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日本大地震會是個分水嶺嗎?

李中邦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總編輯)


世上的許多事情、趨向都是連續、綿延著的,但有時候也會因偶發的大事,導引出轉折。台北時間3月11日下午1點46分,發生在日本東北外海9級的大地震(以下稱東日本大地震),對日本、對中國及海峽這邊的台灣乃至美國,彼此前後的互動會不會震出新的方向?值得觀察。

窺伺中國有無「革命」徵兆

大地震之前,從去年12月中旬由突尼西亞開始,約旦、阿爾及利亞、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利比亞、巴林、葉門都有抗議物價飆漲、要求民主、反政府、反貪污等不同理由的抗議示威活動,突尼西亞1月14日變天,總統班阿里逃往海外,埃及總統穆巴拉克2月11日下台,全球焦點在看北非、中東所謂「茉莉花革命」之際,日本則「斜眼」注視著是否可能也在中國大陸點燃火苗,其媒體採訪大陸異議人士、介紹網路串聯,臉書、推特的作用,藏族地區哪裡有示威抗議活動等等,頻率非常高。

譬如:第一大報《讀賣新聞》1月30日報導,中國「胡錦濤政府對埃及的反政府抗議活動敏感。擔心物價上漲等民眾的不滿正在升高,國內民主化的訴求,恐怕會波及批評一黨獨裁」。大陸「嚴格管制網路消息……」。2月24日引美國新聞網「博訊」謂大陸18個城市27日會有反政府集會,正在透過網路呼籲參加;又引用美國「自由亞洲廣播」22日的消息說,大陸四川藏族自治區有300名藏人抗議當地政府政策的活動。

因為網路流傳2月20日、2月27日連續兩個星期(週日)在大陸18個城市會有抗議活動,2月28日報導北京有大量警力在王府井戒備……。篇幅有時比北非、中東情勢還多。那個時候,北非、中東的「革命」若未燒到向日本供應原油的國家,日媒報得都不很大,反倒是時時想著「下一個是中國嗎?」「對中國有何影響?」類似「中國圍堵示威抗議」的標題多多。

日裔美籍學者法蘭西斯‧福山受訪時表示,大陸「對政府不滿的聲音很多,貧富差距亦很嚴重,不過,(中國也)達成任何阿拉伯國家都做不到的經濟成長。但長期來看,還是需要民主」。

日本是什麼居心?

日本一些分析、評論皆認為「北非、中東的革命不會波及中國」。理由是:大陸政府就北非、中東情勢進行新聞管制,而且在做工作——國家主席胡錦濤的8項提案是個軟硬兼施的折衷案,著眼在「強化社會管理」,亦即「強化管理網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月24、25日連續兩天在北京與上訪民眾面談,表示「各位的問題必須得到解決」,與勞工、農民工、醫療人員座談,說「中南海的正門永遠是開著的」,大大展現了「親民、愛民」形象。公佈這則新聞選在穆巴拉克下台後兩天的2月13日。……

又說,天安門事件後,共黨領導階層記取教訓,提高文化水準,消除人口集中城市居民的不滿,大幅提高知識階級、官員、軍人的待遇。……大多數中國人現實的感覺不錯,即使多所不滿,只要生活確實得到改善,就不會反政府。今日的都市居民,因為反黨會失去更多。

但解讀到最後總是會補說:(中國)有45,000萬網民、7億支手機,1億個部落格,中國版的推特「微博」越來越盛行發達,網路已成為大陸民眾生活、經濟的一部分。……而「網路時代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的」。語意裡,常不經意地流露出想看中國大陸出亂子、起革命的好戲。在在以歐美的價值觀和體制立場,對中國的內政指指點點。

日本媒體、評論老是盯看大陸這些事情,是真的希望中國政體變革成跟歐美一樣,還是暗地冀望中國動亂、分裂而破壞崛起?日本自己心裡明白。

美國賣力卻也讓日本受窘

連續數個月窺探中國會不會掀亂的注意力,3月11日發生東日本大地震之後嘎然而止。該場地震使日本等於同時遭受地震、海嘯、核電廠輻射污染的多重災害打擊。

美國和日本有《安保條約》結成的軍事同盟,美軍和自衛隊的共同行動,協助救災,兩天後的3月13日正式展開。這是因日本國內災害,美軍和自衛隊首次大規模共同行動。聲勢最壯的是雷根號航空母艦艦隊8艘軍艦開往日本東北外海搜索、搜救、向災區運送食物。駐沖繩(琉球)海軍陸戰隊也往災區。駐日美軍司令費德甚至說「考慮軍事人員全部投入支援」。

美日從前年就搬遷沖繩普天間基地出現問題之後,至今雙方心結尚未完全彌平,日前又發生美國國務院負責日本事務的日本處處長凱文.梅爾批評日本人、沖繩人(梅爾後遭撤換),以及日本前首相鳩山說放棄普天間搬遷到縣外,是給美國海軍陸戰隊嚇阻力「方便」的兩個小風波。這下子日本正好利用大震災再跟美軍密切合作,訴求強化同盟。

當福島核電廠出現爆炸、火災危機時,美軍橫田基地和橫須賀基地提供兩輛具有強力噴水功能的消防車給經營管理福島核電廠的東京電力,還有高性能幫浦、高壓水管,可保護身體的核、生物(細菌)、化學防護衣服150套。美國國防部3月17日派出美軍處理核污染專家9人小組(原負責關於化學、生物、輻射、核物質之類恐怖活動的現場受害調查),協助日本因應核輻射洩漏,這是美軍首次直接涉入福島事故。接著繼續籌備派出輻射受害管理專業部隊450人。美國空軍之前用來監視北韓核武活動的無人偵察機「全球之鷹」及U2高空偵察機皆陸續要投入受災地區的監視、調查。

美國、美軍這次是大力出手幫忙,但也有不少動作,諸如:協助救災的雷根號航空母艦艦隊8艘軍艦一發現有出勤人員受核輻射污染,立刻遠遠撤離;美國政府要求日本政府提供福島核電廠的詳細數據(亦即不太相信日本發佈的資訊);勸告在日本的美國人民要撤退到距福島80公里以外的地區(日本政府說30公里);撤退外交人員和美軍的眷屬到台灣等地,這些都甚讓日本難堪。

兩岸救災不落人後

至於海峽兩岸的作為,3月12日台灣外交部即宣佈捐出1億台幣,由民間募集到472噸的各式救援物資,陸續送到日本。台灣的救援隊3月14日趕赴日本。3月18日晚間,台灣紅十字會等單位舉辦「相信希望」募款晚會,馬英九總統夫婦及朝野政治人物熱烈參與,募得78,850餘萬元台幣(約21億日圓)。可是,日本第一大報《讀賣新聞》一字未提,《產經新聞》、《朝日新聞》僅有不太明顯的寥寥數行。到3月24日為止,台灣共捐出18億多元台幣,幫助日本賑災,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個人就捐了36,380萬元(10億日圓)。

大陸方面,數家報紙媒體3月12日率先表示對日本地震後,日本人保持的冷靜、秩序表示敬佩,引起全世界都注意到日本國民的此一特質。過去,日本總覺得中國人只會「反日」,他們不瞭解,那是因為日本右派否認侵略歷史、參拜靖國等觸發了歷史情結,其實,中國人也會欣賞日本人認真的一面。

3月13日中午,距離地震時間不到48小時,大陸的國際救援隊即抵達東京。3月16日《環球時報》刊出包括被日本視為「對日強硬派」的百位學者,發表《讓我們向日本伸出溫暖的手——100名中國學者的倡議書》,呼籲大陸各界協助日本賑災。基於日本重災區缺乏油料,車輛等都無法動,17日大陸政府宣佈無償援助汽油1萬噸、重油1萬噸,及總價3,000萬人民幣的帳篷、毛巾、緊急用手電筒等。

核威脅在日本國內

不過,這次地震,即使台海兩岸乃至世界各國重新檢視核能發電的安全問題,也引起人們注意日本的核能與核武到底有什麼玄機?畢竟日本地狹人稠,面積約378,000平方公里,卻有55座核電機組,核能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28.9%,比率相當高,那麼,如此多的核廢料使用後怎麼處理?由於過去日本政治人物和媒體偶有與發展核武的談話,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地震前的3月7日還放言鼓動日本應製造核武,以對付中國、俄國和北韓。賑災之餘,日本是不是應該向國外說明、釋疑呢?

過去十多年來,日本對向日本投過兩顆原子彈的美國研發、部署核武裝聾作啞,卻不停嚷嚷北韓研發核武是最大的威脅,並暗批中國大陸擁有核武。未料,一場強震、海嘯才發覺,此前大聲宣揚的北韓核武威脅尚未傷到日本毫毛,日本本身的核電廠倒是搞得日本、鄰國、盟國甚至全球人心惶惶。

震災能否促使日本轉向?

比較清代義和團之亂時,日本參加「八國聯軍」,在中國攫取賠款、利權;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趁歐洲戰場方酣,列強無力東顧,竊奪德國在華權益;1930年代初,經濟大蕭條衝擊全球,歐美列強忙著解決內部的問題,無暇他顧,1931年日本軍國主義者就發動「918事變」,佔領滿洲(中國東北)。這次日本蒙受多重災難創傷,中國大陸及台灣非但沒有乘人之危,拿回被日本侵佔的釣魚台,反而不計任何歷史前嫌,迅速伸出援手,這可否促使日本未來真誠地面對歷史、面對鄰國?可否促使日本未來別在攪弄兩岸關係?

這確實是日後值得細細觀察的課題,只是初步來看,頗令人失望。因為台灣著名評論家南方朔3月15日在《中國時報》有一篇「武士道精神 讓日本不被災難擊倒」讚揚日本民眾應對災難的表現。然而,日本《產經新聞》駐台記者在介紹該文時,竟不忘炒作背景一番:「《中國時報》是親中派報紙,南方朔也是堅決主張保釣者,這樣的媒體、評論家這次也都聲援日本」;「在台灣,一般來說,戰前就居住在台灣的台灣人親日,戰後從中國大陸來的外省人對日本較嚴厲」,「南方朔正是後者的代表評論家」。

對台灣就日本大地震評論的評論,也用「親日親中」二分法識別!南方朔恐怕沒有想到,武士道精神亦可能使日本分化台灣、分割兩岸的企圖,也不因震災化解或稍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