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台北《中國時報》4月13日和《聯合報》4月14日所刊華盛頓專電,均報導了中共國台辦主任王毅於12日與美國副國務卿柏恩斯舉行會談,以及先在華府中國駐美大使館與美方多名中國問題專家早餐座談的重點內容。
王毅在這兩個場合對美方表達的意思,扼要以言,即「希望美國能繼續發揮積極作用,共同努力使台灣問題成為中美關係的積極因素,而非消極因素;成為一個合作的因素,而不是摩擦的因素;成為一個增強雙方戰略互信的因素,而不是導致雙方戰略互不信任的因素」。中美雙方「應就台灣議題與美方進行即時和必要的溝通,互相通報,交換意見並形成共識」。對於馬英九連任的520就職演說,「希望能聽到演說中有積極訊息,為兩岸關係不斷向前發展,保持良好勢頭,希望大家都做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
馬英九2012年1月14日贏得連任,揆其勝因,雖不在少。但北京的關切溢於言表,各種暗助亦欲蓋彌彰;以及更奇妙的,美方在投票日前一周時段,連番動作讓台灣選民明白理解,美國的棄蔡押馬,應是最大因素。只基於此,馬與台灣在爾後四年,應該希望大陸與美國在「台灣議題」上能夠合作而非摩擦,否則不免將「兩面不是人」「 兩大之間難為小」。
但是,就在馬英九勝選之後,接連派出吳伯雄、吳敦義分赴北京,博鰲向大陸當局表態,宣示要復活已遭李、扁冷凍棄置的「一國兩區」立場,又提出兩岸互動「民生為先」、「講信修睦」的期望或自白,充分反映了馬在今後的任內「不求有功」,但將力求穩定既有現狀的心理或打算。大陸當局怎麼看,怎麼因應?
王毅的美國之行與發言,應該是向馬甚至包括美國所做的今後政策表態。王的整個說詞中有一關鍵,那就是馬英九的520就職演說內容,必須由中、美雙方一致認可,這便是說,台灣最高領導人的就職演說內容,既關係到兩岸關係,也就一定關係到中美關係,因此它就不是只能由美國先行瞭解或要求增刪什麼字句的問題,中國希望美國必須或最好也跟北京進行必要和及時的溝通。這也涉及美國是選擇合作或是摩擦的分野。
我們認為,中美間因台灣議題而生的合作或摩擦,台灣或馬英九都無能為力,似乎只能希望雙方確能建立「互相通報」「交換意見」「形成共識」的機制,馬英九或台灣民調所謂的「現狀」才是安穩的。而因此形成的所謂中、美、台三角(互動)關係,北京似乎寄希望於美國者多,而美國也因此是這個三角關係中,掌握主動大權者,美國固然不見得能為所欲為的主動,但中國的兩岸關係要對美國抱如許高的希望,也令人頗感慨無奈。
我們也不免認為,王毅在二吳銜馬命赴大陸代馬發言後訪美且有所意見,說明了北京對馬的並不敢盡信,也等於向美方默認了馬在美台關係中的角色,及美國在現實或實質上對台灣的宗主地位,這更間接透露出兩岸現狀的難獲突破真相。◆
社論
國際視窗
美國的民主輸出
馬英九遙祭黃陵
教育與教育政策
兩岸形勢與兩岸談判
黃春明與台語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