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


國民黨前主席李登輝上台不久,陳立夫與趙耀東等黨內大老曾在「中評會」提案,請以一百億美元幫助大陸開發,當時遭李登輝輕佻的拒絕。

今天差不多十年過去了,6、7月間幾項民間就「一國兩制」所作的民調結果,清楚的顯示時間的推移帶來了形勢的變異。對這幾份民調的解讀,誠如本期楊開煌教授評民調迷思的大作所說,宜作更縝密的問卷設計,不宜以各自立場過度詮釋,但形勢沒有朝李扁十來年努力引導的皇民化方向發展,則是不爭的事實。此所以姜思章先生評這一趨勢時,會有兩岸經濟消長為主因的論斷。

李壽林先生的大作,直指林中斌捏造民意,也反映這樣的民意走向已造成執政當局的恐慌。

兩岸經濟,彼長不一定就此消,今天台灣幾乎「消」到民不聊生,逼得阿扁上火線「拚經濟」的地步,問題究竟出在什麼地方?吳瓊恩教授的大作指出是「民眾對政府失去了信心」,其中有阿扁個人的風格問題,但更本質的是在朝者的國家認同令老百姓迷惑。

14位阿扁的國策顧問也看到問題的癥結,毅然建言阿扁回到憲法的一中,以打開兩岸僵局,穩住台灣政局,抑制經濟急劇下滑的走勢。茅漢先生見到他們的「國是建言書」,有感於近日李登輝與黃主文等挑撥族群的險惡居心,特為文呼籲「本土派」與台獨劃清界線,不能讓這些中了皇民化遺毒的台獨基本教義派「拖著阿扁,領著整個台灣走向沉淪毀滅之路。」

在朝野想方設法為兩岸僵局解套之際,國民黨推出「邦聯」說。對照「一國兩制」,除了講些「邁向民主、自由、均富的統一」等不著邊際的套語,與中共講的「一國兩制」無甚差異。本期社論提醒國民黨,「站在台灣的立場,我們要爭取的是中國(既不是中華民國,也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國兩制』。」

我們很興奮的看到北京申奧成功,本期刊出台北陳毓鈞與北京李家泉兩位先生的大作,分析此一結果對兩岸的義意。93年申奧失敗,美國作梗是主要原因,這回美國何以改變態度,請看張麟徵教授大作《熟習的轉折:論演進中的布希對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