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搭「美日安保」同盟便車的軍事強權

「和平主義」不和平,「新防衛大綱」有攻擊

李中邦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總編輯)


在一般人的印象裡,日本似乎都只是個經濟大國,但如果參照日本戰後初期與現在軍事力量的規模及其活動範圍,再看看其軍事預算〔註1〕、尖端先進的武器、精銳的訓練,相信很多人會立刻改觀,甚至覺得亞洲真正潛伏性的威脅是在日本也不為過。

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根據駐日聯軍總司令部(GHQ)「非軍事化」的方針,陸海空軍完全解體。可是,1949年10月新中國建政,50年6月韓戰爆發,美國面對共產主義在東亞的勃興,決定要把日本留在「自由主義陣營」,該年7月遂由聯軍統帥麥克阿瑟下令日本成立警察預備隊,1951年9月舊美日安保條約簽字。

1954年7月日本設置防衛廳、陸海空自衛隊正式成立。剛開始時,自衛隊僅擔任防衛、治安、海上警備、防禦領空、救災5種任務,船艦、車輛乃至槍枝等部隊裝備大部分是購自美軍的拍賣品。

之後,以美日同盟作基軸,自衛隊為了防備舊蘇聯的登陸進兵、保衛海上航路,逐漸整建防衛力量。1960年1月新美日安保條約簽字;1967年4月佐籐榮作首相宣佈「武器輸出三原則」〔註2〕,12月再宣佈「不擁有、不製造、不引進核子武器」的「非核三原則」〔註3〕

91年波斯灣戰爭是轉捩點

表面上,擁有武器、兵力世界排名前列的自衛隊不稱作「軍隊」,可是在國際法上的處理,自衛隊官兵都相當於軍隊的成員。

70年代後半,日本右傾勢力開始發聲,80年代更是蠢蠢欲動,擬突破過去的諸多約束。但總體說來,這段期間日本本身尚頗為節制。

1991年1月的波斯灣戰爭則是個轉捩點。日本藉著國際社會批評「光出錢,不流汗」,順勢於該年4月派出掃雷艇前往波斯灣負責清除水雷的任務,打破了自衛隊不出勤海外的限制。此後,日本自衛隊即以「美日安保」同盟,再聯繫到美國主導的聯合國,頂著「人道救助」、「緊急救災」、「國際和平」、「國際貢獻」之類漂亮的詞藻行遍天下。

日本近年嚷著要成為「正常(普通)國家」──擁有跟一般國家一樣的軍隊,但實際上,其自衛隊活動的範圍比世界絕大多數「正常國家」的軍隊還要廣闊得多,稱得上是全球「趴趴走」〔註4〕,偶爾更充當美國的傭兵(伊拉克)。

如此,自衛隊的腳色一步步由「防衛國家」朝「維持區域秩序」、「全世界規模的協調」等領域擴大。

全力「體貼」美國戰略

日本是美國推動世界戰略時跟英國、澳洲一樣的「重要夥伴」。雖然在東亞,美國還有一個韓國,不過,一位美國高官毫不掩飾地說,「日本、澳洲是好同盟國的話,韓國就是壞同盟國」。韓國現任總統盧武鉉表明,拒絕駐韓美軍投入「台灣有事(戰爭)」等朝鮮半島以外地區的戰事,韓國甚至向美國要求,朝鮮半島發生戰爭時要歸還作戰指揮權,這令美國很不是味道,所以格外重視日本,其份量恐怕不亞於英、澳。

而日本則在東亞正好有個不能明說、明做的企圖,那就是利用台灣,日本利用台灣的價值,除了在台灣擁有很大的經濟權益外,還有的就是控制台灣、分化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就能安然侵佔釣魚台和其周邊的漁業權、大陸架資源,確保日本自中東進口石油在南海、東海西南航路的安全,台灣也是封鎖中國出入外洋「不沉的航空母艦」,這些企圖在在需要美國作後盾。

美國希望在東亞繼續保有主導權,日本想透過美國之力扣住台灣以遏止、打擊「中國崛起」,兩者有相互需求的利益,「台灣有事」是其中最優先的課題。美國也認為,日本支援其戰略有區域上的優點,若發生台海戰爭,美國駐琉球的海軍陸戰隊在日本的配合下可快速展開,日本也可以發揮運送物資、兵員的威力。美日要實現「統合運用(作戰)」,速度是關鍵。

為了鞏固「美日安保」同盟,日本出現不少「體貼」美國的主張,譬如:關於「集體自衛權」,原先「憲法第9條之下所容許行使的自衛權,應該在防衛我國(日本)所需最小限度的範圍內,行使集體自衛權,超過其範圍的情形,是憲法所不允許的」,可是保守主義者認為,如果拒絕行使,則「台灣海峽有事」等在公海上支援受敵方攻擊的美軍就不夠充分了,「美日同盟」有破局之虞。為了維持軍事技術和軍需工業,保守主派又提出,「如果不能保持世界級的軍事技術水準,自衛隊的能力就會下降,根據美日同盟的共同作戰恐怕無法順暢的進行」。好像都是「為美國」,不是為日本!

原則一一鬆綁

36年前的1969年5月,日本為了開展太空開發事業,同時又要避免涉入超級強權的核子戰爭,其國會訂下太空開發只能「用於和平」的原則,由於其解釋相當嚴格,因此完全不能用於軍事和安全保障上。但是,現在可能要改變了。日本外交單位聲稱,應財界、產業界的請求,政府、執政黨將檢討「用於和平的原則」,使其功能可擴展到安全保障領域,快的話,2006年度的第三期科學技術基本計畫即可調整方向。如果獲得執行,這會是繼1985年中曾根內閣允許自衛隊使用通信衛星以來最大幅度的修正解釋。

過去,因該原則的存在,自衛隊的通信衛星等只能使用民間的技術,而不能用「宇宙(太空)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衛星最尖端的資料、數據。鑒於下一代間諜衛星需具有民間技術所不及的高解析度,日本2008年將發射的多功能衛星,補強全球測位系統(GPS),其水平方向誤差在25公分以內,運用於安全保障相當有價值。如今,日本國內對北韓核武問題,呼籲加強監視的聲音頗盛;產業界對該「原則」的限制火箭零件出口,也覺得不利於國際競爭,因此普遍要求政府、執政黨盡快檢討「用於和平的原則」,以方便其用在軍事、安保上。

美日兩國已展開美軍核子動力航空母艦進駐日本橫須賀軍港的秘密談判,當然,其真正意圖在威嚇台海,此舉也會打破日本的「非核三原則」,敲開日本的「核子大門」。

另外,「武器輸出三原則」亦有鬆動的跡象,美日共同開發飛彈防禦系統,日本研發的高科技零件會因「原則」限制,無法出口到美國,因而保守派建議,「三原則」應該容許有例外;同時,日本協助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反恐、取締海盜,似乎得提供船艦更新,日本也可「例外」沾沾軍需市場。

美軍重組,美日更密切

現在的日本媒體經常強調「世界中的美日同盟」,表示在國家安全上「美日一體化」了。

05年10月25日美日兩國政府達成協定、公佈了就美軍變革、重組所製作的「中間報告」,對日本來說,中國、北韓、恐怖活動等的威脅都在共同應付的框架內。其具體措施的重點有:在神奈川縣的座間營地新設的美國陸軍司令部〔註5〕,賦予統合美國陸海空三軍的「聯合作戰司令部(UE)」的組織地位,並強調這得「有助於日本防衛」;該報告還明確規定,在飛彈防禦(MD)上,日本要配備美國的地對空飛彈、愛國者飛彈(PAC3);美日兩軍共同訓練、擴大共同使用基地、編製「日本有事」的「共同作戰計畫」,而且共享情報,日本裝設美國最新銳的監視系統「bandradar」。

至於日本要求美國減少駐日海軍陸戰隊的數目,美國這一點願意讓步,但為了維持「嚇阻力」並減輕琉球地方政府的負擔,日本中央政府必須「增加負擔」,亦即「自衛隊要做比以前更多的支援」──運輸業務,航空自衛隊引進空中加油機,加強空中的補給作業;海上運補,引進高速運輸艦,擴大輸送美軍的物資、要員。在「不安定弧(從朝鮮半島經台海、南亞、中東一直延伸到巴爾幹半島)」內相關的美軍,日本都要協助美軍做兵力和裝備的迅速移動。不但台灣海峽、朝鮮半島「有事」在涉入的範圍,甚至還超出了遠東地區。

新憲欲正名「自衛隊」為「自衛軍」

05年9月11日自民黨在眾議院選舉獲得壓倒性的勝利。10月28日執政黨自民黨提出的新憲法草案中,將美稱為「和平憲法」的現行憲法第9條保留了前半部「永遠放棄為國權發動戰爭,及以武力威嚇或是行使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糾紛的手段」這揭示「和平主義」的部分,而把後半部「不保有陸海空及其他戰力,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剔除掉了;換句話說,其「放棄戰爭」變成有限的放棄,不是全面的放棄,日本認可了「自衛權」。這「自衛權」目前國際上有「雖允許有國家的自我防衛權,但不允許有先制攻擊權」,和「正因為允許有國家的自我防衛權,所以也允許有先制攻擊權」兩種解釋的立場爭議,日本會選擇哪一種呢?

而第9條之二,「為確保我國的和平與獨立以及國家、國民的安全,保持以內閣總理大臣為最高統帥的自衛軍」,日本將名正言順的有正式軍隊了。而且在第9條之二第3項「執行國際間協調的活動」的「大義名分」下,「自衛軍」的行動範圍將大幅擴張,幾乎可說沒有限制了。坦白說,這是要搬出根據聯合國憲章的安全保障體系,及以「美日安保」同盟為中樞的集體自衛權體制來行使武力。

新防衛大綱等有先制攻擊的味道

早在前(04)年12月日本內閣會議通過的「新防衛大綱」即可看出,日本謀求由過去重視抑制力的「基礎防衛力構想」,轉換成重視對各種事態的「因應能力」而建構「多機能具有彈性、實效性的防衛力」。

日本的安全保障基本方針有兩個目標:一、防止、排除對日本直接的威脅或構成威脅的情況;二、改善國際安全保障的環境,使之對日本不構成威脅。其防衛力的任務有「對新威脅、各種事態實效的因應」、「為了改善國際安全保障的環境,採取主體、積極的作為」、「預備對正式侵略的因應」,並明白列舉對彈道飛彈攻擊、游擊隊?特種部隊攻擊、島嶼的侵犯、周圍海空域的警戒監視及侵犯領空的因應,處理武裝工作船、大規模特殊災害等。日文的用詞很「含蓄」,其實這裡已隱含著濃濃地先制攻擊的味道了。

03年美伊戰爭前後,美國與法、德爭執得不甚愉快,焦點就在法、德認為「雖承認國家有自我防衛權,但不能允許有先制攻擊權」,而美、英為應付恐怖攻擊的軍事威脅,美國總統布希率先提出須有先制攻擊的必要。

那麼,基於美日同盟,在「日本防衛權」的理由下,日本是不是也要有先制攻擊權?這在修憲條文及解釋的爭議或許還有得吵,但小泉首相的諮詢機構「安全保障和防衛能力懇談會」所提的強化、調整「美日軍事同盟」,建立多功能彈性部隊,實施先發制人打擊(反恐、彈道飛彈),突破過去的「專守防衛」等,已透露出日本的主流偏向了。

「前科」未清算,令人擔心「再犯」

日本的防衛廳05年10月與美軍談判沖繩基地遷移案時,迫使姿態很高的美方妥協,遷就防衛廳的提案,使得先前支援美方案子的外務省灰頭土臉。自民黨的新憲法草案若能通過,「自衛隊」將成為「自衛軍」。而自民黨推動行政改革本部原本也已決定,要在國會提「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的議案〔註6〕,只因屆時要併入的防衛施設(設備、設施)廳近日爆發官商勾結疑案,尚在進行調查,顧慮到這情形可能會妨礙議案過關才暫時打住,等風頭過後再找時機。

日本軍系機構、人員近日真是水漲船高,設備更先進,和美軍更密切,但這樣的發展對日本與鄰國的關係好嗎?畢竟,亞洲自19世紀後半到現在的歷史中,只有日本參與過帝國主義的行列,只有日本曾動員舉國的力量向外侵略,只有日本建立過殖民地、長期派兵佔領別國的領土,由於這些「前科」──日本至今仍不反省、不認罪的「前科」,不反省、不認罪自然就有「再犯」的可能,所以亞洲最具威脅性的國家是日本,而不是日方常炒作的中國或別的國家。

東海備戰?擬將「使用武器」納入戰鬥機的「防衛」任務

前面已提及,日本保守政黨及右翼政客、團體近年很想修改「和平憲法」,可是在未修憲之前,日本即想藉口中國大陸的偵察機等軍機進入日本防空識別區的次數增加,將戰鬥機的「部隊行動基準」(相當於「交戰規則」ROE=RuleOfEngagement,日本常用表面上看較和緩的用語),明確記載「使用武器」於任務中,以根據指揮官的命令等進入應戰狀態。

原本從戰後迄至目前,日本關於軍機等不明國籍的飛機進入防空識別區,為防範領空遭侵犯,航空自衛隊的戰鬥機會緊急升空攔截,勸告對方變更方航向,若對方不從,再要求其離開或強行使之降落。此時萬一對方開火抵抗,日本戰鬥機才可應戰,也就是說,有「正當防衛」、「緊急避難」的限制,而且駕駛員使用武器危害到對方,可能會受到刑法的處分。如今為了不要因「駕駛猶豫使用武器、反應太遲而遭擊落」,遂準備剔除掉這長久以來的束縛。

日本防衛廳為了解除限制,具體上是要修改自衛隊法第95條「武器等防護」的適用情況。即為了保護戰鬥機這「武器」,航空自衛隊司令官等指揮官可視情況,下令「使用武器」。

日本這些動作名義上似乎是「防衛」,其實已等同於主動「備戰」了。日本所畫的防空識別區「撈過界」地越過了日本片面設定的「日中中線」,將中國開採的東海天然氣田也涵蓋在內,那麼當中國方面的飛機巡航太然氣田的空域時,自然很容易進入日本設定的防空識別區內;日本右派媒體11月上旬報導說,05年4-9月中國軍機進入「防空識別區」的次數超過三十次,改寫了過去最多的記錄,然而,中國偵察機是近幾個月為保護開採東海天然氣田、監控日本是否來干擾才增加飛越該區域的(其總數仍比俄羅斯軍機進入日本防空識別區的72次少約一半),之前長年日本戰鬥機緊急升空大都是由於俄羅斯(包括舊蘇聯)、台灣軍機的因素居多,但那時日本為什麼沒有採取更改「部隊行動基準」的舉措呢?

再者,是中國先在東海開採天然氣田的,日本政府05年7月14日給予「帝國石油」公司東海試挖權,刻意擺在大陸天然氣田的鄰邊,又打算派出大量的海上保安廳、海上自衛隊船艦、飛機監視中方的海空活動,凡此都是極具積極性、侵略性的動作,足證這是號稱「和平國家」的日本在挑釁。

再者,是中國先在東海開採天然氣田的,日本政府05年7月14日給予「帝國石油」公司東海試挖權,刻意擺在大陸天然氣田的鄰邊,又打算派出大量的海上保安廳、海上自衛隊船艦、飛機監視中方的海空活動,凡此都是極具積極性、侵略性的動作,足證這是號稱「和平國家」的日本在挑釁。

〔註1〕雖然日本過去10年的國防支出平均僅佔國內總生產(GDP)的1%,跟其他國家比算是低的,但因日本富裕,即使對GDP低,其總額還是很高的,2003年的經費為4兆9000億日圓(1兆3822億台幣),僅次於美國、中國大陸、俄羅斯、法國,那還是因為中、俄等國近年增加國防預算,否則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日本都居第二。2005年更逼近5兆日圓。
〔註2〕即不向「共產主義陣營」、「聯合國禁止的國家」、「發生國際爭端的當事國或者可能要發生國際爭端的當事國」出售武器。
〔註3〕有此一說,1981年日本曾秘密研究發展核武的可行性,結論是花費太高而不要做──不是真正遵守「非核三原則」。
〔註4〕自衛隊歷次海外派兵任務:波斯灣掃雷活動1991年4月~91年10月,柬埔寨聯合國維持和平活動(PKO)1992年9月~93年9月,莫三鼻克PKO1993月5月~95年1月,救助盧安達難民1994年9月~9月12日,戈蘭高地PKO1996年2月~,救援東帝汶難民1999年11月~2000年2月,印度洋反恐海上補給油料2001年12月~,東帝汶PKO2002年2月~,伊朗國際地震緊急救援活動2003年12月~04年1月,支援伊拉克復興活動2003年12~、南亞海嘯救援活動2004年12月~2005年1月。
〔註5〕由原在美國華盛頓州的美國陸軍第一軍團司令部轉移到此。
〔註6〕2004年3月自民黨也有類似的計畫,可是同為執政團隊的公明黨表示要「慎重」,使得自民黨後來沒提出,但去年9月的眾議院選舉,自民黨席次大為增加,公明黨反而減少,情況不同了,公明黨的牽制力轉弱;況且,近日有傳言小泉首相有意拉第一大在野黨民主黨的黨代表前原誠司組大聯合政府,果真如此的話,自民黨修憲的方向,薄弱的反對勢力恐怕都無法阻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