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對政府失去了信心

阿扁的「假大空」遲早會毀了台灣
吳瓊恩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


阿扁「上進」說在吃企業界豆腐

去年三月十八日,台灣變天,政黨輪替,陳水扁因國民黨的分裂而當選「最高領導人」。陳水扁在得票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九點三,不僅遠低於連宋合兩人的得票率,而且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席次亦僅有三分之一左右。

陳水扁在全台獲得少數人的支援,在國會的執政黨也變成少數黨,他本人在民進黨內部的威望也是「少數」。在這樣的形勢下上台,任何一位有政治智慧的政治人物,首先即應「虛以下人」,深諳老莊哲學,「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後之。」(《老子》第六十六章)那樣做法或可趨吉避凶。

可是這位學法律的「最高領導人」簡直「不學無術」,反其道而行,主張什麼「全民政府」,說什麼「整碗ㄍㄨㄥ捧去」,硬是要一人一黨通吃,置國民黨在立院多數的事實於不顧,才一上台就棄「連宋合」百分之六十的選民如敝屣,開始得意洋洋起來,好像飢渴的窮人突發橫財,見了就吃,完全不顧憲政體制,拚命搞「政治鬥爭」,還幼稚得對企業界說,「東進」、「西進」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上進」,這種自欺欺人的口號氾濫與空洞論述,怎抵得過搞經濟所必需的「專業精神」與「專業知識」的考驗?難怪陳水扁連「搞經濟」這樣嚴肅的課題,也要用選舉語言或土法煉鋼式的舊思維來「拚經濟」了!民眾對政府失去信心,根源就在於此,如果這種舊思維或「假大空」的意識形態不改,再給他兩、三年,豈不國家更亂,民眾生活更慘。所以,民進黨推說「國際不景氣」或「在野黨扯後腿」,都是一種不負責任,未能反躬自省的惡劣政治人格。而民眾說再給他們時間,則是一種只看表象,未深入本質「愚不可及」的心態。管子:「成大事者不謀於眾」可看出民主政治的限度,尤其是不成熟的民主政治,或民粹式的政治,對於經濟、文化建設傷害最為嚴重,對於所謂「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的累積,亦毫無助益。

果然,一年後的今天,陳水扁歷經「全民政府」的失敗,與「少數政府」的僵局,最後不得不又幻想「聯合政府」的來臨。可是民眾已無耐心等待他們的胡搞;硬碰硬的經濟始終拿不出辦法來,凡事「政治化」的空洞論述已無藥可救。民眾已從去年百分之三支援「一國兩制」到目前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支援度,充份說明在民眾的眼光,政治不是問題,誰統治台灣或中國大陸也不是問題,根本問題是經濟,是吃飯問題,這才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甚至於國民黨的智庫調查,台灣婦女同胞贊成先生或男友赴大陸工作者竟高達四成左右,而且「就業問題」的重要性高於「包二奶」問題,也可看出,民眾對「吃飯問題」的重視度,遠遠超過「政治上的任何問題」。

耍嘴皮的兩岸政策 誰看誰笑話?

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政客們所講的許多兩岸關係的制度設計,在民眾心目中都是政客為自己的權力環境設想者多,為老百姓吃飯問題設想者少,什麼「未來一個中國」論、「中央與地方的安排」論、「擱置主權爭議」論、「併吞中華民國」論都是廢話,也未合法合情合理,再這樣拖下去,民眾支援「一國兩制」恐怕不止停留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了,搞不好最後繳械投降時,那只有「一國一制」了。

以上吾人分四個方面一一簡答上述各種禁不起考驗的主張:

一、未來的「一個中國」論:

這是投機取巧的論述。陳水扁說「一個中國」原本不是問題,那就是「一個中國」是過去式與未來式,現在是有問題的。但是,「台灣共和國」尚未成立,也沒條件成立。「兩國論」自一九九九年七月九日提出後,也無法入憲,那就剩下「一個中國」才是中華民國的憲法架構,而且這一個中國的主權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重疊,一九七一年以前,由中華民國政府代表「一個中國」行使主權;一九七一年以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一個中國」行使主權。台灣當局強調「主權」互不隸屬,政府互不代表「一個中國」行使主權,那只是政治上主觀的堅持,並非當前憲法的精神,也非聯合國及國際法上的意涵。所以陳水扁說「未來一個中國」論是違背憲法精神的,也無實力讓聯合國或國際強權改變「一個中國」原則論。所以,陳水扁的話是空話,政府若根據空話而運作,必然是空轉也。

二、中央與地方的安排論:

許多政客又說「一國兩制」是中央與地方結構的安排。這種說法的盲點在於你是要統一呢還是要獨立呢?如果要統一,那就沒有中央與地方安排問題,試想如果中華民國「反攻大陸」成功,或「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成功,台灣地區不是地方政府,又是什麼政府呢?那時中央政府不是在北京,就是在南京,或者什麼地方如西安也罷,恐怕絕不會定都於台北吧!那有這種「神經」的設計呢?台灣當局不應糊塗地在「中央與地方」的結構安排上作文章,而應要求台灣人如何有權利參與中央政府的運作,這也是我們主張「主權重疊」,不放棄大陸主權,反對主權割裂的原因。

三、擱置主權爭議論:

台灣反對「一國兩制」者,又提出擱置主權爭議,事實上這種說法,一方面有鑒於主權分割論的不易實施,另一方面又無能力提出有關主權的充實論述,更不願提出「主權重疊」論,在如此矛盾心理下,乾脆就「擱置主權爭議」。這是一種沒信心,沒出息的說法。原因是如果「中國」(台灣加大陸都屬於中國的一部份領土)沒有明確的「主權」範圍與內涵,她還能對外代表國家嗎?民進黨不是口口聲聲,台灣問題國際化嗎?既然要國際化,那中國的主權是很明確的,不是「無主之地」。民進黨想要國際化,結果卻希望擱置主權爭議,又把台灣問題壓縮退回到「國內事務」的爭吵。否則,一旦台灣問題國際化,主權問題的解決,必然是中國得勝,台灣失敗。

四、併吞中華民國問題:

反對「一國兩制」者又說,「一國兩制」是要併吞中華民國,這又是一種矛盾的說詞,是一種不想統一,想要台獨又做不到,而作出的表面推托之詞。

如果要統一,當然中華民國的國號會消失,難道還有「反攻大陸幻想症」;如果要獨立,則「中華民國」的國號也會被「台灣共和國」的國號併吞掉。兩岸要統一,台灣可向北京當局要求「共議國號」,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號都消失或被併吞,取而代之者是,雙方共議新的國號,這就沒有什麼併吞不併吞的問題。

一國兩制就是維持現狀

其實,一國兩制就是維持兩岸的現狀,但既然要統一,已經是一國了,那就雙方只有共同的一個國號,此與港澳殖民地回歸的確有所不同,北京也必須有改國號的雅量。

總之,「一個中國」是存在於兩岸的現實,它有實質的主權範圍與意涵,不要人為地再製造什麼「主權爭議」,否則一個中國將成為無主之地。至於最近國民黨又提出一個中國原則,階段性的「邦聯論」,除了對選舉有點效用外,對兩岸關係恐怕「無啥路用」(台語),因為表裡不一嘛!表面是「一個中國」,不敢唱反調,實際上是「階段性的兩國論」,跟民進黨政府「只能做不能說」的兩國論,相差無幾,都是兩國論的幻想論或作夢論,不敢真正面對「一個中國」主權完整的事實而懇切的論述。

筆者以上是以K. Popper的「否證論」作為方法論基礎,否證台灣當局反對「一國兩制」的理由,尚未進一步論證「一國兩制」的邏輯基礎,即保留論述的彈性空間,在大家提出各種方案都走投無路後,迷途知返,就能發現「一國兩制」也不錯嘛,此即當今台灣老百姓的心態。但作為知識份子,筆者仍要呼籲「中共中央的一國兩制」必須再進一步轉化成為 「全體中國人的一國兩制」,台灣人的抗拒力將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