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歐巴馬的對華政策

張麟徵
(台灣大學政治系名譽教授)


歐巴馬當選為美國第四十四任總統,無論對他個人或美國來說,都是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事。對個人來說,一個黑白混血兒能登上美國總統寶座,意味著個人能力與魅力的重要性高過膚色;對於美國來說,意味著一度因種族問題陷入內戰,飽受黑白顏色困擾的國家,終於走出長期種族議題的陰影。對國際社會來說,最關切的還是歐巴馬是否真的會改變美國單極霸權的作風。對兩岸政府來說,想必更關心歐巴馬的對華政策是否會調整。

一、美國對華政策的延續性與演變性

在這次美國總統大選中,中國問題並不是選戰焦點,即使有所觸及,著墨亦不多。

事實上,美國與中共建交三十年來,經過七任總統,其間雙方關係雖有起伏,但美國對華政策主軸已逐漸成型,那就是:一個中國、三個公報、一法(台灣關係法)、台灣問題必須和平解決、並需要得到兩岸人民的同意。歐巴馬上台後,相信這個政策主軸不會改變。

當然,不同時期,不同領導人,對兩岸的政策也會因應情勢,進行微調,時而偏向大陸,時而倒向台灣。柯林頓與小布希初上台時,或以人權為由,或以反共為由,都曾對中共採取極不友好的態度。但是不旋踵,他們又以貿易或反恐為由,與中共修好。這兩位領導人對台灣雖十分友好,但是由於台灣領導人不識時務,先後提出甚麼「特殊國與國關係」、「一邊一國」、「終統」等主張,未能理解美國政策已變,也未關照到美國利益,因而失去後者青睞。這種因為國際情勢變遷,或當事者內部政策調整而出現的變化,歐巴馬上台後會否重演?

歐巴馬是民主黨人,前民主黨總統柯林頓時代,中美曾進展到「建設性合作夥伴關係」。小布希上台,中國卻成了「戰略競爭者」。幾經磨合,又被重新定位為「利益攸關者」。歐巴馬上台後,中國會繼續被定位為「利益攸關者」,還是會回復到「建設性合作夥伴關係」?或者出現退化?台美關係又會有甚麼相應的變化?值得觀察。

二、美國利益是操作兩岸的平衡桿

就近期台美關係而言,陳水扁初上台時,一度如膠似漆,後來卻轉化為冰炭滿懷。政黨再度輪替後,馬英九一改陳水扁激進台獨衝撞路線,代之以「九二共識」,活路外交,與大陸修好,一掃台海陰霾,也使兩岸與台美關係同時大幅好轉。歐巴馬對此一情勢會有甚麼不同的看法?會擔心台灣對大陸傾斜,對美國的戰略價值因此而減損嗎?

一位熟悉美方事務的消息人士指出,馬政府改善與大陸的關係,成就兩岸和平,或許會為美國帶來些許戰略利益的損失,但對美國來說,如果這些損失能換取區域情勢的穩定,是可以接受的。包道格甚至樂觀的認為,在此情況下,美國在兩岸中又會站回台灣這邊,但這個看法似乎一廂情願。

在北京眼中,民主黨人傳統就較重視貿易與人權問題。競選期間,歐巴馬曾批判中國對美的大幅貿易出超,操縱人民幣匯率;在人權議題上,又表態支持達賴的非暴力路線與西藏人民。北京難免擔心歐巴馬上台後,雙邊關係因此會受影響。但是《尼爾森報導》的總裁尼爾森認為,這些都是競選語言。歐巴馬上台後,中美關係紛爭雖然在所難免,但是雙方關係既然如此複雜,相互依存度又這麼高,不可能不在原有軌道上繼續前進。

事實上,歐巴馬帶有濃厚保護色彩的貿易政策對兩岸都不利。對台灣來說,歐巴馬上台後,可能重行檢討「北美自由貿易區」對美國的不利,則台灣期待「台美自由貿易區」的簽定,當然更排不上日程。對大陸來說,歐巴馬對大陸對美貿易的鉅額出超一向不滿,上任後勢必會給中共各種壓力,如強迫人民幣升值,以降低美國入超。能否如願雖然難說,但是帶給中共困擾在所難免。

台灣問題,尤其對台軍售,一向是中美關係上的敏感話題。小布希最近批准對台幾項軍售已經引起北京強力反彈,以中斷雙方軍事交流反制。目前傳出台北正嘗試聯絡歐巴馬方面掌管涉台業務的官員,爭取出售F16/CD戰機、潛艦等武器。歐巴馬雖然尚未表明對台軍售立場,不排除其可能性,但對台灣爭取的前兩項軍售已經表態反對。這一問題料將持續考驗美國新政府與北京的關係。

歐巴馬要如何操作其兩岸鋼索上的平衡桿?有兩種臆測。一說以為,美國既然在許多國際問題的解決上都有求於中國,未來台灣在美國心目中的戰略價值將大幅下降。另一說以為,戰略價值不重要,承諾才重要。美國既然已經承諾要捍衛台灣安全,主張台灣問題一定要和平解決,就不會背棄承諾。

這兩種臆測可能都過猶不及。最可能的情況是:在美國利益掛帥的前提下,這根平衡桿應當不斷修正,以維持美國利益於不墜。歐巴馬自己或許對台灣問題並不那麼瞭解,但是他的外交策士,如布裡辛斯基、貝德、卜睿哲等人,對台海問題都十分瞭解,不會讓歐巴馬在這個問題上犯錯。

三、解決國際重大問題,中美需合作

事實上,中美雙方實力消長與國際局勢的根本變化,使得美國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中國的合作。因此,美國此時如想大幅改變雙方既有關係,也將比以往更難。

歐巴馬上檯面臨著三大緊迫問題:金融危機及由此造成的經濟衰退;重塑美國國際形象,盡快解決地區熱點與重大國際問題;改善與盟國關係,並應對新興大國的崛起,特別是處理與中國、俄羅斯的關係。

上述任何一個問題的解決都牽涉到中國。在這些問題上,中國雖然與美國有共同的利益,但對於解決問題的方法,雙方卻有很多看法上的不同,甚且有利益衝突,但是密切合作還是有絕對必要。目前亟待解決的國際問題,除經濟外,還有反核、反恐、節能、環保等問題。

對北韓與伊朗核武,歐巴馬雖然一改小布希不屑與之接觸的立場,表示願意親自走訪兩國,探討問題解決之道。但除了身段較柔軟外,歐巴馬在實質立場上與小布希並無二致,甚至有不惜攻打伊朗之說。可能出任國務卿的希拉蕊,在此議題上立場也一樣強硬。北韓核武問題能有今天的進展,主要靠中共積極推動「六方會談」,未來還需要其鼎力相助,才能有結果。至於伊朗,雖然其總統內賈德以電文恭賀歐巴馬當選,回報歐巴馬願意走訪並對話的善意,但是伊朗的立場也沒有改變,美伊之間差距一如往昔。由於中共與伊朗關係友好,美國當然希望透過中共影響伊朗,雖然有一定難度。

九一一以後,恐怖主義始終是美國心頭陰影。分離主義結合恐怖主義的威脅,特別是在阿富汗受訓的疆獨份子,也日益成為中國的心頭大患。因此,在反恐這個領域,中美兩國有共同利益,可以合作。歐巴馬主張增兵阿富汗,以解決神學士及蓋達勢力,必要時甚至派兵到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邊境,釜底抽薪。只是阿富汗情勢恐怕比伊拉克還複雜,不僅神學士勢力已重新集結,基地組織也早已向外擴散,美國增兵就能遏阻嗎?中共能不考慮巴基斯坦的反對嗎?

在伊拉克,歐巴馬主張盡速撤軍,但卻在撤軍速度上四度改變立場。其實,伊拉克撤軍的困難不僅在速度,也在結果。如果沒有周延的計畫部署,撤軍之後可能導致恐怖主義擴散。因為伊拉克目前已經形同割據,撤軍之後如果伊拉克陷於由什葉派、遜尼派與庫德族三方割據的情況,還算是好的;如果解體,則伊拉克恐怕反而將成為恐怖主義的溫床,絕非美國與國際所樂見。

在節能減碳、氣候變遷的議題上,中美雙方雖有共同目標,但做法上卻都由維護自身經濟發展的立場出發,將責任推給對方。中共代表開發中國家立場,認為今日環境危機都由已開發國家所造成,後者理應負擔最大責任。美國卻認為開發中國家大舉進行開發,才使問題惡化,當然也要負擔責任。這兩種立場的折衷妥協恐怕才能開啟問題解決之門。於此,美中兩國分別代表最大的已開發國家與最大的開發中國家,理應著眼全球,化解歧見。

四、挽救經濟危機,美國更需中國

針對這波金融海嘯與經濟衰退威脅,歐巴馬雖然提出了系列經濟政策,但截至目前,除了在布希七千億美元救市方案上做些補充或調整外,並無太多新意。

金融海嘯對歐巴馬的考驗有如下幾項:第一是如何平衡市場與政府監管。在布希政府大手筆介入金融機構及其他民間資本領域,進行整頓並加強監管後,一般以為,後續歐巴馬介入市場的力度和拿捏的水準,將決定美國金融系統是否能浴火重生。第二是能否爭取各方支持,落實救市及刺激景氣復甦政策。歐巴馬就職後,料將不計一切,擴大政府支出,以高額的赤字預算來刺激經濟復甦。只是在財政赤字日益攀高的情況下,即使國會兩院多數與其同屬一個政黨,歐巴馬要排除障礙,爭取到國會支持,順利施政,也不會那麼容易。第三是能否爭取到國際合作與支持,挽救由美國所引爆的金融海嘯,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全球性經濟衰退。由於美國目前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必定要爭取其他國家,特別是擁有大量流通性的國家合作。於此,中共的地位就被突出。

在這場金融風暴中,除了全球股市與房地產因信心崩潰暴跌,大陸無法倖免,受傷不淺之外,其銀行體系因為相對封閉而受傷較小。在國際金融體系哀鴻遍野時,大陸銀行的呆帳(過去幾年已經大幅減少)只佔全部貸款的1.8%。外匯儲備達1.8兆美元,世界第一。政府儲蓄率達50%,民間儲蓄率也在16%至25%之間。經濟成長率雖較以往衰退,今年預估還在9%-10%之間。

雖然大陸經濟情況目前相對良好,但是如果美歐、日本及其他國家的經濟因此而陷於衰退,則對出口依賴占GDP達三分之一(大陸自己承認出口只佔GDP的16%)的中國來說,勢必間接受傷。為了彌補此一缺口,北京政府採取了擴大內需的政策,在11月8日宣佈了四兆人民幣,相當於5,86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此一方案目的在使明後兩年大陸GDP的成長能維持在8%上下,以防範失業問題發展到不可收拾。

配合擴大內需政策,北京政府如果能進一步鼓勵消費,降低儲蓄率,對國內經濟成長將大有裨益。而上述擴大內需方案不僅可以增加大陸內部的經濟成長,也可以帶動貿易夥伴的經濟成長,算得上是北京對阻止國際經濟衰退的一大貢獻。

與美國相較,中共經濟實力仍然落後一截。但是趨勢是美國在衰退,中共在成長。2000年時中共的GDP為一兆美元,只是美國的十分之一。今年中共的GDP將接近4兆美元,與美國的15兆美元相比,差距縮小為四分之一。不少歐洲國家因此希望和中共建構獨立於美元之外的國際金融新體制,給予中共在國際金融領域更大的話語權。

中共今天已經取代日本,成為美國最大債主,握有美國5,850億美元的國債。而且不同於日本,後者最近幾個月持有美國國債逐月遞減,中共則是逐月遞增。因此,只要市場稍有中共拋售的風聲,美元就會應聲崩跌。事實上,中共在今年年中握有3,760億美元的鉅額「二房」(房利美[Fanny Mae]和房地美[Freddy Mac])債券。在這兩家地產抵押銀行傳出債信難保時,7月起,中共拋售了25%的債權,導致後者股價狂跌,迫使美國政府不得不出鉅資拯救。由此可見北京在金融領域的影響力。

中共知道在國際金融海嘯中不能獨善其身,國際合作十分重要,也清楚各國對其近二兆美元的外匯存底十分眼紅,希望其能支援國際貨幣基金,由後者對艱困國家融資。但中共也想抓住這次機會,提升自己在國際金融機構的影響力與話語權。所以選後胡錦濤與歐巴馬通話時,以及G20在華府開會時,胡都強調:應當對國際金融體系進行必要改革,深入探討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完善國際金融組織、改善國際貨幣體系等重大課題。胡錦濤更指出,中共四兆人民幣擴大內需的作為,就是中共對挽救國際經濟衰退最大的貢獻。

歐巴馬對中共的提議,除泛泛的強調應加強雙方金融合作之外,其他未贊一辭。事實上,無論是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完善國際金融組織、改善國際貨幣體系,都影響到美國在國際金融界的霸權。但是由於中共、印度等新興國家實力的增強,歐洲國家也都認為國際金融組織與貨幣體系的調整勢在必行。由於這次金融海嘯主要是美國放任其銀行,擴大衍生性金融產品的桿槓操作,毫無監管所引爆,加強國際金融監管也刻不容緩。歐巴馬如果想爭取中共支持,共同挽救國際經濟免於衰退,必須調整美國在此領域獨霸的心態與做法。

五、結 語

在中美實力彼長我消的形勢下,相信美國新領導人尋求任何國際問題的解決,都不會忽視中共的存在。而在不影響其基本利益的前提下,中共應該也會與美合作。中美關係大致會在原有軌道上行進,在這個大架構下,台美關係只能隨中美關係的主旋律來調整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