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參加抗戰的最後見證者:林憲先生的生平與志業    

林德政
(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台灣人參加抗戰的最後見證者:又一個擁有抗戰經驗的台灣耆老故世了,民國一百年的十二月八日,林憲先生在台北病逝,享年九十四歲。

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澎湖割讓給日本,台灣人民被迫接受日本的殖民統治,期間長達五十年之久,半個世紀中,深富國家民族意識的台灣人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抵抗日本,割台初期,自南至北,台人以武力對抗日軍,前仆後繼,可歌可泣;稍後鑒於日方的高壓,台人武力根本不敵,加上梁啟超對林獻堂的勸告,台人之後改以溫和方式抗日,更有一部分有志之士,不願待在台灣,跑到祖國大陸,繼續從事抗日運動,直至日本戰敗投降而後已。

林憲先生正是這樣子有骨氣的台灣人。

民國七年,林憲出生於台東,爸爸年輕時曾參加林少貓抗日之役,此事深植在他幼小的心靈裡。稍長他隨父母搬回屏東,就讀公學校時,即表現優異,得以考上著名的高雄中學,在學期間,目睹日人在教育上的差別待遇,萌生反日意識,畢業後遠赴東京求學,進入中央大學法學部深造,先入專門部,繼入本科,同學中有自祖國大陸來的,他和彼等交往,進一步瞭解到日本不僅暴虐統治台灣,肆行殖民,也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妄想消滅中國,建立所謂東亞共榮圈。先前他在台灣讀中學,已經唾棄日本,和祖國來的同學深談後,同仇敵愾之下,更加堅定他不願在學成後回台為日寇所用的決心,大學畢業沒多久,他束裝返回祖國,投入抗戰的行列。

回到祖國後,他欲伺機到重慶大後方,直接參加抗戰,然當時戰爭激烈,通往後方的路線被日軍圍堵,林憲先生被困在上海,乃聯合有志之士,進行敵後工作,一方面成立抗日團體,每在日本台灣當局所謂「始政紀念日」的當天,發起示威遊行,藉以喚起國人勿忘收回台灣的決心,此外,林憲並發行期刊《河山》,從雜誌的名稱,可以知道當時他是如何地誌在光復台灣,而從台灣去到上海的台灣有志青年如蔣時欽等人,就和他深相結納,不時共謀反日、抗日的計劃,在當時日偽高壓控制的上海地區,膽敢進行反日活動,若非擁有堅強的國家民族意識,是萬萬不敢為之的,須知稍有不慎,馬上就會被逮捕入獄拷打的。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終於盼來了八年抗戰的勝利,勝利之初,百廢待興,年輕的他,發揮同胞愛,自己不急於回家,反而是想盡辦法幫助同鄉歸返,此時丘念台也正在從事台胞歸台的工作,林憲因此得以認識他,共同努力協助台胞返台,自己則遲了好久才回到闊別許久的家園。

台灣重返祖國懷抱後,由於與祖國睽違了半個世紀之久,確實存在有許多隔閡,丘念台有鑒於此,於是有組織「台灣光復致敬團」之舉,一則表達對祖國的感謝與孺慕,再則希望藉此增進台灣與祖國人民之間的瞭解。民國三十五年秋,包括丘念台、林獻堂、陳逸松、李建興、鍾番、葉榮鍾等一行人在內的團員,前往祖國大陸致敬,林憲先生以秘書的身份,也參加了這一次重要的歷史之旅,他們一行到南京晉見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與政府其他要員,如國防部長白崇禧等人;又到陝西省耀縣遙拜黃帝陵,向黃帝致敬,表達台胞也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在上海又為營救楊肇嘉而奔走。「台灣光復致敬團」乃是一次成功的祖國行,它聯繫了祖國人民與台灣人之間的感情,而林憲先生乃是這一趟歷史之旅的重要見證人,在十二月八日之前,他是當中碩果僅存的一個,而今這樣一個歷史見證人去世了。

日據時代林憲先生反日、抗日,為台灣光復而奮鬥;戰後,他為台灣人重返祖國而高興;然不久發生不幸的「二二八事件」,以及接踵而至的「白色恐怖」,加上台灣和祖國大陸也因為國共戰爭的緣故再度分離,種種因素激盪之下,「台獨」運動產生了,此時,林憲先生又是一個堅決反對台灣獨立的鬥士,他堅持民族大義,秉承血濃於水的信念,他認為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若主張台獨則是數典忘祖,他到老都確信兩岸終必統一。

宋代愛國志士陸放翁臨終前交待子女:「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在林憲先生去世十四天時,獨自在研究室內撰寫悼念文,緬懷他的一生,不禁想起陸放翁的那首詩。我想說的是,林憲老先生:您是一個令人尊敬和驕傲的台灣人,您一生有為有守,在社會上立身處世,戮力為公,待朋友以義;身為人家的子女時,您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及為人丈夫、為人父母,您又是一個愛妻子、愛兒女的人,子女和孫輩均有好的學養,已故大哥的兒女您照樣照顧他們,您可以說是遺愛人間,活在大家的心坎裡。您一直希望馬英九先生能夠連任總統,雖然在大選前您過世了,但是民國一○一年元月十四日那天,您的子女和後輩,一定有好消息向您秉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