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異,民生為先

「博鰲論壇」與「吳李會」之政治觀察

徐策
(政論工作者)


今年「博鰲論壇」4月2至3日舉行,台灣方面有副總統當選人吳敦義出席,並與中共副總理李克強會面,格外引起各界注意,也引發一些政治聯想。

「博鰲論壇」每年固定在海南島舉辦,受邀者多為與中共友善人士,雖非皆現任領袖,但在其國內都有一定影響力,故而國際上一般認為是中共想藉由「博鰲論壇」的舉辦與APEC打對台,並突出中共在國際經貿舞台上的地位。

四年前「蕭胡會」受矚目

「博鰲論壇」舉辦初期台灣並未特別關注,出席人士多為工商企業領袖,沒有太多政治色彩,唯自2008年起,蕭萬長以副總統當選人身份出席,才開始受到廣泛注意。其實蕭在民進黨執政時期也曾多次出席,只是角色不受重視,2008年國民黨奪回政權,蕭萬長的敏感身份與政治份量自是不可同日而語,「蕭胡會」被解讀為馬政府與中共當局的破冰接觸,馬政府也藉由此次兩人的會面,傳達「正視現實,面對未來,擱置爭議,共創雙贏」16字訣,做為未來兩岸交流的基本綱領。

據瞭解,四年前的「蕭胡會」確實為馬英九第一個任期達成了很多協議,包括開放兩岸直航、陸客來台、外交休兵與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等具體事項,甚至還達成每年APEC會議台灣領袖代表由連戰出席的共識,後來台灣媒體曾有馬英九想藉APEC與胡錦濤會面的報導,此純屬臆測之詞。因兩岸早有協議,由連戰代表馬英九出席國際性會議,另一位榮譽主席吳伯雄代表馬英九出席每年一度的「國共論壇」,這是雙方高層的默契,也代表兩岸交流的最大上限。

吳敦義此次循「蕭萬長模式」出席博鰲論壇,是馬政府重要成員第二次與中共高層會晤,但吳較之四年前的蕭更受矚目,原因有三:

一、吳敦義剛卸下行政院長之職,且與馬共事較久,熟悉馬政府運作,不像蕭應屬前朝李登輝政府舊臣,與馬僅具客卿關係。

二、吳敦義黨政經歷豐富,政治歷練成熟,被視為四年後馬英九接班熱門人選,是藍軍實至名歸的第二把手,與蕭的酬庸性質不可同日而語。

三、代表中共與會的李克強,將在「十八大」之後成為中共僅次於習近平的第二號人物,也將是下屆政府國務院總理的內定人選,與吳地位相當,兩人在此場合見面自有其特殊政治意涵。

「吳李會」高手過招,各擅勝長

眾所矚目的「吳李會」4月1日早上9點揭開序幕。過去吳予人機伶、精幹,辯才無礙印象,李則予人沉穩內斂,務實無華印象,實際真正接觸,高手過招,可謂各擅勝長,甚至有媒體評論指出,李的反應靈敏機智,辭鋒銳利,並不在吳之下。例如吳稱對李聞名已久,雖屬第一次面,更勝盛名,李笑稱「我們算是神交已久了?」吳從口袋中準備掏出字條逐字念出,以示慎重,李戲稱「又是十六個字訣!」吳談話中口誤「這是第十屆論壇」。李立即糾正為「第十一屆」。整個會見過程,在嚴肅中不乏輕鬆畫面,尤其李克強表現大國領導人氣度,語氣堅定而有自信,他的政治性格和行事作風予人深刻印象,在中共政壇中也算是獨樹一幟。

吳敦義在談話中,幾乎都集中在經貿議題上,沒有涉及敏感的政治話題,對於不久前吳伯雄在北京拋出的「一國兩區」說詞,吳則隻字未提,主要避免轉移話題,引發不必要的糾葛。唯吳所提16字訣:「求同存異,兩岸和平,講信修睦,民生為先」則字字珠璣,隱藏不少政治玄機。如刻意引用禮運大同篇「講信修睦」一詞,就暗指目前兩岸雖進入大交流,大合作時代,但雙方互信還是不夠,各自的承諾也尚未完全做到,有待進一步累積更多的善意與誠意,這也是後來吳敦義在與媒體茶敘時拋出兩岸政治對話的第一個前提條件的原因。而「民生為先」也無異暗示當前兩岸關係還是要以民生問題為核心,加強經貿交流,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才是當務之急,政治談判、協議不必著急,可以慢慢來,可說給熱衷兩岸政治對話者澆了一盆冷水,也算是給國台辦主任王毅在歡迎會中所言「兩岸經濟合作由易入難,應進一步鞏固和不斷深化兩岸之間的政治互信」給了一個充滿解讀空間的簽覆。

「內部共識」取代「國際支持」

對於兩岸政治對話前提條件,吳敦義除提出「累積一定的誠意與善意」之外,提兩個條件是「內部有一致與高度共識」和「得到民意,尤其是立法院的支持」,如此才能進行政治對話,這又把球丟給台灣的民意走向,特別是在此次大選中未投給藍軍的六百萬票選民,必須與綠營取得相當的共識後,才能與對岸開啟政治談判的工程。猶記在前年秋,曾有台灣藍營智庫學者在北京拋出「國家需要、國際支持與民意監督」的政治對話三條件說,其中「國際支持」主要是強調兩岸政治談判應先讓美國同意,否則馬政府就不敢談,也不會談,此說引起藍營內部議論,認為有失國格。此次吳敦義談話把這一點略而不提,改以「內部共識」和「民意支持」來取代國際支持,應算是一種進步,也相當程度維護了台灣的尊嚴和自主性。

從吳敦義在「博鰲論壇」的各項談話中,似乎有意要向各界傳達兩個訊息:

一是馬英九第二個任期仍然要以發展島內經濟做為施政主軸,民生問題還是擺在第一位,在條件沒有成熟前,不會輕易邁出與對岸政治談判的步伐,這就意味各界所寄望甚殷的兩岸和平協議,根本還沒影兒,大家不要期待過高。

二是國民黨確有誠意與在野的民進黨進行政治對話,消弭雙方的對立與歧見,凝聚共識,對內促成政治和諧,對外則形成台灣共識,作為與中共談判的籌碼,這也是馬政府未來四年能否「脫胎換骨」的重要關鍵所在。

吳敦義初具國家領導人格局

此次「博鰲論壇」是馬英九第二任期開始前兩岸新一輪的接觸管道,也藉由雙方高層的會晤傳達了彼此的理念和需求,應有助於深化並鞏固兩岸關係,對於增進彼此的善意和互信,應是一次極為成功的交流活動,無怪乎馬十分滿意此次論壇的成果。就吳敦義個人而言,這也是一次極佳的外交歷練和經驗,此次吳至少會晤了新加坡資政吳作棟、菲前總統羅慕斯、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澳洲前總理陸克文,以及若干不能透露的私下活動,吳均能折衝樽俎,游刃有餘,展現他有的外交身段和手腕,應該說,此行相當彌補了他較為弱項的外交領域活動,已初具國家未來領導人的格局,對他的政治前途是有相當加分作用的。至於因海南省委書記送他一方石刻的龍形玉璽,引起外界揣測是否會更上一層樓之事,那就不在本文探討的範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