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北縣市合併,一個可期的願景

劉蓮弟


國親共推的總統候選人連戰先生日前喊出大台北縣市合併、規劃全台四大中心的競選政見,立刻引起台北縣長蘇貞昌的異議,批評此一政見是急就章,不切實際。北縣市首長的不同調,再次將全台最大的兩個市縣長久以來糾葛不清、既合作又矛盾的複雜關係拉上了政治檯面。

不同的政治立場有不同的聲音,這是民主社會的常態,所以對於台北縣長的反應,外界並不意外。但是一項政見從提出到付諸實施,需要用整體的考量和長遠的目光來看,還要通過民意的檢驗,才可知政策的得失利弊。

一水之隔的台北縣市,如果真能合併成大台北都會區,相信將會為未來的國土規劃和解決長久以來縣市資源分配嚴重不均樹立一個很好的典範。

眾所周知,台中市升格和台北縣升格喊了很久,甚至兩造暗中較勁,為了不落人後而說出重話,令中央左右為難,但延宕了很久就是沒有下文,成為困擾中央政府的大問題,這對落實地方自治和地方經濟發展都造成極大的制約。但是當兩年前,台中縣市率先打出縣市合併升格的新思路,可說是為這個懸而未決的難題解了套,既然台中縣市合併都可行,首善之區的台北市和毗鄰而居的台北縣又有何不可呢?只因為兩個縣市首長分屬不同的政黨,就沒有人肯先提出這個大膽的規劃嗎?

就目前北縣市的聯繫和依存關係,合併後絕對是利大於弊,是一個值得去實踐的願景。以大台北交通為例,台北捷運是以台北市為中心,向台北縣輻射出去的網狀動線,不論是捷運還是公車,所有大眾化運輸皆是以北市為核心,這是因為台北市是大台北的政治金融商業中心。而台北縣則坐擁大台北最有價值的觀光休憩資源,從早年的「碧潭約會」到今日的淡水老街,儼然已成為大台北的後花園。

而台北縣市的命脈--水源也存在著高度的依賴關係,台北市使用的是來自台北縣的水源,但由於窒礙難行的地方壁壘,反而使得很多台北縣民眾無法飲用自己的水。同樣的,台北縣市許多可以共同承擔的資源也被分割的七零八落,情緒性的語言更讓雙方的關係劍拔弩張,只會加深隔閡和誤解,喪失互信,對大台北的長遠發展都是致命傷。又豈是台北縣市所有民眾之福?

綜觀全球,舉凡國際性的大都會,像是紐約、洛杉磯、東京、北京、上海,無不是由上千萬人口、數十個行政區劃形成的大都市。而台北縣市人口合計不過七百多萬,顯然合併的空間很大。

台北市已經建構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網路化都市,台北縣卻相形見絀,由此可見北縣市發展的嚴重失衡。就趨勢而言,未來將是一個優質的都會生活的世紀,台北也將成為便捷、快速、舒適和人性化的都市,如果能將首都圈縮小,而讓生活版圖擴大,使大台北變成小家園,不是最理想的大台北都會遠景嗎?

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台北縣市唇齒相依,想要打造成為國際級的大都會,台北縣市合併絕對是一項值得規劃的長遠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