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五都選舉評議

楊志誠
(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


台灣民主政治的制度運行已歷經二十載有餘,有人批評,也有人肯定,如果從「建構主義」的角度來推論,這個體制似已建構完成而逐漸固定化了。簡單的說,制度的發展主軸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走向,選民的政治意識結構也達到某種程度的平衡;雖然是一種動態的平衡,除非發生改變社會利益結構的重大議題,選情的賽局模式應該不會有太大的變動。

這幾年來,台灣經過陳水扁貪瀆案件的衝擊之後,對於媒體資訊的信任程度快速遞減,媒體名嘴的煽情效應也逐漸失靈;選民結構的改變幅度將縮小。如此一來,也使得第三勢力的政治空間在選民結構的運行下被擠壓,一直要等到「革命」的形勢〔註:根據馬克思的理論,革命形勢的醞釀來自於生產方式(價值的產出動力)與生產關係結構(社會經濟結構)的失衡。以台灣的政治情勢來看,革命的路線可能有二個走向:統或獨。台灣正處於關鍵的十字路口,二條路線都在醞釀革命的能量。〕從醞釀轉為爆發狀態,該結構進行解構,新的形勢才會產生,重啟新一輪的「建構主義」程序。

基於上述的邏輯,台灣五都選舉的選局結構應該是很明顯了。除非發生改變社會利益結構的重大議題,否則南北二都的選情應該沒有那麼容易翻盤;楊秋興的攪局,以及郝龍斌處理新生高架橋和花博的失當,雖然難免會攪動選局既有的動態平衡,但基本上還是不會改變原來的結構。

惟一比較可能會有變動因素的都會區,應該是台中大都會區的選情。一來是地緣因素,台中縣地廣而且人口分散,素來不易掌握,不僅在人脈上有紅派和黑派之分,地緣上又有海線與山線之別;雖然胡志強可以穩穩掌握顏清標的支持,但其覆蓋面有多廣,似也不易掌握。

二來是胡志強的個人因素,健康情形與其九年執政的邏輯關係,民進黨根本不需炒作,選民有目共睹,而且更重要的是胡志強「大台中市」的屬性,很難改變台中縣選民的認知,進而獲得支持。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台中都會區行政中心的位址,已經規劃完成,另外處於台中市的許多都會建設也已明顯確立,只待胡志強當選,即可執行,台中縣民豈願意當未來都會區的二等公民?

最後,包括泛藍在內的大台中市選民是否都能接受一位已執政九年的市長,還來繼續執政四年或八年,不無疑義;套用一句最近常用的話,雖然不違法,但社會的觀感可能不會很好吧!

然而,自馬英九執政這二年多以來,真的沒有改變社會利益結構的重大議題嗎?當然有!不管馬政府怎麼解釋,台灣在這二年多的經濟困境也是讓人民感受很深的,其實至今大部分中產階級以下的老百姓還是沒有跳出陰霾。這種情境對國民黨的執政非常不利,不利到足以顛覆既有的結構平衡;八八水災只是劉兆玄下台的一個導火線而已,經濟的困頓才是主因。

儘管吳敦義上台後勵精圖治,政績依然乏善可陳,此時兩岸ECFA政策的推動就有如送來的「即時雨」,在積極行銷、全面宣導之下,激起一般民眾對ECFA景象的期盼心理,也因而在此選舉的重要時刻發揮了結構平衡的功能。

在所有候選人都提不出令人激賞的願景政見之下,ECFA協議的經濟願景無異就扮演了國民黨在五都選戰中黨提名人的共同政見,人民對此也逐漸有了認知及期盼,並因而產生了改變社會利益結構的預期效應。

毫無疑義地,ECFA協議確實提供了國民黨在五都選舉扳回頹勢的效益;民進黨本來想藉ECFA議題再度炒作統獨情結,終究生活的需求超越族群意識,在「識時務者為俊傑」的考量下,適時打住,以待時機。

平心而論,真正使一般台灣人民對 ECFA協議產生期盼心理的重要因素應該歸之於中國大陸方面持續提供實質的「讓利」。另一方面,民進黨也很清楚:ECFA要能真正產生效益,絕不是光憑一隻協議書,而是必須要有縝密的執行計畫才有可能。縱觀國民黨政府的執政歷史及人才,在短期之內絕不會有這種能耐,仍然需要靠中國大陸提供持續不斷的奶水,而評量未來世界的政經情勢,中國在資源運用上終究有其短絀之處;當然,中國方面的策略規劃是認定,無論如何,也要撐到2012年馬英九的連任,不過,「天助自助者」,合作需要靠制度的整合,才能產生持續的效益。

綜此而言,ECFA的政治效益是立基於台灣人民的期盼心理,一旦無法有效改善庶民大眾生活,勢將形成一個顛覆既有結構平衡的革命力量;所以,ECFA的政治效益應該只有一次機會。也因為如此,蘇貞昌及蔡英文都打了如意算盤:不戀戰,以退為進,準備2012再戰。這種候選人的選戰心理剛好也提高了國民黨在北部都會區的勝算機會。

過去以來,國民黨與對手的交戰常常只看到戰役,而缺乏戰局的整體視野;希望這次是例外,但從具體的施政來看,仍不免令泛藍選民擔心。馬政府為了選舉考量及粉飾太平,對人民宣告,台灣已創造了8.24%的經濟成長率。既然有這麼高的經濟成長,那麼為什麼最低工資不能調升10%呢?最少也應該相對調升8.24%吧!以8.24%GDP的成長值難道付不起10%的最低工資?難道國民黨的執政是完全傾向極少數資本家的利益維護,而不顧及廣大群眾的生活嗎?如果真為選局考量,社會勞動者的人數難道會比資本家少?

馬蕭當選總統當天,立即與台灣七大企業鉅子合照,無意中已對台灣人民展示,未來馬政府的執政將被極少數的大企業資本家所綁票,這是古今中外所有領袖都會避諱的,美國總統當選人會公然與金主照相?中國領導人會不避諱地公開與中國富豪把手言歡?這張政商聯合執政的照片將會留下歷史見證。事實證明,馬政府一再宣示效忠於中華民國,那麼為何國慶日不補假,就算建國100週年的開國紀念日也不補假,為何?資本家決策也!由於台灣企業界的利潤主要來自於海外市場,他們只在乎生產,於是將極盡所能剝削勞工。如果從決策結果來看,馬政府的執政是否被金主所綁架了呢?

另外,經建會主委以一位經濟專業的身份,竟然風塵僕僕遠赴高雄宣佈:8.24%的經濟成長率大部分來自內需。既然台灣內需市場有這麼大能量,那麼我們就算採取鎖國政策,關起門來搞經濟,應該也可以生存和發展,為什麼我們還需要與中國大陸簽ECFA呢?不是多此一舉而且還要冒過度依賴的風險嗎?或許經建會有更深邃的道理,不過,老百姓的邏輯和感受可能沒有那麼深入吧!

如果不是台灣人民對ECFA有很大的期盼性,這次的五都選舉,國民黨可能會敗得很慘;從這個角度講,中共還是很可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