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美國的全球戰略與兩岸政策

湯紹成(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美國總統布希即將上任,依照其競選時的言論以及其幕僚近日的看法,自然可以大致勾勒出在美國新政府全球戰略中的兩岸政策重心。

先從美國的全球戰略分析。自後冷戰時期以來,美國的經濟持續發展,綜合國力上漲,成為世界唯一的超強。相對的,俄羅斯解體,東歐非共化,冷戰時的對手消失。尤有甚者,俄羅斯的經改陷入泥沼,政治情勢不穩,國力劇減,已無法與美國對抗。但是,新的地區性危機爆發,其中尤以前南斯拉夫的戰亂為甚。

東歐地區的動亂,就容易使得走私、販毒與恐怖份子等活動猖獗,危及整個歐洲的安全;再加上政治的不安定,影響東歐各國對於核子武器的控管,一但落入恐怖份子手中,或是美國所謂的「流氓國家」之手,其後果不堪設想。基於美國近年來與這些國家交惡,其中包括利比亞、伊拉克與伊朗等等,不做防範,不得安心。因此,才有北約東擴的政策,目前已吸納波蘭、捷克與匈牙利等三國,以及建立「國家飛彈防禦體系」(NMD)的計劃,而新政府對此堅持的態度極為明顯。

在東亞,中國的經濟成長迅速,起初美國散佈所謂「中國威脅論」,企圖加以圍堵。但因中國開放的程度增加,國力增漲驚人,圍堵無效,因而改以「既交往又圍堵」(congagement)的雙面策略。一方面將中國納入國際經貿體系WTO,另一方面,強化與日本的關係,美日安保條約因而簽訂,其「周邊事態」的共同防禦範圍是否包括台灣,語焉不詳,態度曖昧,而布希政府還將更加強與日本的關係,以牽制中國。

美國包夾歐亞大陸政策的一個重要影響,就是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將會積極改善。俄羅斯的科技發達,但是因經濟發展觸礁,國家財政困窘,人民生活貧困。相對的,中國軍工業發展較差,但因經濟成長快速,國家財政充裕,外匯存底位居世界前列,高達一千六百五十六億美元,自然形成與俄羅斯互補互利關係的誘因,因而目前雙方的武器交易頻繁。

再者,中俄兩國的歷史包袱問題,比如雙方仍舊爭議的邊界與領土問題,雖然尚未解決,但是已經在進行各種談判,引發衝突的可能性降低。不久前中俄以及其他三個雙方位於中亞的邊界國共同舉行「上海五國」的會議,就有十分強烈的和諧氣氛展現,對於中亞地區的安定,貢獻良多。由此可見,中俄雙方將相互為用,以對付美國的圍堵。

在這種情勢之下,美國的兩岸政策就很容易定位,而美國前國防部助理部長奈伊(Josef Ney)所提出的「戰略清晰,戰術模糊」的兩岸政策架構,勢必仍然有效。所謂戰略清晰,就是美國將極力維繫台海的和平,避免戰爭,以排除美國可能被捲入的困境。但是,美國也不願見兩岸的關係發展得太緊密,若此,美國將失去以台灣為與中國談判或交往的籌碼,以牽制中國。

所謂戰術模糊,就是美國一定要保有在兩岸之間的靈活空間,美國絕對不會對兩岸的衝突表明是否一定介入的立場。如果,美國聲明一定介入,那就無異助長檯獨的聲勢;倘若一定不介入,那就強化了中共攻台的可能。因此,美國一定要對此保持模糊的態度,以便主動,隨機應變。

日前,布希曾言:「若因台獨而引爆兩岸衝突,美國將不介入;但若因中共武力犯台,則美國絕不坐視。」這個政策與美國一貫所主帳的「一個中國」原則相符,因而美方不支持台獨,其立場清晰明顯,同時他們對於北京堅定的立場,毫不懷疑。但是,在台灣不宣佈獨立的情況下而中共動武,這將違背美國維繫兩岸和平的政策,介入此危機的合理性與正當性頗強。雖然如此,只要是兩岸爆發衝突,台灣絕對重傷動亂,萬劫不復。

由此可見,美方在其兩岸政策中所主張的「三個支柱」:一個中國、和平解決與兩岸對話,也就十分可以理解了。因為,只有雙方建立對話與協商的管道,兩岸的和平才能得到較好的保障,但是,談而不合的冷和僵局,才最符合美國的利益。

在未來的這一年當中,兩岸雙方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並不高,年中北京申辦二○○八奧運將揭曉,十一月在上海舉行亞太理事會APEC也已定案,十二月台灣將選舉立委,這些都是降低兩岸衝突的重要因素。雖然如此,美方對於台灣促談的壓力將會增強,對大陸在兩岸政策方面更有創意的期盼也會越深,我們必須看清自己,認清情勢,我方與大陸談判的籌碼日漸在流失,彼長此消的態勢日益明顯,為保障台灣兩千三百萬同胞的福祉,美國不足恃,只有回歸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兩岸才會立即柳暗花明,坦途康莊,如此國家甚幸!民族甚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