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光耀訪台看十月二十五日江澤民與小布希的會談
從李光耀訪台看十月二十五日江澤民與小布希的會談
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來台,陳水扁政府狀似輕鬆以待,甚至還要否認是與李先生談兩岸的問題,真是令人不知何以為懷!主管大陸事務的陸委會主委蔡英文女士更是號稱「連筆記本都不用帶了」。但李光耀就在來台之前,才親身赴北京見了一趟江澤民,在離開北京時,還接受了星國的《聯合早報》的訪問,特別談到他與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討論了台灣問題。
而在台灣,李光耀見蔡英文,見張榮豐,還見了陳水扁兩次,這些人哪一個不屬於兩岸關係的主導者?如果說,李光耀和台北官員之間沒有談到兩岸的問題,誰能相信?
其實,從蛛絲馬跡來看,李光耀不僅來談台灣問題,而且談的東西還是對於陳水扁政府非常不入耳的。就在李光耀將赴台的新聞出現後,陳水扁的總統府的第一個反應是,「不清楚」,在情況更趨明朗後,總統府放出的話就變成,如果李光耀如何如何,「那我們就要和他談台灣和新加坡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事」。這如果不是說台北是出之於鴕鳥心態,擺明了是不願接受李光耀可能帶來的若干逆耳甚至是不利的訊息,就是真正的無知。
其實,陳水扁政府現在在兩岸問題上,大概是已經到了要靠騙老百姓才能過日子的情況了。
原因無他,陳水扁在八月三日的「一邊一國論」與「公投立法論」後,至少在現階段上,已經把兩岸的路子算是走絕了。
而在路走盡了之後,就只能靠騙來過日子了。
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在內政與選舉的考量上取得了利益,北京也不是全然無知,因此採用了「高壓冷處理」的方法。這個方法的一個立即而實際的後果就是,如果沒有什麼意外的情況,大概在二○○五年前,兩岸的三通恐怕是不用提了。這對台灣未來的經濟只會是雪上加霜。但是政府顯然不會也不願把這個訊息坦白地告訴百姓,相反地,只會一如當年的李登輝一樣,把賬全部歸到北京的頭上,認為是中共不願開放三通。
這種對百姓不肯講實話的作法,從一邊一國論之後,已經出現了好幾起。從八月六日蔡女士赴美「為雙方的協調不良致歉意」(sent a message of apology on poor coordination,此係美副國務卿阿米塔吉辦公室語),而阿米塔吉則以對此事表示「惋惜」,但蔡主委卻要求陸委會發正式公文否認此事起,就是一連串的不實言語。
隨後,政府單位開始表示,此次的一邊一國風波已經平息。這又是一個不實的政治言語,再接著,情治單位也不能保持中立,涉入此事。在最近一場對立委助理說明明年該單位的預算編列時,有意無意的誤導,表示,「一邊一國論」之後,中共的反應並沒有李登輝當年提「兩國論」時強烈,因而明示或暗示性的認定,一邊一國論所引發的情勢,沒有想像中嚴重。
這一系列的發展,到最近的李光耀訪台,台北的作法完全是閉門造車,等而下之,恐怕只能以夜行人吹口哨,假裝輕鬆來形容。
很奇怪的是,陳水扁政府內的這些決策大老爺們,好像沒有一個人會想到,未來的十月二十五日在美國總統小布希的德州農場上,有一場江澤民與小布希的高峰會;而台灣問題是其中之一。好像也沒有人會想到,蔡女士千里迢迢趕赴美國解釋的對象--美國的副國務卿阿米塔吉,正是赴北京安排該一高峰會有關江澤民行程、議題的人,而就在美方公佈阿米塔吉的行程時,也清楚地表示了,阿米塔吉將就區域穩定的議題和北京進行磋商。
事實上,阿米塔吉在面見蔡英文時,就已經很委婉的告知,台北是把自己送上了十月份江澤民往訪美國時的談判供桌。他的說法是,陳水扁的講話,讓江澤民十月訪美時製造議題,對此,他頗感「惋惜」。
令人奇怪的是,這些狀況如此清楚地放在眼前,而台北的決策者心裡到底是怎麼盤算的?
其實,從今年的五月二日中共的國家副主席胡錦濤拜會美國副總統錢尼開始,僅僅一個月中,美國布希政府在對台政策上,已經有過四次完全不同於以往的講話,但陳水扁政府似乎完全沒有在意這個情勢的發展,最後還弄出了所謂的「一邊一國論」。
六月十日外交部在提醒下,極不尋常的給駐美代表處一封急電,訓令代表處,要求瞭解美國眾院軍事委員會軍事採購小組主席威爾登(Kurt Weldon)所率的代表團,於五月三十日在北京對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所做的有關美國在兩岸政策上的承諾。
威爾登在拜會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時,江澤民告知,台灣是美「中」之間「唯一的問題」。而威爾登則面告美國的政策是「一個中國」政策,同時也承諾美國的政策是「以和平的過程(Peaceful process),把台灣和中國聚在一處(bring China and Taiwan together)」。
稍稍涉獵中國當代外交史的人都知道,「把中國和台灣聚在一處」這個用語,正是一九七二年季辛吉與周恩來會談時,在中國問題上,對周恩來所作承諾的用語。
威爾登在回美後,將他與江澤民等人的對話,寫入報告,並且於今年六月五日將該一報告,正式列入美國國會紀錄。
由於這種說法與布希政府此前相關議題的說法完全不同,且該一代表團十三名成員中,包括威爾登本人在內共有七人屬美國國會的「台灣連線」成員,另有三人則是當年簽署支持「台灣安全加強法」的人士;而以該團成員如此背景,但仍出此言,其嚴重性可想而知。
數日後,台北駐美代表處第一次覆電,表示,威爾登的外交助理承認,威爾登此一說法「的確與往昔不同」,並且承諾,如果可能,可以再提出一項國會紀錄,把這些與以往不同的用語,再重新扳正回來。
唯據瞭解,由於威爾登與程建人兩人均因「要公繁忙」而不克會面。直到兩周之後,仍不見原先所承諾的更正的國會紀錄提出。
到六月二十五日,外交部二度去電駐美代表處,再度要求進一步查明此事報部,經聯繫之後,在二度催促之下,威爾登本人回函一封給程建人,信中表示威爾登本人對於台灣有充份的好感,以及如果台灣有所需要,他將很樂意給予台灣更大的協助。
但對於外交部明白表示希望瞭解,威爾登一行人是否在五月之行中,對江澤民有所謂「把台灣和中國聚作一處」的說法,威爾登則是含混帶過,略而不提。外交部相關人士至此開始進一步憂心,瞭解內情的人士私下表示,「最讓人擔心的是,威爾登會不會就是因為外行,所以反而不小心說出了真話」。
總統府相關人士亦得悉此事,其後立即透過私人的管道,要求進一步瞭解。總統府要求的訊息,約在兩周後傳回,但情況更不樂觀。
總統府方面所得悉的訊息是,美方相關人士也並未否認威爾登曾經說過這句話;經查證的結果是美方只能企圖以「混賴」的方式帶過。
在總統府相關人士經私人管道所知悉的訊息為,美國國會助理並未否認威爾登曾經做過此一承諾,而是改口企圖以另行解釋與安慰的方式,來沖淡、轉移此事的嚴重性。美國知情的國會助理的回覆是「聚在一處做什麼?這不必然意味著統一,也許只是討論討論?」(Bring together to do what?Not necessarily means unification, maybe for Discussion.)
總統府瞭解內情的人士對於美方知情人士如此表示的結果,深為憂心,表示一定要再進一步瞭解美國的政策意圖。外交界瞭解此事的人士更是表示,如此的用語去做這樣的解釋,完全是違反了外交上最基本的禮儀與用語,「因為這種解釋連慣用的語法都不合。」
真正令人無法想像的是,當美方的訊息已經如此明顯時,台北居然還可以捅出「一邊一國論」、「公投立法說」這種廔子。
其實,美方前後四次表態,變化的軌跡十分明顯。而且威爾登的該一說法,更不能等閒視之,因為這種國會代表團出國之前,一向有國務院資深官員的簡報,如果再說是「口誤」,實在是沒有什麼人會相信的了。
這四次的變化,始自於中共國家副主席胡錦濤五月訪美期間。在五月二日拜會副總統錢尼時,胡錦濤得到了錢尼「美國不鼓勵台獨勢力的發展」的承諾。這是目前所知的美國對台政策發生變化的啟始點。
眾所周知,錢尼是美國當前外交與軍事安全的真正總管。錢尼的這個說法,事實上是阻止了台北再利用「台灣不獨、中共不武」這一個以往布希政府粗疏的政策概念架構下,繼續在中間灰色地帶的活動。
第二次是美國國防部的副部長伍佛維茨,他在五月十五日於美國的外國記者中心一項由哈佛大學與布魯金斯研究所共同舉辦的對話上,公開地表達了兩個重要的訊息。首先,他強調了「美國無意(no intend)也不欲(no desire)讓台灣從中國分離」。其次,他還同時鼓勵,和平處理兩岸問題的過程愈早開始愈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伍佛維茨本人不僅對台十分友善,他更是現在布希政府的亞太政策掌門人。
這是美國布希政府政策轉向的一大訊號。至此,布希政府的政策可以說是開始逐漸向柯林頓時期靠攏。
美國期待兩岸談判「愈快愈好」的說法,始自於柯林頓總統。在一九九七年,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應柯林頓之邀往訪美國,在白宮兩人高峰會後的共同記者會上,柯林頓本人公開表示,有關台灣問題的解決「希望時機早點成熟,早比晚好」。當時,那也是美國歷來總統曾經公開表明解決台灣問題愈早愈好的第一人。
至於伍佛維茨所說的「美國無意(not intend)也不欲(no desire)讓台灣從中國分離」,與柯林頓本人在九八年於北京大學親口說出美國的兩岸政策是「和平統一」的差距已經不太大。而到了威爾登所說的,美國在兩岸問題的政策是「一個中國政策」,是「以和平的方式,把中國和台灣聚做一處。」事實上與柯林頓政府已經完全一樣了。
其實一個早年不為人所注意的小插曲就是,早在一九九七年四月,也就是柯林頓本人往訪北京的前一年,當時美國眾院議長金瑞契訪台時,就曾公開表示,美國的兩岸政策是「和平統一」。結果當時大家都只注意到他來台的歷史性之旅,但卻忽略了他在聲明中所表示的「兩岸和平統一」的政治意涵。
第三次就是到了五月三十一日,伍佛維茨又在外籍記者中心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還是強調這個和平解決的過程要愈快開始愈好。他並且明白表示,美國是「反對」(oppose)台灣獨立,而不再僅只是用以往所說的,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術語。
他並且強調,「反對台灣獨立就是無意也不欲讓台灣從大陸分離的一種說法」。
美國反對台灣獨立的說法,最早出自於老布希總統在一九八九年上半年訪問中國大陸之時;但當時事後,美方表示,老布希所說的是「不支持」,而不是「反對」,該案遂不了了之。直到一九九八年柯林頓總統訪問中國大陸時,當時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柏格,在西安對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表示,美國反對台灣獨立,這是此一說法正式公開的鼻祖。當時的背景是,美國柯林頓總統的「中國政策」已被共和黨人認為是向北京傾斜。
到了五月底威爾登在北京的說法出現,美國的政策的轉向已經是十分明朗了。最重要的是,美國國務院的網站,隨後在不聲不響中,已經把這篇國會紀錄,張貼在其網站上,含含混混地成為一個政策指標。
不管是主動或是被動,至此可以明白看出,美國的中國/台灣政策出了重大變化,如果是真的為了台灣的利益,怎麼可能會出這種一邊一國論與公投入法的怪招?
就在陳水扁總統的八三講話後,美國的副國務卿阿米塔吉在八月下旬赴北京就江澤民十月二十五日赴美高峰會行程進行安排、並會商區域穩定一事後,在北京與日本東京分別舉行了兩場記者會。重點是,阿米塔吉在東京的記者會上,一連回答兩個有關對台政策的問題。
當日本記者問他,在台灣問題上,到底對江澤民說了什麼?阿米塔吉回了兩點,一是基於三公報與《台灣關係法》的「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第二點則是美國該一(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的持續,有賴於中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政策;值得注意的是,阿米塔吉其實是在北京與東京連續兩度提出這個說法,所以不能以脫口視之。
阿米塔吉的說法,其實是表達了一種語氣非常強硬的態度。
其實,這個第二點說法,其實是美國與中共在一九八二年簽訂《八一七公報》時,雙方爭議的焦點之一。美國當時就是要把中共的和平解決(中共強調則是和平統一)承諾,做為它不尋求「一中一台」、「兩個中國」,以及對台軍售遞減的前提,但遭到中共的強烈抵制。
然而,這次阿米塔吉兩度強調該一說法,其中所透露的訊息,則是頗堪玩味。因為在一九九六年三月台海危機前後,美方也有過類似的說法。
早在一九九六年三月台海危機前,二月一日,中共外長錢其琛與日本外相池田行彥對話時,就曾清楚表示,「只要台灣不搞台獨,外部勢力不支持台灣走這條危險道路,就可依照『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式解決問題。」九六年二月七日美國當時總統柯林頓也曾力圖確定中共所指稱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政策沒有任何變化。他說的是,他「並不預期北京對台動武」,因為,「兩地大多數的政治領袖都認為中國應是一個國家(一個中國),並尋找一個共同的恢復之道」。換言之,也就把和平解決(統一)與一個中國做出條件式的串連。
隨後,美國與中共就台灣問題開始進行了新的談判。而阿米塔吉此次兩度公開此一說法,其下一階段的發展,絕不可掉以輕心。
緊接著第二位日本記者的問題是,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的基礎是「台灣海峽兩岸中國人都認為中國只有一個」;這句話其實引自一九七二年的《上海公報》,也是美國與中共關係的基礎。但現在的情勢變了,日本記者問道,「台灣說他們是一個獨立、分離的國家」,這其實是使得美國在《上海公報》中所陳述的政策前提發生了變遷,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的中國政策是否發生相應變化?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但阿米塔吉的十分強硬地回應,卻是充份的表達了美國對當前此一情勢的看法與立場。台北的相關官員不可不慎。
阿米塔吉在回應時,直指問題的核心,表示,這位記者所提的問題、說法,可能是包括在陳水扁總統八月三日的演講中,而不論各家的解釋如何,阿米塔吉強調說,「重點仍舊是我們對該一演講的回應是,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而這就是美國的立場」。
而最重要的一點,是阿米塔吉隨後對美國政策的詮釋,他說,「美國該一立場的基礎,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如你所說的,是海峽兩岸的人民都同意中國只有一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
換言之,阿米塔吉的說法,其實是一種美國對於情勢的「認定」,而與這是否是「事實」無關;而美國的政策則是奠基在這種「對於情勢的認定」上。
換言之,這是重塑了美國的中國政策的基礎,把一個原先是對情況的「認知」,重新改為認定。這個變動不能謂之不大。
其次,陳水扁所提出一邊一國的時機,還是在美國要依賴中共的支持(或說至少是不反對)準備出兵伊拉克的當口,這也難怪美國外交官有人要大罵說這個一邊一國論是「四錯」的說法--在錯誤的時間、錯誤場合、對錯誤的對象、說錯誤的內容。
更嚴重的是,陳水扁政府在支持美國的反恐戰爭中,似乎是支持過了頭,連支持美國出兵伊拉克也叫得震天價響。這其中事實上是暗藏了一個很大的陷阱。因為如果從全球的格局來看,美國如果出兵伊拉克,其實是符合中共的利益的。
當前美國出兵伊拉克,要想在聯合國的名義下,雖非不可能,但也有相當的困難。至少在目前,五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中,至少有三個是不支持(並不必然表示反對),如果聯合國不能通過該一出兵伊拉克的決議案,而美國片面出兵而只有英國支持時,那美國要考量的,將不只是伊拉克而已,那是美國必須同時考量全球其他可能發生衝突的五個所謂的潛在的「熱點」(flash point)至少包括印巴、以巴、朝鮮半島、阿富汗,甚至是北愛都可能因之衝突再起,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台海「有事」,美國怎可能出力處理?更何況,目前所有的評估都認為,連個阿富汗這樣的國家,美國迄今十一個月都還搞不定,更何況伊拉克遠非阿富汗可比,而美國的出兵伊拉克以其目的言,勢將更難達成,所以曠日持久,勢不可免,到時候,一旦有個什麼如果,台灣怎麼辦?
退一步說,甚至是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屆時只有兩票同意出兵伊拉克,而出現三票棄權的情況(這是目前看來最可能的發展),而勉強出兵伊拉克,整個泛伊斯蘭世界都必然認為是沒有正當性,至少以巴、印巴乃至東南亞都將出現不穩定的情況,到時候,中東到中亞可能連成一片的亂,不是不可能的。
而很清楚的是,這次的出兵與十一年前的波灣戰爭不同,當時的聯合國同意雖說解釋得非常勉強,但至少是基本上有一個聯合國的架構,在這樣的一個架構下,其他地區大致被框在內,而受到約制,不會出現亂象。而這次的情勢就沒有這一個架構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台北對於本身的利益的評估到底為何,還真是令人費猜疑;而現在出現這種一路假裝輕鬆,欺暪百姓的作法,實所必然;因為,從一邊一國論出錯牌之後,台北的形勢只能用進退維谷來形容,但又要充個門面,不能在年底選戰中因此而失敗,所以只好端出這種數十年難得一見的怪狀況,實在也是難為了。◆
社論
「一邊一國」
兩岸關係
911事件週年
日本問題
大陸觀察
短評
吳天威先生啟事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