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台事件後的中日關係與國際效應

蔡增家
(政大國關中心亞太所所長)


一、中日關係的三個首次

要觀察這次釣魚台事件對中日關係的影響,要先看這次釣魚台事件對中日關係的衝擊。這次釣魚台事件對當前中日關係產生三種首次:中日關係首次出現的領土爭議、中日關係首次出現經濟手段解決政治問題、中日關係首次出現政治凌駕法律。

從1972年以來的中日關係總是擺盪在衝突與合作之間,但是主要爭議大多在過去的歷史問題,而中國在以中日友好關係為大局的前提下,對於釣魚台主權爭議抱持著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而這次釣魚台衝突是中日建交以來首次出現的領土爭議;其次在過去歷次的中日衝突爭議,大多是以政治手段為主要解決方式,例如2005年因歷史教科書爭議所引發的大規模中日關係緊張,最後也在透過高層對話的基礎下和平落幕,但是這次卻是由中國以禁止稀土出口為手段,成功迫使日本政府低頭,這讓日本警覺到中日之間已經出現不平衡的經濟依賴關係;最後日本政府過去解決漁權及主權爭議,大多以法律問題與政治問題脫鉤的方式來進行,例如台日漁權爭議問題,日本政府堅持依照日本國內法來加以解決,而這次日本琉球地方法院卻以「顧及中日關係」的政治理由釋放中國籍船長,這道法律界限一旦被突破而出現例外,將不利於今後日本政府處理釣魚台問題的爭議。

而針對這次中日釣魚台碰撞事件,日本輿論界出現三種不同的說法,首先是「試探說」,這個說法主要立論是民主黨上台之後,從鳩山至菅直人以來,對美日同盟政策的搖擺不定,而透過釣魚台衝突事件,可以經由美方的反應,來瞭解美日同盟的虛實;其次是「島鏈說」,這個說法的主要根據是中國海軍近年來頻頻出現南西海域,欲突破南西海域的第二島鏈防守線,將中國海軍力量從近海轉變遠洋海軍國家,而釣魚台衝突事件可以讓中國取得進入第二島鏈軍事力量的正當性;最後是「真偽說」,這個立論的根據是美國從今年天安艦件事件以來,積極重返亞洲,這從美國關注南海及東海問題可以觀察出來,而透過釣魚台衝突事件,可以測試出美國重返亞洲的真正意圖與介入能力。

二、釣魚台事件對日中的意涵

解讀這次的中日釣魚台衝突事件,可以從以下三個面向分析:

首先是釣魚台事件並非重點,南西海域問題才是主軸:從這次釣魚台事件日本與中國所顯現出的強硬立場,我們可以發現釣魚台領土爭議本身並非重點,中國與日本近期在南西海域軍事角力才是重點,中國潛艇及船艦近年在日本南西諸島不斷地出現,日本政府也針對中國海軍勢力擴張,研議將國家總體防衛部署從西北方轉向南西海域,並計劃在南西諸島部署自衛隊,由此可見,釣魚台事件只是中日兩國在南西海域軍事角力的前哨站。

其次是中日衝突不是問題,美中對抗才是主角:美國自從今年天安艦事件發生之後,接連地與韓國軍隊在黃海及日本海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尤其是在今年十一月,美國更要與日本在南西海域進行大規模的奪島軍事演習,在東南亞、南亞,美國更拉攏越南、結合印度,形成圍堵中國的「新北約」,這讓中國有如芒刺在背,而中國在這次釣魚台事件的強硬態度主要便是向美國表態,意圖突破美國對中國的軍事圍堵及封鎖。

最後是美國退居第二線,由日本獨自面對:美國在這次釣魚台事件的態度相當微妙,它改變過去對亞洲事務的干預者及參與者的角色,而是以仲裁者及協調者自居,將日本推向第一線去面對中國,日本過去的對中國政策一向是追隨美國的亞洲政策,而這次的釣魚台衝突事件,日本早已超越美國的東亞政策底線,直接與中國相互對抗,這是過去美中日三邊關係從未發生過的現象。

而這次的中日釣魚台衝突事件對中國最重要的意涵,便是中國過去長久以來所強調「和平崛起」幻滅了,中國在過去巧妙地利用美國關注於中東及反恐事務的同時,大舉擴張在亞洲及非洲的影響力,但是中國強調它的崛起是一項和平的崛起,絕不與他國進行任何的實質對抗,但是這次的釣魚台事件,中國強硬的利用經濟力量封鎖日本,並迫使日本政府屈服,這使得中國今後很難再向他國說明中國的崛起是一項和平崛起。

另外這次釣魚台衝突事件對日本的意涵,則是民主黨美中等距外交的失靈,民主黨去年上台之後所提出的「脫美入亞」政策下,積極與中國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這從日本民主黨政府派前伊籐忠商事顧問擔任日本駐中國大使,可以看出日本是想要從經濟及民間關係來強化對中國的實質關係,但是在這次的釣魚台事件發生之後,日本民間對於中國的觀感急劇惡化,反而更瞭解美日同盟對日本的重要性,這使得民主黨的美中等距外交徹底失敗。

三、釣魚台事件的國際效應:美國重返亞洲

美國的勢力重返亞洲,其實是有跡可循的。因為自從今年3月南北韓天安艦事件之後,美軍繼續維持在南韓基地的指揮權,讓美國順利拿到了返回亞洲的入場券;而在上個月的中日釣魚台衝突之後,美國再度穩固了美日同盟,這讓美國取得重返亞洲的正當性。也許美國並不想這麼早回到東亞,但是面對中國力量的崛起,周邊強權相互角力的迴旋與激盪,卻硬拉著美國回到亞洲,而美國歐巴馬政府只能順勢而上,它不但強化了日韓關係,更進一步拉攏越南與印度,形成「新北約」型態的自由與繁榮之弧。

有鑒於之前美軍深陷伊拉克及阿富汗泥淖的慘痛經驗,美國這次重返亞洲與過去事必躬親的型態是大不相同。美國的角色從過去的干預者、參與者,巧妙地轉變為協調者、仲裁者,而美軍勢力也順勢地退居到第二線,而不再站在最前線,這從南北韓的天安艦事件及中日的釣魚台衝突之後,美國分別與南韓及日本在黃海及東海舉行美韓、美日大型軍事演習,順勢將南韓、日本推向第一線去直接面對北韓及中國,便可以清楚地看出。而南北韓的關係越緊張,中日衝突的張力越大,美國仲裁及協調的迴旋空間自然也就越大。

而美國勢力重返亞洲,對崛起的中國會產生何種衝擊呢?從過去以來,在睦鄰外交的大旗下,中國對於周邊鄰國的領土爭議,一向是主張擱置主權、協商劃界、共同開發,這從1972年以來中國為了顧全中日友好大局,巧妙迴避釣魚台主權爭議可以驗證,因此過去中日兩國雖有歷史爭議、教科書爭議,但從未有領土爭議,但是這次中日釣魚台衝突,在美國圍堵政策的推波助瀾下,竟讓中日關係越過領土主權爭議的紅線,使得這次的釣魚台衝突事件,竟破壞了中國長期以來所主張的和諧外交及睦鄰外交,今後中國已經越來越難說明自己是和平崛起的大國了。

四、中日關係的未來展望

那麼在中日釣魚台衝突告一段落之後,今後中日關係的走向為何呢?首先是中日高層政治關係的修補,由日本菅直人首相在亞歐會議的空檔時與中國總理溫家寶會談,可以看出日本政府積極與中國高層進行對話,但是在雙方互信基礎仍然薄弱的情況下,中日兩國想要恢復過去的戰略互惠關係可能還需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其次是失衡經濟關係的轉向,日本從這次中國利用戰略經濟資源的手段,禁止稀土出口到日本方式,這讓日本驚覺到對中國的過度經濟依賴,今後日本將會分散對中國的進口,以導正中日失衡的經濟關係;最後是民間信賴關係的回復,從這次釣魚台事件衝突發生之後,日本民間對於中國的不信任感急遽攀升到80%,這讓民主黨上台之後強化中日民間交流的工作毀於一旦,今後日本如何重建日本民間對於中國的信賴感,將會是民主黨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