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台獨可以休矣!

紀欣
(中國統一聯盟副主席)


3月22日與總統大選合併舉行的入聯、返聯公投,因參與公投的人數,均未達法定成案門檻,遭到否決。關心台灣與兩岸前途的人都應同意,此番公投未過關的意義,不比馬英九以空前高票當選總統、終結八年綠色惡政來得小。究竟挾持著全民共識的入聯、返聯公投,歷經大半年的折衝,為何慘敗,其結果對兩岸關係又有何影響,值得吾人關注及解析。

馬蕭支援者大多未拿公投票

根據中選會統計,入聯公投投票率為35.82%,投票人數為6,201,677,有效票為5,881,589,其中同意票比率高達94.01%,不同意票比率為5.99%;返聯公投案投票率為35.74%,投票人數為6,187,118,有效票為5,686,369,其中同意票比率為87.27%,不同意票比率為12.73%。

從以上數字,對照馬蕭、謝蘇的總得票數(分別為7,658,724票與5,445,239票),與各縣市的得票數,吾人對於這次公投的投票行為可做以下推論:

(1)領公投票者絕大多數為謝蘇支援者,謝蘇得票愈高的地區,領公投票的人愈多,相對地,馬蕭得票愈高的地區,領公投票的人就愈少,以台北市為例,大同區是唯一謝蘇得票超過馬蕭的行政區,其領公投票比率高達44.6%,而馬蕭領先最多的文山區,公投領票率只有25.05%。

(2)兩案投票人數相距極小,顯示謝長廷的「兩案都領、投」奏效,而返聯同意票比率比入聯低將近7%,顯示謝蘇支援者刻意讓二案皆衝過成案門檻,但其中有不少人還是在返聯票上圈選了不同意。

(3)兩案無效票均超過30萬張,顯示選民仍不熟悉公投圈選方式,但返聯案有超過50萬張廢票,不排除有謝蘇支援者領了兩張票後,刻意讓返聯票成為廢票。

(4)在支援馬蕭的選民中,約有八十萬以下的人投下公投票,這些人若非是在領了總統選票後,順著拿了公投票又未及時退票(這亦可說明廢票很多的原因),就是誤以為國民黨支援返聯案,但也不排除馬蕭支援者中有人想藉公投,表達台灣應加入或重返聯合國的決心。

拒領公投票策略成功

根據以上推論,公投未過關的主要原因大致如下:

(1)謝長廷的「兩案都領、投」策略雖然奏效,但此次總統投票率僅76.33%,馬謝得票數差距又高達16.89%,除非馬蕭支援者有將近半數投下公投票,二案自然無法衝過865萬的成案門檻。

(2)來自不同階層、不同黨派的在野勢力,先後展開「拒領公投票運動」,三月初以後,更強力呼籲選民「拒領公投票、票投馬英九」,逼使國民黨在最後關頭做出正確抉擇。

(3)國民黨的「虛領實拒」策略成功。國民黨對公投的策略大致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透過立委(洪秀柱、章孝嚴等)、中常委(連勝文、廖萬隆等)、縣市長(胡志強等)發難,要求黨中央做成拒領公投票決議。第二階段,為避免綠營譏「搞公投攏是假」,3月12日定調「拒領入聯、支援返聯」,但「理解並充分尊重全面拒領公投的主張」。第三階段,為免除在一階段領投票方式下只領一票,增加選民困擾,影響藍營投票率,乃以政治安定聯盟、馬蕭後援會、沉默選民等名義,在選前幾天大打「不要領公投票」廣告,讓藍營選民弄清楚其真正立場。國民黨這種較為複雜的策略能夠成功,顯示台灣選民水準的確很高,但真正原因應該是國民黨打了一場難得一見的組織動員戰,在藉由「藍鷹計劃」為馬蕭固票、催票、監票的過程中,公投策略也得以廣泛宣導。

此次公投二案均破功,對兩岸關係產生了重大的正面影響,但公投已成為民進黨推動台獨的工具,以黨外街頭運動起家的民進黨,在野後勢將更肆無忌憚,馬英九政府應謹慎應對,不可掉以輕心。

公投結果是兩岸關係的大利多

公投結果除使兩岸緊張局勢頓時解除,兩岸關係可望大幅改善,更有助於大陸當局對台灣人民恢復信心。「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早已是大陸對台既定政策,但台灣每逢選舉,即把兩岸關係當作祭品,藍綠候選人加碼叫囂,北京政府難免懷疑,台灣的民意似已不可挽回。現經由公投結果,北京當局應可相信台灣人民期待兩岸和平發展,並有能力用選票做出正確選擇,今後在爭取台灣民心、扭轉台灣民意方面,可望更加積極、靈活。

另,不可否認,公投結果顯示北京通過美國施壓策略奏效,今後可能會加強與美國合作,進行台海危機共同管理。只是兩岸事務本應由兩岸的中國人自行解決,馬英九亦在提出「兩岸應簽訂和平協定」時表明,兩岸協商無需外人插手。因此,北京政府在為了實際需要,不放棄反打「美國牌」之際,更應在不違背一中原則下,對台灣新的領導人釋出最大善意,盡速爭取與台灣直接對話。

聯合國議題揮之不去

根據公投法,辦理公投投票後,三年內不得就同一事項重行提出公投。因此,任何人均不能在未來三年內提出入聯或返聯案。這正是本土天王李登輝在選前反對陳水扁明知公投難以過關,卻堅持公投綁大選的主要原因。大選後,輿論普遍認為,不是台灣人不想加入聯合國或國際社會,而是希望執政者以「穩健保台」的途徑處理兩岸關係,同時也是對陳水扁一再操弄兩岸危機作為選舉籌碼,表達最後一次唾棄。依此看,聯合國議題仍是揮之不去之議題,馬英九新政府應小心應對。

國民黨立院黨團已於3月6日公佈「加速推動參與聯合國」提案文,該案雖遭民進黨反對,但已有三分之二以上委員共同提案,且獲所有八個委員會一致同意,可望在下次會期通過。另外,依馬英九長期對台灣國際空間的高度重視,今年9月聯合國開大會前,馬政府有可能改以中華民國名義申請重返聯合國,只是該行動勢必無法成功,民進黨極可能藉此向新國會、新總統施壓,要求修憲正名。其實馬總統比任何人都清楚,台灣要想參與聯合國,關鍵在於與大陸早日復談,就台灣國際空間問題展開協商。

中美將在台灣問題上繼續角力

眾所周知,扁政府能連續八年「切香腸」,遊走於法理台獨邊緣,正是美國表裡不一,大打「以台制中」的結果。只是和平崛起的中國已非昔日,內憂外患的美國既不敢冒台海戰爭的風險,只好嚴防入聯公投過關。平實而論,美國此次反公投的力道的確不小,柯慶生2007年9月11日代表美國政府,嚴詞批評入聯公投「涉及更改國號」、「是挑釁行為」,逼使陳水扁隔天即表態,縱使入聯公投通過,「什麼也不會發生」。為確保入聯公投不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投票前一天,還重申「入聯公投沒有意義,沒有助益,只會升高兩岸緊張」。

依上,美國應樂見此次公投結果。只是不願放棄「台灣牌」的美國,恐怕不免對民進黨敗選,疑有「親中反日」情結的馬英九上台感到遺憾,今後必將高度關注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以確保台海兩岸能繼續「不統不獨不戰不和」。吾人不知馬英九在這一場中美角力大賽中將如何自處,但只要他能實現競選諾言,開放直航、大陸觀光客入台,提升台商投資上限,發展兩岸共同市場,兩岸關係自可保持穩定和平發展。

公投仍將是民進黨的神主牌

經過綠營多年的推動,公投已成為直接民主的象徵,「公投自決」又幾乎成為台灣的「政治正確」。也因此,選前輿論對二公投案的批評,多著墨於「公投不該綁大選」、「公投是假議題」、「不領公投票,就是對陳水扁投不信任票」。選後,輿論又強調,台灣人民不是反對公投,而是反對陳水扁拿它來操作一黨私利;不是不想公投、不願公投,而是不滿推動公投過程中,所遭受的政治介入和價值扭曲,並要求掌握立法行政權的國民黨早日修法。事實上,3月初陳水扁就曾提出「降低公投門檻,公投就可與大選脫鉤」條件說,之後內政部快速向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提出公投法修正草案,大幅調降公投各項門檻,並欲刪除三年內不得就同一事項重提公投的規定,綠營也隨即正式提案,但遭國民黨團封殺。國民黨應及早就公投議題展開研究,並有全方位之論述與應對措施,以免立法委員不堪輿論壓力或人云亦云,胡亂修法,害人害己。

公投在代議制民主政治中本應屬於特例,除非有重大且與民眾福利息息相關的公共政策,須由民眾直接投票決定,否則任何人(特別是政府機關)都不該輕易提出公投案,也因此,世界各國的公投提案、連署門檻都有一定限制。雖然大多數施行公投的國家,特別是地方政府,僅以投票者的相對多數決定通過與否。然而,2003年通過的公投法,原本就是扁政府的「行政院版」,民進黨既然支援過半的投票率門檻,顯然考量到台灣的特殊政治環境與兩岸關係,公投不宜采低門檻,以免破壞社會安定,甚至危及台灣安全。更重要的是,公投絕非解決政治爭議、民主缺陷的萬靈丹,這次選舉結果即可證明,選民可用選票讓不符民意的政黨下台。

結語

民進黨確實想利用公投騙取選票,但它也想利用公投推進台獨。國民黨此次也提出毫無實效的返聯公投,而且至終不敢公開不支援返聯案,已證明即使公投未過關,但民進黨以公投推進台獨的策略並未失敗。如今失去行政、立法權的民進黨,要想在體制內「制憲正名」必然更加困難,也就更可能以「體現人民當家做主」、「公民投票是普世價值」為名,製造輿論,發動群眾運動,要求降低公投門檻,繼續以公投推進台獨,並作為其重新奪回政權的利器,馬英九及國民黨人不可不慎!

最後,吾人還是要奉勸民進黨,台灣已為入聯公投付出無可估計的社會成本,兩岸關係亦因此更形惡化,若非選民棄投,後果不堪設想。民進黨利用公投推動台獨應到此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