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重浪

論江丙坤大陸行的政治效應

張麟徵
(台灣大學兼教授)


三月二十八日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率團去大陸訪問,受到熱烈歡迎以及高規格接待,攜回江賈十項共識,對台灣經濟極其有利,但卻在台灣政壇投下一顆深水炸彈,使綠橘兩方反彈不已。

一、江丙坤訪問大陸的背景

國民黨決定讓其副主席江丙坤率團,於三月二十八日啟程訪問大陸,在時機上確實十分敏感。一方面,兩岸關係極為嚴峻,大陸的《反分裂國家法》才於三月十四日出台,泛綠發動號稱百萬人的「三二六遊行」,向大陸嗆聲,雙方關係劍拔弩張。此時率團去大陸,可以想見一定會被泛綠扣上台奸、賣台、投降等帽子。

另方面,台灣內部的政黨關係也極其緊繃。扁宋會後,國親關係跌落谷底,國、民兩黨的關係更加對立。宋楚瑜本想以親、民和解扭轉頹局,再創親民黨生機,並挾「扁宋十點協定」使宋本人得以搶佔解決兩岸關係的舵手位置,重返政治聚光燈下。國民黨此時決定由江率團破冰,就壞了宋楚瑜的謀劃,吃味之餘,兩黨關係必然更加雪上加霜。

這種情況國民黨一定瞭然於胸,為何還在此一關鍵時刻做出這個重要決定?分析起來有幾個原因。

第一,是源於連戰個人對改善兩岸關係的重視。早在民國九十二年連戰獲國民黨提名競選總統的演說中,就宣稱一旦當選將親訪大陸,改善兩岸關係。此一諾言因為「槍擊案」導致選舉翻盤而化為泡影。

第二,立委選後國親分道揚鑣為連戰所始料未及。連戰本寄望泛藍在立委選舉中能贏得多數,如此國親即可以聯手迫使陳水扁在兩岸關係上轉向。但此一如意算盤因宋楚瑜選後翻臉,推翻國親合併的承諾,倒向陳水扁懷抱而泡湯。不過「扁宋會」雖成功裂解泛藍,其「十點協定」卻未見得真能緩解兩岸關係,這可以由陳水扁參與「三二六遊行」而得到印證。

第三,連戰即將卸任國民黨黨主席,淡出政治舞台,他追求的政治目標,無論是促成國親合併、改善兩岸關係,都已時不我與。但是就是因為即將交棒,此時的連戰了無牽掛,卻更可以放手作為。國親合併,沒有宋楚瑜點頭,只好暫時擱置。但是兩岸關係,在目前國際社會、兩岸人民都殷殷期待下,卻大有可為。

第四,連戰卸任在即,但環顧國民黨內,可能的繼任人在兩岸關係議題上,路線都難令人放心;再加上2008年的選舉,接任者著眼於擴大虛無的中間選票,很難不受泛綠文宣、路線的牽制或影響,令人難以放心。因此,無論是著眼於政黨與個人的歷史定位,或者為接任者掃除路障、預設方向,連戰都必須在兩岸議題上展現魄力,創造轉機。

在上述背景下,連戰決定劍及履及推動兩岸關係破冰,江丙坤的大陸行在此一情況下出台。誠如江丙坤所說,他是在二月底被告知此一行程,出面帶團,行程細節都由黨部規劃,真正的推手是連戰。

二、民進黨兩岸佈局完全破功

江丙坤大陸之行非常成功,與賈慶林所達成的十點共識多在經濟層面,諸如農產品登陸、農民赴大陸發展、台商投資保證協定、開放大陸民眾赴台觀光、研究開放台灣保險金融醫療運輸業、台生學費平等待遇並給予獎學金等,這些對台灣有利的措施,主動權都操在大陸手上,只要大陸同意,就可以放手實施。經過溝通,大陸現在應允優於考慮,當然是此行不錯的成績。至於節日包機常態化、貨運包機便捷化、媒體互派常駐、縣市鄉鎮交流等項目,涉及台灣政府政策,需要後者點頭合作才能推動的,自然還是需要雙方政府拍板定案。

仔細分析上述十項共識,多半都是民進黨政府自己的主張,或者是經發會的共識。照理說,陳水扁應該欣然接受。但是現在府院黨反而一致的高分貝譴責,甚至批評為「違法」、有觸犯「外患罪」的可能,而司法單位也淪為政府打手,應聲要以「他字」案調查江丙坤的「外患罪」,令人感覺錯亂。

民進黨政府的反應,一般人感覺似乎在情理之外,卻正凸顯其最深沉的無奈。執政五年,陳水扁一直在台獨意識型態的漩渦裡打轉。台灣經濟發展虛耗,對民進黨而言是小事,它根本不在乎。難堪的是,為拼選舉,台獨路線衝過頭,不僅損了台美關係,升高台海緊張,掉入《反分裂國家法》的牢籠,現在在野政黨與引領風騷的企業界人士,紛紛跳出來表態,與政府唱反調,似乎一個個都免除了紅帽恐懼症,甚至還搶著戴紅帽,完全出乎陳水扁政府預料。許文龍的「退休感言」是對陳水扁政府的沈重一擊,抵銷了「三二六遊行」的功效;緊接著,江丙坤大陸行更是致命的招數,橫生生的奪取了扁政府在兩岸關係上的政策主導權。如果大家都無懼於「台奸」、「賣台」、「不愛台灣」、「媚共」等魔法大帽,陳水扁政府還能靠什麼來維持它的威信,他的台獨路線?

黔驢技窮之際,扁政府只能祭出它的權力、法律。扁政府強調:未經授權,任何政黨與個人不僅不能代表政府去處理兩岸事務,而且私自處理兩岸事務,即便對台灣有利,即便是口頭共識也是違法,也可能觸犯「外患罪」,現在他們就是以這種態度處理江丙坤登陸。江丙坤登陸一事本是政治事件,當扁政府無法用政治手段處理,而只能乞靈於法律時,他左支右絀的窘態也就顯露無遺了。

其實在野黨訪問大陸早有前例,如新黨早就開風氣之先。民間人士如王永慶等,在兩岸政策上表態,不同意政府立場,縱然不像許文龍這麼直接,也早有前例。何以以前民進黨可以視而不見,這次卻情急色變?

分析起來有幾個原因。一來是在兩岸關係上,今天民間覺醒的氣候已經形成,縱然不說,但都用腳投了票。二來是如果民間人士與在野黨紛紛登陸,即便由於不具公權力,並未與大陸相關人士簽下任何約束台灣政府的「共識」或「協定」,但是這些沒有拘束力的,口頭溝通的「共識」與「協定」,卻可以在台灣內部及國際逐漸發酵,慢慢形成一種壓力,最後迫使扁政府不得不買單,扁政府豈能坐視這種不利情勢滋生蔓長?三來,在《反分裂國家法》出台後,民進黨本想抓住機會,在國際上反守為攻,爭取國際同情。但國民黨這一出招,陸委會主委吳釗燮指出,已經導致國際社會混淆,美、日及歐洲國家都曾向我政府探詢準備如何回應,讓台灣過去幾個月所累積對抗大陸的籌碼消失殆盡,也打亂政府的步調,「為台灣政府製造無數壓力、無數困擾」。

民進黨政府真的敢法辦江丙坤嗎?看來只是噓聲恫嚇而已。因為扁政府也知道此招的後遺症甚多,其原意只是想塑造輿論,嚇阻連戰大陸之行。民進黨擔心連戰登陸的政治效應,認為一定超過江丙坤,如果不能防患未然,將來激起的內外影響更難應付。但是如果新黨黨主席郁慕明登陸可以,連戰何以不可以?國際都希望兩岸展開對話和解,扁政府強行攔阻何以面對國際質疑?連戰既即將卸任黨主席,又不再問鼎下次大選,還有什麼可以牽掛?所以連戰一定不會在意扁政府的「文攻法嚇」,登陸勢在必行。

三、橘營面臨的衝擊

江丙坤大陸行也打亂了宋楚瑜的算盤。宋在決定與國民黨分道揚鑣之後,本來想在美國加持下,以陳水扁為墊腳石,在兩岸關係上開拓新的舞台。在「扁宋十點協定」達成後,大陸雖不無疑慮,但確實也表達了若干善意,這可以從胡錦濤「四點聲明」中看出。但是在《反分裂國家法》制訂後,陳水扁一再號召百萬人參與「三二六遊行」,自己更親身領隊,使陳的十點承諾又再度受到質疑,宋的角色因此顯得尷尬,江丙坤的大陸之行更使宋的舞台大幅壓縮。

如果宋楚瑜志在改善兩岸關係,則成功本不必在我,基於與國民黨在兩岸議題上的立場相同,應該對江丙坤的訪問結果大方鼓勵。但事實與此背道而馳。親民黨對江丙坤大陸行的反應,相當程度凸顯了其拈酸吃味,以及與國民黨間的心結。親民黨首先說「江賈十點共識並未超出扁宋十點協定」,「這十點共識大陸本來是要給親民黨的」,又說一切都得「執政黨說了才能算」,宋楚瑜訪問大陸會帶「扁宋十點協定」去。這些話已經顯現量小器窄,挾陳水扁自重,更不要說什麼「不搶功、不冒進、不謀私」,「不比規格比國格」、「搶頭香」等自曝格局不大的話了。

其實國親在兩岸關係上應該合作,而不是競爭。如今宋楚瑜既捨棄志同道合的連戰,而就同床異夢的陳水扁,他就變成了只能等待太陽投射而發光的月亮,本身毫無影響力。宋楚瑜自誇將陳水扁拖往中間路線,其實陳水扁是否會移向中間還有待觀察,但扁卻已經成功分裂泛藍,矮化了宋楚瑜。媒體喻宋楚瑜好像自以為是啼叫太陽起床的公雞,雖然戲謔,倒頗貼切。

宋楚瑜雖想藉「扁宋十點協定」自抬身價,但一切還得取決於陳水扁。如果宋楚瑜能取得陳水扁履約的保證以及授權,宋去大陸,風光自然一定超過江丙坤;但是如果陳水扁只是想與宋楚瑜演個雙簧,拖一段時日,則大陸也未必會上當。陳水扁究竟是玩真的還是假的?這有幾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是陳水扁真的想改善兩岸關係,但信譽欠佳,所以利用宋楚瑜來向大陸與美國傳達善意,背書承諾,並爭取時間,緩衝直接轉向所招致的綠營反彈。第二種可能是陳水扁根本不想改變政策,只是內外壓力太大,需要做點姿態,釋放壓力。與宋楚瑜合作既可取悅美國,又可以裂解泛藍,化解立院選舉不過半的困境,何樂不為?第三種可能是爭取更寬裕的時間空間,觀看情勢發展而定。如果情勢對陳與台獨有利,則扁宋協定將是船過水無痕,一切又回到原點;如果情勢對其與台獨不利,則扁宋協定將使扁轉舵更為順利。

以上三種情況,以第二、三兩種最有可能。第一種之所以不可能,是因為陳水扁如果真想改善兩岸關係,在他的位子上,東舵西轉,要改航向並費不了什麼力氣,用不著把功勞送給宋楚瑜。即便是考慮到泛綠支援者的反彈,但這個損失一定會由獲得泛藍支援而對沖掉。至於取信美國,關鍵其實還是在陳水扁自己身上,宋楚瑜能有什磨牽制陳水扁的功力?因此,「扁宋十點協定」真正的目的應是藉宋楚瑜來敷衍美國,裂解泛藍,爭取待勢而動的空間時間。宋楚瑜在整個事件中只不過扮演了一個稱職的配角。

許文龍的「退休感言」與國民黨的意外出招,打亂了陳水扁的兩岸佈局,也打亂了宋楚瑜的如意算盤。扁政府為了化解這些情勢帶來的不利,必須打壓這股「大陸熱」。四月五日,扁政府在府院黨及黨團的會議中,得出「七項共識」,主張「未經允許或經授權,私與外國政府、對岸或其派遣之人為約定者,相關單位應依法處理」。宋楚瑜的登陸計畫因此發生變化。

本來和連戰一樣,宋稱其赴大陸一事無須事先向政府報備,但將帶「扁宋協定」登陸。雖然「扁宋協定」陳水扁已經同意,但依扁的說法,還是得再經扁授權,才能攜往大陸會談。依目前情勢看來,連戰無意回應陳水扁要求在扁連先會的前提下,再啟程赴大陸的建議;陳水扁又很難在短時間內,在形同被連戰政策綁架之下,改變對大陸的基本立場,所以雖傳出扁宋即將「二度會」,但宋能否獲扁授權,搶在連戰之前登陸,情勢並不樂觀。而即便獲得扁的授權,宋的溝通空間也不大,畢竟扁宋兩人在兩岸政策上差別很大,扁也無真心放棄台獨,遵守原汁原味的中華民國憲法。

四、大陸的立場與反應

江丙坤一趟大陸行,像是一石激起千重浪,綠、橘兩船上的人,因為沒有心理準備,都被蕩得搖晃不已。藍、紅兩方因為謀定而動,所以從容接招。國民黨既然在連戰掌舵之下,決心為兩岸僵局破冰,為政黨接班人擋下抹紅抹黑的利箭,為黨的路線定調,則無論扁政府如何威嚇利誘,都將義無反顧,履踐訪陸的既定政策。大陸方面,對於終於等到國共第三次接觸,恢復對話,當然應該妥為因應。

其實自2003年台灣展開大選活動之後,北京對泛藍的許多作為,諸如對「一中原則」、「統一」的迴避,對「公投法」的放水,都十分不以為然。大選敗北之後,北京對泛藍的抗爭不力,乃至於立委選後泛藍的分裂,更是痛心。就是因為對泛藍並未寄以厚望,《反分裂國家法》才會如期出台。

對於陳水扁與民進黨,由於他們上台已經五年,大陸對他們的研究甚多,瞭解甚深,與民進黨人私下接觸也甚多,定位定性都已確定。反而是泛藍,他們領導人的言行,領導人間與政黨間的糾葛,讓他們看得迷迷糊糊,因為不合邏輯與常情。不過,從春節包機,到江丙坤登陸,國民黨最近一反以前瞻前顧後,憂讒畏譏的態度,倒真的讓他們眼睛為之一亮。

國民黨的政策轉變,對北京來說自然是兩岸關係的轉機,也使北京因為《反分裂國家法》出台,在國際社會遭到的一些批判得到緩解。北京如何看待與回應國民黨,其實將深切影響到台灣政治以及兩岸關係的發展。北京如果認為國民黨可以成為台灣政治上一股制約台獨的堅定力量,國共兩黨在中國前途上有一定的共識,雙方歧見可以經由溝通化解,則應加強對話,在兩岸關係上做球給國民黨。北京如果相信大陸某些學者的「獨到見解」,認為國民黨今日所作所為,不過著眼於島內政黨鬥爭,北京不應介入,不必給予太多禮遇、回應,則台灣目前這股好不容易點燃起來的「大陸熱」,就會因為扁政府的刻意打壓,北京政府的冷淡回應而漸趨消沈。

大陸有人主張可以利用「扁宋十點協定」,歡迎宋楚瑜造訪。畢竟,陳水扁才是當權者,才有權採取措施,緩解兩岸關係。目前看來,北京對國親兩黨主席的到訪都歡迎,不過處理的手法不同,輕重不同。這種態度可以理解。邏輯上看,國民黨的政策可以改變台灣現在向「獨」靠攏的政治與社會氣氛,親民黨的政策則可以牽制民進黨,兩者皆可以為大陸所用。只是邏輯上合理的推論,未必與事實相符。

宋楚瑜反獨可以相信,只是太過權謀,太過重視自己的委屈與感受,太過相信有能力影響陳水扁。陳水扁的性格在這幾點上都與宋楚瑜相同。二人最大的不同是宋楚瑜相信無論他怎麼做,支援者都會追隨,所以立場可以搖擺。陳水扁則以為政策首先得照顧好自己的基本盤,否則權力根基將被腐蝕。不要說本質上陳水扁的台獨立場不是那麼容易更改,從權力面看,因為重視基本支援者,陳水扁的立場也不會真正改變。而宋楚瑜,則是一個不顧大局的機會主義者。扁宋兩人都有誠信問題,大陸如果瞭解這個情形,就不應對宋楚瑜抱太多期待。

當然,我們也無須替國民黨粉飾,說其政策轉變與島內政黨鬥爭完全無關,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台灣內部還有哪一個政黨如國民黨這樣,有歷史傳承,即便在野,至少還有足夠的牽制力量?台灣政壇還有哪一個領導人,有像連戰這樣濃厚的中國情,正直執著的領袖風格,穿透事物的識見魄力,改善兩岸關係的決心誠意?如果中國共產黨眼前要在台灣找一個對話者,還有比國民黨更適合,比連戰更能溝通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