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應如何調適兩岸關係

中國國民黨總理紀念月會報告

邱創煥
(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


本文作者邱創煥先生,曾任考試院院長,是兩蔣時代培植的台籍政治菁英,不見容於李登輝而在政壇上消沉,連戰任黨主席,開除李登輝後,曾任國民黨副主席。經過沉潛反省,邱創煥對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張得以表達,值得注意的是,在國民黨總理紀念月會(9月2日)上的報告,當是對國民黨大陸政策的補強和說明。本刊獲邱先生授權刊出,以饗讀者,特此致謝。編者

自從兩國論及一邊一國論發表以來,海峽兩岸的關係不但陷入低調,甚至造成劍拔弩張的緊張情勢,即連友邦美國也表示極度的關切。事實上兩岸關係的互補性與依存性正日益提升,已達到密不可分的程度,其一動一靜莫不影響及政治、經濟和社會層面,甚至和二千三百萬台灣地區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也息息相關。這是極端嚴肅的問題,主政者宜深入思考兩岸當前關係的實質,以及將來應走的正確方向,審慎決定政策方針,來維護全體人民的生活和幸福,切忌隨興所至發表政策性談話,造成無端的緊張,待傷害發生後再來澄清解釋,但造成的傷痕已產生負面的影響。同時更宜積極調適彼此關係,推動良性發展,藉收互助互利的功效。至於如何調適則應從數據來判斷,冷靜持平來衡酌決定。

壹、先全面通航

一般所謂三通是指通郵、通商、通航三者,其中通郵、通商早已實行,僅餘通航尚未開放。近來雖然准許金門、馬祖的通航,亦即所謂小三通,至於全面性的通航卻尚待促成。事實上不全面通航是台灣人民的損失,可從下列數據瞭解﹕

第一、浪費時間

從1978年政府准許台灣地區人民赴大陸探親、旅遊、經商以來,台灣地區人民到過大陸的人,據統計超過二千六百萬人次,每一個人都要經由香港、澳門或第三地轉機,平均每人以多耽誤五小時的時間計算,則合計超過一萬五千年。中國自黃帝即帝位到現在約五千年,也就是說約多浪費中國歷史的三倍的時間,至於轉機候機上的不便尚未計算在內。

第二、多費金錢

來往人民不能直航,進出口貨物也不例外,同樣要經過香港、澳門或第三地轉運。轉運與直航比較,多花運輸時間,也要多支付運費。台灣與大陸的直接貿易,自1979年起至2001年,累計金額為22,327,300萬美元,其中台灣出口為187,237,400萬美元,進口金額為3,604,000萬美元,累計順差為15,119,400萬美元。這個數字表示台灣出口到大陸的貨物多,從大陸進口到台灣的貨物少,亦即顯示多花運費和運輸時間,是台灣方面的損失,如果能直航則這些損失可以避免,也就是出口貨物能更迅速到達,而貨物價格可以更便宜或出口商能賺得更多的金錢。

第三、理論上說不過去

香港和澳門分別於1997年和1999年歸還大陸,是中共主權所及的土地,雖然目前兩個地區實施一國兩制,但是從主權所能影響的觀點來說和北京、上海、福州、廣州等地區並無差別。同樣是中共主權所及的土地,香港、澳門可以,北京、上海、福州、廣州就不可以,從理論上言實在說不過去。

依上述三點分析,足知不開放直航是台灣人民的損失,開放直航對台灣人民有利,何況不開放在理論上又說不過去,那就何必膠柱鼓瑟,應該早日開放,讓台商及赴大陸的人民可以縮短路程,節省時間、金錢,貿易上可以比外國更具競爭力。

貳、軍備競賽終非良策

充實軍備目的在保衛我們的安全,有其切要性。中華民國自1994年至2001年,購買武器的金額合計為207億美元,在世界上列第二名購買武器較多的國家。以台灣這麼小的地方,使用那麼多的金錢充實軍備,不能說不重視台灣的安全防衛。但是我們加強防衛,海峽對岸的中國大陸也同樣重視國防戰力的提升,其外購的裝備數量比我們多得多,試列表來做比較。

下表所列數字可供瞭解兩岸軍備的參考。依新聞報導行政院游錫坤院長在紐約過境期間,向美國表示民國92年度編列52億元,將以45億元採購紀德艦,其餘的購買潛艦、P3C反潛機等。自民國95年至105年之間,將編列7,000億元武器採購計畫,屆時我們的軍備可望大幅度加強。不過7,000億新台幣約值美金200億元,所能採購到的武器仍然有限,但是對政府財政來說,是相當沉重的負擔。而在這10年間中國大陸也會加強軍備,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指出,中國大陸已連續兩年成為世界第一的武器輸入國,2001年的武器採購,漲幅更高達78%,為22億美元(約合700億新台幣)。同時大陸軍事科技相當進步,早擁有核子武器,東風31型及41型飛彈,射程達8,000公里及12,000公里。其他一般武器除了向外採購之外,更會大量自己製造,兩岸的差距會越來越大,且政府的財務壓力將不堪負荷,不難想像兩岸軍備競賽終非良策。

台灣與大陸軍力比較表

種類

數量

台灣

大陸

總兵力

376,000人
2,480,000人

陸 軍

240,000人
1,830,000人

坦 克

719輛
8,300輛

裝甲車

2,080輛
6,700輛

火 炮

1,375尊
14500尊

海 軍

68,000人
230,000人

潛 艇

4艘
71艘

驅逐艦

18艘
22艘

巡防艦

16艘
35艘

登陸艇

21艘
71艘

戰 機

32架
600-800架

空 軍

68,000人
420,000人

轟炸機

0
320架

戰鬥機

562架
3,400架

直升機

20架
2101架

飛彈部隊

0
100,000人

參、亞太地區維持和平符合美國利益

美國是現在世界的超級強國,也是以工商立國、民主共和的國家。為了保持超強的地位,必須保持軍備的優勢,並不斷研發國防科技。國防科技的研發需要龐大的經費,軍備優勢的保持除了在本國之外,還要在歐洲、日本、韓國等地派駐軍隊,為控制海洋又要派遣航空母艦至五大洋巡弋,美國現役航艦﹕尼米茲級重達九萬噸,像林肯號、雷根號均超過10萬噸,造價昂貴,所以必須配備各種軍艦及飛機組織戰鬥群以保護安全。支持如此先進而大規模的軍事裝備,必須要有雄厚的綜合國力做後盾。美國2001年生產淨額102,081億美元,貿易總額10,863億美元,兩者都居世界各國之冠。有如此雄厚的生產值與貿易額乃能支援其強大的國防軍備,而生產值與貿易額則來自全球性的投資和交易。所以亞太地區的和平對美國的生產和貿易都會有幫助。中國大陸有13億人口,其經濟正在起飛,美國在大陸有鉅額的投資,對美國的經濟佔有很大的份量,為美國所不能放棄。如果台海發生戰爭,導致亞太地區的動亂,對美國的經濟發展必然帶來衝擊,為工商立國的人民及政府所不樂見。美國與中共連簽三個聯合公報,一貫宣稱支持一個中國,不鼓勵台灣獨立,直到最近「一邊一國論」的風波發生之後,布希總統仍重申一貫的主張,且指示加強「中美軍事交流」,其著眼點就是維持亞太地區,台灣海峽的和平。

假如美國輕易介入台海爭端,要為台灣而與中共開啟戰爭,其後果將不堪設想﹔首先要考慮的是美國打代理戰爭,過去已經有韓戰和越戰的痛苦經驗,在韓戰、越戰中,美國曾投入50萬大兵,結果韓國是劃北緯38度為界,至今相持不下﹔越戰則於美軍撤出後眼睜睜任越南淪陷。中國大陸的面積國防力量都遠非北韓、北越可比,美國要投入多少力量打代理戰爭﹖美國青年也有父母家庭,他們是否同意自己的子弟遠赴國外打代理戰爭﹖

其次要考慮的是台灣土地面積只有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在這彈丸之地打大規模戰爭,人民的生命財產會有多大的損失﹖其傷害的程度將無法估計。

再其次要考慮的是戰端開啟後的無限量消耗,會不會危及美國世界超強的地位﹖美國與中共都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成員,各擁有支持者,會不會因此而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造成人類的浩劫﹖

凡此種種都必須極端慎重考慮的問題,所以美國決策人士把亞太地區的和平列為優先考量,實是明智的抉擇。

肆、兩岸經濟依存度持續提升

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力道強勁,去年在世界各國經濟不景氣中,其經濟成長率領先於各國,達7%。同年生產淨值為11,587億美元,貿易總金為5,098億美元﹔如加上香港的生產值1,619億美元,貿易額3,909億美元,則其總生產值為13,106億美元,貿易額9,008億美元,已屬世界前幾名的重要經濟體。在快速的經濟發展業績中,台商及台資的貢獻佔有重要的地位。依據中共官方統計,至2001年底台商赴大陸投資合議家數50,838家,協議投資金額554億美元,實際投資金額近300億美元。由此可知從台灣帶往大陸的資金和技術,必然是大陸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這是台灣對大陸的貢獻。

另一方面,從兩岸的貿易觀察,則大陸(香港)對台灣居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從下列統計表可見一斑。

從下表統計數字顯示,台灣商品出口以美國佔22.5%、香港佔21.9%兩者為最大宗。但對美出口出超金額為943,600百萬美元,對香港的出超則高達2,585,000萬美元。沒有對香港的出超就無法彌補對日本貿易的1,388,500萬美元的入超。不但如此,如果沒有對香港的鉅額出超,整體貿易將呈現入超的局面,勢將降低外匯準備的金額。

自去年11月起,中國大陸已取代美國,成為台灣最大出口市場,其比率佔整體出口金額的23%,到今年4月更提升至23.8%。5月份台灣對大陸出口激增44.5%,使得台灣對大陸市場依存度跳升至25.1%,6月份再升至25.2%的歷史新高。這表示如果沒有大陸市場,台灣出口貨物的四分之一將無法出售,是不能忽略的依存度,難怪美國國防問題與軍事科技分析家蓋勒德於今年5月2日在《華盛頓時報》撰文指出「中共兵不血刃就可扼殺台灣經濟」。政府對此情勢不得不重視,喊出鼓勵台商南向以緩和西進的潮流。但企業家投資要計算利潤、風險等條件,並不是憑空喊話就能造成事實。幾年前政府鼓勵南向,部分台商景從,結果血本無歸,目前台灣與東協10國無一邦交國,投資的保障是大問題。某報於7月31日,刊載「南向政治掛帥,難逃失敗覆轍」。企業家當然會慎重評估而後動。為今之計,兩岸經濟依存關係已經如此,只有合作謀求兩利之途,與其刻意對立,徒勞改弦易轍而無功,不如努力調適兩岸關係,建立和諧的氣氛,讓兩岸人民同蒙其利。

2001年對外貿易統計

國家或地區 出口 進口 出入
金額
(百萬美元)
結構
(%)
金額
(百萬美元)
結構
(%)
金額
(百萬美元)
合計

122.90

10

107.24

10

15.65

美國

27.66

22

18.23

1

9.43

日本

12.76

10

25.85

2

-13.08

歐洲

19.80

16

14.99

1

4.81

香港

26.97

21

1.84

 

25.12

東協六

14.59

11

15.95

14

-1.36

中東

2.22

1

6.59

6

4.37

非洲

1.17

1

2.65

2

-1.48

拉丁美

3.22

2

1.52

1

1.69

其他

14.48

11

19.58

18

-5.01

伍、兩岸關係應如何調適

海峽兩岸的關係,於1992年在新加坡舉行辜汪會談,達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算是初步的成就。基於這個共識,第二次辜汪會談原約定在台北舉行,中共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已準備來台,但在臨行時突然發生「兩國論」的風波,中共方面認為會談的基礎已不存在,乃中止汪會長成行。其後延宕多年,最近陳水扁總統發表「一邊一國論」,又震撼兩岸關係,雙方的距離越拉越遠,看不出妥善調適的機宜。不過兩岸關係自1992年以來,雖未見友善的進展,不但如此,更由於政策方向及言論上的刺激,從政治層面看,且有偏向惡化的趨勢。但是文化方面的交流及經濟上的依存關係則日益頻繁、密切,長此以往恐非能以少數人的力量扭轉實際進行的大勢。兩岸居住的都是同源、同種、同文的人民,經濟關係又如此密切,應可早日做適當的調適。茲從兩岸人民及全體華人三贏的觀點,提一國兩政治實體,協商和平協定,促使政治和平、文化交流、經濟合作的建議如次﹕

一、肯定九二共識及兩岸分治的現狀,兩岸恢復對話協商。

二、在兩岸對話協商期間,中共聲明不對台灣使用武力,台灣不走向台獨。

三、兩岸加強文化交流、經濟合作、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繁榮國民經濟。

四、適時開放全面通航,並開放大陸人民來台觀光。

下面進一步申述﹕

如前所提,兩岸於1992年辜汪會談時即達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而多年以來兩岸分治的實況未嘗改變,這兩者都是事實。江澤民主席說過,只要承認一個中國,兩岸什麼話都可以談,似可由政府肯定九二共識恢復對談,對談協商期間中共聲明不對台灣使用武力,台灣則保證不走向台獨,兩岸的目標放在政治和平、文化交流、經濟合作的原則,避免對立,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經濟合作,使中華文化能夠弘揚於世界﹔兩岸經濟同步繁榮,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增進全體華人的福祉。至於開放全面通航,事實上對台灣地區人民有百利而無一失,可早日決定。如能同時開放大陸人民來台觀光,更可使台灣的經濟不景氣立刻好轉。因為大陸13億人口去年的國民平均所得已達911美元,正要步上旅遊的潮流,去年五一勞動節放假期間,大陸的旅遊人數達7,400萬人次,假使每年有300萬人從大陸來台觀光,每人以消費新台幣10萬元計算,則金額達3,000億新台幣,足可促使交通業、旅館業、飲食業、導遊業、風景區等立刻繁榮,就業機會增加,何樂而不為﹖日本趨勢策略專家大前研一於2001年5月以《必須要快(Must Hurry)》為題發表文章,指出「大三通,台灣腳步要快」,認為「台灣應該掌握現在的機會,跳過無意義或意識形態上的辯論」,早日實行大三通。何以要Must Hurry呢?台北派駐北京的記者,最近從北京發回一篇新聞稿,文中有一段提到「站在北京看中、美、台關係,越來越清楚的看到三邊關係的輪廓與本質,台灣越失去自主性,也越來越成為美國對中國政策上的工具,而中共處理台灣問題也越來越不以台灣為對象而是以美國為對手。」簡單一句話,就是台灣的籌碼正迅速流失中,必須把握現在的機會。

時代的洪流滔滔奔騰,非少數人所能逆勢扭轉,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齊備,諸事必定圓滿成功。個人一己之見自信對台灣二千三百萬同胞有利,也是台灣、大陸、海外各地十三億六千萬華人應邁進的正確方向,僅供大家明智的抉擇。

中華民國91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