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申奧成功,是振興中華的大事

陳毓鈞
(文化大學美國所所長兼大陸所教授)


北京贏了!我們贏了!中華民族贏了!這個贏得來不易,而且歷史意義特別重大。自一八四二年中英鴉片戰 爭之後,中國歷經列強不斷入侵,幾至支解中國,更不知簽下多少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協定。那些自大傲慢、手沾腥血的西洋和東洋鬼子給中國人套上「東亞病夫」的帽子,嘲笑、辱罵、歧視無所不用其極。中國人打敗日本侵略、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持續進行,而今終於實現百年夢想,將在二○○八年舉辦奧運,向世界證明中國人不是「病夫」,向全界展示二十一世紀是中華民族邁向復興的世紀,更要向那些別有居心的西方人士宣示中國人民是不容輕侮也不會被分化的民族。

八年前,在美國和英國領導西方全力反對,破壞北京申奧的情形之下,北京也不過是以兩票之差落敗,何況還有澳洲向肯亞、烏干達的委員買票之骯髒事情。這說明世界不是屬於美國,而全球體育也不是美國所能壟斷。這次北京第一輪得到四十四票,第二輪就以五十六票勝出,證明北京市民和中國人民再接再厲的努力沒有白費。據說美國和英國這次支援中國,都是著眼於二○一二年,美英兩國有若干城市要申辦的自我利益考量。所以說,什麼民主、人權、道德等等的大話、空話,到頭來還不是敵不過一個「利」字。故中國人要看清楚國際政治的本質祇有實力利益而不是道德仁義。中國的王道文化可以講國際道義,但西方的霸道文化沒有可能,尤其是強權國家。這次北京申奧成功,就在於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向世人展現了中國人民的實力以及潛藏著未來的鉅大能量。

北京申奧成功,除了自身札實的綜合國力之外,當還有其他因素所促成。例如:(一)奧會主席薩瑪蘭奇積極的鼓勵和全力撐盤;(二)亞拉非發展中國家大力支持;(三)國際性知名企業的力挺;(四)一九九七年時,中美開始發展戰略夥伴關係,降低了美國方面的阻力;(五)這些年來,北京的建設發展明顯落後上海,藉著辦奧運可以拉近和追上上海。不過,最主要的因素還是來自中共高層的決心。因為若再度申奧不成,其「二度傷害」所產生的衝擊是很難想像的。江核心在一九九八年決定再由北京申奧,然後全力以赴,是令人佩服的。此一舉動有兩個戰略意義:(一)正面呼應由民族精神所推動的「強國夢」;(二)盼申奧成功後再配合加入世貿,以及第十個和十一個五年計畫的全方位建設,使中國在二○一○年展現新面貌,使綜合國力再翻一番。

北京獲得奧運主辦權,對中國大陸經濟成功的加速、國際地位的提升、體育大國的確立、社會結構的轉型以及文化交流的開放,都必有助益。同時,對於即將接班的第四代領導亦是一項大利多。因為辦奧運是一項民族榮耀,也是百年夢想的實現。因此,大陸舉國上下都將凝聚愛國情操與民族向心力來完成此一國家重大目標,而這對於政治和社會穩定皆具有加分的作用;實際上,接班後最須鞏固權力運作基礎的胡錦濤正是迫切需要一個安定的政、經、社大環境。還有,對將在中共十六大交出黨政大權的江澤民而言,申奧成功使他能名正言順地以中央軍委主席名義掌握幕後實權,繼續發揮他的政治影響力。

在北京申奧過程中,台北多次表達樂觀其成的態度,但從去年六月二十日,阿扁表示願合辦奧運,到北京申奧成功後,台北陸委會官員不願多談此事,還說中共政權本質如何如何,看來這個「樂觀其成」還是靠不住的。台北執政人士又說北京辦奧運,對未來七年的台海和平是有幫助的。坦白說,真正愛好和平的人是期待永久長期的和平安定,才不會小鼻子小眼睛祇看七年的和平。辦理奧運祇要被視為是兩岸的盛事和中華民族的大事,那怎麼需要擔心這個又憂心那個?當然,主辦奧運最需要和平與合作,台北不用多嘴,北京也犯不著去破壞它。所以說,台北可以有這種期待,但若趁機而搞危險動作,或是有意去挑釁北京,那恐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事實上,台海和平的確保並非絕對而卻是有前提條件。易言之,它是建立在「三個如果」上面:(一)如果維持現狀而不宣佈台灣獨立;(二)如果台灣內部沒有發生內亂衝突;(三)如果美台沒有結成軍事同盟。從過去歷史中,一再顯示中共在處理事關國家主權和領土上,其手段和態度都是十分強烈和堅決的。例如:五○年代二次台海危機、中印邊界戰爭、中蘇邊境衝突、中越邊界戰爭。就以這次申奧為例,有人預言北京在票決之前,不可能舉行針對台灣的軍演,也會釋放被拘的美籍華裔學者。然而北京硬是反其道而行。因此,對北京若抱持不切實際或自我幻想的期盼,那是十分危險的。

對於北京申奧成功,台灣人民的感受必是複雜多樣的,酸甜苦辣都有。著因於幾十年來的冷戰思維和反共教育,以及李登輝時期內以「反華」為動力的大陸政策,這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在冷戰後的經濟全球化、資訊科技化、傳播國際化、人權普世化的今天,尤其是以自由開放為主的知識經濟新世紀,自我閉鎖的台灣必將邊陲化。北京申奧成功代表著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二十二年來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努力的回報。坦白說,沒有整體綜合國力的擴充和國際地位的提升,是辦不到的。這給目前陷於困境的台灣人民一個啟示,即走出意識形態的教條框框,以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實證知識從事規劃、建設,才是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之泉源。由此一角度出發,台灣人民應該由衷地祝賀北京主辦成功。在未來時日中,以互利互惠和互補互助的雙贏視野,強化兩岸體育交流,尋求雙方更多面向的合作機會,並且勉勵自己去追求一個「申奧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