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達陷落後看美國

(續篇)

韓江
(旅加拿大評論家)


政治風暴直撲白宮和唐寧街

美英一起策劃發動伊拉克戰爭,一起編造假情報,布什和布萊爾這對戰爭搭檔,也曾一起享受巴格達陷落,薩達姆.海珊政權崩潰的勝利喜悅。現在因伊拉克門假情報事件,華盛頓的白宮和倫敦唐寧街十號的主人,成了一對難兄難弟。

布什為羅織伊拉克罪名,好向國際社會宣佈薩達姆.海珊是美國,也是世界和平公敵,在國情咨文中,用上了已被中央情報局和國務院認為可疑的,源自英國提供的,「薩達姆.海珊企圖從非州購買鈾製造核武器」的假情報。

薩達姆.海珊政權在美英討伐炮火中化為灰燼,但誰會料到,用來轟擊薩達姆.海珊的十六個字,竟化成政治風暴,直撲白宮和唐寧街。

屋漏又遭大雨,英國國防部武器專家凱利離奇死亡,把布萊爾迫入死角。而美國中央情報局長特尼特,在參議院秘密聽證會透露的,一名白宮官員堅持將十六字加入總統國情咨文的證詞,它的殺傷力將會讓那些高官毀了政治前途,尚難估計。

布什民望雖然沒有因此有太大滑落,得益於美國是911恐怖襲擊的受害者,和美國人具有在戰時支持強硬對外政策的愛國主義傳統。但也難逃假情報曝光後受到的輿論質疑,以及民主黨的猛烈攻擊。幸得白宮安全顧問等數名大將捨命保駕,布什開始還能嘴硬反駁:「證據無懈可擊」。但謊言必竟變不成事實,布什最終不得不承認有假情報之事,並對此負責。

布萊爾就沒有布什好運,假情報釀成的政治風暴,開始在搖撼他和他的執政黨政治地位。雖然距選舉還有兩年,已有近七成英國民眾抱怨被政府誤導,四成人要求布萊爾下台。看來布萊爾參加布什這場政治豪賭,輸多贏少,可成定局。

現在能救兩布逃出伊拉克門大關的,主要看伊拉克局勢如何變化:

‧伊拉克自治政府能夠得到不同宗教組織和政治派別接受而發揮作用,美軍不再出現每日傷亡,國內政治壓力減輕。

‧聯合國中的法、德、俄、中以及印度和加拿大這些反戰國家,願意為伊拉克的重建和美國合作。

‧中東和平路線圖有了進展。

‧美國經濟上升。

但無論如何,伊拉克門事件,已讓美英政府在攻伊的合法性、正當性之外,在誠實問題上再次玷污。固然,誠實對政治人物是一種苛求,但歷史不會原諒以國家名義欺騙國際社會,誤導民眾,並以此作為發動戰爭的欺世證據。而讓一個國家,被外來者武力佔領,飽受戰爭災難的飛來橫禍。

貝萊克的「始終歷史會原諒美英的這場戰爭」的原諒說,不過是已悠悠東流去的殖民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新版。

美國可能做某些妥協

美國佔領了伊拉克,取得了在中東地區戰略和經濟上重大勝利,但美國沒有得到他想要的一切。

首先,要在伊拉克建立美式文明榜樣,不但可能性極低,到今為止,連對伊拉克正常的治安秩序的維持,已有心無力,不得不回頭向國際社會求助。不能不是美國政治上和外交上一次重大挫折。

笫二,按美國政治文化價值和軍事上需要,建立起受美國控制的伊拉克自治政府,能否順利管治戰後這個破碎複雜的國家,無人對此表示樂觀。相反,伊拉克不同政治派別和宗教組織,均強烈要求主權獨立,反對外來控制。在美軍佔領期間,要化解深植民間的反美情緒,是一種奢望 。

第三,烏代和賽庫死亡,並不意味反美游擊戰消沉下去。美國最不願意的泥足深陷,能否避開,吉凶未卜。美國每天要付出十億軍費和駐伊美軍的死傷代價,這一政治壓力時間越長,布什連任的可能性就越小。

第四,美國剷除了一個不共戴天之仇的薩達姆.海珊,同時,造成一個制衡單邊主義的反戰陣營。

美國從一意孤行,發動伊拉克戰爭,到攻佔伊拉克後,粗暴反對反戰國家要求聯合國主導戰後政治安排和重建工作,到今天向國際社會緊急請求援助的一百八十度轉變可見美國面臨困境,無力解脫。

雖然,已有阿爾巴尼亞、日本、烏克蘭在內的三十個國家的政府,表示願在伊拉克的軍事和警察行動方面提供協助。

但在這三十個國家中,除日本、韓國等少數又少數的國家外,已表示派人可以,但無力應付在伊開支,費用方面需要美國提供。也就是說,這些國家可以出人為美國消災,但要美國出錢。

重要的,也是反戰最力的俄、法、德以及印度和加拿大這些國家,對美國的請求,均明確表示,需有聯合國授權才能考慮加入援助行動。很明顯,他們無意為美國繞過聯合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正當性背書,也借此,要美國重新回到聯合國主導解決伊拉克問題的軌道上來。

上述這些重要國家缺席,解決伊拉克問題的前景無法樂觀。

面對困局,不排除布什政府可能在不損害美國在伊地位,而放棄某方面既得利益,換取聯合國和幾個反戰大國的妥協。

對國際關係產生的巨大衝擊

美國在伊拉克的如意算盤雖然不盡如意,畢竟已將他的霸權政治推到新的台階。本用於處理國際危機的聯合國聲音已十分微弱。無論那個中小國家,只要反對美國,都難逃美國的打擊和更換政權的威脅。

當然,伊拉克之戰不會成為歷史轉折點,一超多強國際格局沒有改變。但國家安全危機感使一些國家只有倒向美國以求保謢或尋求經濟援助,而更多國家則加快發展國防力量以至「擁核自保」,尤其那些被美國列上黑名單,頭上懸著利劍的國家。

冷戰時代開始以來的北約,數十年間,是美國用來推行其外交政策的劍與盾,是美國與歐州捆綁在一起的繩子。攻伊一事,這根繩子開始鬆動,雖未到分手地步,但歐州再也不是美國在世界最愜意情人這點上,已難逃世人耳目。這也為什麼一直起聯結歐州與美國橋樑作用的英國,這回只好自己單槍匹馬,跟隨美國上陣的原因。

布什把世界簡單分為非友即敵的兩極,實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政策。他採取的懲罰法國、冷落德國、和原諒俄國的槍打出頭鳥的做法,為自己製造了更多反對者,法國在伊拉克問題上的和平路線,反而得到國際間廣泛支持。歐州的離心傾向,對美國絕非佳音,也非美國所願。

末來美國對外發動戰爭,能否再打出北約旗號已成問號。在歐州,法、德、俄聯手抗衡美國獨霸野心,已隱約成形。俄國和印度進一步密切軍事合作,以及伊朗和朝鮮的核發展計劃,均被美國視為對其主導的世界新秩序的嚴重挑戰。

中東地區憑藉它重要的戰略位置和巨大的能源資源,仍為各大國爭奪的重要地區。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崩潰,打破了地區舊有格局和力量對比,但民族的宗教的矛盾仍然存在,即使伊拉克相對平靜下來,重建工作走上軌道,也不能期望中東地區陰霾會散盡,不再動盪、不再流血 、不再有戰爭!美國能否讓其它國家染指,是中東能否和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美國要消滅的「邪惡軸心」已三去其一,就是美國籌劃多年,一朝得手的伊拉克。下一個是伊朗?還是朝鮮?這兩個國家正烏雲密佈,國際各種力量開始行動,幕前幕後正緊張鬥智鬥勇!

美國下一步行動,不能不考慮加進大選和國際恐怖活動加劇這兩個要素,對伊朗和對朝鮮,將有可能採取談而不打策略,直到明年大選。

但不論如何,新羅馬帝國的慾望,決定了美國將繼續推行其霸權政治,用武力征伐,達到維謢本國國家安全利益的目的,成為既定對外重要政策。

美國不允許世界上有任何超越美國的力量存在;也不允許存在有異於美國的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的國家崛起。這也決定了,美國不可能以和平,平等立場處理國際之間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