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和解之後

論中國之和平統一


九月三日,墨西哥《太陽報》刊出專訪馬英九總統談話內容,總統府亦同步發佈新聞稿。據報導,「馬英九總統表示,台灣與大陸的憲法都不允許領土上還有另一個國家,『所以我們雙方是一種特別關係,但不是國與國關係,這點非常重要』;他說,兩岸不能取得任何一外國的雙重承認,雙方關係應該不是『兩個中國』。」「馬總統表示,對主權的問題到底能不能解決?如何解決?何時解決?目前可說都沒有答案。但是政府不應把時間精力花在這上面,而應該把重點擺在其他更迫切、更需要解決的項目,這就是政府目前推動的政策。」「他希望兩岸保持和平與繁榮,同時讓雙方在國際社會都有尊嚴,這是他的目標。」(《聯合報》08-09-04)

馬英九的專訪一公佈後,即引起台獨們的質疑和攻訐,總統府發言人則解釋說:「根據憲法增修條文規定,兩岸是自由地區和大陸地區,也就是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兩岸關係不是國家與國家關係,也不是中央與地方關係,是台灣地區對大陸地區的關係,『兩個地區是對等地區,每個統治地區上都有統治當局』。」(仝上)

總統府的說明並不能平息台獨們的攻訐,甚至斷章取義的辱罵,但馬英九不為所動,十月六日,在接受日本《世界月刊》專訪時,他又表示,「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當然是獨立之主權國家,『中國大陸亦為我中華民國領土』,因憲法如此規定,台灣無法承認中華民國領土上還有另一個國家存在,中國大陸也無法承認台灣。」「台北認為『目前兩岸關係是現實關係』,很多問題必須擱置爭議,面對現實,否則雙方關係無法改善。」「他推動的兩岸政策,除設法使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讓台灣在國際社會獲得合理空間,最後目標是要與大陸『締結和平協定』,『終結兩岸敵對狀態』,使台灣海峽走向真正和平與繁榮的道路。」(《自由時報》08-10-08)

兩岸是一種「特別關係」,也是「現實關係」,這種特別的現實關係,是由於國共內戰的歷史所形成的。自李、扁以來,台獨們掩耳盜鈴的自以為台灣是獨立的主權國家,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李登輝從「民主先生」變成了「麻煩製造者」,陳水扁更是身敗名裂,只成就了他自己的「海角七億」。「烽火外交」的結果,把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從三十多個搞得只剩二十三個了。

國共內戰是在中國內部進行的,是在「一個中國」範圍內的,是中國的內政。內戰的結果是,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繼承了中華民國的大陸領土,但尚餘台澎金馬和東沙、南沙二群島,並未能繼承。所以,中華民國仍是一個有領土、政府、人民,代表中國的主權國家,但主權未能行使於大陸領土,並尚有二十三個國家承認她。這就有如民國初年,軍閥割據,北洋政府並未能行使主權於各省,但北洋政府仍是代表中國主權的政府,直至北伐統一為止。

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亦稱為中國主權的代表政府,有如中華民國繼承大清帝國,並且逐漸獲得全世界一百七十多個國家的承認,還取代中華民國政府在聯合國內代表中國。這也就是說,至一九七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也繼承了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內的席位了。但無論如何,中華人民共和國尚未能繼承中華民國所擁有的台、澎、金、馬和東、南沙群島的領土主權。所以,這只能是一個未完全繼承的狀態,兩岸尚有待於統一。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一國兩區」,當然是「一個中國」,所以,只要中華民國尚存就不能承認中華民國的大陸領土是另一個主權獨立國家。

自一九七九年元旦,中共《告台灣人民書》後,中共以「和平統一」取代了「解放台灣」,後又有鄧小平提出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兩制」必須實行於「兩區」,所以「一國兩區」與「一國兩制」不但不相矛盾,並且是相配合的。李、扁以來二十年,兩岸衝突不斷,關係惡化,其實是李、扁不承認中華民國憲法,置憲法於不顧,妄言「兩國論」、「一邊一國」和「台灣主權獨立」。

馬英九把兩岸關係的定位,正本清源回歸憲法,不但是他就任總統「遵守憲法」的誓言,並且是和解兩岸關係的鎖鑰。這是歷史發展的潮流,台獨們的叫囂只能見其自不量力而已。

在「一國兩區」、「一國兩制」和「九二共識」下,兩岸的和解自可期待,但兩岸和解後,又將如何?胡錦濤說「和平發展」,馬英九說「維持現狀」。我們雖不是「急統派」,但是又豈能置國家統一於不顧。

我們支持馬英九回歸憲法的「一個中國」原則,和增修條文的「一國兩區」。但憲法增修條文的前言即明文是「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增修本憲法條文」的。有「統一前」必須預設有「統一後」,沒有「統一後」又何來「統一前」?一九四七年,在南京公佈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是一部包括台灣在內的統一憲法,而現行的增修條文仍然是規定了國家的「終極統一」。

目前島內還沒有兩岸統一談判的政治條件,我們承認。但是,這並不表示島內沒有研究「終極統一」的必要和條件。李登輝決心走台獨路線還通過了《國統綱領》和成立了「國統會」,陳水扁之初的「四不一沒有」也包括《國統綱領》和「國統會」。後來,為了陳水扁廢止「一沒有」還引起國際的軒然大波,至今,美國仍未承認「一沒有」的廢止。

中華民國政府當有履行中華民國憲法的國家統一之義務,能不能實現國家統一是一回事,有沒有準備或進行國家統一又是另一回事。馬英九「不統、不獨、不武」的「不統」,只能是他判斷自己任內(最多八年)不能實現國家統一,但作為一個誓言「遵守憲法」的中華民國總統,卻沒有權力可以放棄準備或進行憲法所賦予之國家統一的義務,所以,我們認為馬英九應在最短的時間內,消除李、扁在政府公權力內,所設置的違反憲法、阻礙國家統一的法規和意識型態。並且,恢復或重新修訂《國統綱領》和「國統會」,以從事於國家統一的研究和討論。否則,馬英九「遵守憲法」的誓言就不是完整的。

胡錦濤「和平發展」的提法,我們很清楚的感受到,是為了將就島內的政治現實,但「和平發展」的目的必須是和平統一。

其實從一九四九年以來,兩岸分裂的是治權,即主權的行使權,兩岸主權屬於兩岸人民所共有,至今並未分裂,無論「一國兩區」或「一國兩制」,仍然是「一個中國」,所以,才有中共的《反國家分裂法》,一旦主權分裂,即出現法理台獨,那就只有以非和平手段進行統一一途,又何《反國家分裂法》之有?不但兩岸在主權上至今為「一國」,而且至今兩岸從未「一制」過,而是「兩制」的現實,所以,大陸資深台研學者李家泉在《馬英九主政台灣後兩岸關係新態勢》(《中國評論》,08-06)一文中說:

「很多人把和平統一看得難度很高,連馬英九先生都感歎『自己有生之年恐難於看到』。而其實並不一定是這樣。台灣著名學者王曉波教授數年前就說過:兩岸其實早就是『一國兩制』了。道理很簡單:如果彼此都不否認兩岸同屬於『一中』,那就更不可否認雙方實行的是『兩制』了。既然如此,那又為什麼還要講統一呢?那是因為,它只是『客觀存在』,還沒有主觀認同,台灣還不承認,兩岸還沒有『共識』。如果我們能把這種『客觀存在』,通過談判協商,轉化為一種『共識』,一種『主觀認同』,也就是說,進而把兩岸現狀共識化、法律化、合理化和正常化,那就算是完成『和平統一』了!至於兩岸更高層級的整合,那是後人的事,現在可以不談。如此則兩岸實際上離和平統一並不是像馬先生和有些人所想像的那麼遙遠。」

馬英九之所以把和平統一看得「難度很高」,是因為現在島內的政治現實。台灣已是一個民主社會,沒有多數主張統一的選民,就不可能有主張統一的政客和政治領袖。雖然,「一國兩區」和「一國兩制」只須一拍即合,和平統一隻是現狀的「就地合法化」而已,也就是李家泉說的把兩岸現狀的「客觀存在」予以「主觀認同」。但必須要「拍」才能「合」,而且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

如何創造和平統一的條件,首先,必須中國大陸不斷的強大、進步。在馬英九以「一國兩區」和「九二共識」緩和了兩岸的台獨危機之後,中國大陸將可以全力的發展經濟建設,可預見的,在這次國際經濟大海嘯之後,中國大陸在國際經濟結構中的位階將又可能翻升。中國大陸不斷的強大、進步,必然增強台胞的向心力和民族自豪感。

為了加強台胞的向心力和認同感,我們曾經不斷呼籲北京當局必須實施「台胞國民化」政策。因為,中國若不以台胞為國民,台胞又如何能以中國為自己的祖國。可預見的兩岸三通直航,尤其是簽訂兩岸和平協定之後,兩岸人民交流更頻繁,「台胞國民化」政策將更為迫切,否則,台胞前往大陸,又與「出國」何異。

今天兩岸和平統一的難度之高,不必諱言,是來自於多數的台灣人民沒有國家統一的自覺和需求。之所以如此,原因很複雜,必須仔細分析。但不可否認,今天島內仍維持一定比率的統派民調,尤其反台獨和非台獨的比率仍超過支持台獨的比率,否則,馬英九也不可能高票當選。

雖然,今天島內統派多為自覺的知識份子和政治菁英,但是,島內仍潛在著具有統派傾向的民眾,為數當亦不在少數。若能喚起這些民眾匯成島內社會的洪流,才是兩岸和平統一條件的成熟。

從日據時代以來,台胞義不臣倭,與日本帝國主義鬥爭,而形成了一個台灣現代愛國主義傳統。這個台胞愛國主義傳統又分二個階段,一是戰前的台胞反殖民統治的愛國主義;一是戰後台胞反蔣的愛國主義,包括「二二八」和「白色恐怖」。在歷史上,抗日愛國主義是受到日本殖民統治殘酷殺戮和迫害的,甚至光復以後,又有不少人受到國民黨的冷落和迫害而反蔣。「二二八」和「白色恐怖」更是光復後,在國共內戰期間,受到國民黨的迫害和長期歧視。

戰後的台獨,基本上是日據時期皇民化階級的殘餘,戰後受到美、日扶植,利用國共內戰而逐漸死灰復燃。其本質上是反華反蔣、親美媚日的。所以,台灣愛國主義傳統是不可能見容於戰後台獨的。一旦台獨實現,台灣愛國主義傳統必將遭受歷史的清算。李登輝、許文龍就直指武裝抗日的台胞為「土匪」,甚至歌頌後籐新平是「文明的傳播者」,李登輝還到日本去領「後籐新平獎」。君不見,那年「台灣正名」大遊行,第一路隊伍就是身穿和服打東洋傘從日本來的「台灣關係者」的後人。

唯有兩岸統一,台灣愛國主義傳統才能得到應有的尊榮,他們為愛國的犧牲奉獻才能得到應有的肯定。當年台灣抗日,烽火全島,彼等之後人亦遍佈全台。

此外,台灣光復後,尤其是一九四九年,國民黨帶來台灣數十萬軍民,是所謂「外省人」,現有人口或佔不到百分之十五。他們都是經過抗日戰爭的民族主義,又何能見容於媚日台獨。雖然當年他們是擁蔣反共來台的,但現在國共已經和解了。數十年來,台灣經濟發展,但他們和原住民一樣,因為沒有土地而成為受益最少的一群,但每次選舉又都是國民黨的鐵票部隊,而成為台獨口中的「中國豬」。一旦台獨成功,他們只能是永遠的「中國豬」!而唯有兩岸和平統一,他們才能成為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年,台灣也開放大陸探親二十年,而產生了大量的台商、台干、台生,現在或是長期居住大陸的台胞或達百萬人,而家屬又多在台。並且,隨著大陸經濟繼續繁榮進步,人數當會再加速增加。雖然大陸台商近二十年來為台灣賺取了大量外匯,但卻是台獨口中的「台奸」、「賣台」。一旦台獨成功,兩岸關係惡化,他們不但將成為永遠的「台奸」、「賣台」外,並且,也危害到他們在大陸的發展,而唯有兩岸和平統一,他們才是兩岸和平的橋樑,是兩岸雙贏的功勞者。

孫中山遺言:「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台灣不是沒有可喚起的民眾,兩岸的和平統一是全球炎黃子孫的期望,是兩岸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一切愛國主義者責無旁貸的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