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

解讀蔡英文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


二月二十三日,「新境界文教基金會」揭牌,蔡英文以董事長的身份發表講話,提出了「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兩岸政策論述。各方反應不一,有的認為「溫和理性」,有的認為「了無新意」,甚至引起台獨基本教義派的不以為然,呂秀蓮則說:「這八個字,太有學問,太深奧了,我一直還搞不懂她的意思。」(《中國時報》2011-02-24)

為了避免斷章取義,特將其述及兩岸政策的原文摘錄如次(見民進黨網站):

「台海的現狀,是國際權力結構與東亞近代歷史演變的結果,所以我們必須要把台灣放在國際的結構當中,把政策思考著眼在未來關係的建構,才能拉出必要的戰略縱深。

首先,民進黨站在穩定亞太區域安全的出發點,我們理解並認同,維持台灣對中國關係穩定與和平的重要性,這是台灣對國際社會的責任。

其次,兩岸的議題並不只是台灣與中國雙方的問題,需要考慮全球與區域戰略的平衡,所以我們必須和亞洲各國一起,共同面對中國的崛起。

最後,台灣不能只從雙邊的基礎上發展兩岸交流,尤其是在經貿交流上,台灣應該以國際多邊體系,做為與中國互動的架構,才不會像馬政府現在一樣,陷入中國設定的框框裡,甚至於以政治退讓交換經濟利益。

政治的退讓,會模糊台灣的主權地位。最近我們與菲律賓之間的摩擦,也正是因此而起。當我們自己都無法清楚定義自己,又如何要求別人認識我們、支持我們的主權?

針對台灣與中國的發展,國民黨走的是『和而要統』、『和而必統』的路線,因為馬政府執政三年,不論在經濟、政治、外交施政上,都是以中國認同、中國價值為核心。民進黨主張台灣發展與中國的關係,應從台灣認同出發,以台灣價值為核心,兩岸必須維持『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關係。這個『和』,就是和平發展的『和』。

台灣與中國彼此不同,在歷史記憶、信仰價值、政治制度、社會認同方面都不一樣;但台灣與中國,有共同的責任和利益,就是追求和平穩定的關係,掌握繁榮發展的契機;這就是兩岸『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真義所在。」

我們同意「台海的現狀,是國際權力結構與東亞近代歷史演變的結果」。但這只是「外因」,只有「外因」不能是構成事物存在的充分條件,事物的存在必有其「外因」外,還有「內因」。而且「外因」必須透過「內因」才能作用。

所以,我們與蔡英文不同,而一向認為「台海的現狀」,是「戰後國際冷戰和中國內戰所形成的」。蔡英文的論述顯然在哲學上和方法論上有其片面性的不足,因此,整個論述脫離現實或事實,而落入片面主觀,缺乏客觀性和完整性,且缺乏台灣的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故而,也達不到她所要求的「可實踐性」、「對話性」和「未來性」的目的。

蔡英文說:「民進黨站在穩定亞太區域安全的出發點」,「需要考慮全球與區域戰略的平衡,所以我們必須和亞洲各國一起,共同面對中國的崛起」。

在馬英九當選總統推行兩岸和解政策之前,國際軍事家評估全球戰爭危險度最高的三個地區,亞太區域居二,即朝鮮半島和台灣海峽。馬英九就任後,台海戰爭危機已下降至幾乎等於零。如果是「民進黨站在穩定亞太區域安全的出發點」,應支持馬英九的兩岸和解政策才是,何以蔡英文要反對馬英九的兩岸和解政策?

姑不論民進黨,蔡英文真的是「站在穩定亞太區域安全的出發點」嗎?在李登輝時期,蔡英文主導的「兩國論」;和陳水扁時期,蔡英文主導否認「九二共識」,是「穩定亞太區域安全」,還是破壞「亞太區域安全」呢?或者是蔡英文有所悔悟「覺今是而昨非」呢?

所以,我們認為「民進黨站在穩定亞太區域安全的出發點」,這是蔡英文的謊言。至少,在蔡英文沒有公開承認「昨非」之前,蔡英文的說法是沒有可信任的理由。

其實,我們認為蔡英文的重點當在「兩岸議題並不只是台灣與中國雙方的問題,需要考慮全球與區域戰略的平衡」。

蔡英文所說的「區域」當指「亞太區域」。「戰略」是要實現國家意志的,要將自己的國家意志實現於「全球與(亞太)區域」的方略謂之「全球與(亞太)區域戰略」,放眼全球,除了美國外,還有其他國家嗎?今天美國之能自居全球的領導,可以出兵阿富汗、伊拉克,到中國南海、黃海軍演,可以逼令埃及的穆巴拉克下台,利比亞的格達費不下台,就可以「不排除出兵」,這有「全球與(亞太)區域戰略的平衡」嗎?後冷戰以來,全球戰略向來是美國獨霸,若有「平衡」,美國能為所欲為嗎?

所以,我們解讀蔡英文的「需要考慮全球與區域戰略的平衡」當是要維護美國在全球和亞太區域的霸權主義。其實和呂秀蓮反對馬政府的兩岸和解政策的理由是一樣的,「使得美國遏制中國在海上戰略的擴張,不得不修補戰略破洞了。」(《中國時報》202011-03-14)若是為了維護台海安全和亞太區域安全,兩岸議題只是「台灣與中國雙方的問題」足矣。台海安全難道不是台灣安全最大的利益嗎?但為了維護美國霸權主義,蔡英文就可以「兩岸議題並不只是台灣與中國的問題」,試問蔡英文的「台灣優先」、「台灣主體性」何在?

至於「我們必須和亞洲各國一起,共同面對中國的崛起」,蔡英文恐怕也只會落得失望。

由於世界金融海嘯,歐巴馬一上台,希拉蕊即迫不及待的前往北京「同舟共濟」,接著歐巴馬訪華。美國經濟陷入金融海嘯,欲迫使中國人民幣升值未逞,又要「重回東亞」,然後在南海、黃海軍演示威。軍演示威未能得逞,又邀胡錦濤訪問美國,在胡錦濤訪美前四天,一月十四日,希拉蕊發表長篇演講《中美關係的將來》,一面駁斥「中國威脅論」、「中美零和論」,一方面是呼籲中美當「同舟共濟」、「歡迎中國崛起」,並以最高規格接待胡錦濤的訪問。

但是,三月二日,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聽證上,希拉蕊又換了一副面孔,談到中國威脅論及美國面臨的危機。揚言:「如果美國的影響不復存在,世界上不缺乏去填補這一空缺的人。」「如果有人想在這些問題上立場軟弱,那麼將會影響到我們作為世界領袖的地位,影響到我們與中國的競爭,與伊朗的競爭,那是錯誤的。」(《中評社》2011-03-07,王名舟文)

美國面對「中國崛起」的態度高高低低,軟硬兼施,挑撥東協各國也未能得逞,目前只拉攏了日本和韓國,日、韓基於大陸市場的考慮,能長期與大陸作政治抗衡嗎?一旦日本再出現「脫美入亞」的鳩山政府,或韓國再出現「陽光政策」的金大中、盧武鉉政府,美國「重回東亞」的新冷戰C型包圍圈能不落空嗎?蔡英文又要和那個「亞洲各國一起,共同面對中國的崛起」呢?

東協各國多不接受美國挑撥「以國際多邊體系」與中國談判,而願意繼續與大陸「雙邊談判」,試問蔡英文又如何「以國際多邊體系,做為與中國互動的架構」呢?

再說,蔡英文的兩岸關係要「穩定亞太區域安全」,「要考慮全球與區域戰略的平衡」,「應該以國際多邊體系,做為與中國互動的架構」。但蔡英文口口聲聲的「全球」、「國際」和「亞太區域」的代表人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司徒文,在海基會成立二十週年學術研討會上發表講話,據報導稱:

「司徒文說:美國不會因兩岸關係改善而緊張,或是被排除在外,兩岸發展符合人民的意願,也是美國一直堅持的原則和立場,兩岸關係的改善,不但有利於美國,也有利於東亞區域穩定,與中東和朝鮮半島的情勢相較,穩定和平的台灣海峽堪稱『上帝恩賜』(God Send)。

「司徒文表示,美國對歡迎兩岸以和平方式解決彼此歧見,他說台灣與大陸的關係進展是驚人的,海基會與海協會過去三年簽訂了15項協議,項目包羅萬象,最受矚目的是ECFA,這是兩岸迄今簽署的最大的協議,而且在今年已生效,這將為兩岸人民帶來財富與機會。」(《聯合報》2011-03-09)

如果馬英九的兩岸和解政策不能是蔡英文的「全球」「國際」和亞太地區的「安全」和「平衡」的話,司徒文會說是「上帝恩賜」嗎?當然這只是在美國能控制之內的兩岸關係的改善。

司徒文所說的「上帝恩賜」,竟是蔡英文所說的「像馬政府一樣陷入中國設定的框框,甚至於以政治退讓交換經濟利益」,「國民黨走的是『和而要統』,『和而必統』的路線」。

民進黨蔡英文不是滿口「全球」、「國際」和「普世價值」嗎?美國的司徒文不就是民進黨蔡英文的「普世價值」的代表嗎?怎樣蔡英文的「中國設定的框框」和「政治退讓」,竟是司徒文的「上帝恩賜」呢?

蔡英文所說的「政治退讓」和「中國設定的框框」當指「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罷。台灣是一九四五年就歸還中華民國的,中華民國憲法是一九四七年在南京公佈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九四九年才成立的。蔡英文故意混淆中國與中共,難道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憲法不是「一個中國」或「一個中國」的憲法嗎?蔡英文說「陷入中國設定的框框裡」,這個「中國」又該是中華民國先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那也就是說馬政府「陷入中華民國設定的框框裡」才是。難道馬政府可以和李、扁一樣,或蔡英文要步李、扁後塵,可以無法無天,不接受中華民國憲法的框框嗎?

中華民國已為大多數國家所不承認,尤其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九二共識」雖是「一個中國」原則,但卻可是「各自表述」的。美國也不承認中華民國,但卻可以有民間交流,也不能不讓中華民國自我表述為「主權獨立國家」。「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馬政府又作了什麼「政治退讓」呢?又陷入了誰「設定的框框裡」呢?

不但中華民國憲法是「一個中國」,並且憲法增修條文的前言即稱:「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沒有「統一後」,又何來「統一前」,可見未來國家的統一是憲法的目標,只是沒有明文國家統一的時間和方式。我們或可稱之為「終極統一論」。

中華民國政府能不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嗎?遵守憲法的兩岸關係政策能不是「和而要統」、「和而必統」的嗎?蔡英文指責馬政府「和而要統」、「和而必統」,那是指責馬政府太堅持「遵守憲法」而已。遵守憲法「會模糊台灣的主權地位」,就「我們自己都無法清楚定義自己」,難道沒有憲法,蔡英文就可以不「模糊台灣的主權地位」嗎?但沒有憲法,何來國家;沒有國家,何來主權?沒有憲法而有主權,這是蔡英文對民主憲政的天方夜譚。

蔡英文還指責,馬政府「都是以中國認同、中國價值為核心」。這又是蔡英文混淆中共與中國,而進行概念走私的伎倆。中華民國憲法就是(一個)中國憲法,雖後來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現,但在「一中各表」下,馬政府已多次聲明「中國」就是中華民國。所以,「中國認同、中國價值」即「中華民國認同、中華民國價值」,中華民國政府的施政,難道不應該「中華民國認同、中華民國價值」嗎?

不能「中國認同、中國價值」,蔡英文所主張的則是「民進黨發展與中國的關係,應從台灣認同出發,以台灣價值為核心,兩岸必須維持『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關係。這個『和』,就是和平發展的『和』。」

蔡英文,又是使用混淆「台獨」和「台灣」的伎倆進行概念轉移。或者,蔡英文本來就頭腦簡單到以為「台灣」即「台獨」。

自我歸屬感的「台灣認同」至少有三種,一是戶籍認同,二是省籍認同,三是國籍認同。「中國認同」是國籍認同,但台灣從來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所以,「台灣認同」不能是國籍認同,只能是戶籍認同和省籍認同。顯然,蔡英文的「台灣認同」等同了「台獨認同」,而是國籍認同。

所以,蔡英文的「和而不同」是指「中國」與「台灣國」的「不同」而和平。「和而求同」是指在「中國」與「台灣國」的和平下,共「同」於維護「全球與區域戰略和平」,即共同維護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戰略利益,亦即「以台制中」。因此,她才會批評馬政府「政治的退讓,會模糊台灣的主權地位」。

「兩國論」和「一邊一國」,該不是「模糊台灣的主權地位」罷,但在蔡英文主導的李扁時期兩岸政策,帶來了「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嗎?

她還說,「台灣與中國,有共同的責任和利益,就是追求和平穩定的關係,掌握繁榮發展的契機;這就是兩岸『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真義所在。」馬政府的兩岸和解政策,已造成了六十年來兩岸第一次出現了「和平穩定的關係」,現在要追求的當是兩岸「和平穩定的關係」的鞏固,和實現中華民國憲法的「國家統一」目標。

蔡英文真的是要「追求和平穩定的關係」嗎?ECFA不是「追求和平穩定的關係」嗎?為什麼蔡英文不遺餘力的反對?台灣從來不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要突出「台灣的主權地位」,是「追求和平穩定的關係」,還是破壞現有「和平穩定的關係」呢?

目前馬政府的兩岸和解政策是基礎於中華民國憲法和「九二共識」的,而蔡英文的全篇講稿不及中華民國憲法和「九二共識」一辭,抹煞了中華民國憲法和「九二共識」,還有今天台灣中華民國的主體性嗎?那當是以台灣國破壞中華民國現狀,打造新國家的工程,但能「追求和平穩定的關係」嗎?如果能,為什麼有二十年李扁時期兩岸關係的惡化和動盪不安幾乎兵戎相見呢?

所以,總統府新聞稿回應蔡英文說:「避談中華民國憲法與『九二共識』,她就不可能務實因應台灣所遭遇的挑戰。」(《旺報》202011-02-24)不論藍、綠、紅,那些誤認為蔡英文「溫和理性」了,「向政府政策靠攏」了,都是和誤認「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有所不同一樣。

最後,我們也想奉勸蔡英文幾句話,想要依靠美國霸權主義打壓中國和平崛起而實現台獨,不但不符合台灣人民利益,而且也愈來愈不可能。尤其在ECFA簽訂後,兩岸共同市場即將形成,台灣農漁產品的市場也轉向大陸,台灣人民會同意民進黨以台獨破壞台灣經濟的發展前途嗎?李扁二十年,在蔡英文主導下,老早已經說明了台獨是「向不可能挑戰」和「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蔡英文不要再妄想「全球與區域戰略的平衡」了,老老實實回歸民主憲政,回歸台灣認同、台灣價值,就是回歸中華民國認同和台灣人民利益的價值,在朝遵守憲法,在野忠於憲法,最後,恢復台灣人民也擁有大陸的領土主權,恢復台灣人民也是中國主人翁的地位。這才是台灣人民的前途之所在,民進黨的前途也自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