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發射銀河三號火箭的前因後果

李明
(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


一、前 言

北韓領導人金正日突然在2011年12月病逝,世人見證了北韓政治繼承走上家族第三代統治。一般觀察家認為北韓交給一個不到30歲的繼承人金正恩,他能否安穩接掌政權都是疑問,並思索著金正恩新政權,將給世局帶來何種影響。經過幾個月的權力鞏固過程,金正恩似乎已掌控了實權,除擔任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之外,已在4月11日被推舉為勞動黨第一書記,因為保留「總書記」的名號給金正日,所以第一書記成為勞動黨的最高領導人。他現在也是國防委員會的「第一委員長」,預料將來還會黃袍加身,擔任國防委員會委員長,可以預見地,他將牢牢掌握北韓黨政軍大權。形式是這樣,實質上的金正恩仍然相當倚重老幹部的支持,他並無干剛獨斷之權。

原先外界仍對金正恩不甚瞭解,期待著北韓因政權轉移獲得一個「帶來改變的契機」。總的來說,對北韓的未來動向有兩種不同的估計。一種認為金正恩將利用朝鮮半島緊張情勢,採行「邊緣政策」,以冒險方式壓迫美國與南韓等做出讓步。同時運用不屈服的形象,建立個人聲望、鞏固其地位,因此這一種思維認為北韓與周邊國家關係將維持緊張的關係。另一種見解認為,金正恩政權成立不久,亟待休養生息,將以鞏固安定為主,不會採行冒進政策,以免危及政權,並有望採行與其父不同的比較開放政策,以改善北韓人民的經濟生活為先。

但從北韓新政權最近的對外行為來看,第一種說法似乎較具說服力。北韓從3月16日宣佈發射銀河三號火箭,送「光明星三號」衛星上太空,乃至發射火箭失敗,無疑地給週遭國家一記當頭悶棍。這期間雖然各方都在加強溝通,希望北韓收回成命,平壤卻一概不理。4月13日當天,全球矚目的北韓火箭發射失敗,固然成為國際笑柄,卻又引發進一步的臆測與憂慮,認為北韓會為了扳回一城,進一步在近期施行第三次核彈試爆,並導致新的國際危機。

金正恩初掌政權時刻,面臨的是個什麼樣的國際環境?北韓為什麼要發射火箭?其目的何在?北韓的人民又為了發射火箭付出了什麼代價?北韓的冒險主義政策又將走向何方?對東北亞又造成哪些影響?都值得深究。

二、金正恩面臨的國際環境

圍繞在朝鮮半島周圍的國際環境,從金正日時代開始,顯示幾個特色。首先,冷戰遺緒仍在朝鮮半島揮之不去。包括北韓在內的東北亞國家雖然在上個世紀結束前都已經建立了綿密的經濟互相依賴(interdependence)關係,但朝鮮半島及周邊國家之間仍維持著相當複雜的關係,也偶會引發情緒性的相互對待,為當地帶來不穩定。北韓在1990年代初期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倒台之後,就少了很多國際支援。加以金日成去世後發生的多重大災害衝擊,中國大陸的慷慨支持,對於北韓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但東北亞聯盟體系基本而言是比較穩固的,因為美國或中國大陸將不傾向對此做大幅度的改變以免影響脆弱的平衡態勢。蓋一旦這樣的「權力平衡」產生變化,對於雙方並無好處。過去兩年來北韓的諸多挑釁行動,如發射飛彈、進行核武裝置試爆、以及炮轟延坪島等,皆刺激了南韓、日本與美國重新加強軍事關係,當然中國崛起也是一個重要考量。2010年12月,南韓首次派出觀察員參加了美、日聯合軍事演習,而稍早日本自衛隊也參加了美、韓在天安艦遭擊沉附近海域的軍事操演。北韓勢必對於美、日、韓之間加強的軍事合作感覺如同芒刺在背,北韓國防壓力遽增,北韓的對外行為將因此而更難預料。

第二、南北韓關係走向新低。2008年2月李明博接任南韓總統,他的當選代表著南韓傾向對北韓採取保守政策的勝利,原因是過去金大中及盧武鉉總統任內,連續十年,南韓對北韓採取較為優柔的政策,李明博對北韓政策,使其前任的作法無以為繼。同時,李明博對北韓的政策,集中在解除北韓的核武研發。李明博加強與美國的關係也刺激了北韓領導人。李明博提出的「開放、廢核、3000」政策意謂倘若北韓對外開放,且廢棄核武研發,南韓將盡力給予援助,在其任內將可望提高北韓人民的人均GDP至3,000美元。不過北韓認定李明博正式協助美國,對北韓進行「政權演變」。兩韓關係快速惡化。而南韓與美國連續舉行多次演習,更刺激了北韓。2006年10月及2009年5月,北韓二次進行核子試爆,引發南韓朝野極度震驚。在北韓第二次核子試爆的第二天(5月26日),南韓正式宣佈加入「防擴散安全倡議」(Proliferation Security Initiative, PSI),北韓人民軍駐板門店代表部第二天也發表聲明,譴責南韓舉動,並稱南韓加入PSI,是把朝鮮半島「拖入戰爭狀態」。2010年3月26日南韓在黃海巡弋的天安艦被擊沉、以及同年11月13日北韓炮擊延坪島,兩韓關係更無法緩和。

第三、六方會談仍然延宕,北韓的核武研發前景未卜。其實北韓與美國才是六方會談核心當事國,六方會談的成敗,在於兩國的立場是否拉近且產生交集。美國與北韓的立場在過去幾次會談當中是有重大差距的,因此六方會談陷於停頓。美國在處理北韓核武的問題上,政策彈性有其限度。美國如何處理北韓核武的議題動見觀瞻,如不處理,則美國無以因應汲汲營營發展核武的繼起者。當今北韓核武問題的發展,則又顯示了目前朝鮮半島為中心的權力平衡已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北韓挾著外界對其封閉社會不瞭解的弱點,以核武作為嚇阻工具,產生了效果。北韓拒絕重回談判桌,使國際社會焦慮,但也給平壤樹立相當負面的國際形象。

第四、聯合國對北韓的制裁尚持續中,使北韓非常反感。北韓被制裁的主因仍在於無視於國際防制核武器擴散體制,悍然試爆核武裝置及發射火箭(事實上是彈道飛彈)。北韓在2006年7月5日發射多枚彈道飛彈,7月15日,安理會通過的第1695號決議指稱北韓「違反了關於暫停導彈發射的保證」,2006年10月9日北韓進行的第一次核子試爆(核試驗),安理會又於10月14日通過1718號決議,譴責北韓公然無視於各項相關決議。2009年5月25日,北韓再度進行核子試爆,引發安理會再度於6月12日通過第1874號決議,強烈譴責北韓的行徑,決議大致與1718號決議相仿,繼續施行對北韓的經濟制裁,進一步拉抬了北韓和聯合國與其周邊國家的緊張關係。目前北韓新領導體制所要面對的,是空前的國際經濟制裁併未紓解,且北韓的對外行為深受金正日所提「軍事第一(先軍政治)」概念的影響,因此政策僵硬如故。金正恩在新近掌權之際,亦急需軍事將領的支持,因此面對外界的壓力,北韓讓步的空間反而不大。

三、北韓發射火箭的目的與回應

北韓新領導班子成立之後,必須面對的問題極多,其中有內政,也有外交。內政方面,提升民生經濟是最重要的大事,這與金正恩政權的穩定是分不開的。倘若缺乏較佳的經濟發展以安北韓人民的民心,金正恩政權也無法鞏固。北韓外交難題更多,平壤必須突破外交的孤立、改善與周邊國家(特別是美國與南韓)的關係、解除聯合國等國際經濟制裁、獲取更多人道性援助以協助紓解每年揮之不去的糧荒夢魘、並最終和美、日完成外交關係正常化等等。

理論上,任何新政權成立,必定將更多的關注放到國內事務,可是金正恩仍把發射火箭當成頭等大事,明顯有借力使力、出口轉內銷的意向。一般共識,北韓這次發射火箭的第一個理由,也是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即是為紀念金日成在今年4月15日的百歲冥誕,以這個理由來合法化發射飛彈的舉動,再清楚不過。不過,北韓還有幾個其他的想法,第一、北韓要營造一個「強盛大國」的形象,特別是這個目標是金正日生前釐定,要作為「強盛大國」,發射火箭、衛星、或飛彈的成熟技術乃是必須。而實現強盛大國的時間,原本又訂在今年,北韓認為發射火箭,為勢所必然。第二、也是為了替金正恩立威,為他的政權鋪下較好的政治基礎。還有,就是藉著火箭或飛彈的發射,向世人顯示北韓的實力,未來談判之時,謀取較多的籌碼。再者,發射火箭,是北韓「先軍政治」的具體實踐,用以籠絡安撫軍隊的人心,成為效忠金正恩個人的關鍵力量。最後,就是戰略上的意義,證明北韓已經不是吳下阿蒙,平壤自己擁有長程彈道導彈的發射能力,作為嚇阻的有效武力,這點的用意,特別是針對美國日本的。

眾所周知,4月13日北韓發射「銀河三號」火箭的結果是失敗的。北韓不顧國際反對,在4月13日當地時間上午7時39分,從平安北道鐵山郡東倉裡的西海衛星發射場發射了這枚銀河三號長程火箭,據稱上面搭載著「光明星三號」衛星,不過在發射一分多鐘就爆炸解體,落入了黃海。日本電視台報導,發射失敗是因為第一節火箭發動機故障,北韓可能主動引爆火箭。先前北韓興沖沖地邀請19個國家共50名記者至發射台觀看發射,不過由於發射失敗,反而是現場記者受到蒙蔽,北韓官方在發射了四個小時之後,才證實發射失敗的消息。

北美防空司令部則指出,北韓發射的火箭其實是大浦洞二號彈道飛彈,《時代》雜誌則指出,即使北韓發射失敗,仍能學到一些經驗教訓,如果這次發射成功,就會對國際安全構成很大的威脅。這次北韓發射火箭失敗,世人看到的只是一瞬間的爆炸,根據報導,北韓付出了重大的代價。今年2月29日,北韓原本與美國約定,以美國提供24萬噸糧食援助,換取北韓暫停其核子及飛彈測試,如今北韓違約,因此美國糧食援助也正式取消,這對於亟需糧食援助的北韓人民來說,顯然是一大打擊。這次發射火箭共花費了85,000萬美元,相當逾八成北韓的人口消費一年的糧食金額,北韓領導人執意如此,似乎也不把人民的需求放在眼裡。

北韓發射火箭的當天,聯合國安理會及時開會,並通過了「主席聲明」,對北韓嚴加譴責,主席聲明雖然無拘束力,但可引為進一步制裁的參考依據,北韓也可能藉此壓力,進一步乾脆宣佈將進行第三度核子試爆,以及重啟核武研發。針對此,中共立場相當尷尬。中共原是北韓的重要盟邦,且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無論是要堅持既定立場還是調整政策,均將使北京為難。

就在發射火箭之後兩天(4月15日),北韓在首都平壤舉行有史以來的最大規模閱兵典禮,說是慶祝金日成的百歲冥誕,但也同時展現新武器,金正恩昭告世人:「北韓絕不屈服」。並強調北韓將「永遠堅持金日成開創的自主、先軍、社會主義路線」、「軍事科技優勢已經不再為帝國主義所獨佔,我們必須竭盡所能強化人民武力」云云,又說「外國以核武威脅並敲詐北韓的時日已經永遠不再」。

北韓的行為已經明確告知世界,現在希望金正恩在政策上合理化與和平化,將是緣木求魚之舉。未來的動向說不定更加火爆,如果北韓逕自再度引爆核武裝置,又一次的國際制裁將接踵而至,東北亞將陷入新一輪的緊張狀態。

四、結 語

金正日的突然過世,給北韓帶來相當的困難。原本包括北韓領導階層、南韓朝野、甚至周邊國家並無心理準備,相當擔憂金正日猝死之後的北韓政局。金正恩也應是在倉促當中繼任的,他欠缺政治實務歷練應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大陸與北韓唇齒相依,是北韓的親密盟友,但冷戰結束後中國與北韓關係若即若離,已不復1950年代的「血盟關係」。尤其是中國大陸走向改革開放之後,由於綜合國力的增長、國際地位的上揚,必須承擔較多的國際責任,並在國際組織與世界主要國家維護國際體制的完整性與可操作性,堅持核不擴散條約即成為北京所必須堅守的立場,也正因此北京成為主張北韓應最終放棄核武研發的擁護者。

中共是目前同時與南北韓建立外交關係的六方會談主辦國,中共的地位、政策與行為便具有指標意義。中國與北韓的政治與歷史關係眾所周知,但目前已遭遇許多嚴峻的考驗,包括中國對北韓行為的感受的不快。中共與南韓的經濟關係反而日益加強,南韓且與中共簽訂了戰略夥伴關係,即使政治關係也走向和諧。在北韓火箭發射失敗後,北京已經多次要求重啟六方會談,但美國與北韓均興趣缺缺,北京也只有再等等了。

朝鮮半島周邊的國際安全,仍然在於北韓金正恩能穩定接班,在情勢穩定之後,勸其回到六方會談,不再動輒進行核武試爆及發射導彈,經由北韓走入正軌,並接受國際社會規範和監督,方能求其次。顯然,達成這樣的目標,必須是相關強權共同努力,而非將朝鮮半島視為角逐勢力範圍的戰場。此外,北韓領導人的覺悟和國際社會加強合作給予適當的壓力,仍是北韓走向合理統治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