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日本福田首相訪問中國為主軸
以日本福田首相訪問中國為主軸
台灣進入選舉熱季,物價飆漲、薪水不漲,正當陳水扁政府把民生經濟甩一邊,而鎖在島內忙於「打馬」、「去蔣」、「去中」之際,台灣島外的世界,特別是東亞國際政治卻正在快速變化,台灣民眾恐怕都不曉得,因為媒體焦點不在這裡,執政者又刻意視而不見,也未必知道,就算知道也不會讓民眾瞭解。唯有跳脫執政者操弄的鎖國,才能窺見台灣所處國際社會的變遷。
一、中美日在世界的角色和份量蛻變
近年全球的政、經結構快速重新洗牌,越來越朝多元發展,主軸偏集於歐亞大陸,尤其是中國。唯一的超級強權美國自2003年入侵伊拉克,猶如身陷流沙,〔注1〕,威信下降、地位動搖,中國與俄羅斯在國際舞台的影響力相對擴大。而歐盟統一貨幣,擴張勢力,成為第二個基礎貨幣,中東產油國、外匯存底世界第一的中國大陸,一部分外匯慢慢換成歐元。
2007年的世界經濟大約成長了5%,但美國、歐洲、日本這原來的幾個龍頭減速,而中國(兩位數)、印度、俄羅斯、巴西則維持高成長;國際貨幣基金會(IMF)預估今(08)年世界經濟會減緩為成長4%,美國、歐洲、日本等為1~2%。近幾個月讓世界熱呼呼的經濟蒙上陰影的次級房貸問題,美國正居震央,經濟說不定不僅只是減速,而是失速呢。
又如持續波動的世界股票市場,中國、俄羅斯等新興國家的「存在感(份量)」躍升。2007年世界主要企業股票時價的總值,前500大中,以國家、地區來看,中國、香港的企業數比06年約增加一倍,達到44家,超越了日本40家的企業數(日本減少8家);受次級房貸問題拖累,美國金融機構排名大幅下滑;而豐田汽車被擠出前10大,市場普遍對日本企業評價不高。不少國際投資人賣掉日本股票,轉購買預估會高成長的中國股票。
在東亞,中國崛起,區域版圖勢力重整,布希從本世紀初當上美國總統,數年後,日本、韓國的最大貿易對手國,接連都從美國轉換成中國。2007年秋天,中國撥出部分外匯存底成立政府基金,吸引國際金融界的目光,表示中國要由「世界的工廠」、「世界的市場」再邁向投資大國,一旦「中國錢(money)」啟動,中國在世界經濟的份量會更重、更強大。
中國如果能持續驚艷的經濟成長,快的話幾年內整體規模就會追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軍事實力也會隨之增強。甚至有預測報告說,大約40年後的世界,中國會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美國第二,人口和中國一樣多的印度第三。
很明顯的,中國在世界的角色和存在感正在加重,日本則在萎縮。
二、中日領導階層密集交流
現在日本的福田政府是去年9月接替突然辭職的安倍首相,福田揭示的對外政策是「強化美日同盟與推動亞洲外交」(著重對美、對亞洲的平衡)。去(07)年11月16日首次出訪還是選擇華府。儘管2001年美國發生「911事件」,當時為內閣官房長官(秘書長)的福田促成派自衛隊去阿富汗、伊拉克,頗獲美方好評,白宮高官甚至稱他是「美日同盟第一設計者」。不過,這次福田訪美,或許是執政的自民黨在參議院不是最大黨,首相的領導能力受到掣肘,加上和美國之間有駐日美軍補助費、解除北韓支持恐怖活動名單(及北韓綁架日人)、放寬進口牛肉限制等齟齬,日方當時和後續都感覺美國冷冷的。
但緊接下來和中國的互動卻有完全不同的氣象。過去日本小泉政府造成的「政冷經熱」,經過2006年10月安倍首相的「破冰之旅」(安倍提議建立中日「戰略的互惠關係」,獲胡錦濤同意)、2007年4月大陸溫家寶總理的「融冰之旅」,到福田政府打出重視亞洲的旗號,明言不參拜靖國神社,於是醞釀了「中日政治交流的環境」,很快就扭轉出「政熱經熱」的味道。現在中日兩國的政治交流越來越活絡,日本亞洲外交的中心,無疑的,就是中國。
中日交流活絡到什麼程度呢?從07年11月下旬到12月底,依時間順序羅列即可一目瞭然。
2.第3屆中日執政黨交流協議會11月23日在北京召開,中共對外聯絡部長王家瑞與來訪的自民黨政調會長谷垣禎一、公明黨政調會長齋籐鐵夫會談,而這之前的22日,谷垣、齋籐先和最有可能是胡錦濤接班人的政治局常務委員習近平會談,趕著和「胡新體制樹立人脈」。
3.日本首相福田11月27日在官邸會見「中日記者交流會議」(中日新聞媒體代表)的代表時,表示「中日關係已經進入春天」、「希望春天盡可能地延續」。
4.中國飛彈驅逐艦「深圳號」(配屬於南海艦隊)11月28日至12月1日進入日本港口訪問,這是自1934年中華民國海軍輕巡洋艦「寧海號」訪問下關以來,隔了73年、換成新中國政府的大舉措。原本2000年中日便談妥了軍艦互訪事宜,後因日本前首相小泉參拜靖國神社而延期。
這當然是中日避免沒必要的摩擦、誤解,進而重建互信很重要的一步。唯美中不足的是,之前日方計畫11月30日要讓中國部分官兵登上停泊在橫須賀港的「霧島(kirishima)號」神盾艦參觀,結果到最後關頭因美國擔心日本洩漏機密〔注2〕發出抗議而臨時作罷--這是出於美國對日本的不信任。
5.11月30日至12月1日,首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在北京舉行(倣傚06年12月所舉行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中國方面由曾培炎副總理率隊,有8位部會局長出席;日本由外相高村正彥帶隊,派出6位內閣閣員(部長)與會,雙方總共有14位部會首長,有全體會議,也有相關部長的個別會談。
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說「堅決推動與日本的善鄰友好關係」,日本外相高村正彥則表示「讓明(08)年成為中日關係飛躍的一年」。此會議東海油氣田開發對話沒有進展,但楊潔篪就台灣要求加入聯合國的聲音,表達擔心此舉「對兩岸和平與區域安定是嚴重的威脅」,要求「日本不要給予台獨勢力活動送出錯誤的訊息」,而高村正彥回應「不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
其他如中國進口150噸日本稻米,向日本出口南瓜等經濟領域,中日相互依存、互惠的關係加深。日本移轉省能源技術給中國,雙方合作遏止模仿、盜版商品;簽訂刑事互助條約。
會議期間胡錦濤、溫家寶分別單獨會見高村,這是一項特例,過去是其中一位出面會見。
6.日本與北韓之間有北韓發展核武疑雲及綁架日本人的問題,日本採取不少經貿制裁北韓的措施,雙方僵持,北韓只在意和美方的談判,而由中國大陸斡旋「六方會談」維繫,日本不得要領,近年請求中國協助解決「北韓綁架日本人問題」,大陸回應「盡可能幫忙」。(07年)12月6日傳出,胡錦濤總書記10月30日派出共黨宣傳部長、政治局委員劉雲山前往平壤和金正日總書記會談時,轉達了胡錦濤「希望北韓、日本趕快改善關係」、「北韓、日本改善關係對北韓也有益」的口信等,敦促北韓在解決綁架問題要有進展,在不影響中國與北韓關係的情況下,向北韓施加適切的壓力。
或許北韓不喜歡中國施壓,彼此傳統「以鮮血所鞏固的友誼」已流於表面化,但中國需要北韓作「緩衝地帶」、「獲取地下資源的對象」,而北韓很依賴中國經濟的支撐,關係變得較重實際利益。但無論如何,中國對日本無法使力、美國漠視的(綁架日人)問題伸出援手,日本恐怕不得不買帳。
7.日本最大在野黨民主黨(在參議院是第一大黨)的黨代表小澤一郎12月6~8日,在接近15日日本國會本會期結束的時間,頂著外界說此舉「輕視國會」的批評,率領該黨44位國會議員的大規模訪問團前往北京,在人民大會堂拜訪胡錦濤,小澤在會後的記者會上表示「對日本,日美、日中(關係)是兩大支柱」。
小澤僅強調中日關係、民主黨與中國關係的重要,避談東海油氣田等中日間的懸案。又說「如能讓人看到(民主黨)與美國、中國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日本)國民會對民主黨產生一定的信任感」。
小澤另還與中共中央組織部長李源潮,中國未來重要的高階幹部,有「小胡錦濤」之稱的胡春華等人會面。
小澤原本是自民黨保守派的健將,首先倡議日本應該整軍成為「正常國家」;之後脫離自民黨另組政治勢力,1998年以自由黨黨魁身份訪問中國時,仍曾表示美日防衛指針相關法案的「周邊事態」要包括台灣。而這種即使惹人嫌也要說出主張的「敢言外交」,這次都封口了。民主黨裡面有國會議員計畫要找指控大陸壓制維吾爾少數民族人權的活動份子參與讀書會,亦受到黨幹部的示意而停止。可知,日本在野黨為了與執政黨別苗頭、爭奪政權,一定得先打好和中國的關係,從而轉向、收斂挑釁的態度、主張。
8.自從90年代前期大陸經濟起飛,能源需求劇增之後,中日就在能源上由合作者(大慶油田曾向日本供油數十年)變成競爭者,從在海外爭取油田開採權到開發東海油氣田的爭執和談判,皆是能源戰場的短兵相接。而這還沒有解決之前,中日已在未來能源、目前為尖端科技的「核聚變(核融合)」領域展開合作。12月24日,中日達成共識,未來將簽協議,中日在「核聚變」研究領域進行技術合作。原先中日都參加了和歐盟(法國為主)、美國、俄國、南韓共同興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爐」並進行實驗的計畫,但中日間缺乏聯繫。如今,《中日科學技術合作協定》將加入核聚變這個項目,設置科學家、行政負責人聯合作業部會。具體的作法是,積極推動中國科學院離子物理研究所核聚變實驗設備(EAST,安徽省)和進行核聚變研究的日本核能開發機構臨界離子實驗設備(JT60,茨城縣那珂市)之間展開科學家的交流。JT60近日有改建工程,部分實驗無法做,日本擬派研究人員到EAST,並提供研究儀器,在中國做實驗,而中國可取得日本的技術和數據,這也有利於EAST應用於本身的實驗。
9.12月27~30日的4天,日本福田首相赴中國訪問,是這一波中日交流的一個高潮節目。大陸給予極高規格的款待,創造兩國良好關係的架構,胡錦濤、溫家寶分別與福田會談,電視即時轉播福田在北京大學的演講等。
就算有些日本媒體酸溜溜地認為,福田訪中,大陸為了獲得台灣問題、經濟發展等的戰略利益做足功夫,「回饋小成果大」,中方獲益較多,譬如:福田表示「不支持台灣的入聯公投」、「不支持單方面片面改變現狀」(一個月內日本外相、首相先後做此相同的表態),對大陸想要封鎖台灣總統選舉時獨派勢力的施展是不小的收穫;日方提供省能源技術,對大陸在非洲進行的「資源外交」是一大支柱;而環保合作可聯繫到中國「調和社會」的政策。此外,雙方領袖推動中日關係,對中國來說,是後布希政府與美國關係尚不明朗下的一個強力的「保險」,同時也是喚回近年趨緩的日本對中國投資的好契機,以利北京奧運。可是,中國給日本的利益卻很模糊,日本亟欲解決的東海油氣田開發問題未達成協議。
更有自民黨的保守派抱怨,福田未獲中國在東海油氣田的「讓步」,卻答應環保的技術合作。並認為中日間有開發東海油氣田的懸案,目前的好氣氛是「四指間(短暫)的蜜月」。又冷嘲「相對於安倍前首相倡導『有主張的外交』,福田政府是『沒有主張的外交』」;對中國不要起摩擦,將歷史問題加上封條。
然而,中日關係取得大幅的改善是不爭的事實。
日方真的沒什麼收穫?其實不然,日方這次最希望東海油氣田能早點得出結果,可是東海的油氣田開發除了能源資源本身外,還牽涉到海洋戰略、國家安全乃至最敏感的主權〔注3〕,要達成協議具有極高的難度,雖沒有結論,也取得一定的進展,據傳,也許今年春天(4月)胡錦濤訪日就可能達成部分協議。再者,環保技術合作亦有利日商以後做龐大的環保生意。
這次福田訪中有個很有意思的小「插曲」:台灣學生棒球、成人業餘棒球、職棒、國家代表隊等四、五十年來和日本棒球隊交手過無數次,可是台灣的政治領袖和日本的政治領袖從未一起玩過棒球。而29日溫家寶與福田在釣魚台迎賓館裡的室內體育館穿上球裝,玩棒球傳接球!
日本回過頭來與中國重建關係,連一向親台反中、和李登輝交好的國際教養大學校長中嵨嶺雄亦予以肯定,認為中日擴大對話管道,給美國安心感,可提高日本對美國的外交力。
既然福田政府著重「美日同盟與亞洲外交」,而亞洲外交又以與中國的外交為主軸,所以在國際社會,尤其是為了亞洲地區的繁榮與安定,和中國深化合作關係,是中日共同的利益。11月福田出訪美國,相信和布希的議題裡面很多都有中國的影子,日本必須細心經營與中國的關係,日本在亞洲保持影響力,對美國才有意義。
當前中美日三國之間,中美--中日--美日彼此的互動皆有一個特色,無論正面或負面,就算是美日間,也是圍繞著中國議題在轉,美日最關注的是中國在亞洲的和平崛起,可見中國所受的「重視」程度。
中國大陸與日本方面的來往,請問台灣可有相同份量的台日交流?台灣陳水扁政府一直以拉攏日本、挑撥中日關係當成對抗中國大陸的戰略,於今看來,這一招形同破局。
三、澳洲改朝換代,日計策失效
2007年11月下旬,澳洲政府改朝換代,間隔了11年,由陸克文(Kevin Rudd)領導的工黨重新執政。陸克文畢業於澳洲國立大學中文系,中文流利,曾任澳洲派駐北京的外交官,是著名的「中國通」(日本視其為「親中派」),這一點日本十分吃味。
最近這幾年雖然中澳貿易增長快速,可是前一任的霍華德總理,2006年3月創立澳美日戰略對話、2007年3月簽署「澳日安保共同宣言」,澳日關係深化。早先日本計畫在2007年底或2008年初在南極海重新啟動捕鯨作業,預定捕50頭座頭鯨。澳洲朝野政黨和輿論均強烈反對日本捕鯨,反對運動正持續擴展,只是霍華德總理時代將和日本的經濟、外交擺在優先地位,「壓抑反對捕鯨的主張」,但陸克文工黨政府較接近環保團體,比起霍華德政府的派澳軍護衛在伊拉克的日本自衛隊、簽署「澳日安保共同宣言」等強化澳日外交、安保關係,日本擔心陸克文政府會使澳日關係後退。新澳洲政府擬從伊拉克撤走澳軍。
2007年9月在雪梨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期間,陸克文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以中文會談,中方盛讚他是「真正瞭解中國的人」,當下日本正拚命利用與澳洲長年建立的經濟關係和「民主」、「人權」的共同價值觀,鞏固和澳洲的「戰略關係」,拉住澳洲。
如今陸克文執政,日本憂心澳洲的亞洲外交重心會從日本移向中國,日本優先的份量下降,而且澳日關於日本捕鯨的對立有可能浮上檯面,日本水產廳資源管理部的漁業談判官森下丈二說「由於澳洲秉持一頭都不能殺的立場,跟日本的談判不會達成協議的」。
2007年澳洲的最大貿易對手國,中國超越日本居第一位,那麼中澳關係加深應是很自然的。12月6日,陸克文剛就任總理便與中國大陸溫家寶總理用中文通電話20分鐘,表示他會出席峇裡(Bali)會議並「思考擔任中國與先進國家間的橋樑」。12月19日,澳洲外長史密斯與環境部長蓋瑞特同意派出關稅船前往南極監視日本的捕鯨活動。08年1月15日,日本鯨類研究所的船隻,在海上抓了兩名屬於美國環保團體的成員,其中一位是澳洲人,日本怕影響日澳關係,急著把人交還澳洲,免得事態惡化。
澳洲主張在南極大陸領有部分主權,根據此,以國內法規定部分南極海為「排他的經濟水域」,並訂為「鯨魚保護區」,澳洲聯邦法院1月15日命令在「鯨魚保護區」裡的日本調查捕鯨船停止作業,而日本認為「(捕鯨船是)依據國際取締捕鯨條約在公海上的合法活動」,澳日摩擦升高。
中澳關係深化,而澳日關係出狀況,過去日本盤算的澳美日印戰略對話,短期內起不了什麼效用了。
四、結 語
以上是在亞太地區國際政治相關大國間互動交織出的現狀,美國、澳洲、法國、印度,都支持「一個中國」的政策,反對違反「一個中國」的活動、反對台灣的「入聯公投」,跟台灣最好的日本也不支持「入聯公投」,反對「片面改變現狀」。台灣領導人、高官最喜歡說「中國打壓」來推諉卸責,但台灣需要打壓?一個自縛手腳、閉鎖島內成天由領導人挑議題、打爛仗,遮掩政府高層本身貪腐、經濟無能和失策的台灣會有什麼出路?
美國國務卿賴斯直說台灣的入聯公投是「挑釁的政策」,日本務實的福田政府也不支持台灣當局作法,除了保守右翼私下支援外,台灣已不大能獲得支持。
中國大陸在廣結善緣、「化敵為友」,而台灣則在「得罪朋友」。鎖國型的台灣意識,蒙蔽了台灣人的世界觀,輕易讓台灣在兩岸的優勢流失,那才是台灣人民的悲哀哩!
〔注1〕美國在伊拉克、阿富汗駐軍20萬,一年花費近2000億美元的軍費,負擔極重。
〔注2〕神盾艦是美國開發出來,當今世界擁有最高防空能力的軍艦。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幹部表示「海上自衛隊原先判斷不讓看作戰指揮所(CIC)等神盾艦的中樞部分是沒關係的,不曉得事情那麼重大」。另,07年1月爆發海上自衛隊員擅自攜出神盾艦的機密資料,造成機密外洩,降低了美國的信賴感。因此美方對這次中國官兵參觀神盾艦非常神經質,就是不答應。同樣的,美國對日方想買精銳的隱形戰機F22,也會顧慮到這一點而不肯解禁出售。
〔注3〕中國以海底地質及大陸架的延伸,主張權利及於在琉球海槽西側的中日中間線;日本則簡單的以海岸線等距離的中線作中間線,因此雙方主張共同開發的區域有落差。或許只有擱置主權,以經濟的觀點來進行共同開發才能獲得解決。◆
社論
中國與世界
國際視野
立委選後
新國會與一黨獨大
公投與台獨
二二八紀念
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