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泡沫──經濟危機的陰影

王春生(旅美評論家)


從去年十月開始,美國經濟自傲視全球的山頂上直線下降,高科技的泡沫終於爆破,產生了一個全球性的「科技擱淺(Tech Wreck)」效應,道瓊指數也一再下沉,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格林斯潘被迫兩度降低利率。但是華爾街股票回升也只是曇花一現,大多數經濟專家都認為美國經濟開始走軟,問題是這走軟到底是軟著陸還是硬著陸。

不是說過全球化以後資本主義就不會再產生經濟危機了,不是說高科技的革命已經把全球經濟推到另一個層面,階級鬥爭、經濟危機,這些都過時了嗎!

經濟疲軟全球化

這次經濟走軟,來得突然,去年九月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公開宣佈「由於美國的經濟強勁,加上歐洲經濟的成長和亞洲經濟的復甦,能源市場價格的回升,全球各區域經濟將會成長」。

然而據《華爾街日報》十二月二十一日報導,美國、歐洲和日本去年第三季成長率都在下降,對成熟市場(Mture Market)的擔憂,現已波及發展中國家,拉丁美洲對美國出口會下降,阿根廷和土耳其有可能爆發一小型金融風暴。

世界銀行馬上修正了它的指標,把全球二○○一年經濟成長率從百分之四點一修正到百分之三點四。而美國國內經濟專家們已將成長指標降到百分之二點三六,歐洲成長率從去年第二季的百分之三點二下降到第三季的百分之二點八,修正幅度最大的是日本,由去年第二季百分之四點二的成長率修正到百分之一。美國大公司競相裁員

就在聖誕前夕,美國大公司已開始競相宣佈裁員,「Pink Slip」(解雇書)成了成千上萬職員的聖誕禮物,對像不止於高科技公司,也包括傳統產業的公司,經濟專家和一般人民因此擔心會出現「經濟衰退」,消費者信心跌到低谷。

宣佈裁員的公司 人 數   產 業

通用汽車    11,000  汽車

惠而浦      6,000  洗衣機、電冰箱

安泰人壽     5,000  保險

大通銀行     5,000  銀行

吉利公司     2,700  刮鬍子刀片

宣佈資遣的公司

克萊斯勒    25,000   汽車

達非汽車     1,700  汽車

燧石輪胎     1,100  輪胎

這個聖誕行情不看好,各大公司在聖誕前就大規模減價,推銷產品,聖誕過了再削減以求降低存貨,這種減價當然會影響利潤,各大公司再度為了減低成本,只好裁員,產生惡性循環。

經濟疲軟的導火線

據分析,這次經濟疲軟主要是一九九九年和二○○○年上半年經濟成長太快,格林斯潘為減低通貨膨脹的壓力,連續六次加息百分之一點七五。美國加息給歐元和日圓帶來很大壓力,歐洲和日本只得跟進,分別加息二點二五和零點二五。這個加息的骨牌作用,導致經濟成長的腳步放慢。

第二個原因是石油價格上漲,因為全球經濟快速成長,對石油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在供不應求的情形下,石油價格直線上揚。歐洲本來汽油稅就很重,價格飆漲,卡車司機和一般民眾難以承受,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相繼發生群眾阻街抗議的現象。

經濟疲軟的全球化

這次經濟疲軟來得快,來得突然,也隨著全球化的步調加快。疲軟已不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孤立現象。

柯達公司敲響了這次美國經濟疲軟的警鐘,這家公司的主管說,九月中他們察覺到,突然間好像全世界的相機都停擺了。八月生意還是好好的,當時他們估計美國市場的成長會放慢腳步,打算以能源市場的雙指數成長來幫忙「成熟市場」,結果這個算盤沒法子實現,十月柯達發佈了收入平平的報表,同時調降它第四季的成長率。

歐洲的問題最嚴重,石油價格上漲,歐元下降,利率調高,使得期待已久的歐洲經濟成長變成幻影。一九九九年第四季,歐洲十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達到歷來最高的百分之三點九,到了二○○○年第三季,成長率只有百分之二點八。

歐洲汽車公司原期望二○○○年銷售量會增加,但是分析家們已迅速將指標向下修正,德國預計會下降百分之九。

日本一九九九年第二季以來一直是零或負成長,日本經濟主要為出口導向,受到美國市場和歐洲市場需求減緩很大影響,對亞洲國家出口居高不下,但這個現象不可能持續太久,因為日本出口是半製成品,最終目的地還是美國和歐洲。

財富、資本集中到美國

亞洲金融風暴兩年之後,全球經濟的回升還沒站穩腳步就又開始下滑,所謂後冷戰時代,所謂全球化經濟時代不再有經濟危機的神話已不攻自破。

後冷戰時代,一個最明顯的趨勢是全球的利潤、全球的生產,愈來愈集中到唯一的超強──美國,美國的大公司的收入和利潤也愈來愈依靠美國國外的市場,據《華爾街日報》報導:

──今天,美國國內生產值(GDP)佔全球百分之三十,在一九九二年僅佔百分之二十六。

──美國公司佔全球利潤的百分之五十,十年以前僅佔百分之三十三。

──美國公司平均有百分之四十利潤來自國外市場,一九八八年只有百分之三十五,譬如微軟公司(Microsoft)五十八億美元利潤中,百分之三十一來自歐洲、亞洲、中東和非洲。

這個財富和生產的集中無法使經濟免於危機,也沒有帶來全球性的繁榮,相反的,歐洲、日本的經濟始終跟不上腳步。深受亞洲金融風暴打擊的印尼、泰國、菲律賓,到今天都還沒有回復到七○年代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印尼,至今動亂不斷。

科技泡沫給戳破了

美國經濟的高速成長,誠然不全靠它的全球獨霸地位,美國的經濟結構比較鼓勵競爭和發明,美國社會結構有很大的彈性,可以對工會、工人施壓,可以利用新移民的人力資源等等,但就這樣一個優勢的經濟帶來了全球循環性的經濟危機──科技擱淺。

近年來,電腦和高科技的崛起,提高了生產效率,為美國經濟帶來了爆發性的成長,增強美國企業的競爭力,增加就業機會,但是這個高科技的興起也帶來了一股淘金熱,一夜之間,企業界、大學生,都爭先恐後的爭取新發明,找尋新市場,設立新公司,這個狂熱掃到全球各地,高科技的納斯達克股票指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漲,一九九九年上漲百分之八十。二○○○年上半年漲到五千點以上。只要有主意,敢成立公司上市,就可以成為百萬富翁,美國,尤其加州矽谷,成了年輕百萬富翁的聖地。

網路公司(Dot Com)的狂熱,並非沒有人置疑。《華爾街日報》不斷有文章、評論說,用以前衡量股票價值和投資標準的本益比和公司利潤衡量科技股,可以不按常理出牌的高到五百倍以上,利潤更不必談,大多數公司都是賠錢的,連亞馬遜(Amazon)到今天都還只是紙上談兵,沒有真正的利潤。但是華爾街和投資公司毫不顧忌,上萬、上億的投進去,炒上去!

年輕的高科技寵兒,多半靠一兩個好主意,沒有完整的作業計畫,沒有身經百戰的企業人才,就找到創業資本或華爾街上市。做得好不好都沒什麼關係,花錢像流水一樣,大不了找一個競爭對手把公司賣掉,做一個年輕的百萬富翁。

一九九九年一年中,接受融資的高科技公司三億個,成功的有,但是少數,失敗的、倒閉的多如牛毛,這就造成全球性的科技擱淺,引發經濟衰退的危機。

結 論

經濟全球化一方面帶來了生產和利潤在美國的集中,另一方面也給全球的個體和區域性經濟帶來很大的沖激,使得面對難得經濟起飛的亞洲、歐洲有氣無力的前進。

資本主義冷酷無情追求利潤的本性,在全球化經濟後更發揮的淋漓盡致。盲目的,狂熱的炒作,它的破壞性、浪費性暴露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