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敵對不利台灣

張雙照


我是於一九七一年暑期在美國完成既定的公派學習任務後回來祖國大陸的。當初,我之所以決定回來大陸而未回台灣,主要原因是台灣在國外的留學生發動的「保釣愛國運動」最終沒有獲得任何實際效果時,使我深切感受到,這完全是由於海峽兩岸仍然處於分裂和敵對的局面,從而為外國軍國主義者和霸權主義者坐收漁人之利的結果。

當我回來大陸之初,由於那時大陸仍然處於以「四人幫」為代表的「極左」路線占統治地位的時期,仍然實行著高度「公有化」的計劃經濟體制,兩岸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準也存有相當大的差異。然而自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大陸的執政當局在鄧小平理論的主導下,在政治、思想上實行了「撥亂反正」的方針,極力清除過去的「極左」思潮;在經濟建設上則實行了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政策;在對台政策上更提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至此,我才感到兩岸人民和平共存共榮的可能性大大地增加了。不過,在上個世紀八○年代仍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時期,私營經濟在法律上還只被承認是社會主義經濟的一種有益補充,因此,我還是覺得兩岸人民要實現和平共存共榮的經濟基礎仍然不夠紮實。但自中共中央於一九九三年正式確定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後,私營企業與公營企業在市場競爭活動中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特別是中國大陸正式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大陸的市場經濟發展方向已經不可逆轉了。至此,我就感到,兩岸人民和平共存共榮的大道充滿了無限的前景。

由中國大陸領導人鄧小平先生首先提出的「一國兩制」方針,其真實意義就是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尊重台灣的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也就是維持台灣現狀的一種保證。我認為,實行「一國兩制」,不但不會使台灣人民的一切權益因和平統一而受到任何損失,而且還可使台灣人民和企業分享大陸的巨大經濟資源和市場,從而更加有利於台灣的經濟發展和繁榮。由於歷史原因和現實情況的不同,我認為,在台灣地區如果實行「一國兩制」,其內涵肯定與在港、澳地區所實行的「一國兩制」有很大的不同。就以我個人的現實情況為例,大陸自從一九九三年開始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的這十年間,由於中央財政狀況的不斷好轉,個人的薪資收入就增長了十倍以上。實踐證明,大陸所推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是一條富民強國之路。我相信,兩岸的中國人都會為一個否極泰來的中國而感到欣慰,為祖國的不斷進步而感到自豪。

就我所知,台灣現在正值大選之年,台灣人民現正面臨著兩種不同政治路線的選擇。一種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九二共識」,主張以國家統一為目標,走兩岸和平發展的道路;一種是堅持「一邊一國」原則,否認「九二共識」,主張以台灣獨立建國為目標,走兩岸分裂對抗的道路。政治路線的正確與否,實關係到國計民生和人民禍福的大問題,作為一名理性的選民,實不可不慎。由此可見,台灣人民對上述兩種不同政治路線的選擇,實際上是對兩岸和平發展與兩岸軍備競賽的一種選擇,是對和平與戰爭的一種選擇。其對台灣人民的利弊得失是顯而易見的。但我相信,台灣的絕大多數人民都會作出最明智的抉擇。

※作者系湖南大學退休教授,湖南省留學人員聯誼會常務理事,湖南省台胞聯誼會顧問。

(2003年11月30日修正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