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危機--與美國脫鉤?

王春生
(旅美評論家)


去年二月匯豐銀行(HSBC)公佈因為次貸損失105億美元,這個驚人的消息揭開美國的次貸危機,到今年剛好一週年,次貸危機把一個比較常見的房地產泡沫蛻變成金融和信貸危機,危及美國和世界各國經濟,有很大可能帶來今年全球性的經濟衰退。

次貸危機首當其衝的是美國次貸貸款人,跟著是華爾街股票市場從牛市墜入熊市,美國最大投資銀行花旗、梅林、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美國商銀。除了高盛之外無一倖免,全美最大房屋貸款公司「房屋抵押貸款業商全國金融公司」 ,美國最大債券保險公司MBIA,一個接著一個的財報出現鉅額損失,股價直線下跌。花旗、梅林、貝爾斯登等公司總裁一個個人頭落地。美國聯邦銀行為了挽救經濟,只好大幅下調利率,美元幣值狂跌。

全球化的次貸危機給歐洲金融機構和一些亞洲國家銀行包括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帶來鉅額損失,美國投資銀行把次貸捆綁包裝成AAA等級金融證券賣給不知情的外國銀行,歐洲國家至為震驚,譴責美國不負責任,缺乏透明度。大資本家索羅斯在世界經濟論壇上大聲疾呼要有「新的警察」來監管世界金融市場。

次貸危機的由來

這次房地產泡沫化是經過有史以來房產上漲最長最高的一次,現在專家公認是格林斯潘把聯邦銀行利息持續壓低和全球經濟健康發展造成了資金充裕的環境。但是,這個大好環境並沒有被美國用來創造新企業,增加就業機會,而是用來惡性炒作房地產。投資銀行、信貸公司,利用次貸攫取額外利潤,造成房價火紅,一路上漲到今天崩盤的地步,格林斯潘當時被奉為經濟之神,到今天他仍不承認低息政策的錯誤,他認為是他避免科技泡沫化帶來的經濟衰退。

格林斯潘的低息政策是根據他的經濟理論。房地產作為美國經濟支柱,它的景氣可以帶動其他行業,創造很多就業機會,可以左右國內生產毛額幾個百分比。而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擁有房產的美國人民所得增加,消費跟著增加。房產還可拿來抵押貸款,貸款來的錢轉而又促進消費,因而帶動美國經濟(美國國內生產毛額百分之七十是消費者經濟),造成一片繁榮假象。加上伊拉克戰爭軍費龐大、預算赤字不斷增加,美國經濟的繁榮和增長更加畸形、空虛,於是有今天嚴重的危機。

這些年來,由於經濟全球化,生產成本大幅降低。發展中國家低廉的工資與經濟的高速成長,使美國人得以享受低廉的進口消費品,提高生活水準。另一方面,美國製造業受到全球化衝擊,大幅裁員。在這樣背景下,金融機構為追求最大利潤鋌而走險,推出風險極高的次級房貸(sub-prime mortgage)。

次貸和以往正常房貸不同處在:買主可以不放任何定金,百分之百銀行貸款; 買主可以不出任何就業、收入或財力證明,證明他能按月償還貸款;買主第一年支付百分之一利息,一年後上調百分之七到八; 買主可以不付或少付本金,只付利息,讓雪球越滾越大。

買房子在美國歷來是一生最重要投資,唯一的積蓄,然而一夜之間,房地產業成了投機客的賭場。次貸的炒作使房地產越來越紅火。以前是剛畢業後得到第一份工作的年輕人買不起房子。現在是一個普通工人都拿著兩千美元到拉斯維加斯或佛羅里達去投資、炒作房地產。

一些貧窮地區,以前從來買不起房子信用又不好的消費者,或是靠次貸借錢買房子,或藉次貸弄筆錢就拍拍屁股走人,或是買了房子,但利息一上調就付不出貸款,坐等銀行來接收房子。

那些購買了次貸捆綁包裝成AAA等級金融證券的金融機構突然發現這些人不能按月還款,於是美國各大投資銀行開始清理財務,報告上億美元的損失。華爾街股市一夕數驚,隨時耽心會不會又有只鞋掉下來(another shoe to drop)。

和美國脫鉤?

次貸危機開始後,華爾街和全球金融界最常見的問題是:世界其他地區能避免美國波及,能和美國脫鉤嗎?以前美國經濟每打噴嚏,發展中國家就要傷風感冒。這一次,歐盟和發展中國家挺得住嗎?

中國代表龍永圖在一次經濟會議上回答記者說,中國應該可以降低次貸危機的衝擊。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間的貿易額高於對美國的金額。世界銀行最近修改中國二○○八年經濟成長率為百分之九點六,本來預估是百分之十點八,而物價上漲幅度從原先預估的百分之三點八上升到百分之四點六。這個較和緩的成長率當然會給中國就業機會帶來壓力,但世界銀行認為,平衡過熱的經濟成長,長期來說對中國有利。

日本是個過份仰賴出口的國家(占經濟比重百分之五十五)。對中國與其他亞洲國家的貿易不斷成長。次貸危機時,對中國貿易已超過對美國。而日本是「七大」(G7)中唯一對中國出超的國家。

發展中國家以前是世界經濟中最弱的一環。貧窮、落後,現在變化很大。有些亞洲國家像南韓、新加坡與香港等地,生活水平已經趕上一些歐盟國家。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統計,發展中國家經濟平均成長百分之七。世上五個最大發展中國家經濟總量:

中國三點二四九兆(美元,後同);巴西一點二九五兆;俄羅斯一點二二四兆;印度一點○九一兆;南非○點二七五兆。

其中中國擁有一點五兆美元,巴西一千八百五十億,俄國一千六百億。(《華爾街日報》2008年1月26、27日)。

當然 和美國歐盟比較還是有些差距,但是,我們可以說這些國家已經站起來了。

次貸危機使美國人消費縮水。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分析,美國今天總消費量九點五兆美元,全球第一;中國一兆美元,印度六千五百億美元,中國印度消費的增加不可能填補美國消費的縮水,但隨發展中國家中產階級的迅速成長,可以漸漸增加其份量。

再加上發展中國家在未來五年內預計會在國內建設上花費大量資金。中國計畫在五年內花一千億美元建鐵路設備,印度計畫在五年內花費四千九百四十億美元,沙烏地阿拉伯計畫十五年內花費一兆美元進行國內建設。這些建設費用也可以有限度的抵制美國次貸危機帶來的衝擊。

一位未來國家基金負責人最近回答美國記者時說,全球股票市場下跌表示沒有國家,尤其發展中國家無法與美國「脫鉤」。他說,全球金融市場沒能和美國脫鉤,但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已經和美國脫鉤了,所以他們要到巴西去投資。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健康成長是全球化最亮麗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