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布什如何統合一個分裂的美國

花俊雄(旅美評論家)


勝之不武 敗者不甘

十二月十二日聯邦最高法院以五對四裁決佛州停止人工計票,共和黨佔絕對多數的佛州議會投票任命二十五個選舉人,至此,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高爾知道大勢已去,終於在十三日晚上九時認輸,布什於同晚發表當選講話。美國第四十三任總統選舉終於定出勝負。

勝負固然已經決出,但是,布什勝之不武,高爾敗之不甘。在聯邦最高法院下令佛州停止進一步人工計票之際,布什只多高爾二百八十八票。按常理判斷人們心裡有數,如果沒有發生種種意外,如果嚴格人工計票,高爾應該贏得佛州全民投票及佛州的二十五張選舉人票而當選。美國媒體根據《資訊公開法案》,自行展開委託計票工作證明高爾領先布什。《邁阿密先鋒報》委託一組政治分析家和民調專家,根據各郡的投票情況得出統計學的數據認為高爾在佛州領先布什二萬三千票。非黨派研究組織編纂的投票數據顯示,高爾普選票比布什多出五十四萬,但卻因在佛州以美國歷史上最微小的差距喪失二十五張選舉人票而落敗。有人認為高爾輸得冤,布什贏得不光彩;當然也有人認為高爾以兩任副總統的豐富經驗及執政黨龐大的政治資源,頂著連續八年的經濟榮景,竟然無法順利贏得大選,甚至輸掉田納西州和阿肯色州,還有何話可說?布什固然有他爸爸老布什的「遺蔭」,但以從事公職僅六年的時間,竟能步其父親的腳步入主白宮,正顯示虎父無犬子,不可小覷!

布什的競選名言:「我是統合者,不是分裂者」(I am a uniter, not a divider)。這次的總統大選,男性、高收入者和白人選民多投布什;女性、中低收入者和少數族裔多擁護高爾。從政治版圖看來,正如孟加拉國獨立之前南亞次大陸分成印度及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一樣。民主黨掌握了東北海岸和西海岸以及大湖區的二十一個州,對共和黨佔優勢的廣大中間地帶,太陽帶、中西部大平原、洛磯山區的三十個州造成兩面包抄的形勢。

從表面上看來,這次大選的結果是共和黨自一九五二年艾森豪入主白宮以來首次掌控總統席位及參、眾兩院。但假如認為他們因此就能暢所欲為可是大謬不然。共和黨在眾議院只有九票多數;在參議院,兩黨是五十對五十,充其量,錢尼在相持不下時,可以以副總統作為參議院主席的身份投下決定勝負的關鍵一票。

話都說得很漂亮

這次美國大選殺得難分難解,最後鬧到兩造對簿公堂,由聯邦最高法院裁決決定勝負。由於佛州的普選票雙方差距甚微,根據佛州選舉法,必須重新計票。十一月十日,機器重新計票結果,布什僅領先三百二十七票,民主黨遂要求在有嚴重爭議的邁阿密--達德、布羅沃德、棕櫚灘和沃魯西亞等四郡人工重新計票。十一月十一日布什入稟佛州聯邦地區法院企圖加以阻止。此後兩造在法院的告訴互有勝負。十二月八日佛州最高法院以四對三作出有利於高爾的裁決,下令立即人工重計機器無法判別總統一欄誰屬的四萬五千張懸疑票。十二月九日布什上訴聯邦最高法院,十二月十二日聯邦最高法院以五對四推翻佛州最高法院的裁決,勒令停止進一步人工重計有爭議的總統選票,佛州議會投票將二十五張選舉人票給布什。

在美國歷史上,法院一般不太願意捲入選舉糾紛,這可能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次由聯邦最高法院裁決判定總統大選的勝負。佛州最高法院和聯邦最高法院的裁決,黨派立場涇渭分明,由民主黨州長主政時期任命的佛州最高法院法官都採取有利於高爾的立場,而由共和黨總統任命的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則都採取有利於布什的立場。經過這場選舉官司,司法獨立蒙上一層陰影,使人民對聯邦最高法院的信心受損。

高爾在他的輸誠演說中明白表示,他堅決不同意聯邦最高法院的裁決,但是為了全民的團結,為了民主體制的完整,他願意接受這個結局,他願意認輸。布什在當選演說中申明,總統是不分種族、不分背景、每一個美國人的總統;總統是為整個國家,而不是為一黨服務的。他選擇在德州眾議院發表演說,因為它是佔多數的民主黨和執政的共和黨兩黨合作的典範。話都說得很漂亮,但人們心裡鏜亮,美國政治絕對沒有這樣的溫良恭儉讓。十九世紀三個普選票落後而以選舉人票領先入主白宮的總統亞當斯(一八二四)、海斯(一八七六)和哈里遜(一八八八)湊巧都是共和黨,他們都只作了一任,而且任內諸事不順,難有卓越政績。

有合法性 無正當性

約有百分之四十的美國民眾認為布什的當選有合法性,但無正當性(legal but not legitimate)。超過百分之五十的民眾認為美國仍將處於分裂之中,布什難有太大作為。布什喜歡標榜德州兩黨合作的經驗,但問題是德州經驗是否適用於華盛頓。在德州共和黨和民主黨議員的意識形態非常接近,他們所要照顧的地方利益也相去不遠。兩黨都主張政府不要多管「閒事」,都堅持低稅負。高爾批評布什在德州的施政政策,許多都是在民主黨議員支持下獲得通過的。治理全國和治理德州的任務複雜性和艱巨性相距何止千里!而華盛頓參議院和眾議院的黨派鬥爭和利益分歧也遠非德州議會所能比擬。

五十年前在艾森豪總統時代,參議員大多數都是國之大老,都認同羅斯福總統的「新政」。其時艾森豪以絕對多數贏得大選(一九五二年和一九五六年分別以普選票多出六百六十萬和九百五十萬,選舉人票多出三百五十三和三百八十四票擊敗民主黨候選人史蒂文遜),並以第二次世界大戰英雄廣獲民眾愛戴。但即便如此,共和黨占微小多數(共和黨四十九席,民主黨四十七席,共九十六席,其時夏威夷和阿拉斯加還未成為美國的兩州)的參議院也無所作為。如今布什以歷史上罕見的弱勢入主白宮,參議院兩黨旗鼓相當,任何議案要順利通過必須至少六十票,而在湯姆‧達紹領導下的民主黨參議員甚至比林登‧約翰森時代更為團結,要十個民主黨參議員跨越黨派界線支持共和黨的提案談何容易?更何況共和黨參議院領袖特蘭特‧洛特一口回絕達紹兩黨分享參議院權力,委員會召集人兩黨各佔一半的請求。因此,布什主政下的參議院要有所作為並不樂觀。

眾議院要達成兩黨合作就更加艱難。在一九九四至一九九七年共和黨眾議院議長牛特‧金格裡奇強力推行《美國契約》並迫使聯邦政府兩度關閉,及一九九八年十一月至一九九九年二月共和黨眾議員罔顧民意以陸文斯基案強力推動彈劾克林頓總統以來,兩黨勢成水火。然而,布什的燙手山芋卻來自黨內。眾議院共和黨黨鞭德州眾議員湯姆‧迪萊認為既然共和黨掌握了白宮和參、眾兩院,兩黨合作當然是民主黨向共和黨靠攏。他主張利用行政資源比如拉幾個民主黨入閣,對民主黨進行各個擊破、分化瓦解。布什如果要推動兩黨合作,就必須在某些意識形態的差距方面起到橋樑作用。但是眾議院內共和黨的保守派,為防止布什「投降」,已經開始集結牛特‧金格裡奇《美國契約》的核心份子,組成「議題管理中心」,就各項主要議題,迫使布什堅持保守派的立場。參、眾兩院在近十年來黨派惡鬥成風,布什以一個弱勢總統要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恐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更何況民主黨中有不少政客心有不甘,正等著布什出紕漏,好在二○○二年的中期選舉報一箭之仇。

「溫情的保守主義者」

布什以「溫情的保守主義者」(Compassionate Conservatism)自詡,且讓我們看看他在德州的施政紀錄。德州可能是美國執行死刑最多、最頻繁的一州。它有數量龐大的兒童沒有任何健保。它的環境政策允許設備老舊、過時,污染嚴重的工廠自己決定要不要遵守,而不是強制執行環保規定。布什競選的三大主軸:教育、保健(全美有四千二百五十萬人沒有健保,比一九九二年多七百五十萬)和社會保障。他的當選演說強調「和解與改革」。他主張通過私有化進行教育、保健和社會保障改革。這種作法在德州或許還行得通,但在國會要過關恐怕就不容易。況且教育、保健和社會保障私有化的改革,是否有利於窮人也頗堪質疑。在此次大選中,競選籌資改革是一大熱門題目。布什黨內初選對手亞利桑納州參議員約翰‧麥凱恩聲稱他已經掌握足夠的票數讓他即將在國會提出的競選籌資改革方案順利獲得通過。果如此,這將是布什上任之後所將面臨的第一大難題。布什在競選開始的頭四個月所籌到的錢,超出任何候選人在兩年內所籌到的。他之所以能擊敗麥凱恩,荷包充裕是一大主因。如果麥凱恩的提案順利過關並送到布什的桌上,簽或不簽都將頗費思量。

布什最需要修補的是他與黑人選民的關係。布什在全國僅獲得少於百分之八的黑人選票,是自高華德以來共和黨候選人的最低得票率。布什在佛州表現出人意外的差勁主要原因是今年黑人投票比一九九六年多百分之六十五,而喬治‧布什僅獲得百分之七的黑人選票,相對而言,他的弟弟傑布‧布什一九九八年競選州長還獲得百分之十四的黑人選票。在這次佛州的總統大選中,投票的黑人有百分之四十是第一次投票,許多人懷疑他們的選票是否被計算在內。因此,黑人對於佛州計票特別關切,對於聯邦最高法院的裁決特別感到憤怒。布什對於黑人選民的情緒顯然相當敏感,因此當選後不久即致電傑西‧傑克遜,並隨即任命前參謀首長會議主席科林‧鮑威爾為國務卿,史坦福大學教務長康多莉莎‧賴斯為總統國家安全顧問。鮑威爾是第一個擔任國務卿的黑人;賴斯則是第一個擔任國家安全顧問的黑人和婦女。這兩項任命雖然不完全取決於他們的族裔背景,但毫無疑問有助於布什改善與黑人社區的關係。

布什團隊中的冷戰思維

布什比近年來任何新上任的美國總統更足不出「戶」,他對國際事務所知有限,人們擔心他會像克林頓總統第一任那樣,在外交事務上舉棋不定。在國際事務方面,延續性是非常重要的。歐洲主要盟國對高爾個人及其國際觀比較熟悉,對布什則完全不摸底。它們更擔心在彈劾克林頓之後,已經受損的總統一職的權威性,經過這次的爭議,進一步削弱。這可能是布什不得不起用老布什甚至是福特總統時期的元老重臣,以安定國內外人心的主要原因。目前已經任命的外交和國家安全團隊,對於布什新政府今後的走向大體上已經有個輪廓。他們之間還需要進一步的磨合,面對現實情況外交政策肯定也需要進一步的修正。

鮑威爾具有實戰經驗,尤其是曾經兩度在越南戰爭服役,這使得他在處理外交事務方面會趨於穩重、務實。在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任內,他主張不打沒有把握的仗,主張調動絕對優勢的兵力,來保衛美國主要的關鍵利益。他更清楚即使美國是世界唯一的超強,也不能為所欲為,輕舉妄動。因此主張與俄國和中國合作。國家安全顧問康多莉莎‧賴斯是俄羅斯和東歐專家,曾任老布什白宮國家安全事務官員兩年,是小布什競選期間的主要外交政策顧問。她主張美國逐步撤出波斯尼亞和科索沃,改由歐洲承擔維持巴爾幹半島安全秩序的責任,並建議減少美國軍隊在世界各地的維持和平任務。她的主張引起了北約組織和歐洲盟國的緊張。當然歐洲盟國對此早已未雨綢繆,成立了一支六萬兵員的快速反應部隊。

布什在國防和外交方面勢必引起軒然大波的是他積極主張修改反彈道導彈(ABM)條約,發展和部署國家導彈防衛(NMD)系統。十二月二十八日他任命的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是冷戰老將,他放言將優先發展NMD系統。國家安全顧問賴斯的副手,老布什時代曾經擔任助理國防部長的斯蒂芬‧哈德利也高唱此調。對此,俄羅斯和中國都已明白表示堅決反對。德國總理施樂德和法國總統席哈克支持俄國和中國的立場,因為,這勢將引起新一輪的軍備競賽,導致全世界的動盪不安。面對全世界各大國的反對聲浪布什和其他鷹派冷戰思維者,可能不得不三思。

面臨全球經濟放緩局面

老布什因為沒有處理好一九九二年經濟衰退的問題,以贏得冷戰,擊垮伊拉克的侯賽因的空前聲望競選連任,竟然敗在無藉藉之名的阿肯色州州長克林頓的手下。當年克林頓的競選口號:「是經濟,蠢蛋!」(It's Economy, Stupid!)小布什面對的第一個課題仍然是經濟。

老布什認為如果當時聯儲會主席格林斯潘盡快降息,他可能不會輸掉總統大選。十二月十八日小布什與格林斯潘見面後,大家期望格林斯潘在翌日聯儲會上會宣佈降息,但大失所望,造成股市連續重挫。股民原先盼望聖誕節前後會發生的所謂聖誕老人回升(Santa Clause Rally)也落了空,年關收盤三大指數齊落,造成道瓊指數自一九九○年以來首次年關下挫,今年共下跌了百分之六點二,是自一九八一年以來表現最糟的一年。納斯達克指數自一九七一年以來首次年關下挫及三十年來最大的跌幅,全年跌幅達百分之三十九點三,若與今年三月十日高峰相比,納斯達克已跌落百分之五十以上。史坦普五百綜合指數今年跌幅為百分之十,是自一九七七年以來最大的年度滑落紀錄。各種重要指標,包括消費者信心指數和各大公司的裁員人數都明顯表示,經濟已經放緩。今天布什新政府所面臨的問題不是美國經濟是否已經放緩而是如何應付全球經濟放緩的問題。

看來日本經濟已經陷入衰退,歐洲期望縮減長期失業問題也可能落空,過去幾個星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必須籌集四百億美元為阿根廷解困,並需籌集一筆較小數額的資金使土耳其免於破產。這次經濟放緩之不同於上次,正在於它的全球性特徵。過去十年來由於經濟全球化,國際經濟聯繫比老布什主政時更加緊密,全球任何一個角落的經濟崩盤將很快蔓延到世界各地。例如一九九七年泰銖崩盤,引發亞洲金融風暴,香港市場跟著下沉,從而引起美國市場的巨大賣壓。一九九八年俄羅斯發生同樣的問題,隨即引發華爾街和整個拉丁美洲的金融緊張。美國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這八年來一直以高速前進,一旦放緩,它所將引起的連鎖反應不堪設想。這正是美國經濟學家所擔心的以及布什新政府所面臨的挑戰。此外,克林頓主政的八年內,最大的國際經濟挑戰來自一九九五年墨西哥的金融危機,克林頓行政當局動用了四百億美元拯救墨西哥,當時共和黨堅決反對,事後證明,克林頓行政當局的舉措完全正確,墨西哥不到兩年的時間就獲得恢復,並且提前還清了美國的借款。人們懷疑布什新政府在遇到相同問題時,是否有同樣的魄力,迅速採取明快的措施。

布什一再強調要走中間路線

美國經濟開始放緩,華爾街股市一片愁雲慘霧。布什新任的財政部長保羅‧奧尼爾對股票市場並不熟稔,他堅決支持克林頓行政當局緊縮開支並用歲余減低國債的政策。這一政策是前財政部長羅伯特‧魯賓和格林斯潘堅決擁護,並認為這是美國經濟健全及維持八年經濟榮景的主要政策。大量減稅是布什競選的最主要政綱之一,減稅政策和計劃是由老布什任命的聯儲會成員,前哈佛經濟學教授勞倫斯‧林賽擬定的。林賽在聯儲會中一向與格林斯潘意見相左,兩者之間如何調和,頗費周章。如果美國經濟保持強勁成長,布什的財政金融智囊團認為將有足夠的財政資源可以兩者兼顧。一旦美國經濟放緩甚至開始衰退,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就會陷入取捨兩難的局面。如果布什堅決進行大量減稅,同時又推動耗資龐大的NMD系統,歲余就可能大大降低,甚至恢復裡根時代的赤字開支。如此,克林頓預計到二○○九年完全還清國債的設想就不可能實現。

面對美國歷史上最接近的總統大選,選舉人票和參、眾兩院幾乎從中對分的情況,共和黨的大老小霍華德‧貝克和約翰‧丹福思及民主黨的薩姆‧納恩和羅伯特‧斯特勞斯聯合呼籲兩黨認清事實,即美國人民都沒有賦予任何一黨以「天命」執行任何一黨的黨綱和政見。兩黨都必須告訴黨內的勢力集團,為了體現人民的政治意志,新的行政當局和國會參、眾兩院必須本著兩黨合作的精神化解這次選舉所帶來的傷痕。布什本人也一再強調,他將盡力遴選民主黨精英加入他的內閣,使他的行政當局能夠力行中間路線,並建立兩黨合作的氣氛。

國會山莊戰火可能延燒下去

到目前為止,除了勞工、能源和運輸三部的部長人選尚未確定外,布什的內閣成員已經底定。在組閣的過程中,民主黨的人選時有所聞,但最後都未能落實。以目前剩下的職位,要吸引有份量的民主黨政治人物入閣恐非易事。這樣一來,布什所標榜的兩黨合作,將流於徒托空言。這固然是共和黨內保守派堅持臥榻之旁豈容他人安睡,重要的硬把子當然要掌握在自己所能信任的人的手裡所致。但民主黨重量級人物不願撿人家吃剩的骨頭也是主要原因。布什在當選後就曾經會見路易斯安那州聯邦參議員約翰‧布勞克斯,並徵詢他是否有意入閣,卻被布氏婉拒。因為民主黨不願意輕易放棄目前他們在參議院所享有的五十對五十的權力平衡。當然也有人認為布什的「誘餌」不夠迷人,此次大選中共和黨與民主黨壁壘分明,在投票日後三十六天的「延長賽」中更傷和氣,更何況布什並沒有像羅納德‧裡根一九八○年和一九八四年那樣獲得所謂的「裡根民主黨人」的熱烈擁護,以壓倒勝的絕對優勢擊敗民主黨的吉米‧卡特(普選票多八百餘萬,選舉人票四八九對四九票)和沃爾特‧蒙代爾(普選票多一千六百餘萬,選舉人票五二五對十三票)所帶來的強烈信息讓民主黨人心悅誠服。民主黨雖然輸掉總統大選,但卻化悲憤為力量,士氣高漲,正摩拳擦掌準備在二○○二年奪取參、眾兩院的多數,甚至在二○○四年奪回總統寶座。因此並沒有太多的誘因吸引民主黨加入共和黨行政當局。布什的內閣有婦女、非洲裔及西語裔,雖然保守派居多,但也不乏溫和穩健派,基本上照顧到多樣化的要求。因此,可以預言,布什今後最大的政治挑戰仍將來自黨派鬥爭,近十年來國會山莊的戰火可能繼續延燒下去。

在美國歷史上,承平時期的總統大體上均為泛泛之輩,政績亦乏善可陳。布什固然可能面臨經濟放緩甚至衰退的挑戰,但美國經濟基本面良好,並沒有產生重大危機的危險;在國際上美國也沒有面臨任何重大的威脅。布什既沒有林登‧約翰森幕後操縱國會的本錢,也沒有羅納德‧裡根所能給人的鼓舞,更沒有比爾‧克林頓過人的慧黠。布什完成了他的「王子復仇記」,但他要作為統合一個分裂的美國的「大統領」前途多艱,他四年的政績能得個「B」就算不錯了!

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星期日)清晨五時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