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訪問中亞和東南亞的戰略意義

花俊雄
(旅美評論家)


習近平主席於9月3日至13日對中亞四國,土庫曼斯坦、哈薩克、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除外)進行國事訪問,期間並出席在俄羅斯聖彼德堡舉行的G20第八次峰會和在吉爾吉斯斯坦比斯凱克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第十三次元首理事會。接著又於10月2日至5日對印尼和馬來西亞進行了國事訪問,6日抵達印尼巴峇島出席APEC第二十一次非正式首腦會議。西東並進的外交出擊有力地破解了美國重返亞洲遏制中國的戰略,在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方面具有無比重要的意義。

G20今年峰會的主題是增長與就業,關注的是全球經濟復甦和可持續發展。中國作為G20首次峰會以來給全球經濟治理和世界經濟增長帶來正面效應最多的國家,因此中國經濟增長的態勢自然成為會議的焦點。習近平主席在會議上表示,中國經濟增長雖然有所放緩,但這是宏觀調控的結果。中國仍有充分的基礎和信心實現全年7.5%的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接近28%。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強化了G20對中國經濟的新信心。

對中亞四國的訪問和上合組織會議的重點是經濟合作與安全合作,這是中亞與中國關係以及上合組織建立的兩大基石,攸關中國的國家發展戰略和安全戰略。經濟合作方面以能源為龍頭,在這次的訪問中,中國與中亞四國,尤其是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都簽訂了龐大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合作協定。在土庫曼斯坦兩國元首共同出席了「復興」氣田(世界第二大單體氣田,目前探明儲量為4至6兆立方米)第一期工程竣工投產儀式。在哈薩克,兩國簽署了300億美元的協議,其中包括多個油氣領域的關鍵協議,如入股巨型油田卡沙干(過去50年發現的世界最大油田之一)項目。兩國元首啟動了一條700英里長的天然氣輸送管道。在烏茲別克斯坦兩國簽訂了一份150億美元的石油、天然氣以及鈾礦協定。與中國西部比鄰的中亞既有豐富多樣的能源和礦產資源,同時這裡的資源運輸通道迄今未被西方勢力掌控。對中國而言,中亞的能源和礦產資源通過陸地管道和通道比使用海上航線的中東能源及世界各地的礦產資源更有保障。對中亞各國而言,中國提供的投資和貸款都沒有附加條件,是個更好打交道的經濟夥伴,資金也更多。如今中國已是中亞四國(烏茲別克斯坦除外)最大的交易夥伴。

在安全合作方面,中國與中亞各國都面臨著防範和打擊「三股勢力」(暴力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和民族分裂主義)向本地區滲透、興風作浪的重要任務。此外,如毒品走私、跨國有組織犯罪和網路犯罪也日益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關注的重點安全合作議題。如何應對這些議題攸關各國的核心利益,也是這次習近平主席訪問的重點。習近平強調,在涉及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安全穩定等重大核心利益問題上堅定相互支持,對「三股勢力」及其他有組織的犯罪要合力打擊。經濟合作和安全合作是密切相關的,只要有良好的經貿環境,安全合作也就寓於其中了,而完善的安全合作反過來也有助於營造良好的經貿環境。中亞地區之所以沒有出現中東地區那樣的亂局與上合組織對地區安全穩定和經貿發展所發揮的作用是分不開的。

習近平訪問中亞期間與四國(塔吉克斯坦除外)簽訂了《關於建立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宣言》。他在為期10天的穿梭訪問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有人認為,這是中國領導人尋求通過尊重對方,提供優惠的貿易和貸款條件以及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做法獲得中亞各國的認同。中亞各國領導人認為這種做法最吸引人之處在於,相較俄羅斯,中國既不會將這些國家與限制性貿易政策捆綁到一起,也不會謀求從幕後對其政治成果施加影響。同樣,與美國的做法相比,中國也優勢明顯。不同於華府的是,北京並不會敦促中亞各國領導人將內部改革納入議程並拿出相應時間表。習近平在哈薩克首都阿斯坦納的納札爾巴耶夫大學所做的主旨演講,明確表示決不干涉中亞國家內政,「不謀求地區事務主導權,不經營勢力範圍」的基本政策。此外,習近平還倡議用創新合作模式,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使亞歐各國經濟聯繫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中亞在歷史傳統上是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今天亞歐大陸的新絲綢之路的鐵路交通已經暢通了。從東海連雲港到德國漢堡路程只要15天,比海路運輸的距離短。中亞各國都非常積極促成新絲綢之路的發展,這是加快中亞經濟發展的有效辦法。習近平的這一構想,無疑將聯動亞歐涵蓋30億人口的巨大市場,使輻射太平洋至波羅的海間的亞歐大陸的經濟共振,重新打通阻滯多年的亞歐經濟動脈。絲綢之路經濟帶將不僅為中亞打開對外交往的新視窗,還將影響包括東亞、南亞、西亞在內的整個亞洲地區,並最終像古絲綢之路那樣,輻射東歐、南歐,形成聯動發展的網路。

習近平出訪中亞是中國為鑄造西進大戰略的奠基工程,這一戰略需要長期經營。它不僅能讓中國在東邊海洋遇到阻力或被圍堵時,可以在西邊謀突破。在承平時不但可以維持北方與西北後方的穩定,而且有助於西部大開發,固在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方面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在美國重返亞太,企圖以東盟國家作為圍堵和遏制中國的戰略棋子的情況下,習近平的東南亞之行,對鞏固中國與東盟關係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不僅可以促進東盟地區穩定、發展繁榮,而且有利於破解美國重返亞太遏制中國的戰略,維護中國東南部周邊地區的安全穩定。面對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中國最好的應對方式是在經濟上深化與亞太地區的合作,從而擴大影響力,也就是通過地緣經濟的優勢加強地緣政治的安全。

習近平此次的東南亞之行首訪印尼。印尼是中國在東南亞的最大鄰邦,是東盟唯一的G20成員。已連續三年成為全球前十大、東南亞第一大工程承包市場。中國目前是印尼第二大交易夥伴。10月2日習近平抵達印尼,同日下午,習近平與印尼總統蘇西洛舉行會談,雙方共同決定將兩國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兩國元首還在會談中定下實現到2015年兩國貿易額達到800億美元(目前約為400億美元)的目標。習近平還表示到2020年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將達一兆美元(2012年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達4,000億美元)。為促進本地區互聯互通建設和經濟一體化進程,中方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方願向包括東盟在內的本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這一倡議將提升東盟地區的基礎設施,會使東盟與中國關係更加密切,之後的影響也更直接,是一個雙贏的戰略。10月3日上午,習近平受邀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這是印尼國會首次敞開大門,歡迎外國領導人走上講台。習近平提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戰略設想,並倡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習近平指出,明朝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這是中國與東南亞各國人民的友誼象徵。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不但繼承古代中國與東南亞各國友好往來的傳統,而且在格局與規模方面又開闢了一個嶄新的里程碑。在南海問題上,習近平建議以平等對話和友好協商,妥善處理領土主權爭議和海洋權益分歧。今年是中國和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係10週年,中國和東盟關係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為此提出著重五方面的努力,其中第五點堅持開放包容表示「歡迎域外國家為本地區發展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意有所指,就是希望日本和美國不要添亂。習近平和印尼總統蘇西洛共同出席商務午餐會,並見證兩國企業家簽署了逾200億美元的投資合作協定。

習近平於10月4日同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舉行會談,決定將兩國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習近平用馬來西亞諺語「切水不斷」來形容中馬傳統友好關係,並提及鄭和七下西洋曾五次駐節麻六甲以及馬來西亞在東盟國家中率先與新中國建交。兩國首腦特別強調擴大雙邊貿易和相互投資參與馬來西亞的基礎設施建設。在貿易方面力爭在2017年雙邊貿易額翻一番達到1,600億美元。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希望馬新高鐵最終能往北銜接泰國,完成連接昆明到新加坡的鐵路系統。納吉布表示,馬來西亞完全支持中國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並願意考慮參加。

習近平於10月6日抵達印尼巴峇島,參加7日和8日的APEC非正式首腦會議。本屆APEC峰會的主題是「活力亞太,全球引擎」。習近平在峰會上有兩場演講,一場是在APEC非正式首腦會議,他作為首個發言人,一般認為他的發言等於是基調演說。另一場是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他作為最後一個發言人,等於是壓軸演說,議程的安排突顯了中國在會議上的地位。習近平在前一場會議發表題為《發揮亞太引領作用,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演講,在第二場會議上發表題為《深化改革開放,共創美好亞太》。在第一場演說中,習近平緊扣會議的主題,提出亞太地區謀和平、求穩定、促發展的共同願望沒有改變,在世界政治經濟版圖中的地位和作用上升的歷史趨勢沒有改變,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動力和潛力沒有改變。在第二場會議上,各經濟體與會代表1,200名總裁和商業翹楚關注的是中國的經濟發展情況。習近平表示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這種信心來自四個方面。來自中國經濟增速處在合理區間和預期目標內;來自中國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穩步提升;來自中國經濟的強勁內生動力;來自發展的良好前景,亞太大市場初具輪廓,正在醞釀的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將為亞太地區積聚優勢,亞太各經濟體抗風險能力大增強。在8日閉幕會議上習近平就促進亞太互聯互通發表講話,提出構建覆蓋太平洋兩岸的亞太互聯互通格局,以此帶動建設各次區域經濟走廊,進而打造涵蓋21個經濟體、28億人口的亞太大市場,最終實現一體化。

東南亞地區作為中國的「南大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繼習近平之後,李克強總理又於9日至15日出席在汶萊舉行的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以及東亞峰會,並訪問汶萊、泰國與越南三國。習、李的連續訪問正值中國同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係10週年的時機,如果說過去的10年是黃金十年,習、李的連續訪問正顯示中國決心在今後的10年打造中國與東盟關係的升級版,即建構鑽石十年。自習、李上任以來,中國已經與東盟10國中的9個國家(菲律賓除外)實現了領導人的訪問。在短短半年內,中國新任領導班子已經與東盟地區領導人互動達20次,這充分顯示雙方對彼此關係的重視。中國已經成為東盟一體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強化了東盟在亞太地區的主導作用。

習近平訪問中亞和東盟,分別提出了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設想,這是以中國為中心,西東並進的出擊。這是中國挾強大的經濟實力,經略周邊環境,塑造互惠格局的外交戰略,同時也是中國將經濟優勢轉化為戰略優勢,用地緣經濟優勢突破美日地緣政治圍堵的大戰略。◆