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總統在世台會日本年會的視訊談話,不論是一邊一國說或是陳總統自我解釋的兩岸對等主權說,此次談話在陳總統及多位重要官員的降溫後,不致演變成一九九九年兩國論時期的危機。然而,陳總統一邊一國說的衝擊之大,可能將超越執政當局的估算。兩岸即使不至兵戎相見,但陳總統的談話在國內無法獲得企業界與在野黨的認同,在國際間如果也形成「台灣當局趨向台獨是兩岸關係惡化主因」的觀點,並且重新把台灣定位成是「麻煩的製造者」,則台灣將再度處於李前總統發表兩國論時期的困境。台灣目前正值經濟體重整的脆弱期,亟需安定而平穩的營運平台,不論為拚經濟或維護國家安全,決策當局應緊急採取有效的減壓措施,重新穩定台海局勢。
儘管扁政府自認已對北京當局釋放出足夠的善意,但大陸方面卻不但不領情,反而更加緊對台打壓的動作。陳總統兼任民進黨主席後發表中共放棄動武、我們不會改變既有現狀等談話,結果中共仍只是重申一中原則,低調回應。實際上「反一中原則」,一直是民進黨長期以來堅持的信念,並且成為扁政府執政後對大陸政策最大的內部制約。民進黨「反一中原則」的強力限制,使陳總統無法跨出承認九二共識,重啟兩岸協商最關鍵的一步;獨派團體更是步步向前,從「文化去中國化」走向台灣正名運動,並且在立法院啟動公投立法的攻勢。去年陳總統在世台會年會中宣佈要在護照上加注台灣字樣,但在外交部對外交涉未能取得突破,而獨派也反對只是在護照上加注「台灣發行字樣」之下,外交部不得不在取得泛綠陣營的諒解後喊停。儘管陳總統在就任民進黨主席前,特別在巡視大膽島時,發表「大膽談話」,再度釋放兩岸三通的善意,但陳總統就任黨主席時,中共卻回敬以拿下我邦交國諾魯,情勢逼得陳總統在獨派團體前無法示弱,終於在今年世台會日本年會中,喊出一邊一國說。
陳總統在就任黨主席當天,中共不預警的攻取我邦交國諾魯,陳總統揚言今後台灣要「走自己的路」,結果引來中共新華社首度公開點名批判陳總統,兩岸氣氛急轉直下。新華社的點名文章連帶也強調:「在民進黨還保留台獨黨綱之前,黨對黨,不可能。」陳總統雖然以黨主席身份在中執會中宣佈一九九九年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是民進黨目前處理兩岸問題最高準則,企圖淡化台獨黨綱,並且呼籲中共放棄對台動武,希望大陸當局對他就職以來向對岸伸出和平橄欖枝,應該給予體認,北京當局不要以僵化的政治議題阻礙兩岸經貿與文化的正常交流,要以和解取代敵對,用對話取代對抗,才能創造雙贏的局面。
遺憾的是,沒有人搞得清楚,扁政府大陸政策的基調到底是什麼?陳總統總是給人說一套、做一套,大玩兩手策略的感覺。陳水扁曾經在一九九八年二月宣稱,台獨黨綱是民進黨「中國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陳總統既已擔任中華民國總統,本不應有不接受這個國號的理由,但他卻說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目前的國號是中華民國,是否隱藏未來要變更國號的企圖?從他就任黨主席的談話與對亞洲台商會議的談話中,隻字不提中華民國的動作可以證明,陳總統的大陸政策欠缺一致性,明顯是在看場合說話。
同樣的扁政府大陸政策也令國人無所適從,茫然不知所向。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日前才對我外館館長提出「攻擊外交,要四處放火,讓中共窮於應付」;但是外交部次長高英茂卻在華府呼籲,兩岸應該「外交休兵」。總統府高層放話三通要踩煞車,但行政院卻說三通政策未改變。陳總統說兩岸要用對話取代對抗,卻在接受《新聞週刊》、「路透」等訪問中,三度批評胡錦濤,實在不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應有的作為。而當李前總統公開倡議台灣必須在二○○八年獨立時,陳總統也跟著說台灣要走自己的路;雖然民進黨高層人士趕緊消毒,要大家不必過度聯想,但這種呼應關係,怎能不使對岸興起打壓台獨的意念?即使陳總統上任時曾提出所謂「四不、一沒有」的政策,但扁政府推動去中國化政策,搞台灣正名運動,拖延三通等,種種作為都被中共解讀為是明顯指向台獨的路線。陳總統大陸政策始終搖擺不定,如今一邊一國論的發表,使大陸對陳總統停止聽其言而觀其行的階段,直接定位為是漸進台獨的執行者,這將對兩岸關係帶來極大的負面效應。
實際上,近來不論是扁政府高官或獨派大老,乃至陳總統自己的發言,已使國人擔憂扁政府朝台獨冒進的姿態,正逐漸從遮掩走向現形。相較於對岸擴張軍事預算、針對攻台需求的軍事採購、飛彈部署與軍事演習,扁政府如果不改變在大陸政策上,運用選舉語言來安撫獨派選票的拚選舉手法,一再發表遊走在台獨冒險邊緣的挑釁言論,兩岸關係不僅不可能穩定,甚至可能從目前的冷和惡化為在安全與外交上對攻的局面。
然而,兩岸優勢對比的改變,在李前總統任期末期即已顯出徵兆。李前總統在經濟上提出戒急用忍政策,在政治上提出「特殊兩國論」,都是對大陸統戰攻勢的反擊。但在一九九九年兩國論提出時,台灣失業率僅約百分之三,對大陸經貿依存度尚在可控制的水位;各項經濟指標良好。但兩國論不僅引發台海軍事對峙的危機,在國際間也未掙到輿論的支持,反而被扣上是影響亞太地區安全麻煩的製造者。最終兩國論也在行政官員全力動員解釋、消毒後,不得不自我封存。
如今台灣整體經濟情勢嚴峻,未見好轉,經濟成長率從兩國論時期的接近百分之七向下滑至去年的百分之一點九;製造業從百分之八正成長,變為負百分之八的衰退;進出口也從平均每年增加二十多個百分點變成去年近兩成的負成長,相差百分之四十之多。當大陸市場取代美國成為我國最大出口市場時,兩岸經貿依存已到了不得不正視的時刻,兩岸三通互利、互補,已經不再是我方獨享的籌碼。但執政當局卻在台灣真正需要全力拚經濟之際,提出比兩國論更激烈的一邊一國說,在時機上明顯並不適當。
兩岸外交攻防本即各有輸贏,大陸選在陳總統就任民進黨黨主席之日,拿下諾魯,扁政府臉上雖然掛不住,但在李前總統提出二○○八年獨立建國說之後,陳總統補上「台灣要走自己的路」,以及一邊一國說,配合公民投票的手段,等於宣告台獨的綱領、策略與時間表。其嚴重性遠比兩國論更大。尤其對岸已因台灣正名運動與執政黨推動去中國化而抱持高度敵意之際,世台會提出台灣文化去中國化的宣告,無異加深對岸反獨的迫切感。
或許若干民進黨人士會主張台獨牌是可以反制中共、增加我方談判籌碼的槓桿,但這個翹翹板必須不能碰地才有操弄的空間;如果把話說死,結果就像中共打「對台用武牌」一般,總理朱鎔基在台灣總統大選前一番言詞恫嚇,險些下不了台,最後國台辦不得不下令內部會議不要再檢討此事。如今,扁政府平白在言詞上用盡力道,最終被迫得自圓其說。陸委會主委蔡英文的美國行,等於陳總統自打嘴巴。
今年十一月八日,中共十六大即將登場,十月下旬領導人江澤民也將訪美。同時,美國國會期中選舉將至,美國經濟爆發一連串警訊後,民主黨聲勢上揚,我方在此時挑起爭端,將被對岸利用成為向美方施壓的重要籌碼。儘管美國與中共在國際反恐行動上存有歧見,但如果因為台灣過激的行動導致兩岸的不穩定,可能會使美方對扁政府的態度重新評估。當區域經貿一體化已經成為亞太經合會主軸,而東盟各國企盼經濟重新起步之際,我方如果在處理兩岸問題上採取過激的動作,將必須再度冒著被國際指責的風險。
目前的情勢其實很清楚,如果連台灣島內都不明白陳總統的大陸政策是什麼?如何期望一邊一國說能獲得國際輿論的認同?如果國際媒體也認為陳總統的動作偏獨,如何期待對岸不會有激烈的反應?兩岸鬥智、鬥志就是不能鬥氣,陳總統終於在內外壓力下,改口解釋一邊一國說是所謂的兩岸是對等主權論,回到國民黨執政時期的論述基調。從台灣要走自己的路、一邊一國說到最新的對等主權論,陳總統的論述逐步脫下激情,目的在爭取美方的理解與諒解,以拆卸引爆對岸任何軍事舉動的引信。由於有了兩國論的前車之鑒,此次扁政府處理陳總統世台會的談話,較有章法、迅速,加上陳總統自我解釋的力道,雖然可以使談話停留在言語風波而不至於演變成台海新的危機。但對獨派而言,這卻是必須記取的教訓。
教訓之一是,台灣要走出去,絕對必須有經濟力的支撐,此次陳總統談話已引發在台外商的憂慮,紛紛要求主管要重新評估在台投資風險。目前台灣整體經濟動能明顯不如九九年的兩國論時期,當局應堅定的確認拚經濟的首要政務。在經濟指標未明顯改善前,穩定壓倒一切,兩岸關係不宜再出現新的波折。
教訓之二是,關於大陸政策的變更,必須審慎考量國際現勢,不能一廂情願,更不宜採取民粹的手法。選舉語言在對外事務與兩岸事務中經常可能帶來額外的負面效應,對亟需爭取更多國際輿論支持的台灣而言,在外交及大陸政策上,必須排除過於輕率的舉措。
教訓之三是,兩岸維持現狀是當前審酌內外環境之下,必須確定的方向,對岸強硬的欲單邊改變現狀,必定引發台灣民意的反壓。同樣的,台灣執政當局單方面欲改變現狀的嘗試,如被解讀為趨向獨立,同樣會帶來美方的否定與國內朝野的對立。如果因而導致北京當局過激的反應,將使對岸在兩岸事務的談判上,態度更趨強硬,兩岸更難以創造雙贏的談判氛圍,從而使兩岸關係難以回暖。
教訓之四是,本來大陸對台獨的打壓從來就不曾停止過,但近來力道卻既猛又強,明顯的就是對扁政府執政走向台獨路線形成焦躁情緒後的強烈反彈。美國國防部《中國解放軍軍力報告》中指出,中國大陸正致力軍事現代化,可能利用武力脅迫台灣與大陸統一,並化解美國的干預行動。另據《詹氏國際防衛週刊》報導,中共近年除大量引進俄羅斯先進武器,自製部份也令西方感到驚歎;陸軍重點集團軍也開始朝師旅化發展,以達快速反應和便於渡海作戰。中共同時在內蒙古設立了亞洲最大陸軍訓練場,練兵的首號假想敵就是台灣。中共軍事現代化目的在提高戰力,降低對進口武器的依賴,而其備戰的重要目標就是嚇阻台獨。
另外,華盛頓喬治城大學學者奧德麗也指出,她最近跟中共解放軍將官打交道的經驗讓她體會到,中共軍方只在乎台灣,至於打擊恐怖主義,解放軍既不瞭解也不在乎。中共解放軍為了爭取預算,寧可被外界視為逐漸升高的威脅,也不願被忽視。許多國際軍事觀察家也都認為,在武器購置、訓練和教育方面,中共已著手對台灣「備戰」。我們當然不能接受中共對台動武,但如果對岸不惜代價的加大打壓動作,是針對扁政府搞台獨的不安所引起的,則等於是全民因民進黨錯誤的台獨冒險付出代價。扁政府如因外交挫折就盲動躁進,甚至心存操弄民粹的加速台獨或在統獨較勁上無謂的拚搏,只會製造社會分歧和台海動盪,受害的還是台灣民眾。扁政府必須清楚認知「民粹害台」,真正體認「民主保台」真意,才能在兩岸問題上找到正確的出路。否則台獨冒進,只會使兩岸關係從冷和惡化為對攻,結果對我方更為不利。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根據媒體民調顯示,陳總統在發表世台會談話後,不滿意度首度超過滿意,而且六成四民眾憂心經濟受創,半數民眾認為即使公投也不支持台獨,這對獨派團體是一項打擊。同時,原本台灣正名運動、公投法等獨派操作的議題,也因此次風波使空間緊縮,甚至美國再度公開表示反對台灣獨立。打出去的牌被迫得收回來,等於是獨派失利。
經過這番波折,獨派團體必須更務實的看待台灣當前的處境,與對岸難以迴避的存在,重新回到固守待變而不是暴虎馮河的與中共硬碰硬;如果民進黨內部對兩岸情勢能因此次風波而有比較一致的認知,陳總統在兩岸政策的空間能因而擴大,不再迴避九二共識與一中原則,不再刻意貶抑中華民國,搞文化台獨,則扁政府或能化危機為轉機,使兩岸關係不致進一步惡化。◆
社論
「一邊一國」
兩岸關係
911事件週年
日本問題
大陸觀察
短評
吳天威先生啟事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