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國會的期望

曹興誠
(聯電名譽董事長)


昨天的立委選舉,國民黨囊括了四分之三的席次,陳水扁先生黯然辭去民進黨主席,台灣政治也將展開新的一頁。 馬英九先生挾立委選舉大勝之餘威,三月入主總統府應該已成定局。今後立法與行政全歸一黨主持,不再有朝小野大之亂象。有人擔心,國家施政未來將缺乏制衡;我卻認為,由於不再有無聊的抗爭,國家施政才有希望步入正軌。 一般沒有管理經驗的學者,通常會過度強調製衡的重要。可是「制衡」與「掣肘」、「牽制」、「搗亂」該如何區分?許多人就說不清楚了。按理說,不管總統、各級官員、立法委員或其他民意代表,通通是食國家俸祿的公務員;老百姓付他們薪水,是希望他們通力合作,為人民謀福利。如果這些公務員,正事不幹,天天就是彼此搗蛋、牽制,弄得國家一片混亂,那實在是笑話。然而不幸的是,台灣民主化以後,這樣的笑話,變成我們天天看到的現實。 以台北市來說,市民們以七、八十萬票選出了一個市長;接著又以三、五萬票選出一批市議員;如果這些議員主要的工作就是牽制市長,那豈非我們的左手與右手成天互相搗亂,而我們則像一個精神分裂的病患?

許多人常常會感慨,台灣的公共建設,比起香港、新加坡,花費多、拖延久,但品質卻遠遠不及。我就開玩笑說,台灣各級政府都有精神分裂症,蓋的東西不塌下來就已經不容易了,哪還能談品質呢? 其實對官員的「制衡」,每四年一次的選舉就已經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此外,司法又是一個極有力的制衡。如果監察院的功能恢復,對失職官員還可以懲戒或彈劾;那對政府的制衡應該已經足夠。我們希望以後民意代表不要再以所謂「制衡」為己任,應與政府官員通力合作並不得再辱罵官員。其質詢應屬溝通性質;即在立法或預算審核之過程中,就理論與實務、理想與現實間之折衷,與官員討論溝通。民意代表不能理性討論事實,只知情緒謾罵者,應予以停權處分。 新任國會之當務之急,是釐清自己的義務與權力,以及建立議事規範。坦白說,過去八年,國會亂象讓人難以忍受。藍的罵綠的,綠的罵藍的,各自只求滿足其基本觀眾,國事混亂則一律將責任推給對方。這樣的鬧劇,希望未來不再重演。這次大選,已將一些小丑、流氓似的立委逐出了國會殿堂,藍營應把握壓倒性的席次,厲行改革;使國會成為理性、求真、求善、求美的地方,讓台灣人能為國會感到驕傲,而不是羞愧。 許多立委可能不知道,台灣製造業的品質管制已經做得很好;產品品質在國際上名列前矛,可是「台灣制」的國際品質形象卻還不如一些製品粗劣的國家。一個原因,就是國會打架。這種醜態播放到國際後,外國人看見台灣這麼亂,當然就會推斷台灣做不出好產品。品質形象不好就影響售價,對廠商利潤帶來巨大衝擊。如果廠商之利潤是售價的10%,售價下降5%,其利潤就掉了一半,這是非常嚴重的事。過去一些立委在國會肆意撒野、言行粗俗還洋洋自得,不知自己對國家有形、無形的傷害至劇;這種無知,「井底之蛙」猶不足以形容其十一。 我們對新國會的期望很多,是否就請立委由以上的自我規範開始。「己立而後立人」,相信是許多百姓對此屆藍營立委的殷切期盼。

曹老麻雀 2008.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