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中國統一的看法和願景

「中國歷史文化中的關羽學術研討會」(河北省涿州市)專題演說

關中
(淡江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講座教授)


尊敬的王院長、涿州市長、各位學者專家、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今天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辦「中國歷史文化中的關羽學術研討會」,一中能親臨盛會感到無限的興奮與感謝,同時也有幾許感慨。今天在座的朋友中,不少是我在台北曾見過面的。記得每一次與大陸朋友相見之時,我的心情是,有朋自遠方來,把酒暢飲,好不痛快;今天異地相聚,老友相逢,熱情溶化了北國冰寒,同時一圓我多年對錦繡河山的懷念,此時此刻,又是好生的激動,情懷奔放。記得在台北時,許多朋友都忘不了問我一句:「一中兄,您去過大陸沒有?」我的回答都是一樣:「來過,沒去過」。我是東北人,北方長大,在抗戰的歲月中隨著家父與日本人作戰,飽嘗中國人在戰爭中的苦難與悲痛。今天的中國人總算走出苦難的歲月,但兩岸卻仍未統一,留下另一種感傷與無奈。五十多年來,一中在台灣無論從事學術與公職,念茲在茲者就是一個統一中國的實現。我的號叫一中,而我在腦海中湧現的思維更是「一中」。五十餘年來第一次踏上大陸,我的心情與各位常來的朋友是絕對不同的。今天我願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將我對中國統一的願景提出來向各位先進請教,也希望不吝指正。

一、統一的邏輯

在座的朋友都與一中一樣,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台灣與大陸是絕不能分離的。因為最基本的因素就是兩岸分離不符合中國人民的利益。所以我說:台灣與大陸不可分、不能分與不應分。只有台灣與大陸合而為一,台灣才有前途,中國才有希望。

但是今天不幸的是,兩岸仍然是處在一個分離的狀況。我曾對這樣一個問題反覆思量。是什麼原因造成這個分離的現實?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我們才能將分離的事實消除。一中以為,有內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內在原因最大的根源是滿清的誤國;其次是因為國共兩黨的內戰,加上外國勢力的推波助瀾,造成了今日兩岸分離的情形。滿清的誤國已經成為歷史,我們只能遺憾而無法追究,但國民黨與共產黨對兩岸的統一卻是舉足輕重,道理極為簡單,俗語說:「解鈴還要繫鈴人」,今天兩岸要認真的朝向統一的目標邁進,惟有國共兩黨共同努力,一個中國統一之局才有實現的可能。至於外國勢力,都是渾水摸魚,他們希望中國愈分裂愈混亂,就愈高興。而台獨勢力,也是在國共兩黨因為內戰和長期對立,才造成其鋌而走險的機會。試問,如果兩岸是在統一的現實下,有台獨的空間嗎?因之,我的看法是,歸咎兩岸今天分離的原因,國共內戰與內耗及外國勢力的從中取利,若算比重應佔百分之八十,而台獨充其量佔了百分之二十。國共兩黨如能瞭解這個淺顯的邏輯,兩黨共同為統一大業努力,則中國統一的前途將是光明萬丈的。

二、統一的障礙

在談了統一的基本邏輯之後,我們還要仔細地就現實面來討論。現實面是客觀的存在,只有用客觀的視野去研究,才能找到問題的核心。雖然障礙是客觀的存在,但許多人看這個問題,卻用主觀的眼光去透視,因之結果自然也就不同。依一中這許多年對台灣社會運動觀察的結果發現,更依據一中在國際關係這個學術領域中研究的心得,有三項因素是最基本的障礙:

第一,也是最為嚴重的是,台灣人民在統一課題上出現了感情上的問題。為什麼外省人在統一目標上沒有感情上的問題呢?這裡就要從台灣人的心態說起。台灣是一個孤島,四面環海,加上島上資源不豐富,人性發展上就不那樣豪放與瀟灑自如。由於在國際政治上受到割讓給異族的奇恥大辱,對祖國的情懷日益淡薄,加上日人的統治五十年,推動皇民化教育種下了國家認同的危機。在台灣的本省人與外省人,在生活上並沒有什麼不協調,但在政治對立發生時,特別容易被挑撥離間形成對立,原因就在此。國家認同情感的稀釋是兩岸邁向統一大業最大的障礙。

第二,雖然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所謂帝國主義的勢力煙消雲散,但接踵而至的卻是以新的伎倆深入到新興國家的內戰紛爭上。從製造矛盾到滲透分化,無役不與。美日兩國深入到中國統一問題上,有其歷史的根源,但所謂其國家利益的驅使--不希望見到一個統一的中國,卻是最為現實,也是最為根本的原因。

第三,我深深感到,大陸在過去十數年中,雖然提出了不少兩岸統一的方案,但為什麼仍沒有發生其應有的效益與效能呢?這應該作一深度的檢討。我個人認為,中共的方案雖然一再提到是最實惠與最為台灣人民的利益著想,但台灣人民反而無法心領神會。其中問題,仍是大陸對台灣人民的認識仍有距離,不能抓到台灣人民生存的脈動。我想,在瞭解台灣人民的基本要求是什麼後,不難找到對症下藥的良方。

三、如何邁向統一

接著我想對中國統一的願景提出個人的一些管見。對這個問題我想接著上面第三點所提到的,大陸對統一工作的進行在方案上沒有瞭解台灣老百姓在生存上的脈動。所謂生存上的脈動就是指台灣老百姓在生活上、事業上、前途上的需要與想法。也許大陸認為,台灣人民想要的,我們都想到了,而且都是為台灣人民著想。但話又說回來,假如台灣老百姓無法產生共鳴,統一工作的進行還是值得檢討的。因之在這個問題上本人願意提出兩個想法,供給各位參考:

第一,爭取台灣人民對大陸的好感。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是老生常談,或是稀鬆平常,但如我們仔細去推敲,我們仍有許多地方可以用點力、值得使把勁的地方。首先我要強調的是用「爭取」兩個字。所謂爭取意即以競爭的方法得到。換言之,當前大陸已經提出了許多的方法。因之,我建議在這種情境下,方法上要有逆勢而為的心理準備。要爭取台灣的民心的道理即在此。

要如何「爭取」?我的看法很簡單,就是要「包容」與「關懷」。

我提出「包容」與「關懷」完全是針對台灣這個地方的地理性以及政治性來思考,其間並沒有什麼偉大的思想。台灣人民雖然在經濟上極為富裕,但這個地方沒有自然資源,相反的卻有不少的天災。在政治上,台灣百年來不斷成為外國野心分子染指的目標,配合台灣境內少數台獨分子政治企圖的影響,造成了台灣人民看問題比較狹隘的心態。尤其對目前已經得到的經濟利益更是特別珍惜,不能開闊地眼看未來,生怕稍有差錯,就會犧牲了現在的成果。這種狹隘的心態是極不健康的,但你又不得不承認,它的確是存在的。

因之,大陸在推動統一運動的進程中,要充分瞭解台灣人民面臨生存的問題,以及心中的恐懼與顧忌。在這種情形下,推展出「包容」的心,釋放出「關懷」的情,最能滿足台灣人民的期盼。同時也能讓台灣人民深深地感到,大陸與台灣是血緣相連,生命一體。以當前大陸在各方面的進步,資源的豐厚,對二千三百萬人民的照顧,可說是輕而易舉的事。平心而論,大陸在這方面,雖然有做,但做得不徹底,而且也不落實。我想其間原因也值得檢討。

我認為這個工作沒有徹底的落實最根本的理由是在面對台獨勢力時,沒有將問題區分開來。我們不能接受台獨是一回事,我們關心台灣人民又是另一回事,兩者不容混淆在一起。

在處理台獨問題上,我提出:在戰略上輕視台獨,在戰術上重視台獨。在戰略上輕視台獨,就是我們要在心理上建立起,台獨根本是一個永遠不能完成的白日夢。對台灣人民來說,如果台獨實現了,那就沒有明天,犧牲了子子孫孫未來的幸福。在心理上,我們要蔑視台獨的存在。而達到這個策略的效果就是我在上面提到的,要以「包容」與「關懷」兩種情感來爭取台灣人民的認同。以目前來說,做好保障台商在大陸作生意的各方面權益是刻不容緩的工作。事實上,這是最吸引台灣同胞的一項工作。這件工作做得成功,還用擔心台灣同胞不將他們的事業發展與生涯規劃移植到大陸來嗎?而在做這一件事時,全心投入,不將對台獨的一些情結投射到保障台商的工作上,換言之,面對台商根本不談「台獨」的問題。

至於在戰術上則應嚴肅地重視其發展,主要是仔細觀察其如何與外國勢力的勾結。本人非常瞭解大陸對阻止外國勢力支持台獨的擴張用過不少的力量。我認為這是值得肯定的。但在策略上,我還是一本我的初衷,主張在戰略上輕視台獨,在戰術上重視台獨。在阻止外國勢力支持台獨的工作上,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選擇,便是協助台灣在生存上有較大的空間,因之我認為,在國際上,一些功能性的組織,大陸可以通過權宜的考量,像用「世貿組織」的模式,使台灣能進入更多的國際組織,讓台灣人民因為進入這些組織,而得到更多的福祉,也得到較高的尊重。當我們都承認一個中國時,主權當然是一個的,因之不用去懷疑主權的存在。因之,我認為,不要讓一個純戰術上的問題混淆了戰略上更重要的目標。

四、統一的展望

今天我在五十年後又回到我出生的土地,內心雖有不少的感慨,但我一向是一個樂觀與奮鬥不懈的人。因之我對中國統一一直是樂觀的。何時能達成我們的目標,就得看我們如何努力,努力的方向正確不正確,方法是不是適當,努力投下的力量是多是少?我相信,只要我們持之以恆,終必達成我們的統一大業。下面我提出我的三個願景,作為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與目標:

首先,我們要體認到,統一是一個大勢所趨的發展。

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我們已經看了時間對統一的大業有利;國際環境對統一的大業有利;兩岸關係的發展對統一大業也是有利的。

時間愈向前走愈使兩岸人民感到,統一是我們必經的歷程。兩岸都是中國人,當前的分離都是歷史的傷痛和遺憾,讓我們都忘了它,讓我們在兩岸共存共榮的願景下,不要浪費寶貴的時間在枝節問題上,以大智慧來共創我們的前途。

國際投機勢力雖然對兩岸分離有從中牟利的野心,但事實證明,這一陰謀業已無法得逞。因之只有退而求其次,認同兩岸的和平努力,我們可以說,現在把握時機的是我們自己,國際勢力已逐漸不足為患。

而兩岸關係的發展已開展到更具體的做法上,例如最近在金廈地區的通航,台灣固然使之產生「除罪化」的效果,而大陸對這種措施也不拒絕。未來兩岸在大三通方面想必更有開創性的作法,而雙方進入世貿組織之後,想倒退都不行。這些都說明了,兩岸關係的發展足證統一的勢不可擋。

我的第二個願景是中國要站起來,做一個和平大國。

兩岸都對中華民族的偉人孫中山先生表示無限景仰,因為孫中山先生一生的志業就是要中國在世界的舞台上站起來。今天我們兩岸中國人民在經濟上的成就,其實也是孫中山先生在實業計畫中的偉大抱負,我們一一的使之實現。我感到這是兩岸人民最值得驕傲的事。

當中國站起來之後,中國應在亞洲地區的和平安全上,扮演一個積極的角色。亞洲在後冷戰時期,被視為一個較不穩定的地區,尤其台海兩岸被視為具爆炸性的地區。我們必須要把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做為首要工作,只要兩岸和平統一,我們中國人將是亞洲最大的安定力量與和平的保證。面對其他亞洲國家,我們也要證明,中國人比日本人愛好和平,使日本無法藉美國之力稱霸亞洲。中國需要和平,和平對中國至為重要,這是我們這一代中國人應有的共識。

我的第三個願景是恢復中國人的自尊心與自信心。

我是一個研究國際關係的學者,百年來歷史的烙印給我在求學生涯中有過不少的沈痛與反思。滿清政府末年的喪權辱國使中國人幾將民族的尊嚴喪失殆盡。中國人幾乎沒有一點自信心與自尊心。自強求存的唯一方法就是要中國人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恢復起來。台灣五十年的努力,以其彈丸之地,成就的確不同凡響。而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各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今天初到北京,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欣欣向榮。做一個中國人,還有何事比得過建立自己的自尊與自信更為重要。我想,今天的中國人都要有這樣一個信念:

中國人不再是一盤散沙;

中國人不再是東亞病夫;

中國人不再任人欺凌、壓迫與侮辱;

中國人一定要在二十一世紀揚眉吐氣。

歷史的先哲孔子、成吉思汗、鄭成功和孫中山先生都為我們證明,這是中國人邁向世界舞台必須努力奮鬥的大道。二十一世紀的巨輪方才起動,讓我們兩岸的中國人共同努力為中國的統一創造契機,為中國光榮的站起來一起奮鬥。

最後我要利用這個機會謝謝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王樂林院長、涿州市市長與各級領導、大會秘書長盧曉衡先生、研討會的各位工作同仁,謝謝大家對我們熱情的招待,祝大會成功。

謝謝大家,並祝新春快樂,身體健康!

二○○二年二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