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林訪台評析
陳雲林訪台評析
海協會張銘清副會長先前訪台被襲,為陳雲林會長來訪蒙上一層陰影,但兩岸當局認清時勢,掌握機先,順利讓陳會長訪台,雖波折不斷,但仍舊達陣。此次陳會長訪台,乃是繼1995年唐樹備副會長來台之後最高階的大陸官員。已故海協會前任會長汪道涵原本預計在1999年秋天訪台,但因當時李登輝提出「兩國論」而作罷,因此在事隔十多年之後的這次訪問,對於兩岸未來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繼今年六月,海基會江丙坤董事長在北京與陳雲林會面後,這回乃第二度的江陳會。其實,與以往不同的是,日前兩岸已由各自主管機關對相關議題直接協商,原本由兩會領銜而官員參與其中的情況已少見,兩會只起頭與收尾,因而可謂雙方已進入實質的官方協商階段,其中尤以陸委會與交通部為主,過程十分順利,最後兩會仍負責正式簽署,以維持半官方的形式。
況且,也與以往不同的是,日前陸委會曾邀請海基會等來陸委會並向其報告協商進度,一反原本海基會先協商再向陸委會報告的情況,雙方之間的隸屬關係已產生微妙的變化。雖然如此,在形式上還是維持了陸委會是主管機關的地位。由此可見,兩岸在這些功能性議題方面的默契十足,雙方加速,直接協商,這不但可以突顯兩岸是兩個政治實體的特殊關係,還可促進雙方關係正常化的發展,以為未來的兩岸互動奠定良基。
此次陳雲林訪台的行程,共可以從三個層面來分析,其中包括:抗議、協議與會見等。首先,綜觀此次的抗議行動,其強度不可小覷,連汽油彈都上場,由此可見綠營反對人士心情的焦慮與無奈。這主要是因為大環境已對於其理念與憧憬展開反擊,台獨的窮途末路指日可待,再加上內有扁案灼燒,外有國共夾殺,內外交迫,因而奮力一搏,抒發不安情緒。這也有些類似以往歐盟小國要加入前的憂慮反應,這多少會讓人產生頓失依靠與手足無措的感覺,但這是大勢所趨,無法避免,無謂抗爭,毫無意義。同時,這也可以用心理學中所謂「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來解釋,比如隱君子明知抽煙有害但還要硬拗,這與綠營人士相同,因為自知現實情況對他們不利,導致不敢面對,因而只能訴諸情緒,尋求解脫,確實可悲,何不放下屠刀,回頭是岸,從善如流,海闊天空。
以陳會長一行受困的情況觀之,這充分顯示了台北相關單位的處理疏失,但更主要是因為地形的限制,因為晶華酒店外圍沒有活動的縱深,管制區的動線劃分不清,一但民眾聚集,警方難以控制,雙方擠成一團。結果,害得陳會長一行在晚宴後困坐愁城八小時,離開時還險遭暴力份子以毒奶氣球攻擊。其實,只要地點選擇適當,比如台北賓館,動線劃分清楚,警力配置得宜,上述狀況都可避免,因而,這也是給予台北相關單位的一次機會教育。
再者,此次抗議行動不但將台灣國際形象破壞殆盡,同時也會嚇退大陸觀光客,因而影響相關行業的收益,好在中央台沒有全程轉播,否則後果更加嚴重,肇事者如何承擔責任?再者,綠營一方面強烈抗議,另方面其縣市長還都曾赴大陸推銷台灣農產品,這又如何解釋?只有我可以你不行,豈不是霸道行為?自民進黨敗選以來至今,未見其政策與行為的改善與修正,這已為下一次敗選種下了惡因。但是,藍營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因為綠營擁有本土的滋養,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情緒易被挑逗,民粹動員力強,春雨過後,容易再生。
再以此次簽訂的四項協議觀之,其中包括:兩岸海運直航、平日包機及截彎取直、以及全面通郵與食品安全等等,都是雙方互利互惠、共創雙贏的有效方法。若以平日包機直接對飛為例,未來兩岸的航程都將可節省2至3小時,而直接通郵則可將兩岸快遞一日內送達,不必經過香港中轉,時間與費用都將減半,何樂不為?當然這也不是沒有問題,比如海運直航方面的貨源若是不對等,滿船來而空船回,直航的經濟效益就難以維繫,因而還需有一段自由市場的機制調節,才能找到最佳的方案。好在這只是屬於技術層面的問題,在兩岸友善的氛圍中,必定可以迅速解決。
或有人士認為,兩岸迅速改善關係有損台灣的主權,其實這種觀點已經不合時宜。在當前全球化飛速發展的潮流中,世界各國的交往日益密切,各大企業都是以全球性最優化的資源配置為競爭之本與生存之道,機會稍縱即逝,企業優勝劣汰,誰也無法逃避。因此,建立國際間正常的交流管道以及排除貿易障礙等措施,早就為世界先進國家視為必要與必然。
以歐盟經驗為例,在1950年代發跡時,各會員國的主要目的就是避戰與發展,其實這與兩岸目前的情勢十分類似。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之後,歐盟確立了先經後政、由下而上、由簡入繁的發展方向,先以一些經貿政策為試點,來為未來複雜的政治談判創造條件,兩岸與歐盟的經驗不謀而合,在這方面,雙方政府似乎已有共識。
因而,歐盟已由關稅聯盟、共同市場、單一市場進入貨幣聯盟,現正向完全的經濟整合目標邁進,並已達到避戰與發展的目標,當可給兩岸的互動相當的參考。觀察歐洲的經驗可知,在歐盟整合進行順利時,各方對於主權的讓渡比較有信心,相對的,當整合碰到瓶頸,則又會重回保障完整主權的範疇。這個道理甚為簡單,未來兩岸的發展也必將無法跳脫此一發展模式。但是,由於兩岸實力極不對等,還需要雙方相當的善意,才能經得起重重的考驗。
在有關主權方面的問題,歐盟國家也以共享與讓渡的方式來謀求互利與共贏,其中尤以歐元的機制最為明顯。設想,若兩岸未來也能如此,必也可達到避戰與發展的目的,因而若以部份主權來換取安全,再基於安全持續發展,將本求利,有何不宜?況且,依照《反分裂國家法》的規定,若台灣不獨,大陸何以動武?因而兩岸和平可期。
依照國際知名「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ICG)的觀察,自新政府上台以來,該組織就數度提及兩岸關係的實質改善。因而,只要能夠有效避免戰爭,雙方和平共處,共謀發展,又有何不妥?在2000年推動歐盟憲法時,德國前任外長費雪(Joschka Fischer)就感歎道,兩次大戰都要歸罪於歐洲各國主張權力平衡、主權完整、互不相讓,乃現實主義的實例;而戰後歐洲半世紀的和平與繁榮,則要歸因於互助合作與相互整合,乃新功能主義的見證,兩種情勢大異其趣,此乃歐洲人民血淚教訓的總結。
再以上述理論觀之,已往民進黨政府是以現實主義的方式聯美制中,初期尚獲成效,豈奈911之後,美中加強協作,北京釜底抽薪,轉而聯美制台,導致扁政府進退失據,倉惶狼狽。現今,馬政府改以新功能主義與建構主義方式,在美中之間進退有節、左右逢源,形成鮮明對照。新功能主義主張經由溢出效果(spillover effect),先經後政、由簡入繁;而建構主義則主張文化與價值的趨同,增進理解、加強共識。比如強調中華文化的發展,在此基礎上,若馬政府能以台灣特色積極向精緻文化的方向用心,必定可與對岸形成良性競爭,而不是如同民進黨百般去中國化,結果裡外不討好,何苦來哉?再者,陳會長此次來台,正值台灣受到大陸毒奶事件傷害的高峰期,依近來兩岸的態勢觀之,道歉與賠償勢所難免,因而簽訂食品安全協議,當可有助於此議題的解決。
另外,就是陳會長會見馬總統的過程,雖然前後不到10分中,卻也達到目的與建立共識,亦是一次具有外溢效果的成功會面。首先,地點選在台北賓館就是一大突破,因為這乃屬總統府管轄的國家招待所,規模雖小,但地位與北京釣魚台國賓館相當,具有官方性質,海協會同意在此會見,當可視為是一大進展。再者,當馬總統步入會場時,總統府第三局局長高聲宣佈「總統蒞臨」,在場的海協代表也紛紛起立相迎,自然是一種明顯的暗示。由此可見,馬總統還是以總統的身份會見賓客,而賓客也並未拒絕代有官式色彩的安排,這也強烈意味著兩岸差異的再度縮小,求同存異,雙方的共識再度擴大,接受事實。
整體而言,在兩岸關係方面,還是要以內外有別與名實互易的方式來處理比較恰當。由於兩岸內戰狀態尚未正式結束,因而雙方的關係中確實有一些難以釐清之處,其中尤以定位問題為重。因此,兩岸若真能擱置爭議,必可海闊天空,馬總統所提出的「地區論」其實就是最佳的安排,對內,雙方都是地區,對外,雙方各不隸屬,不但合憲,而且對方也能接受,豈不兩全其美?
或謂這就是中共打壓與降低國格,其實那些人的主張才是那壺不開提那壺,故意踩人痛腳,目中無人,只顧自己,兩岸如何共處?因而,一如當時西德的政策,不視東德為外國,雙方建立特殊關係,而台北如法泡製,乃目前兩岸的最大公約數,以此為基礎,日後再來探討政治問題不遲。對外而言,中華民國當然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完全符合國際法的要求,無庸置疑,只因情況特殊,先要理順兩岸關係,未來國際空間的問題才好解決,當時東西德的情況不也如此?
直至1972年《兩德基礎條約》簽訂前,當時東德只有不到20個共產國家正式承認,之後的情況立即改觀,兩德還在1973年進入聯合國。在這一部份,北京可能還無法接受,但是,若雙方關係不斷發展,台獨的機會日益降低,屆時台灣以奧運模式參與國際事務,持續支持一中原則,相互協作,擴大兩岸在國際上的共同空間,不也是一種選擇?
再者,由於雙方都重視實質的關係,因而名義上的堅持就可略為退讓。比如,台灣是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參加奧運,權衡輕重得失,名義的堅持還是可以讓位於實質的參與。再加上,有六個中華民國友邦有意與北京建交但遭婉拒,因而中共可能與這些國家發展實質關係,但不計較名義。諸如此類,都是名實互易的實例,而目前也只有如此,才不會有害兩岸的關係。
其實,早在2005年國親新三黨訪問大陸時,北京方面將所有政治敏感度高的象徵性符號全部予以隱藏,因而在參訪過程的電視畫面上,完全看不到任何中共的旗幟與標語,這主要就是因為對方不願因小失大,以名害實,由此可見北京在這方面的彈性甚大。在這方面,台北亦有意跟進,但政府對於民眾的心理建設不夠,若民眾能瞭解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才有可能不去作梗,增進共識。
此次的抗議行動,再度充分顯示了民進黨暴力的本質。相對的,陳會長在離台前表現泱泱大度、進退得宜,令人感動,想必會對於反對的聲浪產生一些化解作用。這猶如慈母面對逆子,還需更大的耐心與愛心來曉以大義,同時還需軟硬兼施,剛柔並濟,始能克盡其功。但遺憾的是,此次有關毒奶賠償事宜並未交代清楚,尤其此次共有十位大陸銀行行長隨行,也並未透露對台利多,否則必可降低抗議的力度。
依據陸委會的民調顯示,約有60%的民眾支持陳江會與四項協議,民進黨只有激情抗議,但理性告知不得反對協議,因而形成此次抗議行動的盲點與矛盾,只對人而不對事,激情超越理性,在事後清醒時,想必不少支持者會後悔。這次簽訂的協議,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政府應當大力宣傳,以便為下一次的會商做好準備,如此兩岸良性互動,必可達成既定目標。◆
社論
國際視野
國際金融危機
兩岸關係
檢討教改
保釣協會
台灣歷史
海峽短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