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獨立建國之評析

湯紹成
(政大國關中心副研究員)


一、背 景

科索沃(Kosovo)乃前南斯拉夫的自治省,面積約一萬平方公里,人口約兩百萬,其中90%為阿爾巴尼亞裔,其餘則多數為塞爾維亞人。今(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宣佈獨立,成為世界上最新的獨立國家,隨即獲得不少重要國家的承認,但也有一些國家反對,再加上其本身的情況,科索沃未來的發展仍面臨相當的困難。

巴爾幹半島歷來的種族問題複雜,其主要也都是周邊大國相互爭鬥的結果。科索沃至今都一直被視為塞爾維亞人的發祥地,後被土耳其人統治長達350年之久,直至1912年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土國戰敗為止。因而,土國不但引進鄰近的阿爾巴尼亞人來殖民,更將該地區穆斯林化,因而與信奉東正教的塞爾維亞人格格不入。

第一次大戰之後,科索沃被塞爾維亞佔領。第二次大戰期間,軸心國佔領南斯拉夫,科索沃被義大利併入其所控制的阿爾巴尼亞,使得該地區大量塞爾維亞人被驅逐。戰後,科索沃重歸南斯拉夫,成為其自治區(省),但少數塞族人統治多數阿裔,引起高度民怨,後者在1981年就提出獨立的訴求。

1989年東歐巨變,原南斯拉夫各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塞爾維亞為維繫主權與領土之完整,經由公民投票更加限縮了科索沃省的權利,引起當地民眾強烈的抗議,導致1995年以來科索沃游擊隊(KLA)頻繁的破壞性攻擊,終於引發塞國政府對於該地區進行種族清洗(ethnic cleansing)政策。但是,這種殘暴的政策引起北約1999年春對塞爾維亞的空襲,在78天的戰事結束之後,塞國停止攻擊,科索沃乃交由聯合國接管直至獨立為止。

二、科索沃獨立建國的國際因素

由於塞爾維亞人為維護國家的主權完整與該地區塞族人民的利益,以及避免分離意識更加惡化塞國內部以及鄰近波黑國內的種族對立,塞爾維亞政府堅決反對科索沃獨立,並聲稱雖然不會以武力方式因應,但將採取各種杯葛與禁運等封鎖的方式,企圖挽回局勢,對於承認科索沃獨立的國家,塞國政府則以召回大使的方式表達抗議。

對於鄰近大國俄羅斯而言,由於種族與語言均同屬斯拉夫系,也都是東正教的信徒,傳統上俄羅斯就以該地區保護國的地位自居。但是,由於俄國內部也有相類似的民族分離主義行動,其中尤以車臣為甚,同樣為了避免分裂情勢的惡化,以及西方的勢力逼近其傳統的勢力範圍,因而積極支援塞國反對科索沃獨立。而中國政府則對於科索沃的獨立表示嚴重關切,並認為這可能會危及巴爾幹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以及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與聯合國的權威與作用,而經由國際與雙邊的協商,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其實,巴爾幹地區的安危是其次,台灣以及西藏等地區的分離意識是否會受到鼓舞,才可能是更重要的考量。目前,科索沃要進入聯合國,必定遭受俄羅斯在安理會的阻撓,但是,北京也同樣擔心,這是否會增加科索沃與台灣發展關係的機會。

與此相反的,美國與大多數歐盟國家則採取支援的立場。早在2005年11月,聯合國、美國、歐盟與俄羅斯等就開始進行對於科索沃問題的談判,由前芬蘭總理阿提薩裡(Martti Ahtisaari)擔任聯合國的特使,並在2007年三月底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報告,建議科索沃在國際的監督下宣佈獨立,但是遭到俄羅斯與塞爾維亞的強烈反對,無法達成協議。

其實,科索沃地區的問題之所以引起西方國家的關注,主要還是要歸咎於前南斯拉夫獨裁者米洛塞維奇(Slobodan Milosevic)的強勢作為,擔心區域強權在巴爾幹地區崛起。在1980年代末擔任塞爾維亞總統以來,米洛塞維奇就採取強硬的手法推行所謂「大塞爾維亞主義」,縮減科索沃地區阿裔人民的自治權,再加上1990年修憲擴大總統職權,導致南斯拉夫的分裂與內戰,以及上述的種族清洗政策,因而被西方媒體稱為「巴爾幹屠夫」,使得歐美國家為對付米洛塞維奇而強力支援科索沃的解放軍,美國並在轟炸期間就允諾該地區的獨立,以鼓舞反抗獨裁者的士氣。

近年來,美國向安理會提出了幾個讓科索沃獨立的議案,但都遭受俄羅斯的反對而無法成案,因而主張繞過聯合國逕自支援科索沃獨立,美、英、法、德等國在科索沃獨立的第二天就予以承認。但是,並不是所有歐盟的國都支援科索沃獨立,內部有分離意識的國家比如西班牙與羅馬尼亞等國,目前還都態度保留,深怕內部的分離意識會受到鼓舞。

三、巴爾幹半島未來局勢之發展

由於長年的戰事與動亂,科索沃地區目前的經濟情勢極為惡化,失業率高達50%,國民所得不到一仟美金,基礎建設長久失修,若無外界的大力支援,要達到完全獨立自主的目的,仍舊困難重重。再加上塞爾維亞與俄羅斯的各項反制行動,更會阻撓科索沃的發展。此外,由於在科索沃地區還有幾十萬的塞族人,他們的安危已日益受到威脅,而這也激發了塞爾維亞積極準備救援的意願,是否會因此而爆發衝突,還需進一步觀察。

相對的,若科索沃的阿裔人加上馬其頓的阿族(約佔其總人口兩百萬的1/4),再與鄰近的阿爾巴尼亞相結合(360萬),組成一個他們嚮往已久的「大阿爾巴尼亞」的客觀環境已經存在,而這也是周邊與相關國家的隱憂,深怕這種思想會再度破壞巴爾幹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極值得關注。

四、對台灣的影響

上述分析可以得知,支援科索沃獨立的國家,大都沒有分離意識的威脅,比如美國與德國,而反對科索沃獨立力道越強的國家,其境內分離意識就越強,俄國與中國就是最佳實例,西班牙則因巴斯克(Basque)地區與卡他龍(Catalonia)地區分離主義的影響,也反對承認科索沃。由此可見,這種民族獨立與自決的實例,對於其他國家所可能產生的後續效果甚大。因此,科索沃的獨立對於台灣自然會有些影響,端視《自由時報》當日大肆報導的情況可知。

但是,要進一步分析這個問題,情況可能並非如此樂觀,此乃可由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兩方面著手。首先,以內部情勢而言,科索沃曾經舉行過獨立公投,並獲得約90%的民眾支援,國會的支援度也相似。反觀台灣,民眾對於獨立的支援度是否過半都還是問題,更遑論目前立法院的情況,因此兩國內部的情勢相去甚遠。

再以外部情勢觀之,雖然塞爾維亞與俄羅斯等國極力反對,但是科索沃仍舊獲得美國以及部份歐盟國家的支援,獨立後也立即獲得承認。況且,繼聯合國托管之後,科索沃現正由歐盟的警察與司法人員進駐,當可維持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而塞國也已放棄以武力的方式來解決爭端,科索沃的國際發展空間仍大。相對的,美、日與歐盟等國家都以不同的程度反對或不支援台獨,去年以來,這些國家反對台灣入聯公投的立場就是最佳的證明。再加上中共《反分裂國家法》中所提及的非和平手段,台灣獨立的外部空間相對被限縮。

一如前述,由於中俄兩國的反對,科索沃想在近日內進入聯合國其可能性甚低,因而這是否提供與台灣加強關係的機會?在表面上看起來,機會並非不存在,但是,這種機會的基礎極為薄弱,就算台科雙方關係改善,只要兩岸僵局持續,中方隨時可以破壞。到底台科雙方的共同利益極為有限,台灣方面只可能以銀彈的方式來獲取支援,而當科索沃加入聯合國之前,其可提供的支援也必定極為有限,屆時只要中共加碼,台灣必定鎩羽而歸,得不償失,近年來與中華民國斷交的國家不都是如此。

日前,中華民國外交部已正式宣佈承認科索沃,但是並未獲得對方的積極回應,亦可見其謹慎的態度。尤其,中華民國方政府目前屬於看守狀態,更不宜做出進一步重要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