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看見不一樣的林家》有感
林啟洋
讀《看見不一樣的林家》有感
林啟洋
七月十四日《聯合報》「名人堂」刊登平路的《看見不一樣的霧峰林家》一文,讀後,給身為林家人的我有著不吐不快的心境。
首先,大陸央視在六年前的黃金時段一再重播的霧峰林家歷史故事《滄海百年》(非「百年滄海」)之所以會有高收視率應該是大陸影視劇中首次以台灣本土歷史為核心且又涉及兩岸的題材關係,加上有其感人肺腑的可看性才會一播再播。若說它有「內容卻處處統戰的鑿痕」,那麼,至今為止,台灣地區未見「滄海百年」公開播出的狀況下,是不是反而變成台灣對彼岸的「統戰」了呢?這出演繹1746年到1895年間的霧峰林家歷史故事,充其量,僅表明了與其他早年從中土移民台灣的其他家族一樣,是經過冒險犯難、披荊斬棘、才得以求生求榮、立足於台灣的。霧峰林家在台期間,開始參與政治的時機還是在渡台祖延繁後代百年之後的事。區區一個家族的奮鬥史動輒被冠以「統戰」政治術語,舉世之間也只有台灣一群「反共」急先鋒才樂於說這些老掉牙的政治八股。據瞭解,《滄海百年》台灣地區的播放權是被扁政權下的某電視台指使關係影藝公司以高價買下後,封殺起來蓄意不放的。平路不問前朝為什麼封殺台灣歷史,卻反過來對至今為止尚不清不楚什麼是「滄海百年」的台灣老百姓說三道四,這不會是太無的放矢了?
早在二十五年前我也正好在北京經商時,與在京的霧峰林家子弟就曾聚議過拍部「霧峰林家史」影劇的事。當時還在二姨林岡(本名林雙盼)主導下簽訂了「意向書」。由於當時兩岸的敵對狀況尚未緩和,以及兩岸的合作條件未成熟,也就擱置下來了。到了千禧年左右,才又由在北京的霧峰林家後人林為民重新提起,在其朋友鄢剛為製作人連同台灣的林家親友共同出資下,結合兩岸影藝人員的協作終於付之實現。並不是「大陸重金」所拍的什麼「統戰」片。台灣的分裂主義者心虛,不敢面對歷史,想以掩耳盜鈴的方式搞「台獨」、「獨台」,所以才會對事關兩岸的歷史神經敏感,處處疑神疑鬼。
再說,霧峰林家也與大多數台灣家族一樣是身處「兩岸地緣相近,血緣相連」,都可說是「兩岸融合象徵」的族群。只有心存僥倖、數典忘祖、認賊作父亦不以為恥的人才會把「中土意識」和「本土意識」敵對相向。林文察一支不用說,林獻堂一族也一樣是中國心、祖國情、愛台灣的愛國主義者,要不然怎會招來日本浪人摑耳光的「祖國事件」?又那來「台灣光復致敬團」的「祭黃帝陵」未果之行﹖光復初期,他熱情的接待國府代表蔣介石,也在政治溝通上作過最大的努力,最後是因為蔣介石政權在台政策的不得民心和血腥的白色恐怖政策嚇壞了一向溫文儒雅的他,才隱居日本,這與他的一生勇於「文化」抗日是不相牴觸的,因為日帝已戰敗向白色祖國投降了。白色祖國兇惡如豺狼,對紅色祖國資訊闕如,也驚且怕的他,不放逐自己到生活上已習以為常的日本,又如何是好?他的堂孫侄林正亨於五○年代白色恐怖中,被蔣介石槍斃於青年公園堤外的馬場町,這是林獻堂對蔣介石絕望的開始。他的口號:「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是針對握有槍桿子的日寇說的,也是針對日帝說的台灣人「主體意識」,夠勇敢的了!請不要再移花接木把林獻堂的赤子之心斷章取義,硬生生地扯上「分離主義者」關係。林獻堂這些思想都是受1911年來台訪問的梁啟超先生所影響的:「祖國在三、四十年內斷然沒有能力解決台灣問題,對日本不要再做無謂的犧牲(武鬥)」而發的。果然,三十多年後,應驗了梁任公的預言,祖國收復了台灣,台灣光復了!一向具有中國心、祖國情、愛台灣的他,怎能不喜形於色?
平路寫對了霧峰林家一件事,「但凡與現實政治打交道,就充滿既愛且憎的曲折,家族命運起落頻仍不說,置身其中者莫不鱗傷遍體。」我最能感同身受此一話語。這也是霧峰林家列祖列宗大義凜然的基因所導致的,我等甘之如飴。
2010.7.22◆
社論
西太平洋風雲
後ECFA的建議與反應
保釣40年的反思
高中歷史與國語文課綱
兩岸關係
龍應台的中國夢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