是個具有歷史文化的大國,有其悠久燦爛的文化背景形成其特殊強大的凝聚力及其堅定的自信心。可是中國這個歷史傳統卻又是個沉重的封建意識枷鎖。這個強大的凝聚力及堅定的自信心是我們敢於開放敢於改革的憑據,可是這個沉重的封建枷鎖卻又是我們在改革開放道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我們相信,中國不改革不開放則無路可走,可是改革開放又必然面臨各種阻礙、變動、甚至不安及混亂。這樣一個佔四分之一人類人口的龐然大國僅有一個初步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才剛剛解決了10億人基本的吃飯問題,而資源卻相對地較貧乏。從歷史長河來比較,世界上有四個古老文明;幼發拉底兩河流域文明、埃及尼羅河流域文明、印度恆河流域文明以及中國的黃河流域文明而目前正在發展中,而目前碩果僅存,猶未被征服而且正在發展的則只剩下了中國的黃河流域文明。從世界上各國發展的條件及成就來看;中國人其貧乏的資源,靠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不僅解決了10億人吃飯問題,同時也打下了初步的工業,有了邁向現代化的基本憑藉,相比著亞非拉各個條件比較優越的多人口發展中國家,過去中共領導中國人民奮鬥努力的成就是值得驕傲的。

可是也不能否認過去幾十年,中共在領導中國的發展道路上也走過彎路,也造成過錯誤,這既有其歷史原因,也有現實的主客觀因素在內。但是自從1978年,中國實施改革開放以後,超過了10年的時間,中國的經濟成長平均接近10%之百分率在躍進。這樣的成績是很驚人的。在70及80年代,所謂亞洲四小龍的經濟起飛也是大致以這樣的高速度成長起來的。然而以中國這樣一個廣土眾民的大國,超過10億人口的巨大經濟體系以這樣的速度飛躍在歷史上,卻是空前的。我們試想中國如果以這樣的速度發展,再過一個10年,其所累積的資金、技術、人才及工農業規模,將會形成一個巨大的經濟力量。中國人口佔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人類總數,如果按照中國所估計在公元2000年左右,中國經濟達到小康水平的話,這樣所積蓄起來的總生產力及市場潛力將對全人類的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中國的發展前景對中國人民是個幸福的期望,同時也是人類進步的輝煌指標。我們千萬不必妄自菲薄。應該看到我們國家我們人民所蘊藏的巨大潛力及其發展的前途。

可是話說回來,這樣的壯麗局面,也不是我們可以高枕無憂,坐以等待的。這其間有困難要解決,有障礙要克服。最重要的是如何在歷經政治經濟及社會的劇烈改革及振動之後,中國仍然可以較穩定較有步驟地前進?我們如何處理經濟關係在改革過程中必然產生的失調;我們如何穩定社會環境在變動道路上勢必形成的動盪;尤其是我們如何解決政治體系在進步潮流中爆發的矛盾?

我們當然得依靠我們中國人民的智慧及勇氣。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文化,悠久的歷史長期孕育出來的社會力量是不會崩潰瓦解的。我們看待所謂蘇東波的問題,我覺得應該從這個角度出發;就是我們預期估計必然會有這樣那樣的矛盾、衝突、騷動產生,可是我們也不必因噎廢食,而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躊躇不前。我們可以從蘇東波問題上總結經驗,學習制定解決矛盾,化解衝突的政策及方針。就按從前毛澤東所說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那種原則一樣:只要我們從全局出發,從歷史發展的長河看問題,胸襟開闊,樂觀自信,處理好這樣那樣的矛盾及衝突,使之不發展蛻變為所謂「敵我矛盾」就行了。

前一陣子,國內外也發表了不少文章討論中國與蘇聯、東歐諸國不能等同看待的原因及背景。我不必在此贅述。但是很明顯的是,從1978年到現在,中國的改革開放道路雖有曲折,政治上也有所起伏,但是眾所周知,絕大多數的老百姓的生活都有了顯著的改善。我想無論海內外學者對中國統一的政治態度如何,他們至少大多數必得承認在中國絕對大多數人是擁護改革開放的,甚至有相當一大部份的學者專家同意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是到達了不可逆轉的境界,當然其中問題很多;社會上的犯罪多了,經濟上畸形的發展冒出來了,政治上的矛盾激化了。然而從1978年開始我們也看見一系列的政策及措施在尋求解決之道。

我們爭論之點乃是,中國能夠逐步解決各個困難阻礙而前進或是面臨問題阻撓最後崩潰?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繼續討論;但是我個人是樂觀的;為什麼?我們可以一個個問題,一個個困難來具體討論探索。但是我在此地,先從一個歷史宏觀的角度來解釋我的樂觀基礎所在。

在中華民族的近代歷史上,我們看到中國受到三個很大的人為災難。第一個是滿清末年,鴉片戰爭以降,清廷腐敗,生靈塗炭。當時帝國主義虎視眈眈,亡我之心昭然若揭,到了八國聯軍侵華之後定下了《辛丑條約》,置中國於次殖民地地位,亡國滅種之禍,危在日夕,然而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畢竟不是如此容易就被消滅的。在這樣的苟延殘喘局勢下,中華民族優秀的英雄兒女,前仆後繼,追求一條民族復興的道路,從清廷的變法維新開始,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乃至於到中國共產黨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止,都是這樣的追求與探索。八國聯軍未能亡我中華民族,證明了我們民族強大的生命力。

第二個巨大災難則是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當時日本以其新興帝國主義的擴張侵略鋒頭,撗掃神州大地,幾乎席捲我大半壁江山,燒殺掠奪,無所不為。在世界近代歷史上,這樣一個大規模的殘酷軍事佔領的例子尚不多見。然則中華民族再一次證明了她堅韌的生命力,不僅未曾屈服於鐵蹄蹂躪之下,反而上下一致,團結奮鬥,從苦戰自度擊敗侵略者,找到了重生的道路。在世界歷史上,能找到這樣堅毅不拔,愈挫愈勇的保衛民族存亡的悲壯戰爭的例子可能還不多見。在日本帝國主義鐵蹄下反敗為勝,重獲民族再生的中華民族又一次證明了我們民族,我們人民的堅強生命力。

第三個大災難,在我看則是60年代至70年代在神州大地上所發生的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現在看來,這恰恰是我們歷史包袱中最落後最封建最腐敗最醜惡的邪惡力量的迸發災害,這樣搬著石頭死砸自己雙腳的例子在別的國家歷史上也是少見的。這其間的荒謬、殘酷、愚昧是令人震驚的,而文化大革命對我們國家我們人民所造成的損失也是無可彌補的。我想,任何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如果經歷了像文化大革命這樣的一個自作孽的浩劫恐怕早已亡國崩潰了。然而歷史又再度證明,中華民族確實具有無與倫比的生命力,竟然從瀕死的傷害中又復甦了,不僅是又有了新生命,而且經此一劫,竟然能刨肉去瘡,萌發了青春,又像春天的新綠一樣,欣欣向榮地站了起來。有人說,正因為有了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災害,中國的改革開放在今天才能具有這樣的動力及勢頭。

當這樣一個劫後重生的偉大民族在迎接新生的大道上前進時,還有什麼力量什麼困難可以阻止她呢?

我在想,這三個大災難如果降諸別的國家或別的民族,恐怕他們不是崩潰就是瓦解了,還談得上重生,還有希望振興嗎?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有如此強大堅韌的生命力,畢竟不是偶然的。要從我們歷史上去找原因。我們民族有許多優秀的品質是數千年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孕育的,也不是輕易會因為目前暫時的困難及障礙而消失的。

因此我們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很樂觀的。雖然我們會有許多這樣那樣的困難,我們會面臨許多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歷史證明,我們必然要前進的,也是必然會前進的!

所以我不認為蘇東波問題是表示中國的改革開放會失敗,恰恰是顯示中國會走向更繁榮更穩定的局面。由這個角度看來,霸權主義者或是分離主義份子幻想中國崩潰瓦解,因之可以使其分裂中國的禍心陰謀得逞恐怕也只能是自欺欺人之見吧。

四、所謂「台灣經驗」的提法及海峽兩岸的關係

今天早上又有個別的學者提到所謂「台灣經驗」,認為中國統一應以「台灣經驗」為其典範,應尊重台灣二千萬人民的福祉及其意志,不得強加於人,使之非為中國的一部份不可。此言乍聽之下頗為有理。似是為非,很有混淆耳目之效。

所謂「台灣經驗」,自然是炫耀其所謂台灣經濟發展方面的成就,所謂平均國民所得已達每人八千美元左右,即將進入發達國家之林。所謂尊重台灣人民二千萬人的意志,自然是隱含其所指的人民自決其政治歸屬的主張。對此,我也有不同看法,願意在此提出請教諸位。

研究亞洲四小的經濟起飛的原因及發展背景的論文已經不少,我不必在此贅述。但是主要的結論無非是指亞洲四小在前20年如何因亞太平洋局勢而變化,世界市場的消長,而努力發展其以出口貿易為主的經濟體系。這既有外因,也有內因。總的來說,是指當時四小能及時把握時機,發展了外向型自由貿易的工業,同時政府方面也作較為合理的輔導及推動。在發展經濟學上,這種發展模式,有其客觀條件,也有其主觀因素。也不是每個國家或者每個地區可以倣傚的。同時這也不是當時台灣當局所獨創的發展模式。基本上,亞洲四小是沿著日本工業化的道路模式前進。在發展經濟學上也說得明白,這種外向出口貿易為主的經濟模式的利弊何在。

從中國發展的方針策略上來看,台灣經驗如同日本經驗,如同南朝鮮經驗,新加坡經驗,乃至於香港經驗;有利的中國就該學,不利的就該摒棄。譬如說,中國應該重視世界市場動向,積極推動其產品在國外的競爭力。這種亞洲四小及日本的外向型貿易發展經驗,中國當然應該學習,自不在話下。可是在提高市場上競爭力的同時,中國也應該注意其他因外向型模式而產生的消極作用。其中包括了對環境污染的防止,包括了對跨國公司壟斷的抵制,包括了對外國財團直接間接對內部政治的操縱及影響,凡此種種,皆在防止之列。

所以徒以「台灣經驗」作為一種值得模倣傚法的發展模式,從經濟發展學的觀點來看也很不科學,因為我們瞭解到沒有一種模式可以照搬,也沒有一種經驗可以重複。用這樣的提法來顯示「台灣經驗」優越性顯示了無知及膚淺。我們認為像任何一個開明理智的人一樣,中國方面也好,台灣當局也好應該是採取魯迅的「拿來主義」態度,好的就學,壞的就丟。提「台灣經驗」而沾沾自喜,不僅不科學,而且表露了一種以自我狂妄面目來掩飾其自卑的畸形心理。我認為「台灣經驗」中有好的一面;譬如說重視教育,在過去二、三十年培養了大量的高水準人力資源,對經濟發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這一點就值得傚法。可是「台灣經驗」也有壞的一面;譬如環境污染;社會風氣敗壞,犯罪橫行,色情氾濫;投機取巧,崇洋媚外;凡此種種,難道也值得學習嗎?

從另外一面來看,中國經驗也是如此,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其消極的一面。中國人民勤奮努力,在計劃經濟下,調動了充沛的人力資源,從事基本建設,自力更生,打下了可以自豪的工業基礎,這樣的成就,當然可以學習。可是也因為命令主義的經濟體系中所產生的弊病,諸如因循苟且,大量浪費的無效勞動,以及特權腐化的產生,又有什麼值得學的呢?

我們認為一個真正熱愛我們國家及民族的人應該拋棄這個自命不凡,自以為是,要別人向自己學習的膚淺觀念。我們應該客觀,應該不卑不亢,取人之長棄人之短。這樣在談到海峽兩岸關係發展上才是一個健康積極的態度。

有少數從海外或從台灣到中國大陸來討論問題,動輒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來看待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落後的現象,然後大言不慚鼓吹所謂的「台灣經驗」。我認為這樣很不利於海峽兩岸的關係發展,同時也暴露其人的狹隘無知。

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在人均所得及生活水平方面落後於亞洲四小,有其歷史條件的局限,也有在比較時所作的誇張及曲解。我們應該共同探討其原因及背景,而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出謀獻策才是積極的態度。

因此我們反對提什麼學習「台灣經驗」,因為這個經驗既不是代表所有正面的發展模式,又有許多欠缺之處,不可能也不需要來全盤照抄。尤其這樣的一個提法,有意無意地顯示了傲慢也暴露自卑。這是一種有傷害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提法。

又有人說,中國大陸除了學習「台灣經驗」之外,也應尊重台灣二千萬人民自主意志,不可將統一強加於人。此言乍聽也是似乎有理,頗為合乎民主的原則。然則實質上則是阻撓拖延海峽兩岸關係正常發展的遁詞。何以故?我們嘗試分析如下:

目前我主張兩岸交流,促進經濟文化,各層面的互利互補,從而使兩岸同胞逐步相互瞭解,不僅在經濟利益上一致,同時在感情上也能融冾。最終我們希望兩岸同胞通過合理公平的政治協商,找到一條中國統一,民族復興的道路。在這樣一個主張裡,不但台灣的二千萬同胞的意志受到尊重,而且大陸上十億人民的福祉也考慮在內。台灣離開神州大陸始於甲午戰爭的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後來抗日勝利之後,接連著美國的干預,中國未能統一,在中國人民心中是個巨大痛苦的創傷。台灣同胞在過去幾十年中在與中國大陸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經濟模式下生活,加上政治上的反共宣傳及中國在發展道路上所走的一些彎路,種種歷史的不幸造成海峽兩岸同胞的隔閡及疏遠,乃至於誤會。

這樣一個局面很不利台灣的發展前途,也有害於中華民族的振興。我們希望在一種特殊的政治關係下,兩岸同胞能夠逐步溝通,逐步瞭解,逐步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個層面找到一個互利互惠的組合方式。這就是中國提出的「一國兩制」方式。目前這只是個提法,其具體內容及措施尚待完善,然則原則上雙方執政當局應該努力溝通,促進交流才是走向一種相互瞭解,尋求互利互惠之途。

國際上有某種霸權主義出於其私的利益,企圖長期控制西太洋,當然未必樂見台灣海峽兩岸和睦統一,使台灣海峽成為中國的內海;在目前保持中國分裂的局面下,對誰有利,從國際地緣政治上一看,自然心中有數。然而台灣內部或在執政者其中,或在所謂反對黨陣營內也有一股勢力與霸權主義者相互唱和;從各個層面,各個角度來阻撓台灣海峽兩岸的交流及接觸。我們認為他們是從其一小撮的自私立場出發,想要維持他們依附霸權主義者的目前利益,從而鼓吹什麼以尊重「台灣二千萬人自主自決」意志為題來反對、阻撓海峽兩岸的交流。

我們認為一個真正尊重台灣二千萬同胞自主意志的學者,應該正視海峽兩岸關係的健康發展,應提倡加速交流,唯有兩岸同胞消除了人為的隔閡及歷史造成的疏遠之後,這二千萬同胞的意志才不會受別有用心勢力的愚弄及欺騙。只有海峽兩岸有了真正的瞭解之後,這二千萬同胞才能作出正確的抉擇。

有人一方面說要尊重台灣二千萬人的意志,可是一方面又用種種藉口再阻撓交流,我不僅要問;他尊重的是什麼人的意志?是台灣同胞的意志呢抑或是某些分離主義者及其背後霸權主義者的意志?

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十億多人民在神州大地上生生息息幾千年,他們創造了偉大的文明,對世界文化有過卓越的貢獻,目前這個民族正在恢復青春,重新萌生了強韌的生命力。

他們沿著歷史的潮流在前進;因此他們要求創造更燦爛的文明;他們要求過較富裕的生活,他們要求洗卻歷史外強加的污辱;他們要求民族在新的形勢下團結起來,共同努力,共同探討中華民族振興的方向;我要問;這包括了台灣二千萬同胞的十億多中國人民的意志要不要受到尊重?我要鄭重警告國際上霸權主義者及海內外的分離主義份子,請勿假什麼尊重台灣二千萬人民意志的藉口來干預阻撓我們偉大的民族團結與復興!

歷史證明,中華民族的前進是不會因為這種逆流存在而退卻的!螳臂擋車,焉能成事?

五、公元2000年後的中國

最後,我們不免要問,到底中國的前景如何?台灣回歸祖國的前途又如何?我個人同意有些學者的看法;他們認為統一只是中國人民謀求更大福祉的過程而不是最終的目的。歸根結柢,任何政治經濟的制度或模式只是人類追求幸福的手段或方式,而不能作為最終目的來對待。我們贊成海峽兩岸通過交流,達到互相瞭解,逐步探索一個合理的統一道路,其根本目的不是為統一而統一,而是期望通過國家民族重新統一團結的過程而求得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更大的幸福,從而對世界產生較大的貢獻。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或是因為必然的因素,或是因為偶然的因素,曾經在早期世界上以農耕文化為主的時代,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然而曾幾何時,到了西方工業文明崛起之後,這條東方的巨龍竟然就如此一蹶不振了。不僅如此,在屢經外力侵凌之後,在中華民族抵禦外侮,振起圖強之時,我們又不幸受外來的帝國主義侵略而遭受肢解。歷史的發展竟然也有這麼一條奇妙軌跡,這樣一個偉大的文明,這樣一個具有智慧的民族竟然在20世紀中葉以分別在兩種極不相容的政治制度下發展了起來。

由1949年中華人共和國建立開始,海峽兩岸在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下生活發展、奮鬥。如此40年,世界上有了重大的變化,台灣海峽兩岸各自也有了一定的成績及建樹。

我們前面已經說過,「台灣經驗」有正也有反,「中國經驗」也是有成功亦有失敗。有的是歷史的原因,也有的是制度的缺失。有的是因為國際局勢的影響,有的則是內部人為因素所使然。無論如何,這樣一個相同文化,相同血統,相同歷史的民族居然在將近半世紀的時間內各自努力奮鬥,分別創造了特有的發展模式,分別取得了各自的特殊成就。

我們覺得這是歷史賜予中華民族的一個絕佳機會。正如古語所云「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看來中華民族在長久分裂之後,現在有了這麼一個「合」的契機。我們覺得目前中國大陸正在改革,台灣也在摸索前進的道路。海峽兩岸相互激盪,相互影響,相互探討如何尋求一條最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正是其時。中國方面要從實踐中追求驗證合乎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台灣方面則稱要朝向民主、均富的社會去發展。為什麼海峽兩岸同文同種的骨肉同胞不能團結起來為探討一條振興民族的道路而努力呢?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前途是大有可為的!是光明壯麗的!只要海峽兩岸的中國人能抱著這樣一種團結合作態度,中華民族的振興是指日可待的!

因此,我們主張中國統一,主張海峽兩岸盡快地交流,盡快地溝通,我們不是為統一而統,我們是將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未來的福祉看作我們中華民族追求的大目標。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贊成中共提出的「一國兩制」的模式。因為在這樣的「一國兩制」之下,我們可以防止新、老帝國主義的分裂,我們遏止分離份子的破壞,而讓我們中華民族有個更好的局面來探索我們民族復興的道路,也因為在這樣的「一國兩制」之下,我們可以真正掌握我們自己的命運,通過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公元2000年以後的中國必然會有無限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