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應中止敵對聯手守土

毛鑄倫


由台北《聯合報》「領先報導」,涉及解放軍少將羅援引述國軍退役上將夏瀛洲在大陸「私下」場合所言,「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一事,立即引發島內不分藍綠陣營的高分貝譴責聲浪,馬英九總統則幾乎同步表態,指若確有其事,此為「背叛人民」,他也感到「痛心」云云。然而就在台灣的各類媒體見獵心喜,準備大肆炒作時,夏瀛洲與羅援均分別公開表示,他們沒有說過那樣的話,這幕跟當年「范藍欽(郭冠英)事件」頗見異曲同工的鬧劇,乃戛然而止。不過,我們認為,它仍留下一些應予省思釐清的問題,不宜「用完就丟」。

檢視近當代中國歷史,有一突出的現象,那就是為自衛求生存,19世紀中後期以來,中國便進入掙扎奮鬥以建立有效的國防軍力時代,至今基本未變。但中國的悲劇卻是19世紀90年代甲午之戰後,中國的國防軍事主力慘遭毀滅,國家也因淪入大革命洪流,政府自顧不暇,建軍流於有心無力,武力只能用於內戰,何其荒謬悲慘。在這樣子的歷史背景下,我國經歷了清、袁氏北洋、軍閥割據分裂、國共奮起的19、20世紀之交的四、五十年歲月,它是一段令人痛心的中國人相爭互殺史,尤其離奇的是,原為侵略殘殺中國人的外敵強權,卻因此變身而與分裂的敵對的「中國軍」,各取所需的「結盟」,進而掌控中國內政,左右中國歷史發展。中國歷史走了一條詭譎的路。國人不能因此便盲目的是,中國的國防自衛軍力是否因此難以自立自足,無懼任何敵友?這是不是外敵強權不約而同的在20世紀一開始,即予推動以期達成的對中國總戰略?

國軍、共軍系出同源同門,卻往往仇殺慘烈,幾至不共戴天。內中間接、直接、遠因、近因,難道不需要正心誠意好好反省檢討嗎?可以相信,只要國、共兩軍坦然面對共同歷史,必能回歸彼此的原點,都是為了保衛國家守土安民,抵抗強權侵略者,且至今仍任務沉重、挑戰艱險。國、共兩軍只有慨然中止敵對,建立分工合作以盡忠國家人民,尤其是國軍,要有尊嚴與自覺的,棄絕充當美、日代理人、傭兵的可恥角色,回歸並堅持中國軍人的氣節。

「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這句話一點錯都沒有,它的問題是,中國軍彼此是友是敵?釣魚台、南沙太平島一直都有被強敵侵犯的威脅,國軍如受命不與共軍聯手守土,在力抗強敵犧牲後,失土恐仍須由共軍出手收復。

我們不相信今天的馬英九,也有跟慈禧太后一樣的想法:領土主權「寧贈外人,不予家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