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談中山黃埔兩岸情「風波」有感
許歷農
(前總政戰部主任)


真的沒有想到,在同學聯誼性座談會上的一席「不會影響政局,對兩岸關係也未必發生什麼作用」的家常話,竟引出震驚馬總統的偌大風波,有些驚奇,更感到非常遺憾!真的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既然風波已起,我就趁便說一說根苗。坦白說,我個人從來就是主張國家統一的,我確實在座談會上說「統一是兩岸共同追求的目標,當年大陸要武力解放台灣,和平解放台灣,武力也好,和平也好,為的是追求國家統一;台灣要反攻大陸,光復大陸國土,特別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同樣為的是追求國家統一,如今初現和平統一曙光,就不該瞻前顧後,猶豫不決」。

統一是基於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款,為民族國家利益,社稷百姓福祉的主張。其實,從民國八十年(1991年)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之後,兩岸之間,本來就不應再是敵對關係,再有敵視情結,照道理說,對等、互利、雙贏的統一,早該搬上檯面,作理性的討論了,為什麼二十多年遲遲未能實現呢?顯然受到三十多年前 「反共教育」 的影響。

當年為反對、反制中國大陸,實行並傳播共產主義制度下的諸多措施和作為,實施「反共教育」,如今社會大眾,仍相當程度的受著當年這個教育的影響。其實中國大陸自鄧小平先生領導「改革開放」以後,實行的已不再是共產主義,鄧小平曾說:「……走自己的路,不以書本做教條,不照搬外國模式,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什麼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三十多年事實證明,很多貼近三民主義,甚至就是三民主義,我們不是主張「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嗎?如果我們爭的,只是福國利民的制度,而不是權力,現在就已接近完成了。

這就是「我」當時的說法和想法,我從來沒有「忘記我是誰」,我是現年九十三歲,退休將近二十年,無任何公職的一介平民,沒有任何包袱,任何情結,不會再追求名位、利益,只想在「撒手人寰」之前,把我從「抗戰」、「戡亂」、「保衛台灣(台海)」諸多戰役中的體會,以及連續觀察六位總統的領導作風與國家政策所得到一些心得,貢獻給台灣同胞和中華民族。我確實知道「我明天會更老」,但是我虔誠期盼我生活六十多年的台灣和台灣鄉親「明天會更好」!

幾十年的體會和心得總結,我一貫堅持並多次公開主張的統一,就是「在不變動台灣現況(維持現狀)的原則下,兩岸共有(尊嚴、對等)一個中國,軍事、經濟相互支援,政治、外交共同參與。」這是我們台灣保持穩定、安定、安全、永續繁榮發展的唯一途徑,最佳選擇。經國先生曾說:「時代在變,潮流在變,環境也在變」,我們必須面對現實,不再墨守成規,大步邁向互利雙贏的國家統一。

附帶一提,台灣社會,無分朝野,都是一切為選舉的思維,而常把「民調」視為趨勢的指標,馬政府近年民調,諸多分項中,得分最高的總是「兩岸關係」,當下加強兩岸交流,改善兩岸關係,肯定對馬政府加分,千萬不要誤判,要提高警覺,預防誤導!

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先生曾說:「對國家擔心、憂心、不死心」。以上談話正是我「不死心」的肺腑之言,願人神共鑒!

2011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