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美國與歐盟關係

湯紹成
(政大歐盟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從當前歐盟的情勢與美歐關係切入,再輔以歐巴馬總統今年6月訪問德國的過程,來驗證當前的美歐關係,歸納出美歐在不同層面的差異與歧見。

1.歐盟情勢與美歐關係

二次大戰後,前北約秘書長伊斯梅勳爵(Lord Ismay)形容當時歐洲情勢的名言:阻止俄國,拴住美國以及壓制德國的這種說法,確實有幾分傳神,就是以遏制蘇聯的擴張與德國的再起,來保持歐洲的權力平衡,以避免再度爆發戰爭,是當時美國與西歐國家的共識。

二戰70多年後的今天,歐美均遭全球金融危機肆虐,債台高築;歐洲整合的進程出現問題,失業高漲;俄羅斯的實力增強,影響提升;有學者就以俄羅斯盼滲入,美國想離開,德國正竄起來描繪當前歐洲情況,正好與戰後伊斯梅勳爵所說情況相反。

從戰略與安全層面看,雖然歐洲大部分成員國不願負擔足夠的國防支出,但北約仍是歐洲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這也是美歐關係的重要支撐。可是,美國支持的歐盟整合進程,卻不斷出現問題,越來越嚴重,對美國的歐盟政策已產生相當影響。

首先,俄國人利用其廉價的自然資源,利用其戰略盟友塞爾維亞和黑山作為歐盟候選國,強化在歐盟影響力。相對的,美國人正將其重心自大西洋移至太平洋,尤其軍事資源和政治關注都轉向東亞,其中美國軍費的裁減,也可能是一個重要原因。此外,面對歐盟的困境,美國只能作壁上觀,因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即歐盟與美國的自由貿易協議(FTA),成了強化美歐關係的比較有效方式。

另外,德國在歐盟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現已成歐盟的主導力量,尤其德國主導那些瀕臨破產國家的緊縮計劃,可見其影響力。但因與法國歐蘭德總統以強化支出刺激經濟的作法相左,使得梅克爾的緊縮計畫窒礙難行,德法兩國在歐盟軸心的基礎受到挑戰。瀕破產的希臘等國也難以接受。

法國政府貪腐、內哄,再加上經濟成長率低,失業率與貿易赤字高,歐蘭德總統窮於應付,支持度已下降到26%,降低法國在歐盟的影響力。另外西班牙與義大利都陷入經濟與政治危機,愛爾蘭與葡萄牙的情況更糟

新的結盟正在形成,如德國與波蘭,但這是一種實力懸殊的結合,可行性有待觀察。這些國家擔心德國會因維護歐元區成本過高而撒手不管,因此要求柏林加大承擔對歐洲的責任。這不是平等的關係,只是一種請托關係。

對美國而言,歐盟的發展已不需美國的監督和保護,俄羅斯的潛入歐盟在所難免,只是基於地緣的分佈,歐盟沒有相應的共同立場,德國與法國自然就會與波蘭及波海國家的認知不同。但是,戰後的德法軸心再加上英國的支持現已走樣,尤其英國2017年還準備以公投來決定去留,整個歐盟正面臨分崩離析的危機。

目前歐盟面臨三大挑戰。首先,基於經濟情勢的惡化,原本導致戰爭重要因素之一的民族主義,已在一些歐盟國家復甦,歐盟現已成為失業淵藪並面臨合法性的危機,避免戰爭的目的已經屈居次要。

其次,德國領導歐洲的意願不高,又無法脫離歐洲,正面臨一個進退兩難的困局。由於經費負擔沉重,德國已有放棄歐盟的聲音,或有意徹底改造歐盟,比如擺脫南歐,並重新與北歐國家共同維繫歐元,這對歐元區的整體以及相關個別國家的殺傷力,目前還難以估計。

第三,其他歐洲國家也並不希望德國引領歐洲,一些國家對「德國的歐洲」恐懼仍在,不是預期德國軍力膨脹,但經濟和金融的影響也不容小覷,此可由希臘的反德情緒看出。

美國是否要支持德國在歐洲的領導地位?強化歐盟效率以減輕美國對歐洲的責任?1990年代南斯拉夫的經驗證明,美國是最後的和平締造者,因而歐洲人是否可以保衛自己也成為美方一個難題。

2.歐巴馬訪問德國

再以歐巴馬訪德說明美歐關係。6月17與18日,歐巴馬總統訪問德國,這是他擔任總統四年半後第一次往訪,也是美國戰後第一位未在第一任期內訪問德國的總統。歐巴馬今年51歲,生長在1960年代的夏威夷與印尼,完全沒二次大戰經驗,學生時代他曾到巴基斯坦與肯亞去尋根,異於一般美國總統的歐洲根源。

與歐巴馬的前任相比,他較不重視美歐關係,如他曾因歐盟沒有做好他到訪時座位的安排而在短期內取消訪問歐盟的計畫。2009年,他訪問英國時並未提及傳統的美英特別關係。兩年前聯合國安理會表決利比亞問題時,德國因棄權備感孤立,主要系因歐巴馬原也主張棄權,但因為希拉蕊.克林頓國務卿的堅持,歐巴馬最後改採支持態度,這對德美之間在重大國際事件上的互信打了相當折扣。

2009哥本哈根世界氣候會議上,美國私下與中國、印度協商,把歐盟撂在一邊,歐盟國家的改革意見以致無法實現。關達那摩監獄,也是美歐間長期的爭議,歐方始終認為美國的作法違反人權,歐巴馬總統一在誓言要關閉,但只說不練,因美國內部的反對勢力甚大,這也影響歐巴馬在歐洲面前的信用。

過去五年任期內,歐巴馬總統曾訪問都柏林與倫敦,但從未訪問布魯塞爾。而此次在北愛爾蘭的G8會議上,美歐雙方宣佈歷史性的美歐TTIP談判啟動,但事後歐巴馬還是不去布魯塞爾而選擇訪問德國。

然而,德國民眾對歐巴馬的觀感甚佳,2011年他競選連任時歐巴馬在德國的支持度高達90%。2008年歐巴馬第一次訪德,當時他還在爭取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提名,因而梅克爾總理只安排他在勝利紀念柱的廣場演講,吸引了22萬民眾並形成旋風。而此次歐巴馬總統在布蘭登堡大門之下演講(德國的最高規格的安排),但只吸引六萬觀眾。此次梅克爾總理的安排也引起疑慮,好似美國有意在9月份德國國會大選中支持現任政府連任。

德方高層對歐巴馬來訪期待不高,尤其因為原本美德雙方相互吸引與關注的議題越來越少。加上德國執政聯盟反對土耳其加入歐盟,此與美國多年來政策相反,因土耳其是北約盟國,加入歐盟正可強化美國在歐洲的影響力。

美德雙方都有相當重大的內部問題。歐巴馬第一任期簽訂的第一部法律是男女同薪,之後又建立美國的強制保險制度。目前美國的拉丁美洲移民增加甚多,英文已受到西班牙文挑戰。

近年美方多次表明,華府將更加重視亞太地區,讓一些歐洲人認為美國將更加忽視歐洲,特別是美國茶黨已將重亞輕歐列為競選政見。2011年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訪問歐洲時,還頤指氣使地向歐方提出解決方案建議,不但未獲接受反讓歐方感到美國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畢竟歐債危機是受到美國次貸風暴牽連,目前美歐雙方都因債台高築而期盼中國伸出援手。

雙方重視的議題主要是TTIP,還有,最近因為美國全球監聽的事件爆發,德方抗議。有關美歐TTIP,歐巴馬的支持力道也讓歐方憂心,因為這是美歐聯手對付中國的一個好機會。但在歐巴馬2月份國情咨文中,TTIP只在他提及與亞太國家的FTA之後,用幾個字草草了結。

在歐巴馬訪德前兩周,史諾登事件爆發,相關資料顯示,德國是美國監聽主要對象,因而導致德國海盜黨組織對歐巴馬來訪的抗議。對於史諾登案,德方要求美方保證在監聽時遵守德國法律,不再廣泛監聽德國民眾,但至今美國並未回應。至於美德聯手制約中國,如伊朗、敘利亞等問題,但會否適得其反,也是美德雙方考慮的重點。

美國的16.7兆美元的國債讓歐巴馬傷透腦筋,因而有裁軍計畫。歐洲除歐債危機外,人口老化也將產生嚴重後果。25年後的歐洲,65歲以上人口會增加一半,生產力會受到重大影響。相對的,中國因擁有3.4兆外匯,到處協助美歐國家渡過難關,形成鮮明對比。

3.美歐的差異

美歐之間的差異可以歸納如下:

1.歷史經驗

過去百餘年,歐洲曾經戰火連連,直至二次大戰結束,損失慘重,戰後歐洲各國的普遍厭戰,要和平與發展,當時的煤鋼聯盟至今天的歐洲聯盟,就發揮了相當的效果,當然北約的角色與功能也不能漠視。

但以美國的經驗觀之,除1941年珍珠港事件外,美國本土在一、二戰期間沒有受損,美國還因戰爭刺激了工業的發展,進而在冷戰期間成為西方國家的領導。因此,歐美雙方對於戰爭的認知相差甚大,最明顯的就是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當時德法等歐洲大國反對,就是緣於不同戰爭經驗。

2.結構組織

目前歐盟共有28國,經貿方面整合程度甚高,可視為一個超國家組織;但在外交與國防方面,整合起來困難重重,故只能視為一個政府間組織。因此,歐盟經常無法用一個聲音說話,如上述攻打伊拉克,不但如此,美國還將歐洲分為新舊兩部分,或拉或打,分庭抗禮。

相對的,美國是總統制國家,總統權力大,決策效率高,因而顯得美歐雙方的不對稱,這也導致上述歐巴馬對於歐盟的消極態度。歐盟現任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Herman Van Rompuy),是歐盟最高領導人,但是位高權輕;歐盟目前是立陶宛擔任輪值主席(2013-7-1至12-31),以往還有輪值主席因國內內閣垮台而換人情事發生;加上執行委員會主席巴羅索(Jose Manuel Barroso),負責一般行政工作,名稱非常繞口的歐盟外交與安全事務最高代表艾希頓(Catherine Ashton),權力異常分散,加上歐盟的紛亂與德國的竄起,是布魯塞爾還是柏林比較能夠代表歐洲?已造成美方疑惑。

3.立場高度

二戰後,美國是西方國家領導者;冷戰時期以來至今,美國更是世界唯一超強,因而其視野與高度,都是以全球為目標。相對的,歐盟只能算是一個區域強權,戰略實力最多擴張到部分非洲地區與阿富汗。

美歐雙方因此衍生出一些對國際事務不同的立場與觀點,如國際刑事法庭、京都議定書與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公約,再加上對聯合國的態度,以及單邊主義與多邊主義的對抗等,美歐雙方歧見甚大。

4.人權價值

雖然美歐國家都以基督教文明為基礎,但由於各自發展經驗不同,在人權問題方面也有相當差異,其中以死刑最為突顯。目前,所有歐盟國家都已廢除死刑,但美國還有一些州沒有廢除。有時會對歐美關係形成困擾,如歐盟引渡其公民(罪犯)到美國時,還須徵得美方同意免除死刑。

除爭議已久的關達那摩監獄案外,6月以來,雖然沒有歐盟國家願意對史諾登提供政治庇護,但歐盟執委會於8月中對該案做出無評論立場聲明,惹惱美國,史諾登是一般罪犯還是良心犯?歐方雖然沒有明說,但與美方立場差異明顯。

5.國家利益

基於歷史與地緣等因素,美歐雙方的國家利益也有差異。如美國和一些歐盟成員國繼續支持對中國武器禁運,但法國一直試圖說服歐盟解除禁令,認為這樣更可有效影響中國武器的發展,同時還可加強中、歐經貿關係。

美國對此強烈反對,若歐洲可行,為何美國軍火商不行?此外,在以色列與阿拉伯衝突中,美歐通常合作多於歧見,但關於巴勒斯坦領土以及最近在黎巴嫩的衝突方面,歐方批評美國支持以色列的軍事行動。

還有,在反恐行動方面,美國身受其害,歐洲國家的感受則不同,除上述美國入侵伊拉克,還有無人機侵入阿富汗等國,甚至波及平民,都是歐洲國家難以接受的。

4.小結

基於歷史、地緣、組織與價值、利益等差異,加上歐盟權力分散,美歐間的差異甚大,還有歐盟內部的紛亂,美國面對歐盟這種「經濟巨人,政治侏儒,軍事小蟲」的特色,確實難以有效處理其雙邊關係,雙方之間的熱情與互利減少。

從此次歐巴馬訪德一行可以看出,由於美德雙方都有一些更重要的問題有待解決,加上美德雙方歧見不少,關係趨冷,良有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